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9228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20.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消化系统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消化系统疾病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消化管的组织结构(一)粘膜(二)粘膜下层(三)肌层(四)外膜,.,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Section 1 Gastritis 胃 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一)急性刺激性胃炎 (二)急性出血性胃炎 (三)腐蚀性胃炎 (四)急性感染性胃炎,.,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HP感染 2、长期慢性刺激 3、十二指肠液反流 4、自身免疫性损伤,.,(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1、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1)肉眼: 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胃粘膜充血、水肿, 点状出血和糜烂 表面有灰黄或灰白黏液渗出物覆盖。,.,(2)镜下: 病变主要限于粘膜浅层,呈弥漫性或灶状分布。 粘膜浅层水肿、小出血点或表浅上皮坏死脱落。 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特点: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国外多见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部 常合并恶性贫血 国内多见 吸烟、酗酒、药物有关 主要累及胃窦部 与癌变有关,A型,B型,1、病因和分型,.,2、 病理变化(1)镜下: 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可有囊性扩张。 常出现腺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胃体和胃底部区壁细胞主细胞消失,被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取代。 肠上皮化生: 胃窦部胃粘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替代。 杯状细胞 吸收上皮细胞 Paneth细胞,.,肠上皮化生,完全化生,不完全化生,小肠型不完全化生,大肠型不完全化生,氧乙酰化唾液酸(),氧乙酰化唾液酸(+),.,肠上皮化生,完全化生,不完全化生,小肠型不完全化生,氧乙酰化唾液酸(),氧乙酰化唾液酸(+),大肠型不完全化生,., 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胃粘膜内纤维组织增生。,.,(2)肉眼: 1)胃粘膜呈灰白色或灰绿色 2)与周围正常胃粘膜界限清楚 3)黏膜变薄,清晰可见粘膜下血管分支,.,(三) 慢性肥厚性胃炎: 1、部位:胃底、体部 2、病理变化 (1)肉眼: 粘膜皱襞加深变宽似脑回状。 粘膜皱襞上有横裂,见疣状隆起的小结。 粘膜隆起的顶端伴有糜烂。,.,(2)镜下: 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 粘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不显著。 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细胞增多。,.,(四)疣状胃炎 1、部位:胃窦部 2、病理变化 (1)肉眼:胃粘膜出现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形如痘疹。 (2)镜下:病灶中心凹陷部的胃粘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并伴有急性炎性渗出物覆盖。,.,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Section 2 Peptic ulcer 消化性溃疡,.,一、概述 年龄:成人 症状:周期性上腹痛 分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复合性溃疡,.,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胃液的消化作用增强:胃酸增多1、HPG细胞增生胃泌素分泌胃酸2、神经精神刺激迷走神经兴奋性胃酸 迷走神经兴奋性胃蠕动 胃泌素分泌胃酸,.,(二)黏膜抗消化作用降低: HP 分泌酶、趋化因子损伤胃黏膜胃液中H+返流入胃黏膜损伤毛细血管,刺激胃酶分泌,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微循环障碍新一轮不平衡,.,两个数据说明H+弥散能力 :(1)胃幽门部比胃体、胃底部大15倍(2)十二指肠球部比幽门部大23倍,.,巴里-马歇尔(右)与罗宾-沃伦(左),沃伦(右)和马歇尔在澳大利亚珀斯市,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四)遗传因素,.,三、病理变化(一)胃溃疡 1、肉眼:胃小弯近幽门处;通常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cm以内;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贲门侧深为潜掘状,幽门侧浅为阶梯状;溃疡边缘黏膜皱襞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2、镜下: 溃疡底部分四层结构:,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层,.,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二)十二指肠溃疡: 1、部位:十二指肠球部 2、特点: 溃疡较小、浅, 直径1cm以内,.,四、 结局及并发症:(一)愈合(二)并发症: 1、出血 2、穿孔 3、幽门狭窄 4、癌变,.,五、临床病理联系(一)上腹痛: 胃酸刺激溃疡部神经末梢 胃壁平滑肌痉挛 (二)返酸: 幽门梗阻 胃肠道刺激,蠕动紊乱(三)嗳气: 消化不良 胃排空延迟,发酵产气,.,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Section 3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炎症性肠炎,.,特点: 多种 非特异性 原因不明,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一、局限性肠炎(Crohn病)(一)概述 1、年龄:2040岁,6070岁 2、部位:回肠末端 3、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瘘形成及肠梗阻等症状,.,(二)病理变化 1、特征:波及肠壁全层,穿壁性炎症 2、镜下: (1)裂隙状溃疡 表面覆以坏死组织 其下肠壁各层可见大量慢性炎细胞 (2)肠粘膜下层增厚、水肿 粘膜下淋巴组织增生有淋巴滤泡形成 (3)肠壁内形成肉芽肿,.,.,3、肉眼:节段性改变 (1)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变硬,粘膜铺路石样改变 肠狭窄 (2)黏膜面有裂隙状溃疡形成,溃疡之间粘膜正常 (3)浆膜与系膜纤维组织增生 肿块形成,.,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一)概述 1、年龄:大于30岁 2、部位:直肠、乙状结肠 3、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 4、临床: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病程有时缓解,可持续多年,.,(二)病理变化 1、镜下: (1)早期:肠粘膜隐窝处有小脓肿形成 粘膜及粘膜下层炎细胞浸润 (2)中期:黏膜广泛糜烂、溃疡 溃疡底部血管壁呈纤维素样坏死 溃疡边缘假息肉形成 (3)晚期:肠壁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2、肉眼:病变均匀连续分布 (1)非穿壁性慢性炎症 (2)小脓肿表浅小溃疡窦道大溃疡 (3)假息肉形成,.,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是以小肠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儿科急症。 常发生于婴儿。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腹泻等,重者常引起休克致死。,.,病理变化 (1)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空肠及回肠最为多见且严重。 (2)病变肠壁增厚,粘膜肿胀,广泛出血、坏死,表面常被覆假膜,粘膜下层严重水肿及炎细胞浸润。 (3)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分界清楚。 (4)常继发溃疡形成,可引起肠穿孔。 (5)肌层平滑肌纤维断裂并可发生坏死。,.,四、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引起,.,.,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Section 4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是指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肝炎病毒的类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HAV,HBV,HCV,HDV,HEV,HGV,.,.,(二)发病机制: 1、甲型肝炎病毒:不直接损伤肝细胞,通过细胞免疫机制损伤肝细胞。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分泌大量HBsAg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肝细胞坏死或凋亡,.,.,二、基本病变: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典型的变质性炎症,.,(一)肝细胞变质 1、变性(1)细胞水肿 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性溶解坏死 (2)嗜酸性变 个别细胞发生 嗜酸性小体(councilman body),.,2、坏死: (1)嗜酸性坏死,.,(2)溶解性坏死 点状坏死: 、单个或数个肝细胞坏死 、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碎片状坏死(PN): 、肝小叶周边界板肝细胞灶性坏死 、常见于慢性肝炎,., 桥接坏死(BN): 、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及两个汇管区之间 、 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大片坏死: 、累及肝小叶大部或全部 、常见于急性重型肝炎,.,(二)渗出 1、部位: 小叶内 汇管区 2、浸润炎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三)增生: 1、肝细胞再生: (1)坏死轻,纤维支架完整,完全再生 (2)坏死重,纤维支架塌陷,不完全再生,(结节状再生),.,2、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 (1)细小胆管增生 (2)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3)成纤维细胞增生 (4)原始间叶细胞增生,.,三、临床病理类型 (一)普通型病毒肝炎 1、急性肝炎(1)变质: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轻,有凋亡过程 (2)渗出:汇管区、小叶内淋巴、单核细胞渗出(3)增生:不明显,.,2、慢性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 坏死: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 CT增生:轻 小叶结构:完整 炎细胞:少,.,(2)中度慢性肝炎 坏死:较重,桥接、碎片状坏死 CT增生:明显 小叶结构:基本完整 炎细胞:中等,.,(3)重度慢性肝炎 坏死:重,重度碎片状坏死、大片坏死 坏死区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CT增生:明显,纤维间隔分隔肝小叶 小叶结构:不完整 炎细胞:大量,.,毛玻璃样肝细胞: 见于乙肝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 光镜: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 电镜:增生的滑面内质网内充满HbsAg颗粒。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HbsAg反应阳性。,.,(二)重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恶性、电击型) (1)镜下: 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 大量巨噬细胞增生 大量炎细胞浸润 余细胞增生不明显,.,(2)肉眼:肝体积缩小,重量降低,被膜皱缩,质地柔软,切面黄色或红褐色,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红色肝萎缩。,.,2、亚急性重型肝炎(1)镜下: 肝细胞大片坏死 大量巨噬细胞增生 大量炎细胞浸润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结缔组织增生,小胆管增生,.,(2)肉眼:肝体积缩小,重量降低,被膜皱缩,质地硬,切面红褐色或土黄色,再生结节因淤胆呈黄绿色,.,四、临床病理联系(一)肝细胞变性坏死轻,无明显临床表现(二)肝细胞表现坏死重:1、肝肿大:渗出、增生2、肝区疼痛:被膜牵拉3、实验室检查:GOT、GPT4、肝功能障碍:黄疸、出血,肝衰、昏迷、死亡等,.,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Section 5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酒精性肝病,.,一、病理变化(一)脂肪肝 1、镜下:脂肪空泡 2、肉眼:肝大,软,黄色,.,(二)酒精性肝炎: 1、肝细胞脂肪变性 2、酒精透明小体形成(alcoholic hyalin,AH)3、灶性肝细胞坏死伴中粒浸润(三)酒精性肝硬化,.,二、发病机制(一)NADH脂肪酸的氧化能力 脂肪变性(二)NADH乳酸增多耗氧增多肝脏代谢 (三)自由基的产生损伤膜系统(四)乙醛破坏肝细胞结构,并诱导免疫反应(五)营养不良,.,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Section 6 Liver cirrhosis 肝硬化,.,概念:,肝细胞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脏结构改建,肝脏变形、变硬,.,分类:,(一)按形态分类:,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不全分隔型,(二)按病因分类:,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一、门脉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 相当于小结节型肝硬化,.,(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慢性酒精中毒 营养缺乏毒物中毒,弥漫性肝细胞损伤,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肝结构改建,假小叶形成,胶原纤维来源:(1)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聚集胶原化 (2)汇管区成纤维细胞增生分泌产生,.,.,(二)病理变化 1、镜下:假小叶 (1)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消失,被假小叶取代。,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特点: A、小叶中央静脉异常:缺如、偏位或多个 B、肝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排列紊乱, 肝细胞再生 C、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 内有胆管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2、肉眼:(1)早期:肝体积正常/增大,质地正常/稍硬(2)晚期: 肝体积、重量,质硬, 表面颗粒状或小结节,大小相仿, 切面:岛屿状结节,周围包绕纤维间隔,.,.,.,.,.,(三)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 (1)原因 窦性阻塞 窦后性阻塞 窦前性阻塞,.,(2)表现 慢性淤血性脾肿大,., 胃肠淤血水肿,., 腹水: A、门脉高压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通透性 B、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肝功能障碍肝灭活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水钠潴留,., 侧支循环形成: A、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门静脉血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上腔静脉 B、直肠静脉丛曲张门静脉血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侧支循环形成: C、脐周围静脉网曲张, 出现“海蛇头”现象门静脉血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向上经胸腹壁静脉入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入下腔静脉,.,.,.,2、肝功能障碍(1)灭活雌激素减弱 睾丸萎缩,乳腺发育 月经紊乱、不孕 蜘蛛痣、肝掌(2)出血倾向(3)蛋白质合成障碍(4)胆色素代谢障碍 (5)肝性脑病,.,二、坏死后性肝硬化(大结节/大小结节混合型) (一)病因 1、 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主要) 重度慢性肝炎(少数) 2、 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二)病变特点 1、镜下 假小叶大小、形态不一,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 假小叶间纤维间隔宽,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明显 有汇管区集中现象 2、肉眼: 肝变形、变硬更明显; 结节直径1cm; 结节间纤维间隔较厚,.,.,.,(三)临床:病程短、预后差、 肝癌发生率高,.,三、胆汁性肝硬化(billiary cirrhosis) 是因胆道阻塞淤胆而引起的肝硬化 。,.,(一)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肉眼:肝体积增大,表面平滑或呈细颗粒状,硬度中等。肝外观常被胆汁染成深绿或绿褐色。2、镜下: 肝细胞胞浆内淤胆,肝细胞变性坏死,胞浆疏松呈网状、核消失,称为网状或羽毛状坏死。 假小叶周围结缔组织分割包绕不完全。,.,.,(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变: 早期汇管区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其后胆小管的破坏,纤维组织的增生侵入肝小叶内,假小叶呈不全分割型,.,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第一节 胃炎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酒精性肝病第六节 肝硬化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Section 7 Tumor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肿瘤,.,一、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一)概述: 1、来源: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 2、流行病学: 男多于女 40岁以上 华北多发 中段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二)病变 1、早期癌: (1)临床无明显症状。 (2)病变局限,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3)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2、中晚期癌:(1)肉眼: 髓质型 蕈伞型 溃疡型 缩窄型,.,(2)镜下: 鳞状细胞癌 腺癌 小细胞癌,.,二、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一)概述: 1、来源: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 2、流行病学: 男多于女 40岁以上 好发部位为胃窦部,.,(二)病理变化1、早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微小癌:直径小于0.5cm的 小胃癌:直径0.6-1.0cm的 一点癌:内镜检查钳取活检确诊为癌,但手术切除未发现癌,.,肉眼形态(1)隆起型(2)表浅型(3)凹陷型,.,组织学分型: 原位癌和管状腺癌最多见 其次为乳头状腺癌 分化型癌最少,.,2、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以下者,癌组织浸润越深,预后越差。 肉眼: (1)息肉型或蕈伞型 (2)溃疡型,.,.,(3)浸润型,.,镜下: 腺癌:管状腺癌,粘液癌最常见。,.,三、大肠癌(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起源:大肠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发生部位:直肠为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肉眼:隆起型 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镜下: 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粘液腺癌 未分化癌 腺鳞癌 鳞状细胞癌,.,.,四、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起源: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肉眼: 早期肝癌(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2个癌合计最大直径在3cm以下的原发性肝癌。,.,四、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起源: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肉眼(晚期肝癌) 1、巨块型 2、多结节型 3、弥漫型,.,镜下: 1、肝细胞癌 2、胆管细胞癌 3、混合性肝癌,.,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