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17750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及性别平等政策推进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蒋永萍 一 数据中的性别分层与两性地位 性别问题对许多人并不陌生大多数人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认识两性关系和两性状况人们的认识往往受到生活圈子的局限对性别平等的价值判断也影响人们的认识统计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更为全面 更为客观的两性世界 讨论的基础建立在 社会转型期中国阶层结构调查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政府性别统计数据 希望回答下述几个问题 市场机制的导入是否必然导致性别利益的分化 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 现代化与性别平等是否能够同步 其基本条件是什么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 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与10年前相比 不同地区两性地位 妇女发展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性别分层 妇女地位变化背景 1990年后的十年 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深化发展的十年 利益格局的调整 深层矛盾的解决 无疑会对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观念 行为和地位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专家认为 改革初期 几乎人人享有改革的成果 而90年代后 弱势群体开始一步步被抛离社会发展主流 社会转型期中国阶层结构调查表明 三个最具优势地位的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私营企业主 经理人员 都是以男性为主 约占 在社会的中间层中 现代中产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 男女分布较平均 但上层中男性比例较高 而中下层女性比例较高 传统中产阶层 个体工商户 中则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 商业服务业人员中男女分布较平均 产业工人中男性比例高 占 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 女性约占70 80 调查结论 男性阶层结构更趋向于橄榄型 女性阶层结构及社会经济等级结构更趋向于金字塔型 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阶层分化现象 当前的职业分化和阶层分化都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 性别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分层机制 性别是个人能力 社会结构和制度因素后的影响社会分层的第三组因素 确实在发挥着作用 地位调查中妇女社会地位 基本概念 与男性相比 妇女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权利 资源 责任和作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从八个方面反映妇女社会地位状况 一 经济 二 政治 三 教育 四 健康 五 婚姻家庭 六 生活方式 七 法律 八 社会性别观念 调查发现 基本认识与结论 我们认为 简单用提高或下降很难确切地反映改革对中国大陆妇女社会地位产生的影响 最为贴切的字眼是 变化 妇女自己和自己比整体进步了 与男性的状况相比或与男性的进步相比 在有些方面缩小了 在另一些方面扩大了 男女的不同状况和社会地位 状况 妇女的今天比妇女的昨天 状况的改变并不必然带来社会地位的提高 地位 男 女在某个时期状况的比较 1990 2000 2000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经济方面 部分女性就业层次提高 2000年专业人员女性比例51 7 占城镇女性在业者的22 8 比男性高6个百分点 就业自主性增强 政治和社会参与方面 妇女政治参与程度提高 人大代表参选率73 低于男性4个百分点 社会更加认同妇女参与高层决策 74 女性赞同 男性75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教育方面 女性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文盲率由90年30 1 下降到11 1 女性 6 1年 与男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1 9到1 5年 健康方面 妇女的生育健康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社会和妇女对自己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 分城乡 分年龄妇女生育方式比较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婚姻家庭方面 在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上女性有了更多的参与权 多数女性拥有决定个人事务的自主权 生活方式方面 妇女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扩大 从未出过远门的女性为7 5 两性差距由10年前的4 9降低到现在3 5百分点 女性休闲方式趋向多元化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法律方面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社会认知程度较高 妇女法律权利与传统习俗的冲突有所缓解 社会性别观念方面对女性的能力普遍认可 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受到挑战 女性的自立意识较强 中国两性社会地位差距 女性在业率降低 再就业困难 与1990年相比 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 男性从90 0 降至81 5 女性则从76 3 降到63 7 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镇女性收入是男性的70 1 比90年扩大7 4百分点 农村为60 就业的性别结构中存在比较明显的 男性工作 和 女性工作 的区隔 非正规就业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男女两性收入呈扩大趋势 城市 199077 5 199970 1 农村 199078 9 199959 6 扩大7 4 扩大19 7 中国两性社会地位差距 农村女性教育水平与男性差距较大 农村妇女58 8 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比男性高21 9个百分点 女性文盲率为13 6 比男性高9 6个百分点 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仍然偏低 有24 1 的村委会干部中没有女性 党支部中没有女委员的高达57 6 中国两性社会地位的差距 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妇女享有健康服务仍有差距 农村35岁孕期未作产前检查24 西部35 健康上的性别差距从儿童时期已经开始 家务劳动依然主要由妇女承担 85 以上的日常家务由女性负担 平均时间4小时 比男性多2 7小时 传统性别观念仍有较大影响 对 干的好不如嫁得好 女性37 3 赞同 高于男性7 1 50 以上赞同 男主外女主内 婴儿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基本结论 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城乡之间 区域之间 群体之间妇女地位的提高也处于不平衡状态 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 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拉大了男女两性和不同层次女性群体间发展的差距 同一阶层内部存在着性别差序 即男性优先享有更多资源和机会 资源越少 女性所占的份额越少 不同阶层的性别之间有着性别差异 社会阶位越低 获得的资源越少 女性最少 9 4 20 8 阶层与性别交织在一起 性别平等政策推进 男女不平等是很多社会存在的社会现象何种经济发展水平下都可以追求性别平等性别平等需要政府的政策推进 社会性别意识会影响政策吗 社会性别意识人 政策需求者 政策制定者 政策实施者 社会性别的基本观点 社会性别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 常常在社会制度中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传递 巩固 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复制 对男女的特点 特长 分工 以及相应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 能力和特长的发展的认识 影响了社会对男女两性价值的评价 从而建构出男女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和地位关系 所以 男女两性的地位差异 男女两性儿童的生存发展差距并非仅仅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 社会性别的基本观点 社会性别不仅体现为个人的观念 或者一个社会主导的或主流的观念 社会性别还渗透在社会机制的方方面面 它通过家庭 社区 市场 国家 在文化习俗 教育 宗教 法律 政策等作用下得到巩固和加强 由此形成社会性别体制化 并被作为行为规范而固定下来 两代家庭的夫妻分工 家庭 丧葬习俗儿子的角色 社区 美发店中男女工作类型的分工 市场 决策岗位的性别 国家 退休政策 教材中传播 社会性别体制化 社会性别观念 男女社会家庭角色 责任的分配 用于完成责任的资源分配 与角色相关的能力及特长发展 对两性的评价 社会性别体制化 规范化 决定权的分配 两性身份 权力关系在社会中继续被强化 政策制定和实施 平等 中立和歧视 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所谓 性别中立 的社会政策 一般是缺乏性别意识的社会政策 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政策 也可以说是性别歧视的社会政策 要什么平等 权利 机会 责任 评价 制定政策 倡导 分析政策 社会性别平等与社会性别主流化 社会性别平等公正地对待原则不同性别 权利 机会 责任 评价平等有差异地对待的原则向弱势倾斜的原则 社会性别主流化对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上的法律 政策或项目计划对男女两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政治 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政策的设计 执行 跟踪及评估中 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需求 使男女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并受益 热点之一 要不要性别平等的退休政策 退休年龄 男60岁 55 女55岁 50 对养老金的影响对个人账户积累的影响退休早 缴费时间短 水平低 账户积累少较低的月养老金收入 城市贫困的女性化 对女性参与决策的影响 政治 经济和科学教育等领域 女性高层参与率下降 高层决策中女性代表性不足国有企业中女性领导减少科技 教育领域高级职称中女性比例低对女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 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较低女性职业发展障碍多 招聘 培训 晋升等 何谓性别平等的退休政策 男女有一个相同的退休年龄上限 即到达这一年龄必须退休 如 60岁 男女有一个相同的退休年龄下线 如50岁 即到达这一年龄就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 工作及家庭情况选择退休 当然 也可以选择继续工作至上限年龄 退休年龄的上限和下限应该根据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 就业压力及社会保障负担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热点之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以往妇女就业政策主要以照顾妇女和基于生理性别的区别对待为原则 劳动法 妇女法 和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都强调 不得安排妇女从事不适合的工作或劳动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上的性别歧视和职业性别隔离 何谓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促进男性主导的工作领域被接纳女性 并鼓励男性在女性主导的工作领域中分担责任 消除妨碍男性和女性认识到他们在生活的所有领域中潜力的歧视性障碍 纠正对传统由女性主导的活动的低估 要求对女性与男性相同和不同的工作都给予平等评价 尊重他们的权力和选择 促进经济成果的共享 针对女性所处相对弱势的地位 建立女性职业发展支持项目承认并满足基于性别的特殊需要 如母性和哺乳 男女对家庭责任和无偿工作的共同分担 确保为他人提供无偿照顾的男女两性不会独自承担损失 热点之三 出生性别比与计划生育政策 2004年上半年 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是适龄结婚的男子将有3000万找不到老婆 出生性别比偏高是性别不平等的综合表现 但被演变一个典型的男性问题女性生命健康权的忽视 溺杀遗弃女婴性暴力 性交易 拐卖妇女 从1982年以来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不断升高 女性3000人生命消失 妇女问题从长远来看是社会问题 男性3000人打光棍 男性问题 婚姻挤压拐卖妇女性暴力性骚扰 社会问题 妇女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多年前学界就在讨论出生性别比问题 但官方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政府对出生性别比的重视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和分析密切相关2002年以来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控制出生性别比 关爱女孩行动 奖励生女孩的家庭 老百姓看到了计划生育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计划生育政策有了良好的基础 性别平等促进的成功案例 反对阶段就业制度化 改革后有过五次关于妇女阶段就业的讨论2001年的讨论上升到政策层面 中央十五计划建议明确提出 实行灵活就业 建立阶段就业制度的主张 人大会议的规划纲要也有同样的内容全国妇联正式文件报送中央和国务院 认为这一政策会对女性产生负面影响 反对阶段就业制度化 人大会议期间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特别是女性发挥了积极的参政议政作用媒体及时地反映群众的呼声最终通过的规划纲要删除了 阶段就业 的提法 其他问题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幼儿看护制度税收制度性骚扰和反对性骚扰立法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和家庭财产传承制度创业扶持政策农村小学并校 性别平等推进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媒体在推进性别平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媒体要了解社会性别视角对不同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 减少价值冲突媒体推进政策首先要问 我们准备好了吗 谢谢 妇女法律地位 中国的法律在价值取向上是性别平等的取向 它从制度形式上保障了妇女与男性享有平等的权利 但是人们的认知依然是传统男权的意识 妇女有关自身权益的 认知 与妇女的法律权益实现的 事实 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城镇在职妇女大多都经历过法律权利受损的事情 其劳动的基本权利并没有得到实现 这意味着制度化的法律条款与妇女日常生活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 妇女法律地位 续 那些职业地位较低 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较低的女性易于成为法律权利的 易受损者 它表现为性别身份与阶级身份的交互作用 作用于妇女法律地位的因素是复杂且多元的 有三大重要的机制影响妇女法律地位的实现 其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性别利益关系主要依靠身份关系来协调 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关系尚未具有实践意义 其二是公领域的性别权利关系有被私领域化的倾向 在私领域中性别权力关系依然是以父权制为主的身份关系 其三是相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 加剧了女性地位的边缘化 妇女的教育地位 近十年来 性别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力度逐渐减弱 促进了机会结构的两性平等化趋势 目前女性教育所面临的是更为深层 也更为艰难的问题 它不再能通过加大投入 增加教育量的供给能够解决 而是要对教育理念 教育体系本身进行反思 这也就是要关注男女两性教育的更为深层的质的差异 农村中两性受教育年数的差异拉开的阶段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推移 现象 从时间上看 80年代女性大多在小学五年级离开学校 从而与男性的受教育状况拉开差距 而在九十年代 女性大多在初中二年级离开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了 但与男性的差距依然存在 两性在教育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农村中两性受教育年数的差异拉开的阶段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推移 现象 如在时间上 80年代女性大多在小学五年级离开学校 而在九十年代 女性大多在初中二年级离开学校 在城镇 明显存在女性中专化趋势 认为 经济增长不一定能消灭教育上的性别不平等 而只是推移不平等发生的阶段 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对男女两性是不一样的 男性的回报率明显高于女性 这种现象 反映了性别文化对提高妇女教育消极影响 这些因素并不会简单地因经济增长而消亡 也不会因入学率提高而不再起作用 也决不可能单单在教育体系内部得到解决 妇女的经济地位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 非农有偿就业成为一种相对短缺的资源的情况下 就业机会的缩减 在男女两性间并不是平均分配的 女性在业率的下降幅度更大 而当前再就业率 女性仅为39 1 比男性的再就业率低21个百分点 通过对就业类型性别差异的分析 发现 我国的非正规就业存在明显的性别特征 首先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成为非正规就业者 非正规就业女性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其次 非正规就业对女性的负面影响大于男性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指女性职业地位的边缘化和女性收入整体水平的降低 妇女经济地位 续 就业的性别结构中存在比较明显的 男性工作 和 女性工作 的区隔 女性职业结构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劳动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 男性比例高的职业 要么拥有更大的权力资源 更高的职业地位 要么工作中自主支配的程度更大 更不受他人乃至机器的束缚 其结果是女性劳动在结构上将更加显得不如男性重要 控制其它变量后 性别对中国男女两性收入差距作用的幅度并不大 但是无论是先于当前劳动市场形成的教育 工作经历 还是劳动力市场之外的家务劳动时间 婚姻状态和孩子数量 抑或是就业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都隐含着传统的性别文化的影响 都对两性的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妇女的政治地位 现实中妇女参政的不广泛性或薄弱性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这种薄弱性表现在 在权力参与方面 重要岗位上女性任正职的比例 与人大政协比 党政领导是薄弱领域 党政相比 党的领域更显薄弱 基层政权岗位上女性领导比例匮乏 造成女性参政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 第一 男强女弱 男主外女主内 等传统观念阻碍妇女参政 第二 选拔女干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比例低或缺乏适当的比例等政策执行中的误区影响女干部参政 婚姻家庭中的妇女地位 男女对家庭地位和权力的主观评价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经济能力和日常生活事件 比如说夫妻交流情况 对家务劳动的满意度 能否决定自己和家庭的日常开支和大的消费等 这里似乎没有性别乃至城乡的差异 然而 当我们的关注点转向一些具体的家庭和个人决策时 就会发现 性别因素或明或暗地在发生作用 性别通过影响具体决策 对个体的家庭地位满意度 家庭权力实权感等也都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在性生活领域 传统的性别关系依然没有大的改变 不论城乡 中国男性依然是婚姻生活中夫妻性生活的主动者和界定者 女性则主要通过否定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意愿 妇女的健康地位 与男性相比 妇女的健康地位相对低下 城乡妇女卫生服务利用从总体上看是不充分的 特别是农村妇女在预防保健和生殖健康方面与城市妇女差距较大 妇女健康地位的低下影响到妇女的健康水平和健康自评状况 研究表明 女性的健康自评比男性要差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反映妇女地位的年龄 就业状态 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状况 工作环境健康 物质和社会生活满意度等变量 对妇女健康自评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