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4394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埇桥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这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m10.000 m,平均直径为1m2m。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1. 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B.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C. 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D. 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无法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雾霾天气目前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B. 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C. 在逆温层中,较冷而重的空气位于较暖而轻的空气下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D. 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多,雾霾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B.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C. 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D. 在雾霾天气人们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雾霾天气还会使人心情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概念的内涵。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抓住文中与所要理解的概念相关的内容理解。最后将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比较。D项,“进入人体后无法排出”说法有误,原文“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故“无法”应为“不易”。故选D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大多是在湿度为”分析有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三段,文中的表述是“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可见是“相对湿度为”,而不是选项里笼统的概述。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属于无中生有。故先D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雨润物细无声 记教子有方的刘伯承元帅干部子女,尤其是高干子女,如稍不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就容易滋生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即使不掌握本领,也能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由的生活。对这种现象,刘伯承早有察觉,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当普通一兵,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掌握一种或几种本领,长大以后独立生活,靠自己的本领吃饭,而不是靠父母的功劳过日子。建国初,刘帅率军进入大西南。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便将他们留在北京。每次因公回京,总忘不了叮嘱一番。有一次刘帅回京开会,尽管时间紧迫,她还是在吃午饭的时候把儿子太行和女儿密群叫到自己的住处,要兄妹俩读一篇讲述一位父亲在儿子犯罪被判刑后,悔恨自己没有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文章,题目叫审判后的谈话,还让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刘帅曾说“我们是打扫舞台的,把三座大山推倒就是把舞台整理好,创新要靠你们,你们要想唱好戏?就要好好学习,要有真本事”“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他还结合自己在苏联的学习经历谆谆教导:“当初我在苏联学习时,尽管汉语的水平较高,但俄文连字母都不认识,但我只有一个念头:学,刻苦的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一百遍。”刘帅的话,每一个字都震撼着孩子们的心,他们决心刻苦学习。有一次,太行不仅没有完成父亲留下的背诵任务,还把书中的一页撕去了半页。刘帅发现后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拿出自己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上读过的书给儿子看,这些书籍的质量很差,用的年头又久,但都平平整整,书中有不少眉批,还有不少粘贴的地方,看起来仍十分清楚。他就此教育孩子:“叔是一位百问不厌的老师随便你问他多少次,他都不会生气发火,总是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你要爱惜书”说完,便将太行撕掉的半夜用白纸补上粘好,用毛笔一笔一画地把缺页的内容写上去。小儿子刘蒙解放初期生于南京。刘帅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上进,从而留下“士别3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就给儿子取名“阿蒙”。1967年的一个早晨,刘帅让阿蒙背诵辨奸论。阿蒙觉得这篇文章太难了,怎么也背不通。于是,便预先想好了一个借口,便跑到树林里去玩。在父亲检查背诵时,他说:“辨奸论是苏洵影射王安石的,王安石,主张革新变法,所以这不是一篇好文章,我不想背它。”刘帅知道儿子的鬼心眼,但没有揭穿,而是沉静地说“你从小就想做个勇士。你现在大了,应该懂得勇敢,就是不怕困难,勇者不惧嘛!只要你不怕困难,半个小时后,一定能够背下来。”在父亲的鼓励下,阿蒙真的花了半个小时将辨奸论背熟了。那天晚上,他问儿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学辨奸论吗?”阿门思考了半天,仍然感到茫然。刘帅和蔼地说:“让你学习辨奸论,是要你在学习细致观察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读文章,一定要多思考。”刘帅知道儿子阿蒙有点鲁莽,为了让儿子克服这一缺点,一天晚上散步的时候,他给儿子讲了西汉张良的故事。刘蒙曾深情地说:“爸爸不仅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方法灵活。想起这些,我也像许多孩子一样,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节选自共和国元帅家风,有删减)4.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些高干子女不努力学习,却希望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安逸自在的生活,刘伯承告诫自己的孩子要掌握好本领,长大后要独立生活,不要依赖父母。B. 刘伯承抓住开会的间歇让孩子读审判后的谈话,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必要,儿子不听父母的教育,将来就可能犯错。C. 为了让儿子克服畏难情绪,刘帅不仅没有揭穿儿子的谎言,还用鼓励的方法让她相信自己,为了让儿子克服鲁莽的缺点,刘帅用张良的故事启发儿子。D. 刘伯承给孩子起名叫阿蒙,是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读书,努力上进的典故,是希望孩子像吕蒙那样,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5. 作者在文末引用的刘蒙的话,有何用意?6. 刘伯承元帅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读完本文后你有受到了哪些教益?【答案】4. D 5. 对刘伯承教育孩子的内容方法和特点进行概括;通过受教育者子女的亲身感受,凸现刘伯承教子有方教育效果良好的特点。 6. 不要做啃老族,要学好本领,独立生活;要听家长的教导,否则将来可能会有恶果;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刻苦刻苦再刻苦;遇到困难不要找借口,而是要努力克服;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解析】【4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是希望孩子像吕蒙那样,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曲解文意。文中是说“刘帅有感于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发奋上进,从而留下士别3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就给儿子取名阿蒙”。故选D项。【5题详解】该题考查实用类文本中引用材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所引材料在内容上能表现什么,概括内容。二、能否为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服务。三、与上下文有无关系。四、从全文的角度看,材料形式本身的好处是什么。要题要求理解作者在文末引用的刘蒙的话的用意。刘蒙引用的话是“爸爸不仅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方法灵活。想起这些,我也像许多孩子一样,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这些话是从孩子的角度,概括父亲刘伯承教育孩子的内容方法和特点,强调父亲的教育方法好,效果显著。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敬和爱。【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谈谈读完本文后自己受到了哪些教益。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刘伯承元帅不仅是军事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看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可知本文的重心就是谈论刘伯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子有方。因此,阅读时,重点抓住文中刘伯承是如何教子的。第一节中“因此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当普通一兵,要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掌握一种或几种本领,长大以后独立生活,靠自己的本领吃饭,而不是靠父母的功劳过日子。”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答案。第二节中“要兄妹俩读一篇讲述一位父亲在儿子犯罪被判刑后,悔恨自己没有及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文章,题目叫审判后的谈话,还让他们谈了自己的体会。”可总结出第二点答案。第三节中“我的诀窍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学习”“学,刻苦的学!人家学一遍,我学十遍,人家学十遍我学一百遍。”可以总结出第三点答案。倒数第三节中“你现在大了,应该懂得勇敢,就是不怕困难,勇者不惧嘛!只要你不怕困难,半个小时后,一定能够背下来。”可以总结出第四点答案。倒数第二节中“让你学习辨奸论,是要你在学习细致观察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读文章,一定要多思考”可以总结出最后一点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7. 下列句中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为其然也 然:样子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C. 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人饮酒D. 而卒莫消长也 莫:没有8.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哀吾生之须臾9. 翻译句子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0.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 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 同情曹操不遇于时。C. 慨叹人生无常。D. 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11.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 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 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 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答案】7. B 8. C 9. 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10. C 11. A【解析】【7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B项,下,动词,攻下。不是下面的意思。故选B项。【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舞和泣,都是使用用法,意思是,使起舞,使哭泣。B项,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C项,侣,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D项,哀,哀叹。故选C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句中,固,本来;固一世之雄也,是个判断句;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1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典故的用意。要求理作者用曹操典故的用意。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重点阅读文中引用的曹操的典故,分析典故的内容,从中分析其作用。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故排除其他三个选项,选C项。【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通过分析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观点。答题前,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重点阅读用月与水作比的内容,结合作者的处境分析理解。项,作者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情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故排除BCD三项,选A项。【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已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言谬也。1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址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 而卒葬之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C.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D. 有碑仆道 樊哙则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13. 翻译句子(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答案】12. D 13. (1)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2)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3)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解析】【12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项,舍,前一个是动词,筑馆舍;后一个是动词,舍弃。B项,卒,前一个是动词,死;后一个是副词,最终。C项,识,前一个是动词,辨识;后一个是动词,认识。D项,仆,都是动词,倒的意思。故选D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以,因为;故,缘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之,代词,代山。第二句中,所谓,人们所说的;以,因为;其,代词,它,指华山洞;阳,山南水北,此处指山南;名,命名。第三句中,怠,懈怠;者,的人;且,将。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绿树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馨香萦怀袖, 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注释】滋:繁盛。14. 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的前两句是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B. 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C. 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D. 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句美丽的花是何等的珍贵啊,只是他让我相信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E. 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跌落下来。15. 我们学过了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答案】14. DE 15. 涉江采芙蓉,都是通过采花寄远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解析】【14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这美丽的花是何等的珍贵啊”赏析有误,“此物何足贵”意思是,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E项,“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赏析有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意思是,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并不是折下后突然想到要送亲人。故选DE两项。【1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和比较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说出学过的一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诗,然后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第一问不难,是涉江采芙蓉,回忆下,写出来诗名即可,不要写错别字。第二问,本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涉江采芙蓉,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两首诗都是通过采花寄远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看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考生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判断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具体分析。名篇名句默写1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氓用比兴手法,“_,_”。以茂盛的桑树写自己的青春。(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 _”两句,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自己向往田园的情绪。(3)屈原在离骚中,用“_ ,_”两句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志。(4)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_,茂林修竹,又有_,映带左右”。(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写箫声的余音。【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羁鸟恋旧林 (4). 池鱼思故渊 (5). 长太息以掩涕兮 (6). 哀民生之多艰 (7). 崇山峻岭 (8). 清流激湍 (9). 余音袅袅 (10). 不绝如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羁、太、涕、峻、湍、袅、缕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语言表达与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夏日的济南大明湖,华天丽日,岸柳飘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秀色可餐。上级领导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兼具人文关怀,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合理,人性化的决策,树立好的榜样,从而使基层干部群众上行下效,为转变作风提供动力。问他他不回应,一个人去湖边静静坐着,我想他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该产品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负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秀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王教授的文章能够大胆地针对当今社会弊端,大放厥词,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南京大屠杀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日本侵略者罪不容诛,设立“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不仅是缅怀死难者,更是对历史的正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秀色可餐,既可以指风景秀丽,也可以指女子仪态大方美好,值得欣赏,使用正确。上行下效,贬义,上级不好的做法下级效仿,不合语境 。“ 难言之隐的苦衷”错误,“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大放厥词,不顾事实根据乱说,贬义,不合语境。 罪不容诛,罪行大,使用正确。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一定能在国际展览大会期间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B.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C. 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元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的“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疯狂的购物节日。D. 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A项递进关系不当,“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内容应该互换;B项说“其他学科”不妥,谓语“有”表意含糊,应改为“养成”;D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概念交叉不可以并列。点睛: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19.下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 )A. 古代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游褒禅山记中”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B.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农历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而每月月初古代习惯称之为“晦”。C. “令”是“美好”的意思,可以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D. 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项,“而每月月初古代习惯称之为晦”陈述有误。晦,过去是指农历每月的月末。故选B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_ (诗句) ”的奇效。【答案】 (1). 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 (2). 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 (3).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语言连贯能力的把握。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在论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并且要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出全面的讲解,最后说达到的效果,联系学过的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蕴含得瑟哲理就可做出解答。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进行了“中美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的调查,根据表格信息,回答问题。中美高中生使用电脑的情况(%)国籍使用情况中国美国上网收集查询有关学习的信息9.136.2上网看娱乐新闻13.221.6用电脑打字、写文章、聊天13.961.6使用电脑或游戏机的学习软件学习8.517.8利用网上讲座学习1.811.5看网络小说或漫画11.214.7(1)与美国高中生相比较,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情况怎样?请简要概括。(2)根据上表情况,对高中生的网络学习提出一点建议。【答案】(1)中国高中生电脑使用率普遍比美国高中生电脑使用率低;使用电脑功能进行娱乐高于使用电脑功能进行学习(或:使用电脑功能主要进行娱乐);利用网上讲座进行学习的功能最低。(2)示例一: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示例二:更有效地利用网上讲座学习的平台,拓展学习的范围。【解析】【详解】(1)该题考查学生表文转换能力。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审清题,看清题干的要求,审读表头和表格各项比较的角度和数据,然后有方向、有重点地归纳概括。本题要求概括与美国高中生相比较,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的情况。可以整体比较,可以局部比较,局部比较时抓住大数据和小数据进行比较。对比后,不难发现,从整体上看,因为每项都低,所以中国高中生电脑使用率普遍比美国高中生电脑使用率低;用电脑的比较项目,可以概括成学习和娱乐两大方面,中美两国高中生用电脑学习和娱乐两块分析相加比对,可看出,中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主要进行娱乐。从局部看,抓住最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高中生利用网上讲座进行学习的功能最低,只有1.8%,而美国是11.5%。(2)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研读表格,理解把握表格的比较内容。本题要求根据上表情况,对高中生的网络学习提出一点建议。先结合第一题的结论,再考虑给出相应的建议。针对中国高中生网上娱乐时间过多,因此建议,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中国高中生利用网上讲座进行学习的功能最低的现象,建议更有效地利用网上讲座学习的平台,拓展学习的范围。【点睛】表文转换题答题步骤: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 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 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 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 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 起提示作用。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 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修炼始于点滴,走好第一步才能奠定人生的基石;智能发展重在探索,迈出第一步才能呈现未来的精彩;梦想成真贵在创新,尝试第一步才能做到出发就会到达前行之路沟沟坎坎,走稳自己的第一步,才能走好今后的每一步。请以“第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第一步八月的风干涩燠热,挑拨着我渐趋枯荒的田塍;烈日暴晒在我早已睁不开眼,只得依稀辨得你瘦弱的身影。你站在我的身上,步履踟蹰,我已大半能猜到,你在犹豫,是否迈出这离开我的第一步。藤草爬蔓在我的胸膛,我痒得难受。你盯着足下的那根初生锈渍的铁锄,是在伤心吗?你是否想起了那一个个播种的初春,那一个个挥动铁锄,铲草,耕犁的午后?此番离去,迈出你进城打工的第一步,便不复有机会手执铁锄,为我耕耘,你舍不得那份感动了吗?你的鼻翼微微翕动,黑瞳也着上了珠箔,攥着白发老娘亲手包好的行李,你在阳光下无语独立,不肯迈步。蓦地,你躬下身子,用那一双已不再稚嫩光滑的手抚摩我的背脊,像一个将军,赴死前再一次抚摸爱骑的鬃毛。那么就请迈出第一步吧,我的孩子。就让我的容颜慢慢老去,毕竟我已再无青春载动你渴求梦想的双羽;就让我的葡萄架渐渐荒芜,毕竟村子、大山不是你诗意栖居的园地。小河静静淌,鸟儿唧唧叫,你终于站起来,转身面向村西,城市的方向。是啊,那里才是曙光,哪里才拥有梦想,一切将在那里起步,一切将在那里起航。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超速的快车,你快走吧,迈出这第一步,幸福将拥抱你。你将再不须把我耕犁,再不须把汗滴落在我这片瘦瘠的土地;也许,你还会拥有香车宝马,那么到时就把我想起。我不留恋你,请你也别再留恋这片土地,这淙小溪,这块青草地,这几藤老树枯枝。终于你抬起脚迈出了第一步,决绝而又坚毅。我在烈日下注视着你,想笑想泣。继续迈出你的步伐吧,我的孩子,只是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这里曾经氤氲的稻香,这里曾经结织的蛛网,这里曾经演绎的乡村浪漫,这里种下的浓浓人情。孩子,在城里可千万别忘记自己纯朴诚实的本性!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我喃喃着你的远去,不能再有别的言语。请忘了我,在这第一步之后;请记住你,在这一切之前。【解析】试题分析:“第一步”首先要界定为必须在某一个领域迈出的第一个步伐,做出的第一个事情;它是一个动作、举措、行为,是一个过程的起始;可以理解为“第一次”,但必须有后续性的行为;不能理解为“第一个”,否则就成为名词性事物。立意:考生在文中必须点明“第一步”的含义,不能含糊其辞。提示语提供了立意的三个角度,第一层意思强调“第一步”是点滴的积累,第二层意思强调“第一步”探索性的意义,第三层强调“第一步”贵在创新。“道德修炼”、“智能发展”、“梦想成真”提示了立意的三个范围,考生实际写作中应不限于这三个方面,更不能只是机械演绎这三个层面的内容。基本立意可以是:走稳自己第一步,才能走好今后每一步。如果能够辩证分析,认为第一步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步没走好,也并不意味着以后步步皆错,这样的立意也视为准确。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