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必修1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665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必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必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必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 单项选择题1. (2019湖北武汉十月联考)邾城,为举水河畔的新洲城。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邾城由此而名。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A. 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B. 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C. 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D. 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2. (2018河南中原名校四测)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 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C. 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 (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是故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这说明()A. 天子是天下之大宗B. 诸侯在本国是大宗C. 天子诸侯均行宗法D. 诸侯冲击天子地位4. (2018湖北黄冈调研)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端。材料主要说明()A. 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B. 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C. 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D. 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5. (2018湖南衡阳联考)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簠,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A. 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B. 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C. 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D. 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6. (2018衡水模拟)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 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7. (2019安徽皖南期初)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不茅之县赏胥臣”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 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 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 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8. (2018湖北荆州一检)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A.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9. (2019江淮十校联考)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10. (2018湖南怀化三模)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A. 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 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 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11. (2018山东潍坊质检)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A. 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B. 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C. 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D. 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12. (2019湖北黄冈期初质检)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机关、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作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作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秦朝。秦国的这种做法()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B. 具有形式主义的突出特征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D. 保证了审判的公正合理性二、非选择题13. (2018湖南教研联考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很重视人的社会本性,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无非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想实现自我价值,然而这个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当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时,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儒家“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那么怎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就要将这种道德思想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才能把这种道德思想落实到现实之中。这种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最好的例子就表现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上。孟子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认为个人修养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内圣外王”思想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材料二在东西方文化中,“内圣外王”与“哲学王”是两个绕不开的概念。二者发轫早,源流长,影响深远。“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也是柏拉图一生的信念。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这一乌托邦愿景,影响一代又一代西方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较之乃师更为现实,但是也没有绕过“哲学王”谁可以“内圣外王”,谁能成为“哲学王”?柏拉图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力中心以外,认为“哲人”是少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为之,毫无疑问,这是精英主义。由精英统治“庸众”。东方则不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无所谓贤或者不肖,是不为非不能,不仅告诉你可以成为智慧人,而且告诉你方法,比如慎独修身。所以东方无所谓精英,只有士大夫,不是坐而论道脱离群众,而是引导群众,发智明德,使努力向学,大家一齐动手,最终天下大同摘编自联合参谋学院(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内圣外王”思想的特点与柏拉图的主要贡献。(2)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内圣外王”思想与“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4. (2018广东广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公元前221220年)秦汉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汉朝出现氾胜之书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罗马帝国(公元前27476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主要是宗室子弟,故排除A项;本题没有涉及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曹侠被分封是因为他对武王有功,并不是因为他和武王有血缘关系,故排除D项;根据“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可知,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故选C。2. C【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制下家庭结构与政治关系的一致性,没有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A项错误;虽然有等级森严的“权力金字塔”,但材料强调的是“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只体现出分权,没有制衡,D项错误。3. C【解析】 从材料“天子、诸侯有大宗之实”中可以分析出,无论天子还是诸侯都有“大宗之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推行宗法制,故C项正确;A、B两项包含在C项之中;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天子的地位,故D项错误。4. B【解析】 司马迁对国人暴动的记述不可能是第一手史料,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这是贵族共同协商以应对危局,B项正确;材料指的是召公和周公共同行政而非共和制的开端,C项错误;据史实可知,分封制走向崩溃是在战国而非西周时期,D项错误。5. B【解析】 秦朝开始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错误;鼎被视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材料强调大宗的特殊地位,宣扬血缘继承关系,西周时期将大宗的地位刻在鼎上体现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B项正确;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由神授予,材料中权力来源于大宗血缘继承,C项错误;材料中铸鼎时对于权力的宣示并不能真正的防止周礼僭越,D项错误。6. A【解析】 材料说明血缘关系的成分在逐渐减弱,体现了血缘宗法制度遭到破坏,A项正确;材料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无关,B项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现象的体现;D项这种关系的转变与诸侯国矛盾的调整无关。7. B【解析】 三段材料内容都提到了“郡、县”,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一与材料二并未涉及诸侯争霸与兼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大宗、小宗的关系变化,不能说明宗法制的瓦解,故C项错误;当时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指大国改革变法,分封制瓦解,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材料并未反映这一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B。8. C【解析】 以上地区并不是秦朝边疆地区,A项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关,B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故人口增加,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C项正确;以上地区也不全是南方地区,D项错误。9.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的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反映乡、里、亭的官吏由地方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不能体现其他官员也是这种情况,排除B。材料反映秦朝通过设置乡、里、亭官吏,加强对最基层的管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继承的信息,而是强调秦朝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排除D。10. C【解析】 “皇帝被称为君父”没有体现对君权的神化,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不是一种宗族关系,B项错误;“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本质是一种家天下的体现,C项正确;“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没有体现“仁政爱民”的原则,D项错误。11. C【解析】 这一做法可以减少国家权力的滥用误用,但不能杜绝,A项错误;这种审计的做法是对离任官员经济方面的审查,与行政效率无关,B项错误;对离任官员进行审计,有利于防止官员在任时贪污腐败,从而监督官员廉洁从政,C项正确;这种审计是由政府官员进行的,与民众无关,D项错误。12. C【解析】 根据材料“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现场勘验、调查,笔录,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作出判决”说明秦国对司法审判的过程处理非常详细,反映出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C项正确。睡虎地秦墓竹简属于秦律的内容,应该是秦朝统一之后颁布的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司法程序规定具有可操作性,不是形式主义,故B项错误。司法程序的严格并不能保证审判的公正合理性,故D项错误。13. (1) 特点:“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内圣外王”体现了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回答两点即可)贡献: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书中他根据智慧而不是出身把每一个人明确分工,有正义感与理性的“哲学王”统治国家;鼓励人们独立思考;重视教育,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2) “内圣外王”条件: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士大夫阶层崛起;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思想上产生诸子百家,他们代表不同阶层宣扬自己的主张,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开始形成。“哲学王”条件:政治上城邦体制,民主政治繁荣;经济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思想上从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到关注人与人类社会生活,人类的精神觉醒,早期人文主义思想产生。14. 示例一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安全,它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如在行政制度上,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同时在法律制度方面,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都有效协调帝国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东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一。示例二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帝国为了有效控制扩大了的疆域,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都修筑了通往帝国四面八方的道路,方便了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边界;除此之外,两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维护帝国的统一。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是第一帝国时东西帝国实力的体现也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