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件.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015674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件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要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告知我们应珍惜时间。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自立自强。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阐明了“团结有力量”的道理。口语交际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和大家交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习作共有三个练习,一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进行写作。二是选取一个使你有所感悟的身边的事物,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三是看漫画写作文。日积月累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人生的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成语故事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领,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可以以此为一个点,拓展一些成语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资料,搜集他留下的名言。2 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学弈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自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重点:内容:人生感悟方法: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道理;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尝试运用。二、回忆学法,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反复诵读;(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4)熟读成诵。2导入新课:本课我们来学习第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课题,齐读)3理解题目,交流相关资料。(结合课后注释)(由回忆以往的学习方法导入本课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将学过的方法进行了迁移,降低了本课学习的难度,有利于重难点的解决。)三、初读课文,正确流利:1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或者向老师请教。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读音。注意:缴zhu 与y 为wi是3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语速稍慢;停顿恰当;不同的句式要读出不同语气。(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范读。)重点指导停顿: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4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自由练读,练习熟读。(学习文言文首先以读为基础,在读准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理解内容。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读的时候重点指导停顿,便于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含义。)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的注释,理解重点词和每一话的意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2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3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5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6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7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8“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9联系全文的句子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五、领悟道理,熟读成诵: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流利朗读,积累语言: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六、拓展迁移,练读古文:1填空:学弈选自( ),主要讲的是有两个人同时跟全国有名的棋手( )学习下棋,但是结果却并不相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 ),不可以( )的道理。2拓展阅读:推荐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后记: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二、 教学重难点:1、 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三、 教学课时:一课时四、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二、 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寓言故事,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比喻性,大多是借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一定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评价。如自然物(守株待兔)、人(刻舟求剑)。)2、 作者简介: 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3、 读一读:正音 辩 斗du盘盂y 沧 沧cng 凉 凉 探汤 tng 孰 为sh wi 汝多知zh乎4、 读一读: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和语气。5、 解词译句:1、先在小组间按古文翻译的方法互译。2、翻译时碰到的难词难句把它划出来。(显示重点)6、 议一议:解司译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辩论)。问其故(缘故)。 2、一儿曰:“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正午)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4、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到)日中则(就)如盘盂(盛饮食的器皿),此不为(是)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清凉而略带寒意),及其日中如探(伸手)汤(热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孔子不能决(判定)也。7、两小儿笑曰:“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多知(同“智”,智慧)乎?” 7、议一议:理解文意。 板书: 如车盖(大早近) 如盘盂(小午远)沧沧凉凉(凉早远) 如探汤(热午近)8、议一议:分段及概括段意。 一、(1)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二、(25)两小儿各抒己见。三、(67)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9、议一议:研讨内容。1、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为什么各有不同的结论?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2、 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因而结果也就不一致。3、 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孔子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着谦虚诚实的态度。4、“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原文是“讥笑”的意思。从孔子的实事求是的谦虚诚实的态度上来看,是不应该“笑”的。我们还应该向他学习。三、 小结:1、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2、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更需要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腾飞!四、 堂堂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见两小儿辩斗( ) 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2、翻译句子(4分)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儿辩斗表现古人( )的精神。(2分)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 ) (4分)5、这则寓言告诉给我们什么启示?五、课外作业:1、背诵课文。2、查找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太阳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些?3、写出你自己对大自然的一些疑问?日中初出孔子不能决两小儿辩日2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4抓住重点句段,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教学难点:体会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身傲骨,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3师: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匆匆”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资料交流是为了引导学生带着对名家的崇敬来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明白的词语想办法解决(查字典,请教同学,或联系上下文思考)。再想想,读后你对本文有什么感受?2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读音:头涔涔(cn) 泪潸潸(shn)字形:蒸融词义: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2)指名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3)说说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的读音与含义,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从而获得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的理解打基础。)三、默读课文,品读感悟: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句段批划下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在旁边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还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把自己批划的句段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其他人要注意倾听,及时给予补充,谈谈自己的不同感受。3交流重点:引导品味1、2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读一读,仔细品味,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a“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再读一读四个追问,感受一下作者写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尝试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语言。(可抓住排比句和反问句特点,指导学生背诵。)(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就像一滴水滴进大海里,悄无声息,难以察觉。c“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这样一日一日的计算着逝去了的时间。)“溜”字换成“逝”好不好?读一读,比较一下,从这个“溜”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溜”,以及后面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都形象地表现了时间无声无息地飞快地流逝了,令人难以察觉。)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可曾有过同样的感受?指导朗读:a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读好本段。熟读成诵。(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感情朗读,来细细品味他是如何将自己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四、阅读积累,拓展运用: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品味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2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写出一组新的排比句。(在默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部分课文内容以及表达方法都有了初步理解,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并积累好的语言和写法,并学以致用。)2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内容。2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教学难点:体会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1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学法,复习导入:1快速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理解和感悟课文一二自然段的?(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表达方法)(以回忆学法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方面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本课,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二、默读课文,继续感悟: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回忆上节课曾经批划的自己感受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继续在旁边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把自己批划的句段朗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3交流重点:引导品味3、4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1)“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a.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抓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洗手、吃饭、沉默、睡觉”等,赋予时间以生命,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b.有感情读一读。)带着自己的感悟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作者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巧妙?(作者把时间拟人化了,“跨、飞、溜、闪”,一连几个轻巧的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流逝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流逝时的伤感。(2)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生活中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是这样不经意地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的流逝了。(3)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朱自清先生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模仿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学生自由仿写练笔。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把无形的时间形象化。写出了日子就是这样稍纵即逝的。)全段六次连续的追问,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心情呢?朗读品味。(作者在时光面前困惑、难过、无奈,但是又不甘心虚度年华。介绍朱自清先生生平资料,说明他没有白白虚度一生)引导升华感悟: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5)齐读最后一段:“你聪明的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有什么发现?(照应开头,问而不答,引人深思,表达强烈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感情和写法,使学生在上节课运用的学法在这里再次得到运用和巩固。同时学以致用,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仿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三、回归整体,梳理写法:1朗读全文,体会这篇文章的妙处,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回归整体,将本文的写作方法加以梳理,体会好处,便于以后学以致用。)四、拓展阅读,广泛积累: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学习本课之后,学生对朱自清的散文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推荐阅读其他作品,可以及时扩大阅读范围。并借助保尔及其他名人名言,进一步明确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写一篇读后感,与同学交流。教学后记:3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3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4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简单交流课文的相关资料,重点引导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字词和主要内容:(1)字词:读音:从从(cng)容容 汲(j)取 字形:一番 锻炼 词义:语重心长 汲取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勃勃生机(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同时紧抓基础,解决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字词方面的问题,为下一步深入理解做好准备。)三、拓展练习,巩固知识:2推荐阅读: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中国有句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读了这句话总在想,为什么把树和人放在一起说呢?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桃花心木)1.听写重点语句: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2.指导检查3.再读感悟二、带着问题读课文1.自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人觉得奇怪?边读边把它们画下来、2.汇报展示1汇报“明显的奇怪”师:(指一生)请你先读一读令你感到奇怪的语句,然后告诉大家,奇怪的是什么。(1)奇怪的是,他来得天数没有规律,浇水也没有规律,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板书: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2)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确定。(3)还有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2不看书,练习概括师:你把这个奇怪连起来说,不能看书。要会学习,来。生:令人奇怪的是,他来浇水的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他来作者家喝茶的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他每次都会带几棵桃花心木苗来补种。师:这就叫做会概括。会概括你就会读书了。3. 再找“不明显奇怪”师:你找的这些奇怪并不奇怪,课文中明明有“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谁都找得出来。这还不算有本事,有本事的课文没告诉你这是奇怪,但是你能问出奇怪。看看谁会发现。(1)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苗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2)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3)生:我还能从这里看出疑问来:“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师:几个问题?三个问题啊!一连三个问号啊!你们看他多会发现,有问号的地方说明感到奇怪,心里有疑问。都找到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感到奇怪的地方,一直读到三个问号。自己读。体会他的疑问,开始读。4.读所有的“奇怪” 读出疑问(4-7段)(1)生自由读课文。师行间巡视。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过程?眼睛看着我的,有自信的就举手(2)个别读(读的过程中注重及时评价。)(2人)5.练读“解疑部分”1.师:同学们,这位种树人这么多令人奇怪的表现,作者心中这么多的疑问,最后追问了三个问题,追问了这位种树人,而这位种树人轻轻松松,简简单单说了两段话,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了,读。师:读完了?(指着一名学生)请你站起来,读(2人)2.自由读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两段,像这位同学一样读出自己的潜能。开始。生:放声自由读书。三.深入探索发挥师:同学们读书显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种树人的话简简单单,明明白白,谁都听得懂,你们听懂了吗?不要说我们活生生的人,就算是桃花心木苗,它们听懂了吗?生:能听懂。1师:如果我们大家都是桃花心木苗,我们大家都会明白。但我不明白。你们看,一般种树人都要按时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除草。但是这个种树人,他有时间喝茶,没有时间浇水,我看他是个懒虫,是个大懒虫!你们应该批评他!为什么不批评?(指着一名学生)你为什么不批评他?(5人)(1)因为我觉得他不懒,懒人是不会知道几株桃花心木苗会枯死。(2)因为我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就是如果他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3)因为他让我们学会找水源,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自己找水源的话,就无法自己生长。(4)他让我们学会的独立自主(5)种树的人希望我们每一株树苗都会有用,让我们不要有依赖的心,要我们把根扎得很深,自己找水,将来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四.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一棵一棵的树苗,它要自己生长。有的树苗真的枯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不会自己寻找水源,所以它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就算它暂时在种树人的照料下获得很好,将来还是枯死。只有适应这种不确定的环境,它才能真正长成百年大树。(板书:长成百年大树)师:所以我们说种树人一系列奇怪的做法,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树苗要(指着黑板上的板书)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2)所以,以上这些桃花心木,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人能够在这种不确定中生活他也会成为一个人才,人上之人。如果说树的不确定,它是因为它的环境,包括水量啊,包括浇水的天数等等方面,那么人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呢?生:坎坷!师:坎坷,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生:挫折和磨难。师:挫折和磨难。同学们,说完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在这个不确定旁写几个字啊!坎坷怎么写?挫折的读音?生:打击、困难。师:写!(学生在书中“不确定”旁做笔记)生:失败。生:考验。师:这个道理多么深刻、多么重要、多么有意义啊!所以我们的父母、老师会经常对我们这样说:如果我们遇到不确定的因素,困惑的时候、彷徨的时候,一定要=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3)师:我们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处。(4)师:谁愿意汇报你的想法?(学生汇报)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的课文叫(生齐读课题桃花心木)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让所有感受到,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接读-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不但要念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成就百年的基业。下课!板书: 桃花心木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借种树喻育人)五、拓展延伸,感悟表达:1回忆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哪些采用“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2阅读短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怎样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的?高原红柳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3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4再读自主学语文中P8小草,判断是否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5比较“借物喻人”写法与单纯写物文章的异同。(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借物喻人”写法的理解,并正确区分使用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与一般的写物文章的不同之处,便于学生学以致用。)三、阅读拓展,巩固理解:1己课前搜集的文章在小组内读一读,大家一起评议是否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是怎样运用的。2读写结合:路边的小草,花坛里的鲜花,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想一想,它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比较相似?尝试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文章赞美那些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在阅读理解和习作过程中都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后记:4 * 顶碗少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课前准备: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2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准备一个节目要经过几年的训练,真可以说是“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文笔,就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杂技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谈话导入,可以恰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个)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3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读音:一摞(lu)(书上读音是错误的) 屏bng住气 附和h 词义:萦绕于心 座无虚席 令人惊羡 歉疚 不知所措 惊心动魄 (2)说说看,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可以用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比如: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精彩、高难度等等。)(一读解决字词,读准、读通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1带着同学们的感受,再默读课文,想想从哪里能够看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精彩的、令人难忘的杂技表演”?快速默读批划重点语句(提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感悟人物的内心),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指点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1)第3自然段:第一次顶碗:“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写出了顶碗少年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省略号的使用,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进一步表现了少年表演的精彩;对“碗”的描写,衬托了少年的技艺高超,也说明表演的难度很大;读出对少年的赞赏语气,自己试一试,再读给同学听听。(2)学法指导:刚才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是抓住了什么来感悟的?(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抓住少年的动作神态来感悟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继续体会少年的精彩表演。(3)第4自然段:A第一次失败:“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抓住了失败后少年的表情、动作,表现了他对观众的歉意;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依旧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能读出他的沉着和自信。B第二次顶碗:“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从“沉着”、“不慌不忙”“依然那么轻松优美”可以看出少年很自信,他的表演很精彩;从两个“又是”和“艰难”可以充分体会到表演的难度之大。指导朗读,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4)第5自然段:A第二次失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少年表情的词语可以体会到他此时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满怀沮丧的心情。B“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镇静”说明少年没有被失败击倒,又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5)第7自然段:第三次顶碗:“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表达了自己对少年的强烈的赞叹!“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他们更是被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住了失败的压力,敢于拼搏的精神打动了。(6)再读一读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欣赏他精彩的表演,感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3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在描写顶碗少年的精彩表演的时候,仅仅是抓住了少年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表演的精彩和惊心动魄吗?4交流:(1)作者还穿插了对“观众”和“碗”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突出表演的高难度、精彩和惊心动魄。(2)对观众的描写,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表演的紧张气氛烘托出表演的高难度)“观众们有人在大声喊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他失去了信心,增加了他的表演的压力)“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捂住了眼睛。”(紧张气氛,表演的惊心动魄)“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对少年的赞赏!)(3)对碗的描写,主要是烘托出表演的高难度,如:“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5这真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表演啊,因此,作者才说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6小结: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作者和其他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二读默读批划,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感悟人生哲理。)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顶碗少年这精彩的、惊心动魄的、高难度的表演记叙得令人难忘的?2学生汇报: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式来突出文章的中心;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本文描写了顶碗少年( )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着表演的( )展开,抓住了少年的( )和( )进行描写,还通过对( )和( )的侧面描写,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同时告诉我们( )的人生哲理。2读写结合:你看过这样精彩的表演没有?学习本课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它介绍给同学听听。(可以作为课后小练笔。)教学后记:5 * 手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1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有什么特点,为下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个)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3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读音:搔(so)痒 窈(yo)窕(tio) 养尊(zn)处ch优 爱憎(zng)(书上的读音是错误的) 词义:窈窕 养尊处优 附庸 爱憎 (2)说说看,作者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第1自然段:“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短。”开门见山,中心句;或者第6自然段:“手指的全体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一读解决字词,读准、读通课文,找出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1带着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快速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手指名称 长 处 短 处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重点理解:(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3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4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6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二读默读批划重点语句,理解手指的不同特点,并品味作者生动幽默的表达,体会思想感情。)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1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的?2学生汇报: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便于指导学说仿写。)五、巩固练习:1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本文是( )写的一篇散文。文章( )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 ),( )。接着以( )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 )和( )。最后以手指的全体比喻( ),阐明了( )的人生道理。2读写结合:模仿本课写法,选择类似的事物写一写,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写一写五官、电脑各部分、文具盒、标点符号、钟表的指针、花儿个部分教学后记:口语交际和作文指导:难忘的“第一次”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把过程和感受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2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3能够根据交流把自己的难忘的“第一次”写下来,过程要写清楚,感受要写真实。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难忘”把经过和真实感受说清楚,并能够写下来。课前准备:回忆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 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些第一次,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它们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好吗?(板书课题)(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来创设一个说话的情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起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二、谈话引导,拓宽话题:1、多媒体出示画面:(配乐感恩的心)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第一次学习轮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2、回忆一下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想一想哪一次最令你难忘呢?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用一句话概括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引导学生广泛回忆自己生活中难忘的第一次,可以促使学生相互激发和提示,丰富了话题素材。)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