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39976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 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1,2,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论发展,1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2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3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4 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5 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6 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从科尔伯格到尤尼斯7 从家庭到社会: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8 从工具智力到背景智力,3,一、发展心理学的 三个基本理论问题,4,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有机论 对 机械论 Organism VS Mechanism发展的连续性 对 阶段性 Continuity VS Discontinuity天性 对 教养 Nature VS Nurture,5,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精神分析理论有机论:心理结构之间的联系(如本我、自我、超我)决定人格阶段性:强调性心理发展和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通过儿童教养实践引导并控制儿童的本能冲动,6,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论机械论:发展是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结果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学到的行为的数量增加导致发展强调教养:条件反射和模式化的学习原理决定发展,7,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机论:心理结构决定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儿童积极地建构他们的知识阶段性:强调认知发展的阶段强调二者:既强调儿童内在的探索世界的内部动力,也强调这种动力必须得到刺激丰富的环境的支持,8,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信息加工理论有机论和机械论:积极的信息加工结构加上机械的、计算机式的输入刺激和输出行为导致发展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觉、注意、记忆解决问题技能的数量增加,导致发展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儿童的成熟和学习机会的多少决定信息加工技能的获得,9,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习性学有机论:婴儿天生就生物性地准备好接受社会符号,以积极地为生存而努力;在婴儿与养育者的依恋和其他适应行为基础上,心理结构随年龄而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适应行为类型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同时也强调短暂的敏感期的突然出现,它导致能力和行为的质变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强调具有生物基础的行为方式,但必须有适当的刺激环境来激发之,学习可以促进行为的适应性,10,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生态系统论有机论:儿童的人格特征和思维活动方式积极促进他们的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未说明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儿童特征与别人的反应双向地互相影响,环境的层次影响着儿童养育经验,11,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有机论:儿童将社会对话内化,形成心理结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连续性:儿童与成熟的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导致思维和行为的按部就班的变化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成熟加上同有知识的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心理结构的发展和适应文化的技能,12,二、方法:定性研究 新概念,13,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1定性研究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描述、分析人类及其群体的文化和行为。定性研究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从所研究的人们的角度来表达出对事件、行动、准则、价值观等的看法和意见”。,14,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2定性研究强调对所研究的社会背景作出全面的、整体的理解。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事件,为了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实面目,需要对它们进行完整的描述。,15,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3定性研究采用的是一种灵活而可重复的研究策略。这种做法常常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重要课题,而如果研究者局限于一套预定的问题或数据收集方法的话,这些课题也许就不会发现。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要对研究问题及数据收集方法作出一些初步的选择,但是随着资料收集的进展,这些选择也许要做适当的变动(见图1)。这就与严格按照一定程序行事的实验设计形成对比。在实验设计中,所有的步骤必须在数据收集之前就制定好,并且要按部就班地加以遵守和执行(见图2)。,16,目的与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设计与取样,研究结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图1 定性研究的多重、循环特征,17,目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设计与取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成果应用,图2 定量研究的逻辑结构,18,三、从静到动: 生态系统论,19,尤里布朗芬布伦纳 Urie Bronfenbrenner,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20,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就是对人与人直接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科学研究。这里所说的人,是不断成长的、积极主动的,环境的特性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两者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受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受环境所处的大环境的制约。,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21,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勒温:B = f ( P E ) (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布朗芬布伦纳:D = f ( P E ) (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Dt = f (t-p) (PE) (t-p) (t指对发展结果进行观测的时间,t-p指时间段,它不仅出现在(PE)下面,而且出现在f下面,意思是说,导致发展的过程不是即刻完成的。,22,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亚里士多德范式(分类范式)培根说:土壤,空气,阳光,水伽利略范式(场范式)勒温的场论,23,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传统的发展研究模型: 社会地址模型个人特征模型人环境模型 在环境中考察发展的研究模型过程人环境模型:把发展变化结果看作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synergistic function)历时系统模型:关注生活经历和生活事件引发的发展变化,24,小环境:家庭,幼儿园,邻居 中环境:两个小环境的相互作用 外环境:爷爷奶奶,父母工作单位,父母的朋友,社区 大环境:父母的社会阶层,价值观,法律,风俗习惯,父母的信仰,25,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小环境系统是一些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模式。这些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是一个身处特定环境的发展中的个体亲身经历的。这里所说的环境,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的,并且,该环境具有某种物质和物理特征,同时,它还包括具有鲜明气质、人格特征及信仰系统的其他人。,26,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中环境系统是指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的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如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学校与工作单位的关系)。换言之,中环境系统是小环境系统的系统。,27,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外环境系统指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这些环境当中,至少有一个不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但是,其中发生的事件都会对小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产生影响,而小环境则是包含发展中个体在内的(如对孩子来说,家庭与其父母单位的关系;对父母来说,学校与其邻居的关系)。,28,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大环境系统是指包括特定的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的小环境、中环境和外环境系统的特征之后,在其之上形成的一种模式,尤其要考虑推动发展的信念系统、资源、危险、生活方式、生活中的选择以及源于上述每一个系统中的社会交往模式等。大环境系统可以看作是某个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的一个蓝图。,29,过程-人-环境模型的一个实例 关于低出生体重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者:Cicil Mary Drillien, 英国爱丁堡大学 被试:360名低出生体重儿(低于2000克) 方法:追踪研究 自变量:出生体重(人),儿童性别(人),儿童年龄(过程),母亲养育行为(环境),家庭社会阶层(环境),家庭收入(环境) 因变量:儿童对疾病的易感性,智力缺陷,多动症,过度依赖,怯懦,消极性,课堂表现,学习成绩,30,人 出生体重 性别,大环境 家庭社经地位 家庭收入,过程 年龄变化,小环境 母亲教养,发展结果疾病易感性,智力发展迟滞,多动症,过度依赖,怯懦,消极,学习成绩,31,结论: 1 低出生体重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内因作用) 2 出生体重与学校能力表现呈正相关(内因作用) 3 母亲效能(母子关系,家庭管理,卫生习惯等)与儿童出生体重及身体发育情况呈正相关(小环境作用) 4 从6个月到7岁,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儿童智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有机体的“自愈”倾向)(内因和动态过程),过程-人-环境模型的一个实例 关于低出生体重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32,5 母亲关爱对年长儿童比对年幼儿童影响更大(过程) 6 母亲行为质量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呈正相关(大环境作用) 7 低出生体重与低社经地位相结合的负作用大于单个因素作用之和(协同论原理:两种力复合作用大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过程-人-环境模型的一个实例 关于低出生体重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33,四、从宏观到微观: 行为遗传学,34,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对遗传重要性的认识是过去二十年行为科学中最具戏剧性的变化之一。70年前,华生(1930)的行为主义把心理学对遗传的萌芽状态的兴趣扼杀了。直到1970年代,人们一直认为环境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但此时出现了一个转折,人们开始转向一个更平衡的观点,认识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一样重要。这种转变是关于遗传的研究项目和出版物的数量增加的结果。这种转变的一个具体标志是,在1992年的年会上,美国心理学会把遗传确定为最能代表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主题之一(Plomin & McClearn,1993a)。,35,Robert Plomin,John DeFries,36,Gerald E. McClearn,Michael Rutter,37,在18代的遗传过程中“聪明”老鼠和“笨”老鼠走迷宫成绩的变化,38,遗传率2(同卵双生子相关系数异卵双生子相关系数),39,53项研究归结出的三种血缘关系水平者 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40,三种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相关,41,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犯罪行为方面的相似性,42,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 的智力的关系(%),43,三个孩子在完全相同的环境影响下,智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说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存在。,44,轻度智力低下儿童,其兄弟姐妹的智力低于平均水平,而重度智力低下儿童的兄弟姐妹,IQ分数却正常。这表明,轻度智力低下是家族性的而重度智力低下却不是。,45,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遗传学研究证明:在人的一生发展中,遗传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在生命后期达到的影响力,差不多是遗传对身高影响力的两倍 。,46,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美国学生申请入大学的学能测验(SAT)成绩和考试成绩受遗传的影响,与认知能力测试结果(如智商IQ测验)受遗传的影响,其程度一样。人的智力测验成绩与能力之间的固有差距几乎全起源于遗传的影响。这个发现是采用多元遗传分析法证明的。,47,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遗传学研究也改变着我们对环境进行思索的方式。例如,我们过去认为,在相同家庭中长大的兄弟姐妹,其心理特点相似。但是,大多数行为方面的问题和疾病,同胞之间的这种相似性都可用遗传来解释。虽然环境很重要,但是环境的影响在于,它使得在相同家庭中长大的同胞有差别,而不是相似。这给环境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促使人们去寻找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同胞为何如此不同的环境原因。,48,遗传的两种方式,1 每个人的最大限度能力不同2 每个在每种心理能力上表现和发挥的时间表不同,49,五、从智力五因素 到人格“大五”,50,“大五”的演变过程,F.高尔顿, 1884 首次用词典中的词汇描述人格 先驱者 G.W.奥尔波特, 1936 从韦伯斯特大词典中选出4500个描述人格的词汇 先驱者 L.L.瑟斯顿, 1934 从60个人格描述词中发现5个人格因素 先驱者 R.卡特尔, 1947 35个两极性人格变量 16个主要的人格因素 大五之“父” 费斯克 D.Fiske, 1949 自信心,社会适应性,遵从,情绪控制,探究性智力 大五结构的偶然发现者,51,“大五”的演变过程,图佩斯和克里斯托尔 E. C. Tupes & R. E. Christal, 1958, 1961 激情,随和性,依赖性,热情,文化 真正的发现者 波加塔 E. F. Borgatta, 1964 自信,人缘好,责任心,热情,智力 早期探索者 史密斯 G. M. Smith, 1967 外向,随和,性格强度,热情,高尚 早期探索者,52,“大五”的演变过程,诺曼 W. T. Norman, 1967 激情,随和,尽责,情绪,文化 从反对者到拥护者 迪戈曼 J. M. Digman, 1981 外向,友善,意志,神经质,智力 从反对者到拥护者,53,“大五”的演变过程,皮波迪和高尔德伯格 D. Peabody & L. R. Goldberg, 1989, 1993 力量,爱,工作,情感,智力 从反对者到拥护者 考斯塔和麦克格雷 P. T. Costa & R. R. McCrae , 1985-1996 外向,随和,尽责,神经质,寻求体验 近期的活跃研究者 科恩斯塔姆G.Kohnstamm, 1997 大五结构的跨文化验证 近期的活跃研究者,54,“大五”的演变过程,艾森克 H. J. Eysenck,1970外向性, 精神质, 神经质反对者,55,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因素1:外向,有活力,热情 正向特征:健谈、果断、积极、精力充沛、活泼、坦率、支配、强有力的 负向特征:安静、缄默、害羞、腼腆、退缩、回避,56,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因素2 随和,利他,情感性 正向特征:同情、友善、感激、亲切、心肠软、热情、宽宏、可信任、乐于助人、谅解、快乐 负向特征:挑剔、冷淡、不友好、爱吵架、硬心肠、冷酷、严厉、忘恩负义,57,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因素3 认真,责任感 正向特征:有条理的、认真、系统的、有效率、负责、可靠、尽责、严格、讲实际、勤勉、深思熟虑、细心 负向特征:粗心、混乱、轻浮、不负责、散漫、不可靠、爱忘事,58,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因素4 神经质,神经过敏、紧张 正向特征:稳定、平静、安心、不爱发火 负向特征:紧张、焦虑、不安、忧郁、担心、暴躁、害怕、高度紧张、自怜、爱发脾气、不稳定、自我惩罚、沮丧、多愁善感,59,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因素5 求新性,独创性 正向特征:兴趣广泛、富于想象、聪颖、富于创造、有洞察力、求知欲强、处事老练、讲求艺术性、聪明、善于发明、睿智、头脑灵敏、机智、有计谋、明智、有逻辑性、有修养 负向特征:兴趣狭窄、缺乏想象、笨拙、墨守陈规、思维肤浅,60,六、从道德认知 到道德实践,61,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尤尼斯:道德实践活动理论 尊重人性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 青少年参加道德实践活动的长远意义 青少年要关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道德行为和自我认同感相辅相成,62,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 Eccles & Barber,1988美国密西根中学生的课外活动在10年级时参加亲社会活动的学生比未参加者在后来的学习成绩和冒险行为方面差异显著。,63,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Oesterle, et al,1998明尼苏达中学生参加的社会服务中学时参加社会服务的中学生毕业4年后比原来未参加服务者参加的社会服务更多。,64,Beane, et al, 1981参与城市老年人规划项目的82个成年人参加该项目的人在30年后成为当地志愿者协会会员的人比没参加者多,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65,Ladewig & Thomas,1987青年期参加和未参加4-H和类似组织的人的全国样本25年后,参加前述组织的人后来成为志愿者协会的人数比未参加者多一倍,成为志愿者协会领导人的人数比未参加者多两倍。,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66,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Hanks & Eckland ,1978中学时是否参加学校管理和科学俱乐部,全国样本(N=1827)参加者在15年后更多的人参加志愿者协会、选举活动并对政治事物持信任态度。,67,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Otto,1976376名中学时参加或不参加课外活动的成人15年后,原来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更多地成为志愿者协会会员并更多地参加选举活动。,68,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Verba, et al, 19952517名成人近期的政治活动表现回溯分析证明,原来在中学时积极参加学校管理活动的人后来更多地参加志愿者协会和选举活动。,69,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De Martini, 1983对7项是否参加公民权、言论自由、反战运动的研究的综述311年后,参加上述政治运动者更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70,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McAdam, 1988参加1964年密西西比自由之夏活动的白人大学生25年后,参加者仍然比原来的未参加者参加更多的政治活动。,71,青少年政治实践活动与成人期 政治道德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Fendrich, 1993参加公民权示威活动的佛罗里达农工技术大学和州立大学学生1025年后,参加者在婚姻、教育、职业、选举和社会活动中更像“理想公民”。,72,七、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73,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Group Socialization Theory of Development)提出者: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74,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一、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提出的背景麦考比和马丁(Maccoby & Martin, 1983):(1)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没有显著影响;(2) 在同一家庭中,父母对每个孩子的影响各不相同”。,75,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证明,造成个性差异的因素有三类:(1) 遗传因素,在个性特征中所占比重大约为4050;(2) 家庭因素,所占比重大约只占010。(3) 其他非共有的环境因素。,76,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二、群体社会观发展理论的核心假设社会化是一种高度情境化的学习形式。儿童独立地在家庭内外习得两套行为系统。这两套行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和强化途径均不同。,77,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三、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 群体现象及儿童的同伴群体群体存在以下五种基本行为现象:(1) 群体中的友好行为。(2) 群体外的敌对行为。(3) 群体间的对比行为。(4) 群体内的同化行为。(5) 群体内的异化行为。,78,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2. 发生在同伴群体中的社会化社会文化传递社会文化传递不是由家庭完成的,社会文化不是由父母传递给子女,而是由儿童群体传递的。社会文化的传递不是个体对个体的传递,而是群体对群体(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传递和群体内部的传递(同伴群体向每一个群体成员传递)。,图1 从一代向下一代的文化传递的两种观点。下标数字相同的属于同一个家庭。A图表示儿童能从很多途径学习文化知识和行为,传递是从个体向个体进行的(Rowe, 1994)。B图表示传递是从群体向群体进行的(群体社会化理论)。,79,图2 根据群体社会化理论,其父母不属于当代父母群体成员的儿童从儿童群体中习得了本地的语言和风俗(下标数字相同的个体属于同一个家庭)。,80,图3 人格发展的三种观点。图中所有箭头,除标有“遗传”的两条线表示环境影响外,均表示因果联系。A:(1)传统的社会化途径(实线)模式;(2)行为遗传学途径的社会化模式(实线加虚线)。B:群体社会化理论模式。,81,82,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四、从我国文化出发评价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故事1:假定你很想买一件衣服,父母没时间陪你去买,他们给了你一笔钱,并要求你买某一种式样和颜色的衣服。但父母要求的衣服式样和颜色跟同学们的看法很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你将按照父母的建议去买,还是按照同学中流行的式样去买?为什么?,图1 各年龄被试对故事1判断的3种水平的发展趋势图中一、接受父母影响,二、接受同伴影响,三、对父母和同伴意见的整合,83,84,从家庭到社会: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故事2:学生里经常流行一些与社会上不同的语言和词汇,这些“暗语”一般不符合语法规范,老师、家长都不说,也不懂,但同学们在一起时都说。如果父母坚决反对你在任何场合说这种话,你会不会完全听他们的话?为什么?,图2 各年龄被试对故事2判断的3种水平的发展趋势,85,86,八、从重视工具智力到重视背景智力 From instrumental intelligence to contextual intelligence,87,从重视工具智力到重视背景智力,Daniel Goldman的情绪智力五因素结构 1 认识自身情绪 2 调节情绪:保持乐观,摆脱消极情绪 3 自我激励:把情绪专注于某项目标,克制冲动,延迟满足,保持热情,积极向上 4 认识他人情绪:沟通,同情 5 人际关系调节:人缘,领导能力,人际和谐 (D. Goldma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1995),88,从重视工具智力到重视背景智力,Riggio的社会智力六因素1 情绪表现力情感、态度和状态的沟通技能 2 社会性表现力语言表达、语言影响力和在社会交往中参与谈话的能力 3 情绪敏感性理解他人的情绪、信念、态度和地位,迅速、有效地理解情绪交流,被他人的情绪所唤起,同情别人。,89,从重视工具智力到重视背景智力,4 社会敏感性接收和理解言语信息、知识以及关心社会规则 5 情绪控制力调节情绪的沟通和非言语表现能力。善于表现出良好的情绪行为,控制坏情绪 6 社会控制力角色扮演、语言行为调节和自我表现技能。成熟、容易被人们接纳、有自信心、能扮演不同社会角色, 能随时调整自己行为 引自R. E. Riggio, (1986),90,情绪智力 情绪的评估 情绪的调节 情绪的利用 和表达 自我 他人 对自我 对他人 灵活 创造 调整 动机 计划 思维 注意 词语 非词语 非言语 同情 P. Salovey的情绪智力分层结构 ( 1993),九、从发展心理学到发展心理病理学,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to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91,92,从发展心理学到发展心理病理学,发展心理病理学的概念:探索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各种类型的行为适应不良的根源、发展过程及其表现形式的变化规律,据此对个体后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失调作出预测的应用性基础理论学科。,93,94,发展心理病理学与相邻学科关注的问题,学 科 关注的问题 临床儿童心理学 儿童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技术 儿童神经病学 关于儿童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研究 变态儿童心理学 关于儿童精神障碍的类型、分类和特点的理论研究 发展心理学 对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 发展心理病理学 儿童精神障碍的起因、发展过程,随着心理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及其与正常行为类型的关系,95,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 适应 人的认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2 问题行为(行为失调,行为紊乱),96,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3 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1) 危险因素:可能会加重心理和行为失调的内外因素内因:遗传外因:环境和人为因素,97,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2) 保护因素 可能会减轻心理和行为失调的内外因素内因:儿童的个性特征;包括性别,气质和情绪特征;对所处的逆境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灵活性,适应变化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外因:热情而充满感情的家庭环境;一个范围广泛的支持系统的存在,来自亲戚、同伴、朋友和社区的支持。,98,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保护因素和对压力的抵抗力父母是最重要的保护因素,是“推动发展的安全保护伞”。最成功的父母知道自己在对待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当前的脆弱性以及不利环境条件(诸如此类的潜在压力)的特征方面所起的保护作用。父母必须造成一种保护因素和个别化培养之间的完美平衡,给孩子打“压力预防针”。,99,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儿童的自我调节(在许多方面的)必须取代成人的调节。亲子关系或家庭失调是造成发展方面的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最重要因素。由于遗传和环境条件不同,危险因素可能因人而异,但在任何情况下,保护因素总是相同的。,100,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4 脆弱性和坚韧性脆弱性 指一个人对消极结果的感受性或倾向性。坚韧性 指面临严重的压力生活事件时成功地适应的特性。,101,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5 压力(应激)和应付(应对)应激事件(或压力生活事件),指的是“在正常人中导致高度、持续紧张状态并妨碍正常反应型式的环境变化”。应激事件要求顺应和适应过程随之变化,这就是应付。应激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失调。典型的压力事件包括:环境和文化剥夺,家庭不和,父母离婚,性虐待,儿童虐待,贫穷,毁灭性的灾难,灾祸,战争以及其他类型的创伤。,102,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6 发展的年龄特征(1) 儿童看待、解释和对付压力情境的能力随着发展而变化。在某些年龄阶段里,个体对某种形式的压力情境变得脆弱。例如,在出生之后的前几个月,婴儿不会对与最初的养育者的分离表现出痛苦,但一岁孩子就会这样。当儿童住院时,6个月到4岁间的孩子和那些略年幼或年长的孩子相比,表现出更大的痛苦。不同年龄儿童可能对失去亲人和离婚作出不同反应。一种重大的压力事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可能有长短不同的影响。,103,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2) 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突出的发展任务同随后的适应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发展任务上的失败或成功,可以被看作是后期适应不良或能够适应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例如,婴儿期与母亲建立的不安全依恋关系是导致适应不良的社会性、情绪或个性发展的危险或脆弱性因素,和母亲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则是一种保护因素。儿童和少年期贫乏的同伴关系将会造成青年期甚至成年期的社会适应不良。,104,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3) 在正常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对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阶段转换时期,这时候,机能的发挥缺少组织,机体对一定的应激事件更加脆弱。,105,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7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 情感失调和抑郁症(2) 孤独症和孤独感(3) 厌学 贪玩和学习兴趣淡薄;学习动机缺乏(没有习得内驱力);社会影响导致“读书无用”再度抬头;流失生问题。(4) 考试焦虑 考前紧张;考试中紧张和发挥不良。,106,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5) 社会技能不良和社交恐怖 缺乏交往技能;在同伴中没有亲密朋友;不善于和成人打交道,不能取得家长、老师的支持。 (6) 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7) 精神分裂症 (8) 多动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