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9986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5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 A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 B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 C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D表示彻底与旧风俗决裂2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 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C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3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 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 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4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5以妇女放足为例,早在1897年,上海便设立了全国性的不缠足总会,入会者多达三十万人,天足成风;而作为首都北京直至庚子以后,放足之风“仍未大开”。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 C百日维新法令的推动 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6民国后的舆论强调:“民国建制,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这充分说明() A服饰嬗变认识逐渐趋同 B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服饰已经完全西化 D城乡服饰渐趋走向统一7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 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8如图是某一时期江苏省发行的侨汇券(侨汇是海外侨胞给国内眷属的汇款、赡家费。侨汇券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持券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到指定数量的商品。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第8题图 A侨汇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 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C各种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 D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9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10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11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 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 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12如图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第12题图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二、非选择题13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材料二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过了多次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国家没有制订明确的人口政策,但刚刚脱离战争苦海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从内心深处渴望自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多子多福”的天伦之乐。毛泽东又提出“人口众多是一件好事”的观点,成为鼓励生育的政治理由。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摘编自杨垣国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第十二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只可降心从众矣”表明是无奈之举,A项正确;反清革命的需要是有关积极的,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材料中“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不符,C项错误;彻底与旧风俗决裂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D项错误。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材料中“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表明变化大,但“满岁戏抓周”是传统习俗,与材料中“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不符,A项错误;张灯作戏是传统习俗,与材料中“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不符,B项错误;寒食祭扫是传统习俗,与材料中“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不符,C项错误;“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表明是留声机,与材料中“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相符,D项正确。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988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私有制经济依然受到很大质疑,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是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在20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农村社会生活均发生很大变化,D项正确。4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故A项正确;1929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大公报是大众传媒,不是专门提供法律帮助的,故C项错误;1929年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5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上海“天足成风”,北京直到庚子年以后,放足之风“仍未大开”,体现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造成思想意识的差异,A项正确;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在上海和北京都存在,B项错误;百日维新法令的推动对两地影响是一致的,是共同点,C项错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上海和北京相同的原因,不是两地的差异,D项错误。6【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认识逐渐趋同,与材料中“民国后的舆论强调”“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舆论强调”“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反而表明传统服饰没有退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舆论强调”“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反而表明尚未完全西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规定服制”是指“趋用西式”和传统服饰,而非城乡服饰,故D项错误。7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A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材料信息“欧式鞋曼彻斯特式的头巾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8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末代皇妃文秀通过法院起诉溥仪,最后调解离婚,由此可知正确。是绝对化的错误说法,文秀的个人离婚事例,无法说明妇女获得彻底解放。故D项正确。9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及其交通工具变化的影响。根据题干可知铁路通车前,“货物之输运不便也”;铁路通车后,商品运输成本下降,舶来品大量进入徽州,故与题干说法相悖,排除,故D项正确。10C【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排除A项;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故B项错误;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主要是开启民智传播维新思想,故C项正确。D项没有准确解释出时务报发行量由少到多的原因,故D项错误。11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从1956年起,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有改变,材料显示是1961年,故正确;按材料显示“全县通用”可知该券只能在南海县内使用,故错误;该时期由于经济上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生产力大受限制,物资匮乏,导致供应不足,故正确;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体现了国家对侨眷的关心,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2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该现象出现于中华民国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互换约指”“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徙”,青年男女都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故B项错误;材料“宣读婚约”“携手同归”“主动离婚者中占近半数”等婚姻习俗,体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故C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思潮出现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1)必要性:为了促进北方经济发展交流和巩固西北边防,必须修筑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能洗刷耻辱,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特点:政府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公营与民营相结合;新建与改旧结合,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3)特点:建设速度日益加快;运行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国家重视铁路的事业,加快建设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和财力日益增强;铁路建设技术和火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4)地位: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公里数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看法:铁路发展符合我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广的国情;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铁路建设步伐将会更快;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引进先进技术;要建设安全系数高运行速度快服务质量优的国际一流的铁路交通网。14(1)内容:鼓励生育政策。影响:人口增长超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2)变化:计划生育;合理生育;生男生女都一样。成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健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3)调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思想观念的变化;人口结构问题等。第十三单元世界资本鼠疫经济政策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