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63732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核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染色质,无细胞核B. 糖原和淀粉分别是动、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原真核生物的区别与联系、细胞的能源物质、细胞的分化等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详解】原核细胞无染色质,A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B正确;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有机物,C正确;细胞分化的特点是普遍性、不可逆性、持久性,因此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D正确。2.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B. 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C.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是施莱登和施旺的观点D.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答案】B【解析】细胞学说是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其它科学家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A正确。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而不是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B错误。“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是施莱登和施旺的观点,是魏尔肖提出的,C正确。内容之一有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细胞学说(1)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3.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B. Ca、Fe、Zn、Mn、Cu、B是细胞中的微量元素C.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D. 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P、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2、细胞中水占85%90,蛋白质占7%10%。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详解】脂肪不含N元素,因此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不可以用于合成脂肪,A错误;Ca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但不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如无机化合物,无碳元素,C元素是组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必需的元素,C错误;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4.下列细胞中的物质与功能对应有误的是A. 胰岛素:细胞间传递信息 B. 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C. 脱氧核糖核苷酸:储存遗传信息 D.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记忆及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掌握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详解】胰岛素具有在细胞间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其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储存、摄取、利用葡萄糖进而使血糖浓度降低,A正确;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B正确;脱氧核糖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储存遗传信息,C错误;胆固醇是构成细动物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5.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 蛋白质鉴定中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合后再加入C. 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D.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的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番茄的红色会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候,应该先加0.1 g/mL氢氧化钠溶液(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0.01 g/mL硫酸铜的水溶液(B液),B错误;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C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的分离,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6.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具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00,由此可推知该蛋白质中所含氨基数和肽键数分别是A. 52,50 B. 52,51C. 至少2,50 D. 至少2,5l【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据题意可知,形成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00,即此过程脱去90018=50分子的水,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即肽键数是50;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因此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氨基。故选:C。7.在“噬菌体、大肠杆菌、番茄”这些生物中,组成各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A. 4、4、8 B. 4、8、8C. 4、4、4 D. 4、4、5【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四种,在细胞结构的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噬菌体是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的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与番茄均属于是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的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因此在噬菌体、大肠杆菌、番茄这些生物中,组成这些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均为4种。故选:C。【点睛】对于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可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是A. 分离各种细胞器 B. 分离并纯化血红蛋白C. DNA的粗提取 D. 进行细胞培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根据红细胞的特点归纳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的实验的考查,根据选项涉及的实验,回忆相关的实验材料,然后分析判断。【详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不能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实验材料,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可以作为分离和纯化血红蛋白的原料,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DNA,不能作为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增殖,因此不能作为细胞培养的材料,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特点和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对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特点和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的理解、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9.真核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核糖体的多肽链进行加工和包装B. 所有酶和抗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进行加工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 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需要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包装,A错误;有的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不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的参与;有的酶不是分泌蛋白,不需要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B错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成分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错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需要中心体参与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10. 若用其他材料代替洋葱鱗片叶外表皮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下列因素对实验观察影响最小的是( )A. 所选细胞的细胞液是否有紫色色素B. 所选细胞是否有细胞壁C. 所选细胞是否有中央大液泡D. 所选细胞的膜是否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不管所选细胞的细胞液是否有紫色色素,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只是没有紫色不容易观察到,所以影响不大,A正确;没有细胞壁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之一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名师点睛】在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时有如下规律(l)从细胞角度分析死细胞、动物细胞、原核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具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在一定浓度(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如甘油、尿素、乙醇、KN03等。 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即:11.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A. 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为被动运输B. 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C. 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为自由扩散D. 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一定为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还有胞吞和胞吐,B错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不一定为自由扩散,还有协助扩散,C错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不一定为协助扩散,还有主动运输,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分别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等方面进行区分识记。1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 有氧呼吸各阶段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 有氧呼吸产生气体的过程同时还有水的生成D. 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有氧呼吸各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全部储存在ATP,B错误;水的生成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气体的产生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有氧呼吸产生气体的过程没有还有水的生成,C错误;葡萄糖氧化分解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葡萄糖不会被在线粒体中被彻底分解,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对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B. 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C. 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18O可能出现在图中的b和c中D. 以H218O作原料进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18O可能出现在图中的d和f中【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生理过程。其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f是二氧化碳;关于元素的去向:(1)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 。【详解】a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入细胞,b表示氧气出细胞,A错误;e表示氧气进入细胞,f表示二氧化碳出细胞,B错误;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较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方面进入线粒体共线粒体利用即途径c,一方面释放到大气中即途径b,C正确;以H218O作原料进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8O不会出现在图中的d途径中,D错误。【点睛】对于元素去向的问题,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明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B.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D. 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如图所示:【详解】由于CO2参与暗反应,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A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所以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C错误;根据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点睛】本题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B.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C.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淸除D. 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人的正常体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后不再分裂,分裂次数是有限的,A正确;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B正确;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C正确;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在有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将后代中全部高茎豌豆再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 )A. 11 B. 31 C. 51 D. 9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假设高茎基因为D,则亲本高茎豌豆为Dd,自交子代为1DD:2Dd:1dd,子代高茎豌豆为DD(1/3)、Dd(2/3),DD(1/3)自交子代为1/3DD(高茎);Dd(2/3)自交子代为2/3(3/4D_+1/4dd),即1 /2高茎+1/6矮茎;综上所述,子代高茎:矮茎=5/6:1/6=5:1,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7.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A. 25:5:5:1 B. 24:8:3:1 C. 15:5:3:1 D. 9:3:3: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黄色圆粒(Y_R_)和绿色圆粒(yyR_)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组成是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组成是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则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中黄色:绿色=3:1,皱粒占2/32/31/4=1/9,则圆粒:皱粒=8:1,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3:1)(8:1)=24:8:3:1,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杂合子自交和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而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分别确定两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和亲本的基因型。18.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a和b与色素的形成无关。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肤色深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子女可产生3种表现型B. 与亲代AaBb肤色深浅一样的有1/4C.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D.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答案】C【解析】【分析】累加效应决定肤色,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即4个显性基因(AABB)肤色最深的,3个显性基因(AABb、AaBB)、2个显性基因(AAbb、AaBb、aaBB),1个显性基因(Aabb,aaBb)和无显性基因(aabb)的肤色依次变浅。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后代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1/41/2=1/8、AABb=1/41/2=1/8、AaBB=2/41/2=2/8、AaBb=2/41/2=2/8、aaBB=1/41/2=1/8、aaBb=1/41/2=1/8,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分别是4、3、3、2、2、1,因此后代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1:3:3:1。【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女可以产生4种表现型,A错误;与亲代AaBb肤色深浅一样的个体为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占2/8+1/8=3/8,B错误;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为含有三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占1/8+2/8=3/8,C正确;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只含有一个显性基因,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明确该题涉及到基因的累加效应,即生物体的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且只要显性基因的数量相等,则表现型相同。1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B.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卵细胞C.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某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A正确;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种卵细胞,B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当控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20. 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XBY、XbYB. 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XBXb、XbXbC.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D. 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和XBY【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雌叶雄叶取决于精子类型,如果精子类型是X,就是雌株,如果精子类型是Y就是雄株。现在情况是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也就是Xb精子是不能正常形成的,那就只有Y精子了,故在这种植物的遗传过程中,永远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所以选项B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点评:本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只要抓住雄性个体不可能出现Xb型的精子就可以了。21.有关色盲男性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色盲男性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 该色盲男性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C. 该色盲男性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D. 该色盲男性产生的精细胞中不可能含有X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1、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过程。【详解】该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或两个色盲基因,不可能同时具有两条Y染色体和两个色盲基因,A错误;由于色盲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该色盲男性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正确;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该色盲男性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C错误;该色盲男性产生的精细胞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结合两者准确答题。22.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7为纯合子,请分析此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 乙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 -5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2/3D. 若-10与-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7/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和进行遗传病概率计算。先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出甲乙2种遗传病的类型,写出相关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并进行概率计算。【详解】由遗传系谱图可知,-1与-2患甲病,生有不患甲病的女儿和儿子,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与-2不患乙病,生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B正确;-5不患甲病,基因型aa,-5患乙病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姊妹,对乙病来说-5 的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II-5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由遗传系谱图可知,-10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其父亲是杂合子Bb的概率是2/3,由题意可知其母亲是纯合子BB,对乙病来说,-10是杂合子Bb的概率为2/31/2=1/3,是纯合子BB的概率为1-1/3=2/3,综合两种病考虑,-10是纯合子aaBB的概率为2/3,C正确;先分析甲病,-10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9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因此III-10与III-9结婚生下的孩子不患甲病,再分析乙病,由C的分析可知,-10是杂合子Bb的概率为1/3,-9患乙病,基因型为bb,因此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bb=1/31/2=1/6,不患乙病的概率是5/6,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5/6=5/12,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遗传病类型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的判断及概率计算,准确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3.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转化实验证明 S型细菌 DNA使 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DNA分子能进行复制C. 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在通过多次实验和观察后不断改善而构建的【答案】A【解析】艾弗里的的肺炎双球转化实验证明 S型细菌 DNA使 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而格里菲斯的实验只能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DNA分子能进行复制,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在通过多次实验和观察后不断改善而构建的,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学上的生命科学史24. 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 )A. 2种 B. 4种 C. 5种 D. 6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解:人体中的核酸有DNA和RNA,所以A、C有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T只有脱氧核苷酸,共5种故选:C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2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 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详解】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A正确;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6. 某生物基因单链的一段是GCAGACAAA 若以此链为模板,经转录翻译形成的多肽链上所对应的氨基酸顺序是()苯丙氨酸UUU; 天冬氨酸GAC; 亮氨酸CUG;赖氨酸AAA; 精氨酸CGU; 丙氨酸GCAA. B. C. 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转录时以分子为模板,合成m,二者的碱基互补;密码子位于m上。考点:考查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密码子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7. 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培育成的植株是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四倍体 D. 八倍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单倍体的概念。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花粉属于雄配子,所以其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故选A28.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一代中AA:Aa:aa为A. 3:2:3 B. 1:2:1 C. 1:2:0 D. 4:4: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排除aa重新计算AA、Aa的比例,即AA占1/3,Aa占2/3,再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详解】有分析可知,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去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后,AA占1/3,Aa占2/3,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2=1/3+2/31/2=2/3,则a的基因频率为=1-2/3=1/3,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32/3=4/9,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1/32/3=4/9,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31/3=1/9,所以AA:Aa:aa=4:4: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自由交配”一词,采用基因频率来答题,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29.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种群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B.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A错误;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适应环境的性状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基因频率会升高,其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会降低,因此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C正确;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变化,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0.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中三种主要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甲中含有血红蛋白、二氧化碳和葡萄糖B. 乙中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激素C. 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比甲高D. 甲、乙、淋巴的转化均需跨膜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因此可以确定图中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详解】据分析可知,甲表示血浆,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血浆)的成分,A错误;乙为组织液,其中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尿素,B正确;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乙(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淋巴和血浆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合,不需跨膜进行,D错误。3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即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不包括消化液,A错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体内细胞可直接通过内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而不是不变的,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2.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双向传导,不能单向传导C. 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D.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多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的,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的。【详解】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正确;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双向传导,在生物体内,多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接受刺激的一定是感受器,而不会是神经纤维,所以兴奋只能由感受器开始到效应器结束,也就是说,在生物体内的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动作电位产生时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流入神经细胞内,此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与膜外方向相反,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3.人在不同状态下,其血糖浓度会有所变化。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B. 引起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C. 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D. 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详解】曲线ab段血糖浓度在升高,此时血糖偏高,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不会增多,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A错误;曲线bc段血糖浓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进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正确;曲线ef段,血糖回升,肝糖原分解,肌糖原不会分解补充血糖,C错误;曲线fg段变化是指血糖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主要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二者不是协同作用,而是拮抗作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血糖调节的途径以及和参与血糖调节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根据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判断图中各段升高或降低的原因。34. 某大山村民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饮水及食物中长期缺碘,这样对成年人的影响是( )A.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D.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答案】C【解析】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此时缺碘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代谢活动,因此代谢活动减弱,故B、D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不会接受到反馈调节所分泌量增加,故C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分级调节的基本模型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如图中“相应激素”含量的变化,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影响“相应激素”的分泌量。35.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注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B. 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C. 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大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渴感D. 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尿量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加。【详解】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因此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A错误;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重吸收增多,最终尿量减少,B错误;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后产生渴感,C错误;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所以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尿量增加,D正确。36.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 破坏骨髓,体液免疫丧失,细胞免疫不受影响C. 胃液和唾液的杀菌作用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D. 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础。(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出生后形成;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A错误;破坏骨髓,也就不会产生B细胞和T细胞了,会失去全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故胃液和唾液具有杀菌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C错误;免疫系统可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明确免疫调节是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7.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向光性。单侧光会使得生长素在背光侧的浓度高于向光侧,由于植物匀速转动,暗箱右侧开有小孔并有光照射进入,植物会出现向光生长的特点,答案为B。38. 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由向移动B. 生长素由向移动C. 生长素由向移动D. 处生长比处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向移动,A正确;B、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所以生长素不能由向移动,B错误;C、生长素又可进行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因此,生长素由向移动,C正确;D、由于生长素由向移动,又由向移动,所以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因而生长比快,D正确故选:B3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 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 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该改成处理柱头,不是花;而且必须是在花还未授粉的时处理,即花蕾期;故错误;极性运输是有植物体自身决定的,与外界条件无关,B错误;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C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因为生长素促进作用具有最适浓度,在低于或高于该浓度时有可能具有相同的效果,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0.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 赤霉素、脱落酸B.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 赤霉素、乙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故选A。考点: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二、非选择题41.为了提高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者做了相关实验,并绘出如下三幅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 _上分布着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光照条件下,图1中的上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的物质有_;空气中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