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0549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论文范文 10 篇【篇一】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理论局限摘要:国外批判教育学是西方教育的重要思想浪潮,批判教育学者以独特的思维模式将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文化等相结合,发展至今,被许多人视为可行与充满活力的思想选择。国外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并不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而是塑造现实生活的锤子。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并提出国外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局限。关键词:价值;理论局限;国外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在国外实践过程中影响力巨大,其经历了“抵制理论”时期、多元理论时期以及“再生产理论”时期三个阶段,在教育中以解放思想为教育目标,提倡教育的政治性,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国外批判教育学将教育课程理解为政治文本,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课程的设计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课程评价是关注课程教育活动背后的社会意义,国外批判教育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1 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1.1 解放教育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两点核心主题是“解放”与“公民”,国外批判教育者认为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批判性精神,同时,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其培养模式正是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只有具有批判性意识、批判性思维、批判性能力的学生,才能够不受利益与金钱的诱导,才能够摆脱权利的控制,才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将自己从操纵中彻底的解脱出来,实现自主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生活的人,才是具有积极性、民主性、自由性、主动性的社会公民,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解放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支撑社会发展,从而能够实现民主社会,最终会实现人类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这也正是国外批判教育者主张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民主性国家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教育学。1.2 教育政治性国外所有批判教育都是具有政治性与指令性的教育,国外批判教育具有其天性与偏好。国外批判教育者普遍认为,“统领集团自己权利的行使是通过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控制来实现的,相比较政治性社会,这样的权利是一种政治霸权,对于市民社会其是一种文化霸权”。然而,学校教育是统领集团的文化霸权形式,其通过教育实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形成统领集团对社会的控制。教育文化霸权体现为统治者培养的学生与其接受的文化都偏向于霸权主义。国外批判教育对这样的教育形成质疑,国外批判教育者将教育视作价值中立,价值中立是为了掩饰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国外批判教育者也因为提倡价值中立,导致教育被局限在技术与工具的传递上。基于此,从国外批判角度而言,教育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其应该是政治性的。学校教师们也赞同国外批判教育者这种批判性的观点,因此,教育政治性同样也是国外批判教育的价值。2 国外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局限2.1 缺乏可行性从当前国外社会发展形势来看,许多激进的言论都被看作是一种批判性的话语,甚至一些激进的话语缺乏可行性,也被视为批判性言论。这些人由于较少的关注实际生活与教学场所,在他们的话语中,能够看出缺乏实践的不可行意义。而一种可能性的言语,具有较强的潜力,能够使教育变得更有意义,更能够改造学生的性格。关于国外批判教育不能够简化,而应该包括历史、权利、集体能动性、自我认同等可行性问题进行权衡,应该结合公共教育,不能够拒绝政治性的言语。国外批判教育应该将学校构建成民主的公共教育场地,这就意味着,国外批判教育是在公共教育与哲学中形成的,这种哲学性国外批判教育是公民的智慧与勇气的产物。国外知识分子需要改变单纯的批判性言语,重新界定自身,将批判性言语与可行性言语相结合,从而才能够进一步改变教育。为此,国外批判教育者应该展示自我批判的言语,用来揭露与质疑不可行言语,并在学校教育中广推国外批判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成为知识与勇气共存的社会公民。2.2 语言晦涩,缺乏可操作性国外批判教育性言语较为晦涩,使人难以理解,甚至一些批判性言语让人都捉摸不透,因此,很难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传播,学生与教师对于这样的言语理解较难,促使国外批判教育言语缺乏可操作性。国外批判教育是引导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化、政治化、自由化的言论,是一种解放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育言论,如果教育工作中与学生都对其不甚理解,那么其就失去了教育意义。国外批判教育者大都是把启蒙兴趣、解放思想来当作自己批判的工具,这会造成一些批判教育缺乏科学历史观念,使批判言论变得空洞,也可以说国外批判教育者陷入自己的幻想中,不能够自拔,从而使批判性言论陷入了自身遐想的空间里,没有实质的可操作性。而且国外批判教育借助解放、启蒙兴趣发表的批判言论,很容易被现代化的潮流思想所抨击,这种现象是国外批判教育者始料未及的。评判者认为,国外批判教育者的思想就好像一把火,燃烧着人们的胸膛,甚至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在实行过程中,却没有可操作性,只是一些空谈的批判性言语,没有实质的作为。因此,国外批判教育者应该认清这个事实,积极更正自身批判性言语,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多实践,使自身的批判性言论具有可操作性。2.3 注重社会正义,缺乏生态正义国外批判教育最重要的局限因素是其缺乏生态正义,忽视了生态潜在的文化危机,加剧了生态的污染。国外批判教育者追求的社会主义不可能实现的目的,1983 年国外教育学家包华士发表过论文,此论文主要是对国外批判教育言论的批判,其与国外批判教育者的争论以维持了几十年。以往的国外批判教育者关注于社会公众问题,如性别、种族、阶级,但并没有以此联系到对社会生态环境形成的原因与因素,国外批判教育者在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上一向不愿意发表过多的言论。对此,包华士始终认为,国外批判教育对生态环境不发表言论绝非偶然,其中肯定存在一定的因素,国外批判教育无法掌握全球生态稳定危机的复杂性,而且国外批判教育者在为人类谋求稳定、自主、平等中,社会生态因素也在随之形成,甚至会形成不可控制的严重后果。国外批判教育普遍认为工业化、资本主义、个人解放思想等是教育的重要责任,而包华士认为关注社会生态正义要比解放教育问题更为重要。根据包华士这一观点,国外批判教育做出了回应,国外批判教育一方面认为包华士这种追求社会生态正义言论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没有担当;另一方面也坦承了以往批判性言论忽视了对社会生态正义的关注。国外批判教育确实是缺乏关注于生态正义问题,国外批判教育与包华士之所以形成分歧,是两者之间所占的立场不同,所关注与实现的目标不同。3 结语综上所述,国外批判教育学是西方教育的重要思想浪潮,蕴涵丰富的内容,批判教育学者以独特的思维模式将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文化等相结合,发展至今,被许多人视为可行与充满活力的思想选择。它为人们思考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可是,在国外批判教育学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缺乏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生态正义。因此,应该认清国外批判教育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寻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李慧敏.“愤怒”的使命与批判教育学的未来迈克尔阿普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1):3-14.2姚进忠.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本土建构批判教育学理念的引入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5(3):35-40.3彭丽.“公民”与“解放”批判教育学两个重要主题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41-45.【篇二】教师教育改革及教育学专业的革新重构摘要: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经过百年的演进,教育学专业也到了一个选择的关口。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全面化,教育学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已不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格局及需要,因此,适时变通及转型是教育学专业必须作出的选择。除少数师范大学可延续教育学专业的传统培养目标外,更多的院校应该将教育学专业的改革提上日程,将教育学专业改造成小学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目前,我国教师培养数量和规模问题已基本解决,但随着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教师的供求关系和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教师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进入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一、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嬗变在这场新背景下教师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教育学专业似乎又比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面临着更加明显的危机与挑战。从历史上看,对教育过程的研究,通常被叫做“教育学”1295。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康德在其讲义中指他所理解的教育是“保育(养育、维系)、规训(训诫)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教导。据此,人要依次经历婴儿、儿童和学生这样几个成长阶段”23。从这种理解出发,教育学探讨的教育是“通常被认为最幼稚、最令人不感兴趣的方面。”在世俗的观点看来,对儿童的管理和教学,凭借权力和传统的权威就能解决。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学生方面的努力。努力是意志的问题,而意志取决于对学生的控制。但是,由于学生的柔弱、纯真,所以,控制学生是无需花很大力气的,或者是不必殚思极虑、过分看重的。”1296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初等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幼小师资的匮乏,师范学校和师资培养学校开始大量培养适应初等学校要求的师资。这些学校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教授小学里开设的各种科目,如何解决学校日常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小学教师们不仅要懂得他们要教授的科目,而且应该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各种策略与方法,这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为培养教师,各师范院校开设教育学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是为师资训练而准备的。但教育过程日益复杂及漫长,每个个体并不是只经历小学这一阶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学或学院陆续设立教育学系。1832 年,纽约市立大学(University.of.the.City.ofNew.York)即现在的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开设了教育学方面的课程。1890 年,纽约大学成立了教育学院,并且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而美国相当多的大学在 19 世纪的最后 20 年里,纷纷设立了教育学教授的职位。从教育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创办于 1898 年的京师大学堂,在 1902 年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后,开始设预科,分政科和艺科;设速成科,分仕学馆、师范馆,是为中国高等教师教育之发轫。“师范馆于 1902 年 10 月、11 月两次招生,就考了“教育学大义”,12 月开学,其 “课程门类表”,明确设置了教育学课程 ”3。自北京师范大学 1923 年在国内率先成立教育系起,教育学专业已有了 90 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在设立之初就将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造就中等学校及师范学校师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人员,至今该培养目标依然被相当多教育学专业所坚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教师培养体制上采取定向型、封闭式的三级教师培养体制。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教师数量需求(尤其是小学教师的培养需求)庞大。由于大量中师学校的存在,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体制的规定,使得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去处无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封闭式的教师培养体制一直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对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加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成效不断显现,小学生入学人数逐年减少。1999 年教育部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我国要形成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具有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既要坚持独立设置师范院校制度,又要进一步拓宽中小学教师来源渠道,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一级师范的过渡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在此背景下,专门为小学培养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走向终结只是个时间问题。伴随着中等师范学校的改制及退出,传统的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市场经济的就业需求导向下已经处在一种四顾心茫然的状态。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教师教育的培养体制的发展历程看,大都是沿着定向型、封闭式的模式向开放、多元的教师培养体制转型。其内在原因和外在背景则必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强大、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美国为例,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改革师范教育,遵循由师范学校阶段 教育学院阶段大学教育院系阶段这样的三部曲的发展脉络。可以说“美国 20 世纪教师培养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组织变迁过程,是师范学校向教师学院过渡,接着是教师学院向多目标的文科学院转变,现在则成为地方州立大学。”421 这种变迁的路径,一方面说明教师培养的数量问题解决之后,必然会转向高素质、高质量规格的教师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伴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使教师教育有资格成为专业教育,这也推动了大学设置教育学院或教育系从事教师教育。在当前,以市场为取向的多元开放培养教师的体制业已形成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不管是否情愿,都不得不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调整,诸多的学校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概括下来主要有这样几种尝试:1.坚守传统的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管理培养高层次人才这部分高校主要是那些重点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由于这些学校大多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可以解决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学术发展问题,故在当前此种背景下依旧坚守传统的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上看,的确需要一批从本科阶段起就受过良好学术训练和具备坚实教育理论基础的学生在将来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当然,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坚持该培养目标的教育学专业的院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顺势而为才能避免将来的被动。2.将培养目标转向中小学教师由于中师学校的逐渐退出,传统上小学教师的培养出现了一定的空白,1998 年教育部批准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后,小学教育专业成为本科专业目录的一个全新的专业。随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本科化逐渐成为常态,相当多的地方性师范院校和综合型院校都将教育学专业的转型投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当然,如何在现有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下重新认识、丰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是摆在这些学校的一个核心任务。3.将培养目标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除了为教师教育类专业提供教育理论基础课外,也为教育培训机构、新闻传媒出版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等部门培养懂教育的专业工作者。二、教育学专业的更新与改造(一)将教育学专业改造为小学教育专业当前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设有学科门类 11 个,专业类 71 个,专业种数 249 种。其中,教育学类本科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技术学,而开设教育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有 118 所(这 118 所院校里有些教育学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每年有数量庞大的教育学专业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但是近些年,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遇到极大的困难,常常面临“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的尴尬处境。应该说,随着教师培养体制的变革,对教师未来的需求与发展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有相当多的学者对教师教育未来的发展路向提出了各种建议,其中就有将教师的准入学历改为本科起点,即“重建以本科分数线为基准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体系”5。其实,从当今就业市场的变迁和表现而言,本科学历起点的教师培养体制已经基本达成,换言之,本科学历的准入标准并不成为影响当前教师培养质量的充分原因。从本质而言,教师的培养没有捷径,必须要有明确的理念,并辅之务实稳健的做法,才能真正达成通过教师教育体制培养优秀师资的最终目标。但由于师资培养涉及专业众多,最好针对每个教师教育类专业逐一开出药方,方可对症下药。本文拟以教育学专业为例作一尝试。客观而论,在当前用人单位选聘教师的惯性思维下,教育学专业在这场变革中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的狭窄与不顺应教师培养体制的变化而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教育学专业在应对这场先由自身培养体制变革再伴随就业体制的巨大变迁而合成的挑战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教育学专业的使命是什么?二是教育学专业在教师体制培养中起何作用?即在教师培养体制中是否有教育学专业的一席之地?我国目前教师资格可分为:(1)幼儿园教师资格;( 2)小学教师资格;( 3)初级中学教师资格;(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6)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7).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在这七种教师类型中,教育学专业可以负责哪类教师培养呢?由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升格和退出,使教育学专业沦落为仅负责给相关教师教育类专业上公共课的地步。加之中国长期以来受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师培养上过于强调分学科培养。此种培养模式加重了就业市场上教师招聘过程中教育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困境,很简单在目前中小学学科设置目录没有教育学专业所对应的学科。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学生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所需教师素质差异性及与其年龄的适应性要求。小幼师资培养目标与中学及至大学是不一样的,它不仅是知识传授,人格陶冶亦是相当重要。小学教师不只是教一门课程,更可能需要从事包班制工作,这些都异于中学师资。如小学教师的选聘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对小学教师而言,由于教育对象是 612 岁的儿童,处在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如何教”比“教什么”可能更加迫切及重要。其二,小学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知识,能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特别是随着小班化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可能会对教师提出包班教学的要求。其三,小学教育对教师的师范技能,特别是“三字一话”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小学教师绝不能沿袭培养中学师资的思维定势,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而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了解和把握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上、在教育教学策略上,乃至教育理念上的专业训练是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所不能比拟的。至此,我们可以为教育学专业开出第一种转型之路:将教育学专业改造成小学教育专业,专门为小学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小学教师。当然,这种改革一方面要跟教育学专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相匹配,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当前就业市场对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对于高教领域来说,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小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来重新认识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综合相关文献探讨,大致可从知识、能力和道德三大要件来归纳和概括教师素质。624先看知识层面,可从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一般的教学知识和班级管理知识这样几个方面来讨论。从教育部 2012 年 2 月颁布试行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来看,关于学科知识方面,主要强调要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7136而其他涉及专业知识内容则包括小学生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这几部分。可见,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更需要一种综合性、通识性知识,目的更应朝向综合型教师的培养方向。而到了中学阶段,在课程内容的掌握上则应更具专门性。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言,小学教师面对的是生动活泼的 6 岁至 12 岁的儿童,因此,陪伴儿童成长、指引儿童发展是小学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小学这一阶段的时间为六年,跨度很大。小学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须注意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并适时进行青春期辅导和性健康教育。如何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吸引注意力、引发学习动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小学老师须创造性设计教学,开放性地组织课堂,多元和发展性地评价学习,真正为小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创设良好环境。因此,为了更好地为中学阶段学习作好准备,小学教育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在小学阶段虽然已经开展分科教学,但单一学科内部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仍然很强,要更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与通识性知识的教学。其次,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一方面要适应该年龄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现状,另一方面还要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当然,我们也必须顾及当前就业市场的现实状况。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教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师招聘中,用人单位不断强调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而忽视了小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对何为优秀小学教师认知的一大缺失。为顺应中学教学的连贯性,小学教育专业应采取不同学科方向的模式培养小学教师。建议小学教师培养可分为小学语文方向、小学数学方向和小学科学方向这样三个方向,即在强化小学教师综合性素质的基础上顾及所教学科的特点与要求,为将来学生升入中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对小学阶段另一门重要课程小学英语而言,由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特殊性(主要是考虑儿童学习语言必须强调语音的纯正与地道),建议主要仍由外国语学院来负责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目前,相关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对如何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进行不同的尝试与探讨,主要围绕“综合培养模式”还是“分科培养模式”而展开,抑或结合二者优势进行“综合培养、分向发展”的模式。(二)将教育学专业改造成非师范类专业教育学专业学生作为师资是为中等师范学校而准备的,一开始就不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而培养。当中师学校走到历史终结的时候,教育学专业作为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传统思维应及时调整。2007 年教育部属 6 所师范大学恢复免费师范生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6 所重点师范大学纷纷将教育学专业从免费教师教育类专业目录中剔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学专业无法在当前中小学学科目录中找到对应的科目,使教育学专业学生在教师招聘市场上无所适从。由于越来越强调规范与法治,当前招聘教师越来越要求严谨,在招聘新教师时往往都会附上所需专业的代码,而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1)基本上不会被列入新教师招聘所需的专业。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上述所说的我国传统上受赫尔巴特分科教学理论的深刻影响,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学科背景;另一方面则认为智育为所需提升的能力中优先甚至是唯一优先考虑的因素。从这两个顽固的认识而言,教育学专业学生在新教师选拔的竞争中就处于天然的弱势。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大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例来观察当前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走向与趋势。教育学(大类)本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丰富的实践能力、赤诚的教育之爱、宽阔的国际视野和不竭的创新精神的各类教育人才。为学生未来成长为各类高素质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技术工程师、教育管理人员、国际教育事务专门人才(教育外事人才)以及教育产品研发和教育传媒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和激励学生成长为热爱祖国和人民教育事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育决策、管理、实践、研究、技术与市场开发、国际交流等众多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未来教育家、教育学家、教育发展专家、教育企业家等,成长为中国社会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卓越领导者。在其公布的五个专业方向中,除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方向还坚持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外,其他三个方向的培养目标都已经转型为非教师教育方向。因此,教育学专业另一个发展趋势大致可判断向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发展。或许这让人唏嘘,但教育学的职业范围已拓展到了许多新的领域,如咨询辅导、媒体从业者、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媒体等。此外还可开办各种教育培训、考试培训等,如山西大学教育学专业是非教师教育类方向,它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学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两种。另外,也有院校(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师范与非师范方向同时开设。(三)教育学专业应肩负起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提供教育教学思想与技能素质的使命与责任教师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础,教师教育专业性的标志就是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学科知识结构和与教师职业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素质。因此,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方面的课程与学科专业方面的课程是同等重要的。从目前各教师教育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培养单位所开设的与教育类专业相关的课程大都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法这三大块。但从现实的调查及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访谈来看,这些准教师们在走上实践岗位后倍觉缺乏的是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知识及可资有效运用的教学技能与方法。因此,在强调高素质的教师培养过程里,我们应该着重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的开设及效果;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实务课程;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遵循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这样的学科开设顺序。同时,在课时上和教学形式上呈现多样化,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理解何谓班级管理及班级活动的组织,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是有效的。一方面,要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去亲身体验实践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效果。现在有相当多的院校在设定教师教育类学生的实习环节时,从以前的 6-8周时间延长到大四学年上学期整个学期。从实施的效果和学生反馈的结果上看,实习学校和学生自身都认为此种改革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提升实际教学水平和积累班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恰当融合,使每个即将走向职业岗位的年轻人意识到理解及掌握相关教育理念的必要性,也是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注意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言,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与理念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去了解的。曾经有学者呼吁教育学基础应该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不应只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必修课。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历史虽终结,社会仍存在如何建构人性乌托邦,如何使每个个体的身心、潜能全面而健康地开发、成长和实现,就要提上日程。教育学作为一个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中心学科。”944 诚如是,则教育学这个古老的学科必然会焕发新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美 亨德森教育学M/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德 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篇三】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研究回顾摘要: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出现了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野狭窄的问题,学者们建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力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开阔研究视野,以促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更趋于合理。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研究;回顾;展望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推动其发展的后备军,因此对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概况笔者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现状与培养模式”“培养问题”“课程设置”“创新能力”“专业导师队伍建设”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有关论文的发表开始于 2004 年,论文共计 48 篇,其中包含硕士论文 5 篇。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来看,大多着眼于培养现状、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培养模式、培养问题的研究,对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建设及就业现状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二、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一 )研究生培养成果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1 具体如下:1培养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增加。从1988 年首招 2 名研究生开始,到 2016 年每年大约招收 500 名,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培养了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招生硕士点增加。从 1988 年建立第一个硕士点开始,至今我国已有48 个硕士点。2硕士点越来越多了,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有了新的研究基础、动力,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2培养方式不断改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研究生,它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涵养,又具有实操经验。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学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很快,这种快速粗放式的发展造成了研究生的培养缺乏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因此,一些高校就着力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突破,1由原来的零基础、零经验到后来的 “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再到后来的培养具备“双师型”素质的研究生,其培养方式在不断地改进。3建立了相应的研讨组织随着研究生招收人数的增加和硕士点的扩大,亟须建立一个大型的研讨组织,以使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更上一层楼。我国中青年职教论坛的举办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会议以研讨会的形式,及时总结交流有关硕士研究生教育、学习的经验,协同处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遇到的困难。4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日趋规范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较稳定,分布也比较均匀。从培养计划来看,各培养单位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形式有课堂导师讲授、小组讨论、参与学术研讨会、开展课题专项研究等。这表明各培养单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使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日趋规范、合理,这也比较符合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二 )培养问题归纳因为研究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培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弹性公共课所占比例偏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比较特殊,大部分是从其它专业转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不扎实,4高校针对职教硕士研究生又开设了一些公共课,如公共政治、公共英语等,这些课程是必须学习的,但由于这两门公共课的课时占据了研究生课时的三分之一,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课程设置模式基本一致。据了解,大部分高校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上是采用“公共学位课+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 的模式,3 且选修课程开设范围较窄,课程少,不同学科间的选修也有严格的限制,很少从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来开设课程。2培养方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缺乏学科特色,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与其他专业比较没有自身优势,基本上采取专业课程学习加学位论文训练的方法,有时会要求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年会和相关的学术会议讨论等。很显然,这种培养方法是不合理的。由于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师资水平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使得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讲课方式、教授内容、考核评价上没有创新。授课形式依然采用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灌输方式。虽然大部分高校要求研究生教学采取“作报告”、“讨论式”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硕士研究生对老师所讲授的陈旧的知识并不感兴趣。3导师精力有限,指导不足导师投入精力不足。目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明显不足,往往出现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更多名硕士生的现象,导师除了担任课程教师以外,还要出国访学,平时课题多、会议多,导师精力有限,自然而然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对硕士研究生要求也比较松。据调查,很少有导师每周指导学生的时间超过 2 小时的,超过 3 小时的几乎没有,这说明导师事务繁重,缺少时间甚至没有时间给予硕士研究生更多的指导。4科研训练、专业实践不足科研能力的提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三年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衡量研究生真实水平的一个指标。在我国,一般学生学习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兴趣不高,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接触职业技术教育学,大部分又是跨专业学习教育学知识,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了解甚少,而且针对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也不足,偶尔进行研究训练,缺少学术交流的机会,尤其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即便是参与导师课题项目,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也不大。5招生方式、学制年限过于统一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的办法,统招偏重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考查,大多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容易识记,便于考学,导致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生大多数愿意跨专业报考或是自愿接受调剂,以达到自己被录取的目的,并不是有志于职业教育的学习研修。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年限多为两年半到三年,学制设置缺乏弹性,也没有考虑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学制设置方面过于僵化,缺乏对研究生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和计划,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更不能适应其个人生涯规划、自主创业和知识能力拓展的要求。6评价考核没有发挥反馈作用现行的评价指标、标准过于单一。在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主要分为责任导师的评价和任课教师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其它人员参与评价。考核方式一般采取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的形式,程序较统一,基本上是按照学校规定履行考试制度,通过划重点、死记硬背、短时突击的形式,学生便能通过考试。虽然这种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公平,也便于学校管理,但是却忽视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三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改进建议1课程设置弹性化课程的设置可以参考国外的基础课、专业“平台”课和“模块”课的课程结构。5 设置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端正价值观;设置专业“平台”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模块 ”课的设置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的培养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以使课程的设置具有弹性。职业教育学研究生除了要具有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之外,更应注重将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学习相结合,在实践锻炼方面的要求要高于其他学科。此外还应开设实践锻炼课,使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2培养方式多样化招生及学制。针对专业特性,应招收一些有职业经验的人,弱化笔试成绩。复试时,学校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多样化的题型,从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此外,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为了满足服务社会的需要,学制可灵活设置,依据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方向、研究兴趣、课程作业及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学制可定为 2 年,研究生若不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可延长一些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年。教学方法。目前,“填鸭式”的培养方式缺乏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应有的教学特色,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合理而有效的做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扩大学生研究和交流的范围;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与企业进行合作,增加研究生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实现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设计,同时也给研究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譬如,参与校外或研究机构的课题,跟随职业指导师参与案例等。3导师队伍革新化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导师队伍已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缺乏实践经验、精力不足等问题,我们应改革导师队伍。1对导师队伍进行革新,不仅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破除“科研门户、等级地位”的弊端,还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强化对研究生的指导。我国高校可以采取一名责任导师和其他导师共同组成导师小组的方式,还可以聘请校外兼职导师,聘请在企业有教学、管理、生产经验的一线专家担任研究生的职业导师,聘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指导经验的学者担任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导师,职业院校研究人员到学校担任研究生的职业导师,让职业导师和高校导师一起参与研究生的培养。4科研训练系统化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术训练,因此,应加大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能力训练的力度。可以定期邀请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学专家来校对研究生进行培训,在专家的带领下开展专题研究,同时鼓励研究生与专家多交流。研究生自身也可以在高职院校实习,通过实际锻炼,发现自己的缺陷,再经过调研、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培养单位应关注科研动态,及时为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提供机会,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研究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把理论研修和科研训练结合起来,逐步掌握研究方法,培养专业上的钻研精神、治学的严谨态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5评估考核动态化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考核过于僵化、标准单一,高校应改变这种重量不重质、单一的评价方式。对职业教育学研究生的考核要不断更新,既要考虑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特殊性,还要考虑当今社会教育评估的趋势,所以高校应建立动态多元的评价标准。标准的制定要结合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采取灵活动态的评价方式,注意将平时的社会实践与期中考核结合起来,将平时的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结合起来,导师考评与专业课老师评价结合起来,以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动态化。此外,应严格筛选参与研究生考评的工作人员,每个考评参与者须严格遵守考核标准。只有采取有效而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促进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在培养模式、目标设定、学科设置、就业、创新思维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 )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当中,我们对这些研究人员从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和研究人员的来源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以最近五年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的 26 篇论文 (包括硕士毕业论文12 篇) 的作者为例,从职称结构上看,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行政人员 1 人,讲师 3 人,助教 2 人,副编审 1 人,其他 2 人;从学历层次上看,博士 9 人,硕士研究生 12 人,其他 3 人;从研究人员的来源上看,高校教师 11 人,在读研究生 5 人,其他 2 人,政府教育部门的人员比较少。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人员结构相对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力量薄弱。高等院校是主要的研究力量,高校老师拥有丰富理论基础,但实际经验相对缺乏; 而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存在研究人员少、理论素养相对不高的现象;来自政府教育部门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比较少,来自地方研究所和进修学校的人员也不多。(二 )研究方法单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文献分析与思辨研究方法的较多,实证性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研究人员遵循“WhatWhyHow”的思辨方式进行研究。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论述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缺少模式研究,特别是缺少定量研究。在 13 篇硕士毕业论文中, 5 篇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7 篇采用文献分析、比较法,1 篇采用模式研究法, 1 篇运用数据分析法。在众多研究中,很少有研究者运用数据统计、元分析的方法,而定性描述不能准确反映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实际情况,因为研究结果多是对研究现状的描述。若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研究即便得出新的结论,这个新的结论也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三 )研究视野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是国内,缺少对国外情况的分析与探索,也很少有研究者做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研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应借鉴国外发展的理论和成果。另一方面是缺少用跨学科的视角、视野来探究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国内研究者大多从课题入手,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没有结合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即忽视了研究生自身生涯规划发展的需求,6 对社会需求的把握也不足,且没有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展望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以上的问题,应采取加强研究力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制定多种培养方案的措施。(一 )加强研究力量针对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的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调整研究人员结构,加强研究力量。首先,摆正高校教师的地位,高校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研究的主要力量,同时加大管理者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还应该加大对高校研究人员实践经验的训练,提高管理者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平时注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的质量。其次,政府教育部门人员应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案、计划等层面进行研究,取得其他相似研究方向人员的支持,并鼓励其他研究领域学者加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的队伍。同时,要鼓励省市级研究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研究者,增加他们对职教研究生培养研究的热情,从而加强研究的力量。最后,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点或硕士点的高校应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责任心、自信心,加大对职教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力度,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在读博士或硕士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研究生培养研究队伍提供人才支撑。(二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实证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结合起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研究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理论素养以外,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要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性研究外,更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访谈,也可以通过实践项目、专项课题的研究等发现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的良性发展。二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应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案例探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三 )开阔研究视野拓宽研究的视野,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应根据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研究生个人实际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规划和探索,同时多关注国外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新动态与研究成果,包括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以国际视角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转型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成果,以更好地促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第二,依据跨界理论,进行相应的跨界、跨学科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应在适应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需求的同时,考虑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人才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并借鉴和运用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牟孝金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2王楠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33刘晓,石伟平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J教育科学,2010(03):76804姜光铭,张继河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利弊及策略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为例J 职业教育研究, 2015(06):19225刘巧玲,刘志兵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究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6(01):69706高文龙现阶段我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D 开封: 河南大学毕业论文, 2013【篇四】教育学的阅读推广探讨【摘要】本文从“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深度阅读”、“因人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推广”四个方面着手,试图为阅读推广奠定教育学理论基础,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全民阅读活动的进行。【关键词】教育学;阅读推广;价值导向;深度阅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人类的教育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发展史。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学校可追溯到奴隶社会的印度、埃及、巴比伦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古代教育思想家当属西方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和中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则是我国战国末年的学记,它比西方古罗马时期的第一个教学理论家昆体良的教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还要早三百多年。1教育现象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研究教育活动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