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指南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7250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指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指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指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指南解读,1,资料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编撰的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版,2,1.前 言,2.脑卒中继发障碍和康复治疗,3,4,1.前 言,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及在治疗中的废用、误用、过用,可引起多种继发障碍,如: 骨质疏松 肩痛 肩手综合征 压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5,1.前 言,脑卒中的继发障碍多由卧床时间长、训练和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延缓了康复过程,影响康复效果。,6,2,脑卒中继发障碍和康复治疗,7,2.脑卒中继发障碍和康复治疗,2.1 骨质疏松 2.2 中枢性疼痛 2.3 肩痛 2.4 肩手综合征 2.5 肩关节半脱位,2.6 关节挛缩 2.7 压疮 2.8 深静脉血栓 2.9 跌倒,8,2.1 骨质疏松,脑卒中偏瘫后长期卧床,负重减少会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引起一系列症状,易导致骨折,且预后较差。 骨折通常发生在偏瘫侧,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更易向偏瘫侧跌倒且偏瘫侧骨质疏松更为严重的缘故。,9,2.1 骨质疏松,脑卒中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有: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早期康复训练 必要的药物,10,2.1 骨质疏松,治疗建议: 脑卒中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有很大帮助,早期床边康复训练4 周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负重练习前,应再次评价骨密度。 建议脑卒中后减少卧床时间,早期进行康复干预,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骨质疏松。 建议采取环境调整或环境改造的方式,预防跌倒以及由此造成的骨折。 可考虑应用减少骨质流失的药物改善骨质疏松,对维生素D水平降低的患者进行药物补充。,11,2.2 中枢性疼痛,脑卒中患者出现疼痛可能是原有疼痛症状恶化,也可能是脑卒中的直接后果。,脑卒中后疼痛包括由于痉挛、肌肉无力造成的: 关节痛 头痛 中枢性疼痛 肩痛,12,2.2 中枢性疼痛,对疼痛的预防、评价及治疗应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发生率为2%8%,是一种表浅的、烧灼样、撕裂般或针刺样的感觉,通常因触摸、接触水或运动而加重。,13,2.2 中枢性疼痛,治疗建议: 推荐使用0-10 分量表评价疼痛。 推荐进行全方位的疼痛管理,包括:可能的病因,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质、量、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推荐使用小剂量的中枢性镇痛药如阿米替林、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及抗痉挛药,可能对神经性疼痛有帮助,使用时要权衡药物治疗的利弊。,14,2.3 肩痛,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发生在脑卒中早期,也可以发生在中后期,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两三个月,发生率为5%84%。,15,2.3 肩痛,脑卒中后肩痛有很多原因,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粘连性关节囊炎、拖曳压迫、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肩外伤、滑囊炎、肌腱炎、肩轴撕裂及异位骨化等都有可能引起肩痛。 不适当的肩关节运动还会加重损伤和肩痛,如双手做高过头的肩关节运动,会造成过度的肩部屈曲外展,损伤局部关节囊和韧带而引起肩痛。,16,2.3 肩痛,肩痛的影响: 影响患者的主动康复训练,妨碍患者ADL,患者情绪低落,影响睡眠和休息 疼痛抑制了肌肉活动,使主动运动更加困难。这种恶性循环阻碍了偏瘫侧肩功能的恢复 可限制拐杖或轮椅的使用 关节疼痛还会掩盖运动功能的改善,从而进一步阻碍功能恢复,17,2.3 肩痛,医务人员应认识到偏瘫后可能出现的肩部问题,注意避免引起肩痛的因素,及时给予早期适当的处理,可以预防肩痛的发生。 应注意患者卧床、坐轮椅时的体位以及在训练中正确的辅助方法。 在活动上肢之前,要特别注意进行肩胛骨的放松,并应用躯干旋转以抑制痉挛。 应鼓励患者坚持进行上肢自我辅助的锻炼。,18,2.3 肩痛,肩痛的治疗包括: 改善肩胛骨活动度 体位摆放 增加被动活动度 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肩关节运动,19,2.3 肩痛,功能电刺激有治疗和预防肩痛的作用,早期治疗效果更好,慢性期则无效。 肉毒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抑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肌肉发生失神经支配现象,从而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偏瘫肩痛患者肩胛下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第1周肩痛即明显减轻,持续肩痛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冷却疗法不能减少慢性肩痛发生率,但是可减轻其发作程度。 Bobath疗法尚无证据支持对肩痛有效,但仍然常被用来减少疼痛、水肿、改善循环、软组织弹性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研究显示,20,2.3 肩痛,治疗建议: 脑卒中早期避免用力牵拉肩关节,局部经皮电刺激、持续肩关节活动度训练、保护肩关节等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肩痛。 应避免肩部过度屈曲、外展运动和双手高举过头的动作,这些活动很难控制肩部外展范围而导致肩痛。 功能电刺激可提高肩关节无痛性活动范围,减轻疼痛程度。 对痉挛造成的肩痛,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减轻肩痛。,21,2.4 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局域疼痛综合征(CRPS)型,即与交感神经介导性密切相关的疼痛。,22,2.4 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各文献报道不一,多为10%75%,在4578 岁之间,影响肢体功能恢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疼痛 感觉异常 血管功能障碍 水肿 出汗异常 营养障碍,23,2.4 肩手综合征,引发肩手综合征的原因: 不适当的被动活动导致肩关节外伤(重要原因) 患者早期不正确运动模式导致的肩、腕关节损伤 上肢体液回流受阻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 手关节的过度牵拉也可引起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及疼痛 输液时液体渗漏 外周神经损伤,24,2.4 肩手综合征,非同步对照研究表明,限制过度被动活动可减少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对于轻度肩手综合征患者单纯康复治疗即可有效; 单独应用药物治疗肩手综合征却很难奏效。,25,2.4 肩手综合征,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作用较小,短期全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并在几周内减量可能有助于肩手综合征的恢复。其他药物也许能够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但对水肿、皮肤颜色改变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没有作用。如:,兴奋性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氨基丁酸(GABA)受体兴奋剂 钙通道拮抗剂,神经节阻滞剂 降钙素及骨再吸收抑制剂 其他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26,2.4 肩手综合征,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可刺激脊髓纤维,从而抑制小直径痛觉传导纤维的活动,对肩手综合征有一定治疗作用。 连续被动活动配合适度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水肿,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比单纯抬高患肢更有效。 在肩手综合征的早期阶段,外用加压装置的应用,如压力服、活动夹板,可减轻肢体末端肿胀,这种装置推荐在夜间使用。,27,2.4 肩手综合征,治疗建议: 对肩手综合征患者,建议适度抬高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比单纯抬高患肢更有效。 对于手肿胀明显的患者可采取短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 外用加压装置有利于减轻肢体末端肿胀。,28,2.5 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为17%81%,多数在起病3个月内发生。 肩关节半脱位是否是肩痛的原因尚存在争议。,29,2.5 肩关节半脱位,引起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可能有: 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下降,关节囊松弛,肩关节失去正常的锁定机制,可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前锯肌和斜方肌上部不能维持肩胛骨位于正常位置,肩胛骨下沉、下旋,使肩关节更易发生半脱位。 脑卒中患者患侧肩关节还丧失了从相关肌肉的反射及随意活动中得到的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卧床体位不当、直立位时缺乏支持、不适当的牵拉上肢均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30,2.5 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方法有多种,应用较多的是: 通过肩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肩峰下缘与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及肩峰下缘中点与肱骨头中心之间的距离。,31,2.5 肩关节半脱位,处理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目的包括: 矫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部原有的锁定机制; 刺激肩关节周围肌肉,使之产生肌张力和主动收缩; 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全范围被动活动。,32,2.5 肩关节半脱位,对于是否使用悬吊绷带尚有不同意见。一项系统评价研究发现,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支持性装置(例如吊带,轮椅上的附带装置)能够防止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将上肢吊于胸前的方法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 产生疾病失认,使偏瘫上肢从全身运动中产生功能性分离; 加重偏瘫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 在转身、从椅子上站起及需要用另一只手拿东西时,妨碍健侧手臂保持姿势及支撑; 妨碍上肢的代偿性摆动及步态训练中对患侧的指导; 影响患者外部辨别觉及本体感觉的输入; 由于制动引起的血液及淋巴回流障碍。,33,2.5 肩关节半脱位,在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的训练,保持肩关节全范围无痛性活动度的治疗中,应当注重肩胛骨的被动活动,因为纠正肩胛骨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包括7个临床实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电刺激结合传统方法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可以使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平均减轻6.5mm,而单独应用传统方法治疗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仅平均减轻1.9mm。 证据还支持应在脑卒中早期而不是恢复期就开始进行肩关节半脱位的防治。,34,2.5 肩关节半脱位,治疗建议: 对于严重肌肉无力、有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危险的脑卒中患者,推荐使用电刺激联合传统运动疗法降低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且优于单独使用传统治疗。 对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建议使用牢固的支撑装置防止恶化。 持续肩关节位置保持训练可以改善肩关节半脱位。,35,2.6 关节挛缩,脑卒中患者由于运动功能损害的持续存在,常常导致关节发生挛缩而使关节活动度减小,常见受损的关节活动有: 肩关节外旋 前臂旋后 腕和指的伸展 踝背屈 髋内旋,36,2.6 关节挛缩,一项研究表明,使肩关节持续保持最大程度的舒适的外旋位,能够维持肩部外旋的活动范围。 一项系统评价对脑卒中患者使用的支具进行调查(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部位的支具,这些关节可单独取模,或者几个关节一同取模用于制作支具),发现支具能够改善关节活动度,而对肢体痉挛没有作用或者作用轻微。,37,2.6 关节挛缩,治疗建议: 对于可能发生挛缩的患者,采用能够使肌肉持续保持拉长状态的姿势来维持关节活动度。 建议对已发生关节挛缩的患者采用支具扩大关节活动度。,38,2.7 压疮,大约9%的住院患者和23%在家庭护理的患者会发生皮肤压疮。 这种情况很难处理而且费用昂贵,通常导致疼痛、皮肤受损,并延长住院时间。,早期识别压疮高危患者并由护理人员参与合作来预防压疮至关重要。,注意,39,2.7 压疮,压疮高危患者可能具有以下情况: 自主活动能力受损; 糖尿病; 外周血管疾病; 尿便失禁; 体重指标过高或过低; 感觉障碍; 并发其他恶性疾病。,40,2.7 压疮,压疮的干预措施包括: 适当的体位、定时翻身 正确的移乘技术 应用气垫床和海绵垫 酌情使用预防压疮的辅料 及时清理大小便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41,2.7 压疮,治疗建议: 建议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压疮危险性评估,至少每天检测一次,可采用标准的评价方法如Braden 量表。 建议通过摆放适当的体位,定时翻身,应用气垫床和海绵垫,酌情使用预防压疮的辅料,及时清理大小便,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来预防压疮,应避免使用圆形气圈。,42,2.8 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和与之相关的并发症肺栓塞,是脑卒中后数周内非常严重的危险状况。当前应用的几种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肝素,非药物治疗 早期运动 间歇气压 弹力袜,43,2.8 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的非药物治疗包括: 分级弹力袜 间歇气动压力装置 及早期运动分级弹力袜确实能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是对脑卒中患者的作用还不确定。使用弹力袜可能带来的好处应该超过其带来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急性肢体的缺血(尤其是并发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病和周围血管疾病。,44,2.8 深静脉血栓,早期运动可能对防止深静脉血栓非常重要。有/无他人辅助下每天步行至少50英尺可使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45,2.8 深静脉血栓,在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1997年的IST研究证实,低剂量未分级肝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安全的,可用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在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研究中,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都能预防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但是,这些研究也证明,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几天或者几星期内使用这些治疗方法都可增加出血危险。低分子肝素比解聚的肝素更能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对深静脉血栓的最终结果如肺栓塞、颅内出血或者死亡的影响,还不能确定。,46,2.8 深静脉血栓,对于某些患者,例如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或病态性肥胖,使用低分子肝素可能利大于弊。目前尚无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来研究抗凝剂对颅内出血性脑卒中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上的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而且使用方便(通常每天一次),然而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低分子肝素要慎用,提示标准肝素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定优势。,47,2.8 深静脉血栓,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对于一些具有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或不能应用肝素的患者可考虑安置临时或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48,2.8 深静脉血栓,治疗建议: 所有脑卒中的患者均应评价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并发充血性心衰、肥胖,既往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肢体外伤或长骨骨折,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大,早期运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对有高度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危险的特定患者,可权衡利弊后使用预防剂量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应注意由于使用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在使用710 天后要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 可考虑应用分级弹力袜及间歇气动压力装置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对有肺栓塞风险同时有抗凝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安置临时或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 推荐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49,2.9 跌倒,跌倒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外伤性致死的首位原因。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运动障碍,跌倒风险较高。,约有40%的脑卒中患者在病后的6个月内出现过跌倒。,研究显示,50,2.9 跌倒,防止跌倒以下措施至关重要: 辨别跌倒的高风险患者; 进行适当的住院设施环境改造; 进行安全教育。,51,2.9 跌倒,治疗建议: 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要采取措施,预防跌倒。 患者、家属及看护者均应接受预防跌倒的宣教。,52,谢谢!,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