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显像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40974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骼显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骨骼显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骨骼显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 骼 显 像,骨质,骨细胞,骨基质,无机盐,有机物质,胶原纤维,蛋白多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质的组成,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破坏,生长因子(GF),成骨细胞活性增强,肿瘤细胞活跃,新骨形成,骨破坏,肿瘤细胞,骨转移的机制,第一节 骨显像原理方法,一、骨显像原理,原理:骨显像剂在骨组织的聚集是通过两种 途径: 通过化学吸附方式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结合; 通过有机基质结合方式与未成熟的骨胶原结合。,骨骼各部位聚集放射性的多少与其血流灌注量、代谢活跃程度及交感神经状态有关。显像剂在骨骼的聚集可反映骨骼的血流、代谢、成骨和破骨的状态,因而可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的诊断。,99mTc标记的磷酸盐和膦酸盐:以焦磷酸 (PYP)、乙烯羟基二膦酸(EHDP)、亚 甲基二膦酸(MDP)、亚甲基羟基二膦酸 (HMDP)为主,其中国内外应用最广泛 的是99mTc-MDP。,二、显像剂,其他: 1、85Sr(能量高)、87mSr(价格贵)-Ca 2、18F- OH-(价格昂贵) 3、113mIn-膦酸盐(发展中国家) 4、67Ga-柠檬酸(早期诊断骨炎症),摄取 清除,显像剂体内摄取排除曲线,1、骨动态显像:静脉“弹丸式“注射骨显像剂后作动态显像,获得血流、血池和延迟显像资料。主要用于鉴别骨的良恶性肿瘤、骨髓炎和蜂窝组织炎,监测移植骨存活情况。 2、骨静态显像:骨显像中最常用、最 基本的方法。静脉注射显像剂后24小时进行全身骨骼显像。 3、全身骨显像4、骨断层显像:在平面显像基础上,以病灶为中心,用ECT沿人体纵轴旋转,连续采集不同方向的信息,最后由计算机断层重建获得横断、矢状和冠 状面的断层影像。,三、骨显像方法,SPECT骨显像检查,1、饮水:脱水时GFR下降,组织本底增高; 2、肾功能:降低与脱水结果相同; 3、显像剂的质量; 4、伪影; 5、病人年龄:一般30岁以上年龄与显像质量呈反比; 6、全身用药(化疗及皮质激素)等。,四、骨显像影响因素,诊断骨病时与X线的比较: 一般早X线3-6个月发现病变 骨病期 骨显像 X线 早期 + - 中期 + + 静止期 - +,五、骨显像适应证,1、有恶性肿瘤病史者,及早发现骨转移灶 2、评价不明原因骨痛 3、X线片、CT等检查发现或疑有骨转移灶,骨显像进一步确定并寻找其他部位有无转移灶 4、已知原发骨肿瘤,检查其余骨骼受累情况及转移灶 5、肺、乳腺、前列腺Ca等患者治疗前分期和治疗后随访 6、各种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7、早期诊断急性骨髓炎,8、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 9、骨活检前的定位 10、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及存活情况 11、诊断骨外的骨化组织或病变,如骨化性肌炎、软组织钙化等 12、评价骨病变治疗后的疗效,第二节 影像分析和临床意义,(一)骨动态显像,正常图像: 血流相: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8-12s可见局部大血管显影,随后软组织轮廓影逐渐出现,两侧大血管和软组织显像剂分布基本对称,显影时间基本相同,骨骼部位显像剂分布很少。血池相:软组织显影更加清晰,显像剂分布增多,基本均匀、对称,大血管影继续显示,骨骼显像剂分布稀疏,显影不清。延迟相:同骨静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特点,异常图像 血流相:局部大血管位置、形态或显影时间改变,骨骼部位或软组织内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病变部位血流灌注异常及血管病变。血池相:局部骨骼或软组织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或稀疏缺损改变,提示局部是否有充血现象。延迟相:同骨静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特点,(二)骨静态显像特点,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骺未愈合,骨显像时骨骺位置显像剂分布明显增多,儿童肋骨增高,成串珠样变化。,正常图像特点: 正常的全身骨骼显像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 对称。松质骨如扁平骨及长骨的骨骺端能摄取 较多的显像剂,而密质骨如长骨的骨干摄取的 显像剂较少,故前者较后者显影清晰。肾脏及 膀胱影像可见。在正常儿童四肢长骨发育期, 关节软骨下骨板壳形成过程中直至骺线闭合, 骨骺和骨化中心周围的软骨钙化带都表现为放 射性增高带,为正常骨影像表现。,骨静态显像特点,正常影像变异和伪影,受检者自身因素 体位不正 排尿困难 金属异物遮挡 尿液污染 技术因素 注射点外漏 药物标记率降低,异常影像图像特点:骨显像上出现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和不对称,呈局限性或弥散性放射性增浓或减淡为异常影像。1、骨异常放射性浓聚区(“热”区)骨显像最常见的异常表现,病灶呈“热 区”。表明病灶区代谢旺盛,血供丰富。凡是产生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的病变,如骨恶性肿瘤、创伤、炎症、骨代谢性疾病、畸形性骨炎等,均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骨静态显像特点,2、骨异常放射性缺损区(“冷”区)病灶呈“冷区“,较为少见。凡是产生骨组织血供减少或溶骨性病变,如骨囊肿、梗塞、缺血坏死、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放化疗后,均可出现异常放射性“冷区“。 3、超级骨显像(super bone scan)又叫过度显像(superscan)。全身骨骼呈放射性均匀性、对称性异常浓聚,显影非常清晰,软组织活性很低,双肾及膀胱不显影。 4、骨骼以外异常放射性浓聚 5、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某些肿瘤病灶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症状 有明显改善,但复查骨显像病灶部位的 放射性浓聚却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退或改善。闪烁现象是骨组织愈合和修复的表现。,骨异常放射性浓聚区(“热”区),胸椎冷区,骨异常放射性缺损区(髂骨“冷”区),甲旁亢患者的超级骨显像,全身骨显像放射性摄取普遍显著增加,呈均匀、对称的异常放射性浓聚,肾脏膀胱不显影或极淡,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以及代谢性骨病,称为“超级骨显像”。,骨骼以外异常放射性浓聚,乳腺肿块显影,多发“冷”区,多见于溶骨性转移破坏为主的肿瘤:肾癌、消化道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癌、子宫癌、皮肤鳞癌等。,第三节 临床应用,一、早期诊断骨转移瘤 -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最常见的适应证。表现形式 :多发非对称无规律放射性浓聚; 多发无规律放射性浓聚合并放射性缺损; 多发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过度显像;孤立性“热”区或“冷”区;,闪耀现象:一些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骼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的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而患者的临床表现则有明显好转,再经过一段时间后,骨骼病灶的显像剂浓聚又会消退,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闪烁现象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而不是转移性骨病的结果。,骨显影较X线摄片早3-6月显示病变。 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常能由骨显像早期发现。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骨转移率最高,而且出现在“骨痛”之前。 恶性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多发热区,应考虑骨转移。 恶性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单个热区” 有 6%-8%为转移,应密切随访。,(一)乳腺癌乳腺癌(mammary 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文献报道III期的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率为2%8%,IIIIV期患者的转移率则高达35%47%。有报道III期的乳腺癌患者的骨显像报告中,骨转移率在15%29%。乳腺癌骨转移骨显像异常表现以多发显像剂异常浓聚区,病灶分布弥漫,无规律,遍及全身骨骼,但以中轴骨为多发部位。骨显像单一胸骨异常的患者约76%为骨转移,单一肋骨异常的约10%40%为骨转移,对于单发的条形肋骨病灶骨转移可能性最大,而对于前位肋骨末端的局部病灶则良性可能性大。,(二)肺癌对于无症状的I、II期患者大约8%有骨转移,对于有症状的I、II期患者32%有骨转移,且明显高于脑和肝的转移率。肺癌骨转移灶以肋骨和胸椎最多,分别占27.4%和19.2%,其次为骨盆和腰椎,各占13%和12%,肩及肩胛骨、下肢和头颅共占18%。此外大约10%的肺癌患者伴有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三)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可经局部、淋巴和血行转移,血行转移以脊柱、骨盆最为多见。 据尸解数据显示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为80%。I期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约5%,II期患者骨转移率则增至10%,IV期增至20%。骨显像也可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随访和疗效监测,多发无规律分布的“热”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