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0857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2.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表明汉代法律把儒家思想融入到法律体系,体现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特点,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排除A;根据“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可知材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对秦律的发展,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君权神授”,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结合所学汉代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分析解答。3. 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苟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B.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答案】A【解析】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荀子的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三者共同之处是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A正确;孟子、荀子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道德水准”不是三者的共同目的,排除B;儒学对人性的不同认识无法反映是“儒学发展的要求”,排除C;对人性的认识与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无关,排除。4. 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两宋时期A.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 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C.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 人才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根据“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说明由于两宋实行宽松开放的政策,使众多商人步入社会上层,使社会政治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B正确;宋代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宋代的社会阶层仍然是士农工商,主要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根据“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可知商人流向上层的方式并不公平公正,排除D。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B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符合京剧发展的史实,故选B;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只是反映了历法成就,无法得出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的结论,A错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能得出活字印刷完全取代雕版印刷,C错误;由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明清小说发展起来,D项因果颠倒,排除D。6.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 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 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明朝中后期相关知识可知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学风由空谈向经世致用转变,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代中后期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对“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的准确解读。7.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A.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C.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数据,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解答。8. 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l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这反映了A. 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已逐步瓦解B. 手工业棉纺织品质量的下降C. 西方国家加紧海外市场的扩张D. 民众传统生活用品结构改变【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19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棉产品物美价廉,西方国家加紧海外市场的扩张,这是导致中国进口商品品种变化的原因,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出,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和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即可。9. 清朝咸丰年间,朝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如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种做法旨在A. 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B. 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C. 开展自强运动增强国力D.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中巨大的战争赔款使得清政府国库空虚,因此为了填补战争赔款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A项正确;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并非朝廷的主要目的,应排除B项;C项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清廷的做法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无关,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朝咸丰年间,朝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影响分析解答。1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A. 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B. 两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 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D. 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从而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与原来不同,反映了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并非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而是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排除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1.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A.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 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 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 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答案】C【解析】根据“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结合所学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三人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魏源、李鸿章和张之洞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保守主义思想”“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结合三人学习西方的特点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他们学习西方的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没有发展到制度、思想,具有保守性。12.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A. 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B.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 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D. 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答案】C【解析】“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等观点在当时处于民族危难关头的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上海女性不读传统女学教材,而去读政治改革性文章,这冲击了保守的思想体系,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排除A;女性读书不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排除B;材料反映女性读书成为上海良友画报中的重要题材,没有涉及新式学堂学习内容,排除D。点睛:根据关键信息“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是典型的代表作”,结合20世纪初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天演论的观点分析解答。13.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中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 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 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 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说明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对民主科学的态度,排除A;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同是提倡新文学,并非形式主义,排除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14.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时代,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诫,反映了他A. 对天平天国运动的惋惜B. 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C. 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D. 对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分析“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体现了他对辛亥革命后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借评价太平天国分析辛亥革命,并不是对太平天国的惋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故C项错误。15. 1931年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A.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C. 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D.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为了团结抗日,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针对“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涉及国民党,无法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1931年”至“1935年”间,社会阶级结构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错误;1949年,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与材料中“1935年”不符,故D项错误。16. 据有关资料显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14个乡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506.93%。另据同一时期对河南省9个乡的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09%买入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2.88%。这些现象的出现A. 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B. 说明建国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C. 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D. 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后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说明土地私有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这就促进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CD项与材料无关,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根据“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运用所学知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分析解答。17. 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 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 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C. 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D.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1960年前后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的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以培养工科人才为主,与“一五”计划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包括工业各项建设相关,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前后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的变化,无法体现“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故排除A项;CD两项均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故排除。18. 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A. 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 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D. 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答案】D【解析】根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有所松动,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合,故A项排除;B项中“开始”表述不恰当,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合,故C项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80年”“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19.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学派运动,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由此看来,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A. 古希腊思想家的推动B.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C. 功利主义思想的诱导D. 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智者学派运动,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等,材料的强调雅典民主政治与智者运动的联系,即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促使智者学派的兴起,故D正确;A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0.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天主教会的措施,如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规定每个教区必须修建一座神学院培训牧师,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这些措施A. 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B. 是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C. 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D. 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正处于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会采取的措施旨在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以缓解危机,故A项正确;天主教会采取的措施和马丁路德反对出售赎罪券等有一致的地方,材料无法体现对路德新教的公开挑战,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承认了新教徒的合法地位”,故C项错误;在新教的反对声中,天主教才逐渐禁止出售赎罪券和出版天主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并非认可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21.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 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B. 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C. 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D. 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答案】D【解析】根据“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重视人的价值、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促进了思想解放,但也由于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社会混乱,故D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A不能准确反映出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排除;B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2. 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著名的科学机构有巴黎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两芒托学院和德国柏林学院等。它们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并且使不论是政治或者商业势力都感到科学的实际重要性。”这些机构的成立A. 配合了欧洲的政治革命B.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C. 推动了实验科学的产生D. 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展【答案】B【解析】根据“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并且使不论是政治或者商业势力都感到科学的实际重要性”,表明欧洲著名的科学机构的建立目的在于促进科学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的实际重要性,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B正确;启蒙思想促进欧洲的政治革命,A错误;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科学家伽利略他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展,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3. 下表为18世纪中叶-1770年间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情况(1000-2000册版)。这表明法国A. 民众文化水平提高B. 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地位较高C. 图书出版事业发达D. 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17-18世纪启蒙书籍出版量很大,说明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故D项正确;从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情况,无法看出民众文化水平提高,排除A;从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量很大,说明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无法得出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地位较高,排除B;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24. 1742年,英国首相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这反映了英国A. 国家权力逐渐向内阁倾斜B. 首相、国王和议会互相制约C. 议会成为政党角逐的中心D. 责任制内阁不断发展和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说明英国代议制的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反映了责任制内阁不断发展和完善,D正确;沃波尔的辞职,和小皮特的继续任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都是议会的信任和支持,并不能体现国家权力逐渐向内阁倾斜,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首相和议会互相制约,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5.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A. 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B.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C. 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D. 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答案】C【解析】17 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 世纪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故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故C正确;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物理学家,“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错误,排除A;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规律,而不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B;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D错误。26. 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A. 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B. 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C. 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D. 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答案】C【解析】根据“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和参会者情况看出,1787年宪法是美国是各利益集团激烈争论、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D材料没有涉及,排除。27.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A.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 苹果车C. 大卫科波菲尔D. 老人与海【答案】A【解析】根据“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结合所学可知,符合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极度失望,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浪漫主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雪莱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正确;苹果车大卫科波菲尔是现实主义文学,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排除BCD。28.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 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C. 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D.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答案】B【解析】根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美国、德国等兴起,英国的经济优势地位受到冲击,故B正确;出现材料变化的重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的兴起,A不符合史实,排除;C不是最重要原因,排除;D表述正确,但不能反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具体原因,排除D。29. 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l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些措施A. 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B. 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C.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 便利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和引进外资以及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B正确;根据“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可知,“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错误,排除A;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建立,C错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影响是恢复和发展经济,D不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影响,排除。30. 1946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讷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EDF管理和经营。这一措施A. 表明法国放弃了市场的调节作用B. 适应了欧洲一体化的要求C. 推动了战后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D. 体现战后工党的经济主张【答案】C【解析】根据“1946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出现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故C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市场的基础作用下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A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与“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B;法国没有工党,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6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根据所学知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31. 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看出A. 九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B. 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C. 大国操纵联合囤的局面发生改变D.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从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长期操纵在美国手中,而随着联合国成员国数量不断增长,有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有利于打破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故C正确;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90年代苏联解体,一国变为多国,故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并非民族独立运动获得独立的国家,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地区分裂加剧”,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D。32.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 新必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协调国际经济和其他问题的机构组织越来越多,国际峰会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A正确;发展中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国际峰成员国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排除C;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金砖国家”峰会等并非经济区域集团,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20分,34题12分,35题20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材料二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资产阶级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初期科学社团的建立,标志着科学活动方式的转变,即从科学家的个人自由研究转向有组织的集体研究。它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科学家们正是在这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取得了杰出的科学成果。从此,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一摘编自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2000年第一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答案】(1)变化:一度领先直至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极大的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没落的封建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或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中国传统科技自身存在的缺陷,如注重实用、忽视理论研究,注重经验、缺少实验等特点,也阻碍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突破;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特点:重视科学观察与实验(或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条件:14、15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需要,又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科学实验的兴起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践基础;科学团体的建立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取得;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析】(1)变化:根据图表数据看出,中国科技发明一度领先直至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原因:可分别从自然经济、封建制度、文化专制统治、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传统科技自身存在的缺陷和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等角度分析总结。(2)特点:根据“实验科学的兴起”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是重视科学观察与实验。条件:根据“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验科学的兴起”“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一一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角度一: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体现了精神方面的进一步解放。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角度二:近代欧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人们享有了一定的民丰权利,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角度三: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即科学革命),破除了迷信和盲从,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不仅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冲破了自然对人类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物质方面的进角度四:近代欧洲工业革命兴起和发展,通过技术革新,使工业布局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物质方面的进一步解放。总之,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近代欧洲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35. 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材料二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答案】(1)特点:主体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政策调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主要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发起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人民战争的革命手段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2)历史依据:建国以来尤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历史启示:要正确判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地位;要根据丰要矛盾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方针,推动社会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得出主体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根据“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得出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根据“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得出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政策调整:根据“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结合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可分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分析总结。(2)历史依据:根据“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概括总结。历史启示:综合材料,可从正确判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方针,推动社会发展概括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