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硬肿症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2827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硬肿症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案例硬肿症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案例硬肿症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 肿 症,1,2,概述 病因病理 临床诊断与治疗 预防,3,概 述,一、定义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只硬不肿者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由于受寒所致者亦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4,二、发病情况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都可引起发病。1.发病季节: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不同季节发生的硬肿症,临床征候有所不同。2.发病年龄:多发生于(生后710天的)新生儿。,5,3.发病地区:国内尤其是北方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占同期新生儿住院病例的6.715.7。,6,病因病理,1.体温调节功能差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及体温调节功能不全,体表面积相对地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致体温偏低。早产儿更是如此。2.棕色脂肪少 棕色脂肪可代谢产热,因此与维持正常新生儿体温有关。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受寒、感染、窒息、缺氧均可使棕色脂肪产热过程受到抑制;或在贮备能力消耗后使体温下降。,7,3.皮下不饱和脂肪酸少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成人多,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凝固。4.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多 易淤血凝聚,使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壁损害,渗透性增加而出现水肿。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酸中毒,微循环障碍,脏器血液灌流量减少,出现少尿、无尿、血尿素氮升高。重症可发生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8,临床诊断,一、诊断要点1病史 时处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或有保暖不当史;严重感染史;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能量供给低下。,9,2临床表现 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病情加重后体温35,严重者30,肛温腋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感染或夏季发病者不出现低体温。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两上肢、背、腹、胸部等,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多脏器功能损害。,10,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由于缺氧与酸中毒,血气分析可有血pH降低、PaO2(血氧分压)降低、PaCO2(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由于心肌损害,心电图可表现Q-T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或S-T段下移。有DIC表现者,血DIC 指标阳性。,11,4病情分度,12,二、鉴别诊断 1与新生儿水肿鉴别 :,13,2与新生儿皮下坏疽鉴别 :,14,三、治疗1复温:是治疗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多种。轻者可放在2628室温中,置热水袋,使其逐渐复温。重者先置2628室温中,1小时后置于28暖箱中,每1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体温达36.5,继续保持箱温。轻、中度患儿于612小时内、重度患儿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如入院前低体温已久,复温不宜过快。,15,2供给足够能量和液体:在体温恢复过程中逐渐供给,吸吮困难者,鼻饲或静脉滴注葡萄糖、血浆、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等。热量开始按每天210 KJ(50 Kcal)Kg,并迅速增至每天418502 KJ(100120 Kcal)Kg。早产儿或伴产热衰竭患儿适当增加热量。有明显心、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速度和输入量。,16,3控制感染:本病常伴感染,应选择有效抗生素静脉滴入。慎用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心衰、休克、DIC、肾功能衰竭、肺出血等,应给予相应的治疗。,17,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是一个病死率高、预后严重的疾病。近20年来,由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面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1983年全国新生儿疾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及防治建议”,已把应用中西两法列为治疗本病的措施。据临床有关报道,在复温的基础上,通过辨证施治,内服汤剂,配用外治法,大部分轻、中度硬肿症可得以治愈。伴有严重感染或败血症患儿,则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重度硬肿症伴有严重脏器功能紊乱者,应配用西药对症治疗以降低病死率。,18,预防与调护,一、预防1做好孕妇保健,尽量避免早产,减少低体重儿的产生,同时防止产伤、窒息、感受寒冷。2严冬季节出生的新生儿要做好保暖,调节产房内温度为20左右,尤其注意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保暖工作。,19,3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应经常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的软硬情况。加强消毒隔离,防止或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20,二、护理1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2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睡卧姿势须勤更换,严防发生并发症。3应给足够热量,促进疾病恢复,对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喂奶,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血浆等。,21,谢谢!,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