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4356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灌溉: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4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成就: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但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践德政、推行教化。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在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注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补“盐铁官营”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盐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拓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投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拓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1)新儒学对先秦儒学中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以适应汉武帝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2)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使之更加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拓“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经过董仲舒改造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哲学,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殷商时期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4)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2文学: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3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2)代表:夫妇宴饮图。4书法(1)小篆:创始于秦国。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重难点一秦汉时期的经济史料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工商业是由官府垄断经营的,山木川泽等自然资源一概为国家所有。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武帝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者受钛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盐铁官营以后,那些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在这个社会上,商业资本便没有了出路,盈利的产业不许做,不盈利的产业无法做,这是盐铁官营背景下商业资本所面对的真实环境。盐铁官营在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汉代盐铁官营的背景、特点和作用。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官府垄断工商业、自然资源汉武帝时,匈奴侵入中原,边患危机控制盐铁和商业,弥补边疆用费政府间接控制制盐生产,民制官收政府严格控制铁的生产和流通违反盐铁官营政策者重刑随着盐铁官营的实施,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所垄断盐铁官营限制了商业资本的发展盐铁官营有利于推广技术,但滋生了诸多弊端(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相对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盐铁官营政策实行的背景;反映了盐铁官营的具体措施和适用范围;反映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时一定要厘清内容,概括归纳。提示历史背景:工商食官传统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对匈奴战争致使财政亏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特点:控制生产与流通;民制官收与完全官营相结合;严格管理。作用:积极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对匈奴战争的实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改进与推广。消极作用: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产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系统认知汉武帝抑制商业发展的措施及评价汉武帝时期,在国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国家财力积蓄已经充足的情况下,开始改变长期以来对商业发展采取的自由放任的态度,转而实施工商业垄断政策,通过夺取商贾之利来增加政府收入,并从经济政策上给予商贾一次致命的打击。(1)措施盐铁官营:盐铁经营是富商大贾最为获利的事业,汉武帝由此入手实行盐铁专卖,把过去由富商大贾所垄断的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业部门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官、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盐铁实行官营后严禁私人煮盐、铸铁。均输平准:均输法即在全国各地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除向京师输送外,还可在各地以这些贡品为资本,设官经营,以此改变以往上交中央的贡赋纷繁杂乱的状况。平准法即在京师设平准官,网罗京师的一切商业,以此来调剂物价,防止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从中牟取暴利。算缗告缗:“算缗”是以国家强权普遍对商贾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要按其货物估值,申报纳税。车船也要上税,对商贾更是加倍征收,为防止瞒产漏税,又规定纳税者“各以其物自占”,对“匿不自占,占不悉”者,要罚“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2)评价“抑商”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稳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维持了社会稳定。但随着“抑商”政策的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被堵塞,整个社会趋于保守,人们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现状,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解读“耦犁”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农学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工具。它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起了促进作用。按中国史稿和中国农学史的观点:“耦”是“合犋”的两头牛,“犁”是犁地的意思或工具,即二人在前牵牛,一人在后扶犁(即一张犁),共计二牛三人。从西汉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三)归纳总结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社会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在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而且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重难点二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解读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校官。一些发达的郡国学也仿效太学分经立官,进行专经教授。授经的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术饰吏事”的统治策略。郡国学还是地方实施教化的得力工具。它不仅教授生徒,而且面向社会推广教化,移风易俗。郡国学经常通过“乡饮酒”“乡射”等传统典礼活动,向百姓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达到“教化万民”的目的。史料所谓“春秋决狱”,是指在遇到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在当时,经过皇帝的认可,春秋决狱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起了“判例法”的作用,故该书获得了立法意义,而体现在该书中的儒家道德原则变成了法律原则。“春秋决狱”在汉代成为风气。事实上,汉代儒家士大夫不但据春秋之经义断狱,而且还扩大范围,根据其他的儒家经典断狱,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之风的盛行,又开启了引经注律的风气。当儒生的法律解释著作得到皇帝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的时候,法律也就儒家化了。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汉代法律的演变。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儒家道德原则变成法律原则“春秋决狱”在汉代成为风气根据其他的儒家经典断狱引经注律的风气兴起经皇帝批准,法律实现儒家化(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整体体现了“以礼入法”的原则,即法律的儒家化。分析时注意结合汉代儒学独尊的相关内容概括。概括时注意可整合,可整合。提示法律儒家化。春秋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儒家道德成为立法的原则;春秋之外的儒家经典也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并开启引经注律的风气。系统认知法律儒家化的影响(1)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度、“官当”制度、准五服以制罪及“重罪十条”等。(3)在“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过程中,儒家基本政治法律思想融入法律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4)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法的推广,使得大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1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2评价(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随堂巩固训练1(2018全国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读懂西汉前期“与民休息”政策,对于恢复汉初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民向政府“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表明赋税沉重,且人头税以货币形式缴纳,农民不得不“把粮食换成钱币”,富商大贾趁机对农民进行盘剥,既实现了土地兼并,又控制了粮食价格,迫使大量自耕农流亡,这反映出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做对选2(2017全国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读懂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其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的富人,多得不可胜数,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对选3.(2016全国卷)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读懂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土地上有六人在劳作,其中四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大地主田庄就采用集体劳作的生产形式。做对选4(2016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读懂“五经”是古老的文献,为孔子(老子/孔子)晚年编订。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述而不作”“厚古薄今”本也是儒学的传统。汉代崇尚儒学“五经”,这说明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做对选5(2012新课标全国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读懂“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财产达300万钱”、刺史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这表明当时对豪强大族的抑制(抑制/扶植)。做对选1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厩苑律中规定:负责饲养耕牛的厩苑,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者,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对主事者处笞刑十下。材料不能说明当时()点拨:政府以法律手段保护耕牛的原因是什么?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牛耕才逐渐普及全国,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在考核中成绩优秀的,赏赐田啬夫酒一壶,据此可以看出当时已有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员,A项说法正确,故排除。法律专门对耕牛进行保护,说明耕牛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B项说法正确,故排除。当时既有负责饲养耕牛的厩苑,也有考核耕牛保护的制度,说明较为重视农耕畜力的保护,C项说法正确,故排除。2汉初改变了秦朝“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的做法,“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点拨:放松对民间山泽与民间盐铁业经营的控制,体现了什么?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通过“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放松对民间的控制,从而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故选B项。点拨:该政策使中央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3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解析:选C据题干“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表明汉朝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故选C项。点拨:抑制土地兼并。4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解析:选C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距悬殊,通过限制占田的方式缓和矛盾,这是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C项正确。5(2019大庆一模)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点拨:天子受命于天。解析:选A从材料“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可知反映了汉代儒学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的内容,体现了儒学神学化色彩,故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