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52894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2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简析教材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和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实践“摆一摆,想一想” ,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方法。.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在综合和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如下:单元结束 期末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8 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10 题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3 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4 题教学重、难点 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教材编写特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性。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落实“四能”课堂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8安排训练数学思想的数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教学措施1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注重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2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教学中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4在教学中丰富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性。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口算的训练。5教学中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6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尽力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认识图(二) 4 课时。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4 课时。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3 课时。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0 课时。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5 课时。第六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7 课时。第七单元 找规律 4 课时。第八单元 总复习 4 课时。单元评价 4 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 4 课时学期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 3 课时合计:计划 61 课时单元评价 4 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 4 课时+节假 3 课时 72 课时.2012-2013 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月份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课时) 完成情况备注二 一 2.252.282、十几减 9 (2) 十几减 8、7、6 (2)二 3.43.7十几减 8、7、6 (1) 十几减 5、4、3、2 (3)三 3.123.14解决问题 (3) 整理和复习 (1)四 3.183.21整理和复习 (2) 一、认识图形 (2) 三五 3.253.28认识图形 (2) 单元评价 (1)三、分类与整理 (1)六 4.14.4分类与整理 (2) 清明预留 (1) 四、数数、数的组成 (1) 七 4.84.11读数写数 (2)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 八 4.154.18数的比较大小 (1) 解决问题 (1)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九 4.224.25摆一摆,想一想 (1)单元评价(1)五、认识人民币 (2)四十 4.295.2 认识人民币 (3) 五一预留 (1) 十一 5.75.106、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十二 5.135.16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十三 5.205.2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4)五十四 5.276.30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 整理和复习 (2)六 十五 6.36.6整理和复习 (1) 单元评价 (2) 端午预留 .(1) 十六 6.106.13 七、找规律 (4)十七 6.176.20 八、总复习 (4)十八 6.246.28 综合练习及其讲评 (4)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本单元教学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要求学生整体你感知五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中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本单元不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全单元的内容分三部分: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拼组,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从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拼组七巧板进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主要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体会图形的产生与交换。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2 页,练习一第 13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新授课 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教材主题图中的 3 个学生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随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教材在这里增加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以后进一步认识作了铺垫。而且,在这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七巧板了,进而丰富了图形拼组的内容。第 1 题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简笔画中,用不同颜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第 2 题让学生直接辨别平面图形,并把图形的序号写在第二行相应的图形后的括号里。这里需要学生进行两个层次的辨认:一是对第一行变式图形的辨认;二是对第二行基本图形的辨认。由于第一行图形土要是变式图形,更能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因此辨认难度会大些,尤其是对图形、的辨认。第 3 题让学生对组成美丽蜻蜓图案的不同图形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既巩固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渗透了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画、分、找、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2、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让学生经历画、分、找、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准备手段适量积木,纸片。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我会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 ) ( ) ( ) ( ).2、创设情境搭一搭谈话: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请每组同学一起搭一搭,说一说,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画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个人操作后交流:你画的图形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2、分出示例题(配套光盘中表格图)谈话:你能把刚才画的这些图形分类,看看放在哪个表格中吗?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名称。3、找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4、拼每人准备一张纸,用积木画出你喜欢的图形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图案,再让学生画一画,巡视后,选择几幅画展示。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练习一第 1 题2、练习一第 2 题3、练习一第 3 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圆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复习当天的内容。3、准备十个完全一样三角形纸、4 个完全一样正方形、2 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3 页例 2,练习一第 4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平面图形的拼组 新授课 第二课时教材解读例 2 是 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第 4 题包含两小题,并且都让学生将正方形纸剪开,这一点与例 2 正好相反。两题的层次有所不同:第(1)题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进行一些数学发现;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剪、贴、涂,有分解图形又有拼组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拼组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 过 大 量 拼 摆 图 形 , 发 现 图 形 可 由 简 单 到 复 杂 的 变 化 及 联 系 , 感 受 图 形 的美 。 通 过 数 学 活 动 , 培 养 学 生 用 数 学 进 行 交 流 、 合 作 探 究 和 创 新 的 意 识 。重点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各个图形卡片运用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操作。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一认,说一说。问题: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2、创设情境今天我们就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长方形的拼组想一想:用 2 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拼一拼:说一说:2、正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小结,展示。3、平行四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小结,展示。4、三角形的拼组板书课题。.你能用几个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想一想:你准备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小结,展示。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一第 4 题第一小题:动手操作。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平面图形的拼组长方形的拼组 正方形的拼组 平行四边形的拼组 三角形的拼组(粘贴学生的拼组图形)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 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4 页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七巧板 新授课 第三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 3 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材通过 3 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果说例 2 是学生自由拼组,例 3 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组,解决问题的上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 2 个、3 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 2 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 3 个图形拼。“做一做”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 3 的要求是相似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准备手段七巧板,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动手操作。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1、创设情境板 书 课 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一套七巧板,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数一数,算一算。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教师接着板书: 5 +1 + 1=7(块)2、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会吗?怎样拼呢?拿出其中的两个可以怎样拼,请同学们试一试,拼一拼,选择展示。拿出其中的三个可以怎样拼,互相拼一拼,展示,你还有其他的拼法吗,试一试,展示。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阅读数学书第九页,你知道吗?光盘演示。四、课堂小结教学板书: 七巧板5 + 1 + 1 = 7(块) 展示学生拼组的图形课外作业:1、口算。 2、阅读课本。 3、用七巧板拼图,画一幅画。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7 页,练习一第 5思考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的练习 练习课 第四课时教材解读教材没单独进行整理与复习,但在练习一中,给出了四道题进行。第 5 题是一道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题目。但对有些学生来说,这道题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将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问题就比较简单了。第 6 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第 7 题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和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这个长方体的下面,哪个是左面,哪个是后面。解决这道题需要学生有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需要学生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进行推测。此题既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空间观念。第 8 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先对左侧的图形进行“折叠”,再找出“4”对面的数字,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形成“面围成体”的朴素认识。“思考题”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剪成相等的两块,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轴对称”的知识。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熟识所学的平面图形,能正确的找出各个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练习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熟识所学平面图形,能找出一个立体图形各个面是什么平面图形。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准备手段配套课件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复习回顾让学生说说学了哪些平面图形。二、分层练习1、练习一第 5 题 2、练习一第 6 题。3、练习一第 7 题。4、练习一第 8 题。5、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三、课堂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教学板书: 认识平面图形展示学生作品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复习本单元内容。 3、准备 20 根小棒。教学反思:月 日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习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用数学”。口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是最基础的知识,学会这一内容能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 2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种形式学习,培养熟练的计算能力。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教学重点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课时安排:13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10 页例 1 及做一做,练习二第 12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 9 新授课 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利用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例题和“做一做”第 1 题和第 2 题的编排中,都通过在直观图中圈一圈或利用学具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破十”的需要和过程,理解算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例 1 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破十法”,一种是“想加算减法”。如果学生提出“连减”可其他方法,都应予以尊重。重点突出“破十法”。教材以实物图和分步计算的方式,展现了“破十”和口算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破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了基础。“想加算减法”也是对照直观图呈现,与一年级上册一图几式的呈现方式相呼应,便于学生理解。练习二第 1、2 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手计算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教材设计了看图写算式和送信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十几减 9 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学生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初步掌握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理解十几减 9 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主题图,小棒,口算卡采用情境演示法,学具操作法。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 9 十 3 9 十 7 9 十 4 9 十 6 9 十 9 9 十 2 9 十 5 9 十 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 十( )12 9 十( )13 9 十( )179 十( )14 9 十( )15 9 十( )16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 10 页例 1 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上前指着图说一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什么?你能列算式解决一下吗?(学生交流后回报)2、提问:要算 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摆,想加,破十。3、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教师板书课题。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 1 题2“做一做”第 2 题3“做一做”第 3 题4练习二第 1 题。5练习二第 2 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 915 9 =摆 破十 1091 想加 9+615 1+56 1596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对家长交流今天十几减 9 的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1112 页,练习二第 3思考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 9 练习课 第二课时教材解读在练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移动卡片、直接写得数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十几减 9 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第 4 题针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练习,脱离了直观,逐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第 6 题是学生学过的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第 7 题是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由于学生已掌握了运算顺序,而且这里只是数据变大了,通过两步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 8 题和第 9 题是关于十几减 9 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考题重在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并不要求一年级学生掌握此类数量关系中所包含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并掌握“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 9 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2、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 9 的题目。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 9 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学具采用指导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1、互动练习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 (3)9+( )14 (4)9+( )1715-9( ) 18-9( ) 14-9( ) 17-9( )2.练习二的第 4 题。3练习二的第 3 题。4.练习一的第 6 题。5练习二的第 8 题。6.练习二的思考题。二、独立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练习二的第 5 题。2练习二的第 7 题。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十几减 9 的练习课练习题课外作业:1、口算。 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13 页例 2 及做一做,练习三第 12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 8 新授课 第三课时.教材解读例 2 的编排体例与例 1 基本相同,都是按照“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动手操作呈现算法”的线索进行编排的,兼顾有巩固例 1 中计算方法的作用。在例 2中呈现了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不再呈现例 1 中的小精灵提出的:“你是怎样计算的?”这个问题,表明在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做一做”中的第 1 题,主要是对“破十法”的巩固,第 2 题是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在十几减 8 的学习中,提高了对“想加算减法”的要求。第 3 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并渗透函数思想。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风车的情境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 9 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 8 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 8 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在体验十几减 8 的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和计算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重点难点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在十几减 8 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能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加强比较,观察,鼓励交流沟通。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 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2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十( )16 8 十( )13 9 十( )15 8 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4. 12=10+=8+ 15=10+=8+ 16=10+=8+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 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2)通过图,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2. 怎样计算 12-8 等于几?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后,指名口述。.小结:在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 1 题。2“做一做”的第二题。3. 做一做”的第三题。4. 练习三的第一题。5. 练习三的第二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十几减 812841082 8+4122+24 1284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2、阅读课本,对家长交流今天十几减 8 的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14 页例 3 及做一做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 7、6 新授课 第四课时教材解读例 3 在编排时体现了以下三点:第一体现了观察的不同视角。通过两位同学对话可以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这就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第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再出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以已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第三是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通过“想加算减法”的直观图,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用一个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体现了“想加算减法”的方便、快捷。 “做一做”中的 3 道练习题,从直观到抽象,体现了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练习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金鱼的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观察的不同视角。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 7、6 的计算方法,感受想加算减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想加算减的简捷性。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2、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十( )12 8 十( )13 9 十( )165 十( )11 7 十( )14 6 十( )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4、看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 2 个减法算式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观察例题 3 的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条金鱼,黑的有 7 条,红的有几条? 13 条金鱼,红的有 6 条,黑的有几条?13-7= 13-6=2、借助算式,交流算法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出计算过程的算式3、比较、观察 13-7=6、13-6=7 的算法提问:你观察比较后,有什么想说的吗?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 1 题。2、做一做第 2 题。3、做一做的第 3 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 十几减 7、613 条金鱼,黑的有 7 条,红的有几条? 13 条金鱼,红的有 6 条,黑的有几条?1376 13671073 1064.3+36 4+37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和家长交流所学内容。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1517 页,练习三第 310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 8、7、6 练习课 第五课时教材解读练习三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用于巩固所学过的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去处能力。第 3 题是针对十几减 8、7、6 设计的练习。第 4 题是十几减 9、8、7、6 和相应的加法的口算练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兼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第 5 题以填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方式,练习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增加了思考的难度,用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第 6 题是对退位减法计算的巩固练习。右边部分是将两个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既训练计算能力,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不仅表示结果还表示关系。第 7 题用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些数据信息,让学生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减法练习。第 8 题是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题目中只给出阵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第 9 题是加、减法例运算的练习,一是增加灵活性,二是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第 10 题的情境图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并收集信息,让学生体会收集的信息不同,提出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也不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 8、7、6 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重点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 8、7、6。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准备手段课件指导合作交流。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基础练习.口算练习三的第 4 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二分层练习1、练习三第 3 题。2、练习三第 6 题。3、练习三第 7 题4、练习三第 8 题。5、练习三第 10 题。练习三第 5、9 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十几减 8、7、61689 1476 12661585 1377 1168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17 页,练习四第 1、2 题、补充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 5、4、3、2 新授课 第六课时教材解读例 4 是在学生能熟练计算十几减 9、8、7、6 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内容的设计,没有出现直观图和计算的方法,只是由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计算的?”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完成十几减 5、4、3、2 的计算。“做一做”中的练习,以加法和减法上下对照的形式编排,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用“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没有直接给出,增加了抽象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加算减法”的思维水平,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思考题”和“数学游戏”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组织学生练习 20 以内退位减法,并初步感受差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对所学的减法算式进行简单地整理。练习四第 1 题以直观图的形式,突出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更好地理解用加法计算减法提供了直观素材,同时为后面教学“求一个加数的问题”作了铺垫。第 2 题是针对十几减 5、4、3、2 设计的练习。当被减数分别是.11、12、13 时,退位减法题目的数量由多到少,便于学生进一步认识退位减法,也为后面进行退位减法表的整理作了准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 5、4、3、2 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注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 5、4、3、2 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培养推理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观察,联系对比等方法。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1、复习回顾,导入新知1、口算11-8 14-6 13-8 15-611-7 17-9 12-7 16-8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3 十( )12 5 十( )132 十( )11 5 十( )144 十( )12 4 十( )13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 12-5= 学生观察算式后,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口述思考过程。师板书。出示例题 12-4= 12-3= 用你喜欢的方法做做下面两题,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出示例题 11-2= 11-3= 11-4=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三题的。3、总结算法:我们共同学习了怎样计算“十几减几”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怎么办?3、巩固练习1、做一做2、练习四第 1 题3、出示小猴摘桃图片,原来树上有 14 个桃子,现在还剩 5 个桃子。已经摘下的.桃子,每只小猴一个,够吗?4、练习四第 2 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十几减 5、4、3、212-5=7 11-4=712-4=8 11-3=812-3=9 11-2=9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1819 页,练习四第 36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一) 练习课 第七课时教材解读练习四安排了大量的练习题,主要是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综合性的练习。第 3 题除了练习减法口算外,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第 4 题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 5题是综合性的口算练习,可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 6 题是连线题,培养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能力。教材将设计成小动物找食物的形式,旨在以活性的形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减法算式数量的变化,深入认识退位减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感受函数思想。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练的计算十几减几。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基本练习练习四第 3 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思考过程。二分层练习1、练习四第 4 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练习四第 5 题。.3、练习四第 6 题。4、填一填,想一想,像这样得数是 9 的减法算式都有哪些?(一个内只能填一个数。 ) 1 95、数学游戏,找出得数相同的卡片。课件演示。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十几减几练习(一)3、 4、 5、 补充题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课本第 19 页,练习四第 710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十几减几练习(二) 练习课 第八课时教材解读第 7 题是加、减混合运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 8 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灵活运用互逆关系填出所缺的数,初步渗透了方程思想。第 9 题借助一个情境图提出了两个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观察角度不同收集的信息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第 10 题要根据给出的被减数的减数,活动方式生动有趣,同时也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算式,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加减法的关系,熟练的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你的能力。3、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练的计算十几减几。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1、基本练习。口算答题卡,指名口答。114 127 145129 158 136.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二分层练习1练习四第 7 题。2练习四第 8 题。3练习四第 9 题。4练习四第 10 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十几减几练习(二)1394(个)1349(个)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20 页例 5 及做一做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解决问题(一) 新授课 第九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 5 中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呈现一般步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 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第二,提出新的要求。在解题过程的3 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条件;在“怎样解答”环节,动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肆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教给学生基本的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及检验的方法,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第三,突出画图策略。本例题呈现了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既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均可。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判断有多余条件,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说、摆、画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1、复习回顾,导入新知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2、看图列式计算。你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提问:你能把用文字表达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说说你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提问: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板书:16-9=7(人)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 16、9、7 分别表示什么?3、提问:“还有 7 人没来”这个解答的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我们解答的结果是正确的呢?小结: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做一做四、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一)复习题 例 5: 做一做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21 页例 6 及做一做,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解决问题(二) 新授课 第十课时教材解读例 6 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编排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这里体现了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从已知整体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材提供了画图的策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材编排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并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加以解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并体现转化思想的价值。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转化思想的价值。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用好学具和图形。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下面各题。16-7 13-9 17-812-5 6+13 12+42比多少。比 比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后,教师小结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出示例 6 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小雪与小华对话,小说她套中了 7 个,小华说他套中了 12 个。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怎样解答?列出算式:12-72、摆一摆: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结论: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3、画一画:教师在黑板上用圆片摆出小雪和小华套中的个数,圈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标出条件与问题。列式计算。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 5 个。4、说一说:看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思考:如果没有小雪的 7 个,能确定小华分成哪两部分吗?5、你能解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吗?学生交流后汇报。看图说明:小雪比小华少套中的几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几个。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方明家收了 8 棵大白菜,15 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一).复习题 例 6: 做一做 补充题12-7=5(个)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 2223 页,练习五第 19 题 授课时间: 月 日课题 解决问题练习 练习课 第十一课时教材解读练习五共安排了 9 道习题,对本单元所学习的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解决问题进行巩固练习。第 1 题包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