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96653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理论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理论教育心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发展观 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五节 现代认知学派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六节 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 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 “自我” “超我”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二)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以“性”为划分依据,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下面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吸吮本能 (2)肛门期,13岁; (3)前生殖器期,3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 (4)潜伏期,61l岁;平静时期 (5)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荣格的发展心理学思想,一,荣格的整体人格结构理论 心灵或人格结构分为意识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二、荣格的人格动力学理论 利比多指代心理能量,心理能取代利比多。心理能量守恒 三、荣格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 (内倾和外倾)(感觉、知觉、思维和情感) 四、荣格对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 前半生、后半生的划分;中年危机;老年心理等,人格发展学说: 考虑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个体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该理论的核心进步是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Freud的本我过程自我过程;非意识 意识先天本能现实关系 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三、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以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 自我同一性:是两种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统一。现实自我通过改变达到理想自我;理想自我通过修正与现实自我统一。同一感:个人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适应之感; 同一感混乱:内、外部之间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如“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退学、辞职,青少年犯罪,反社会,个体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 任务: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 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岁到7岁。游戏期 任务: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三、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 任务: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 任务: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岁至50岁。 任务: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岁至死亡。 任务: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行为主义的突出特点: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只承认人的行为。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 刺激(S)反应(R)。 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3)儿童的情绪是后天习得的,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发展观,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强调对行为的强化 第一,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第二,强化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第三,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第四,及时强化有利于某种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二)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1.育婴箱 2.行为矫正 3.辅助教学机,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强化程序,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 强化程式: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时间:固定时间/变化时间 比例:固定比例/变化比例,不同类型的强化程序的特征,(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1.斯金纳箱,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1、学生可能努力学习以取得好的分数,或者是为了避免得分很低。 2、一个学生每天扫地都受到老师的表扬,这两天老师没有表扬他,他就不想扫了。 3、一到期末考试,学生就复习的很认真,尤其是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临时努力学习,但考试一过,他们又回到懒散的状态。 4、赌博者从来不知道必须掷出骨子的多少点数或拉多少次赌博机的杠杆才会使赌博维持下去,尽管通常赢到的钱要比赌博者用来玩的钱少。 5、运动员因为有提高的迹象和偶尔的胜利,会继续训练。,6、美国心理协会规定如果会员不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纳会费,就要支付过失补加费;而行为分析学会则规定,如果成员在指定的日期之前交费,那么费用会比较低。 7、交通信号控制我们前进或停止;手表上的指针告诉我们到了该去开会的时间了;衣服上的污垢,意味着衣服该洗了。 8、 、孩子指着马说“狗”,父母做出反应说“不,那是马”;当孩子接着重复说“马”并听到父母说“是的,这就对了,是马”9两只老鼠在条件作用箱中聊天。一只老鼠对另外一只说,“我真的是让这个家伙在我的控制之下了。每当我按压一次杠杆,他就给我一点食物。” 10、想要戒烟的吸烟者避免到其他吸烟者的周围、不要把香烟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饭后不要在餐桌旁边徘徊;还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鼓励,把买香烟的钱放在一个玻璃瓶中,看着它积累起来,然后去买想要的东西,为自己不再吸烟提供一些常见的东西,例如看电视,奖赏自己等等。,11.一群孩子每天在一户人家门口吵闹,主人出来吼一次,孩子就立即散开,可主人一回到屋里,孩子们马上又聚集在他家门前,好象故意与他作对。后来他想起一个办法,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不吵闹了,我就奖励你们5毛钱,这一招果然有效,后来天天如此,孩子们每天都来,给钱就散。主人又开始发愁,怎么办,不能天天都给他们发钱啊,请你替主人想一个好办法。,结果的及时性、塑造、维持,结果的及时性: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远比延迟一段时间再出现更能影响行为。 塑造:对学生趋向成功的每一步都给予强化,以引导学生实现最终的目标,这种技术叫塑造。 维持:人类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其中充满了各种自然强化物。有些无须强化的行为也会表现出行为的维持。(有趣的猜谜语、阅读的兴趣) 消退:取消强化物时,行为将会逐渐减弱,直至最终消失,这个过程叫做先前习得行为的消退。(消退爆发),行为主义理论应用行为矫正,“省下棍棒,运用行为矫正”曾作为一个醒目标语出现在今日心理学中。 异常行为不要求助于内部动机、情绪 冲突、人格特征来解释。失常行为本身就是问题所在。症状就是问题。只需医治症状。不正常行为是学来的,是由特定的社会经验、强化历程造成的,行为治疗技术,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两种条件反射理论。涉及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接近学习,交互抑制,观察模仿学习等。如: 1、代币奖励 2、行为塑造 3、全身松弛 4、系统脱敏 5、厌感制约 6、暂时隔离法,代币奖励,原理:建立一套代币制度,针对孩子存在的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强化改变这些问题的良好行为。孩子如果完成了指定任务,就能挣到代币,再用这些代币兑换孩子喜欢的奖励或特别待遇。利用孩子想得到奖励的心理,持续强化良好行为,改变不良习惯。 案例:运用代币制使小华养成爱做家务劳动的习惯 确定目标行为:每天完成整理床铺、整理玩具、清除垃圾、整理桌子4项任务。 分析起点行为:每天只能完成整理床铺1项任务。 选择代币(如纸牌、小红花、塑料片等)和支持强化物。 拟定代币交换系统。 实施: 分析行为改变的效果。 脱离代币:逐渐取消代币;逐渐降低币值,小华的代币制内容表,我的日常工作表: 点数 1、整理床铺 1 2、把玩具放在架子上 1 3、清除垃圾 2 4、晚餐后整理桌子 2我的报酬表(我赚的点数可以换取下列支持强化物) 1、选择所喜欢的电视节目 3 2、选择我最喜欢的食物 3 3、买新玩具 20 4、短途旅行 40爸爸和我同意我的工作表和报酬表。签名:,行为塑造,定义: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立即强化以增强此行为出现频率。 新行为塑造操作步骤: 首先确认目标行为:塑造哪些新行为 选择有效增强物 消费性增强物 活动性增强物 社会性增强物 拥有性增强物 议定矫治方案,新行为塑造循序渐进原则,从 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着手 先矫正容易矫正的个别行为开始,再逐步深入到较难矫正的行为; 逐步增加需要矫正的行为,但每次增加的内容不可太多太复杂。,提醒1:不良行为也是因接受了“奖励”造成,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是父母在教养过程中最常犯的一种错误。 妈妈教会了孩子哭哭啼啼-关注+温和的训斥-停止哭闹,孩子以安静来奖励、回报妈妈的关注,双方彼此强化适当与不适当行为。,提醒2:对儿童行为的应答原则,表扬如果你希望继续看到一种行为 忽视如果你不喜欢一种行为,但该行为不危险,能忍受 惩罚如果你要阻止一种危险的或不能忍受的行为,提醒3:任性行为,行为如何被强化和不断升级?A-B-C 成为惯式反应模式:学会了通过制造父母情绪上的痛苦来迫使他们对其要求让步,最后可有相当的能量来控制家人。(摔东西等),提醒4:严厉的惩罚-问题复杂化,只能暂时镇压某种不良行为,没有消除这种行为的效果,往往需要不断实施; 逃脱后易产生侥幸心理,行为承担能力下降, 不良行为示范(邀请孩子反抗你、较量)倾向报复,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社会学习理论(一) 观察学习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二) 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社会学习: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1.攻击性: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是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 2.性别角色的获得 3.亲社会行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促进儿童产生和发展亲社会行为。评述:班杜拉的理论虽然承认认知因素,但没有对其进行充分探讨,而是偏重于行为研究。因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基调上来说还是行为主义的。,一、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 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 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 第一,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三、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第,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 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思想。,四、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和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将人类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财富。 言语的发展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于言语符号,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方得以实现。,理论特色: 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 第二,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 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 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第四节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皮亚杰理论种的基本假设 (一)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主动性 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 儿童智力发展之所以具有主动性,是由于智力结构本身只有活动的性质。 儿童智力发展具有内在主动性好奇心,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二)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其智力结构的改进 结构或图式:认识上的一种功能性结构,主体依赖它对客观刺激做出反应。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 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的转换性 结构的自调性。,(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建构性特点。客体只有在被主体结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智力结构。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思维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四)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提出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阶段性理论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 第二,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第三,前后两个阶段有一定的交叉。 第四,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第五,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二、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儿童智力发展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反射练习期 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4个月): 习惯动作时期(把不同的反射整合起来) 3二级循环反应阶段(58个月):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时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动作的始发是无意的) 4二级反应协调阶段(912个月): “客体永久性” 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318个月):尝试错误阶段,并发现新的手段来调节解决新问题。 6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婴儿具有了心理表征能力(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二)前运算阶段: 儿童的思维:符号性的特点。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自我中心特征。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早期的信号功能(1)表象符号延迟模仿(2)语言符号:即象征和符号。 2自我中心 3,感知的局限性,(三)具体运算阶段符号性和逻辑性,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四)形式运算阶段能够提出和检验假没,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三、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机制理论理论核心是: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顺应、平衡、适应、组织是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沦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同化: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二)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三)平衡: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平衡不平衡平衡。儿童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的发展。,(四)智力发展的具体机制 克服不平衡状态有三种基本途径: 第一种途径:忽略。 第二种途径:同化 第三种途径:顺应。,四、皮亚杰学派新进展1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2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可以被加速的观点3对皮亚杰的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理论提出质疑4提出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意见 5 提出应重视应用研究,第五节 现代认知学派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的主要特点:第,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不是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 第二,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精细分析; 第三,强调儿童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实现的; 第四,强调精细的任务分析是了解儿童认知活动的关键。,一、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对结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知结构(Flavell)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是由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导致,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之功能的不断被激活、工作有效性不断提高、结构中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而逐渐实现的。,斯腾伯格(Sternberg)智力结构三成分理论认知结构: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操作成分:执行具体的加工过程,还具有编码、联系、反应职能。 知识获得成分:选取问题情况中的有关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将新信息与记忆库中所储存知识相联系,其中包括信息的获得、提取和转换三个环节。 三种认知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认知发展正是这三种成分反复相互激活的结果。 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是认知结构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是构成认知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不断取得协调一致工作效果的渐进过程。,二、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观点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的加工系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每种加工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变化机制。要对不同的认知过程的变化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了解儿童每一种认知能力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例如,凯斯(Case)提出了一种与儿童认知加工的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 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储存空间和操作空间。储存空间: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储存的信息容量;操作空间: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的空间。 随着个体储存空间的逐渐增大和操作空间的逐渐缩小,儿童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便获得了提高。 与信息加工有关的心理空间的变化是构成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之一。,三、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虽然有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也承认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如凯斯),但大多数人更强凋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平衡性。 儿童对不同信息的加工组织和解释是依据不同的原则进行的,其水平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儿童在不同的认知领域的认知表现会具有差异性。 用水平来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渐进性比用阶段来描述突变性似乎更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四、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条件的观点现代认知心理学更强调教育和训练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认为教育和训练的具体功效主要体现在对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上。他们将教育训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进行如下的表述: 教育、训练(包括成熟的作用)元认知的发展具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元认知: 是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它是以认知活动本身为认识对象,以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 包括三个基本成分: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监控,第五节 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不论遗传还是生理成熟,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它只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和教育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而且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二)儿童心理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 环境和教育则是促进这个内部矛盾产生和不断运动的条件。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那些外因决定的。,(三)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教育(途径:反复实施) 领会(掌握知识和经验) (不断内化)发展 向儿童提出的教育上的要求应该既高于儿童的原有水平,又是经过他们努力后能够达到的,这种要求最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四)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儿童心理发展质的变化就体现在年龄特征上,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仅具有稳定性,而且也具有可变性。 在同一个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二、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一,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自组织系统。同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考虑到心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第二,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系统使用各种方法,可将不同的研究于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系统处理研究结果,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使用。 第四,在对儿童进行认知因素或非认知因素的研究时,都同时要注意到另一面的影响。,三、强调儿童心理研究的中国化由于生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肯定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具体研究时,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而应该在了解世界儿童心理发展共同规律的同时,也考虑到我国儿童自身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