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000087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及课时备课教材分析:“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其中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紧扣单元主题,收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从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可见,整个单元都是紧扣单元主题的。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单元教学目标: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单元重难点: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是教学的难点。“梗概”+“精彩片段”捆绑式出现,教学时该怎样准确定位?单元教学切入点:联系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也就是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段”作一个高效的“名著导读”。单元教学创新点: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单元教学练点:阅读故事梗概,浏览片段了解大意的能力。单元教学疑点:如何处理好“梗概”、“精彩片段”和整本书之间的关系?单元备课小记: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课时,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在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德兴趣。 3、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心酸。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这些名著。请同学们打开66页第四单元导读,读一读有什么要求。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接着读2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中,告诉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习本组课文?(生答), 齐读单元导读。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名著。在学之前,先向我们的同学了解一下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3板书课题。二、初步感知,了解学情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回忆一下,在预习中你都知道了什么?简单交流对作者的了解,作品,哪国人等。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把课文分成3段。四、再读理解 1.预习课文时,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文中哪一个句子最能体现小女孩的命运,谁能来读一下?(可怜的小女孩!) 2.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怜的,你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是可怜的?请默读课文的1至4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理由,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 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1)师:对一般人来说,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快乐的气氛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谁再来读这句话?老师也来读一读。指读,齐读。 2.男孩欺负女孩句: 师:男孩欺负她,拿他开心,小女孩真是太可怜了! 3.第2自然段“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你想对过路人、小女孩说点什么呢? 师:她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 4.交流第4段后,师:大年夜,小女孩有家不能回,爸爸不疼爱他,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了,她多么需要有人的疼爱啊! 5.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这个字,课件出示“冷”,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课件: 天冷极了 又冷又黑的晚上 她又饿又冷 她觉得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人心。6.她真是个师手势大黑板“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说这句话。让我们用同情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再分别用悲伤的语气,无奈的语气读这句话。 7.指导跳读:让我们再把这些有关冷的句子和文中1至4自然段中的部分句子连起来,进行跳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配乐评价:同学们读得情深意切,老师被你们感动了 8.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第二课时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中描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这里的“敢是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为什么?指读,齐读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终于”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前后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后来她又为什么一次一次地擦燃火柴?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14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作业:小练笔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 【反思】本文应抓住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点燃火柴所看到的场景,体会小女孩对温暖、食物、关爱、快乐的渴望,从而增加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之情。文中“大年夜”这一特殊时期的作用,也应该带学生细细品味一下。课文中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句子中隐藏的信息,可以带领学生慢慢思索。15 凡 卡一、学习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学习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国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怎样分段?(可以按照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凡卡准备写信;第三至第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讲凡卡写信的内容和他写信时想到的事情;第十六自然段至结束是第三段,讲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的梦。) 3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课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 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1、学生读课文,想想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本文的写作特点。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3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2.交流: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3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过渡: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饿、睡不好觉) 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5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6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7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 8小结: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9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10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二、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 (一)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3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二)再读“回忆”,感受快乐 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2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 3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4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5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交流。 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 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 (三)再读“回忆”,感悟写法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2讨论交流。 3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 4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 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 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 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3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板书设计:15 凡卡(俄契诃夫)学徒生活悲惨乡村生活“美好”渴望得到关爱心愿无法实现作业:续写凡卡寄出信之后【反思】对原文内容的拓展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凡卡不幸遭遇的认识,文中的对比、反衬、暗示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是学习的难点,对本文的作者叙述、凡卡信的内容和饭卡的回忆的交错进行的写法也要引领学生注意。16* 鲁滨孙漂流记一、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二、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三、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读梗概,知大意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板书设计:16 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作业:读鲁滨孙漂流记原文,并完成读后感【反思】结合原文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梗概和小说内容的理解。好处和坏处的对比体会,能让学生深刻的感悟到鲁滨孙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比之后的文段,揭示了中心,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17*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二、学习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猜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多媒体打出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皮)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1理解“梗概”的意思。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教师相机提醒学生留意: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从哪知道的?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四、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2看课后的泡泡3(“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反思】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在现在的孩子看来是不太可能的,应该借此带领学生认识一下外国和中国家长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学习主人公的探险精神。口语交际习作四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二、畅所欲言聊话题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2出示: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 “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3小组内交流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四、总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资料袋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 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三、回顾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评改作文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二、全班评议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2评议的重点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4范文:回顾拓展四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索亚、鲁滨孙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4讨论在本组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要比较快速地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了解作家和作品产生的影响。读中可以摘录精彩句段,读后写一写心得体会。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了解课外阅读情况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的较多的阅读时间等。讨论阅读方法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小组讨论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A阅读长篇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提高速度。快速阅读要默读,要逐句逐行地阅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B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C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D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E阅读中可以在书上作一些批注,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三、总结拓展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一、日积月累1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该年度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其间曾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有七年未授奖)。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约100万美元),涉及地区的广泛,而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件。2浏览隽语集萃,看这八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哪个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哪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3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思考含义。4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5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6说说你课外准备阅读哪部作品。二、趣味语文1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这些著名的文学家有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于细微处见性情”,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如巧问巧答中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编辑间的通信仅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传情答意,一方面说明他们间的了解与默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雨果的自信与悲剧世界的伟大;一个逗号中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大半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工作,就是删去一个逗号后又加入了。充分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文豪与蚊子中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蚊子“聪明”预先来看房间号码,以备饱餐,来与服务员趣谈,结果使自己享受了一晚好的睡眠。则表现了作家一贯的幽默风格。3阅读下面几位著名文学家的趣闻轶事,看自己又什么感受。低产和高产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剃去半边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没有秘诀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4建议课外更多地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走近这些伟大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