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委以事择人调研材料:以事择人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

上传人:Q** 文档编号:391391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委以事择人调研材料:以事择人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某县委以事择人调研材料:以事择人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某县委以事择人调研材料:以事择人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委以事择人调研材料:以事择人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把“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作为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明确指出要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重在事业为上、人事相宜。近年来,中共浙江省 xx 县委将以事择人作为研究方向,结合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就如何做到以事择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做出积极探索。抓住岗位环境的契合点,注重因地制宜,提高相容程度。注重个体与团队、局部与整体上的考虑,把空缺岗位的干部配备要求放在有利于发挥领导班子整体作用的需要上去考虑,注重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行为特征等方面的搭配。开展相容性分析,确定选配方向和要求,以使具有不同气质的班子成员恰当配合,达到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的目的。一、以事择人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更加严格、规范、细致,干部考察考核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干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以事择人要求落实不到位。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但选人用人精准度不高、科学性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存在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部提名推荐仅在党委(党组) 、组织人事部门等少数人的小范围内运作,没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有的党组织负责人以个人意向代替组织意见,想尽办法将个人意愿变成集体意见,甚至提前打招呼,带着框框搞推荐。二是存在干部任用“潜规则” 。有的领导干部把岗位当作一种“福利”安排人选,在干部人选确定上论资排辈,或者在干部推荐中设置隐性台阶,将工作事业排在后面,甚至唯票。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一)就业基本情况 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贯彻上级关 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做好引导高校毕业生面 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注意倾听毕业生的需求,认真解答 毕业生就业咨询问题,以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加强大 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 五年来,我县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 958 人(师范类 654 人,非师范类 304 人) 。其中:2004 年 167 人,2005 年 143 人,2006 年 129 人,2007 年 102 人,2008 年 86 人;2009 年 331 人。按接收单位性质分类:机关单位 82 人,事业单 位 545 人。接收单位主要为事业单位(占 87) ,并且一半 以上为教育系统招聘的新教师。招聘教师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72.4%,占事业单位招聘人数的 83.3%。从全县的大中专毕业 生就业率来看,我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仅为 30.6%。就 业率严重偏低。 (二)未就业情况 截止 2009 年 12 月 17 日止,我县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 生共计 2558 人,其中:本科生 219 人,专科生 684 人,中 专生 1655 人。中专毕业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71.2%。中专毕业 生未就业人数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 的不断增多,我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十分艰巨。 二、深入剖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借助 开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机遇,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原 因,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 过广泛调研,目前,困扰我县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存在 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的原因 1、高校的过度扩招。 目前,全国高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规模,就我县而言, 近五年来,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2004 年我县高校毕业生为 24 人,2005 年 49 人,2006 年 146 人,2007 年 303 人,2008 年 306 人, 2009 年 331 人。 2、专业设臵不合理。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臵有较 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适应市场 发展的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 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动手能力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 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3、培养模式单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对学生的培 养模式上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实 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大学生情感与态 度方面的培养,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毕业 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现状。4、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的内容 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形式单一,就业指导的教师专业素质 不高,就业指导时间过短。 (二)用人单位的原因 1、盲目要求高文凭。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得高学历的 持有者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也相应水涨船 高,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优势正逐渐减弱。用人单位认为,学 历越高越好。比如有些单位,招聘一个护士专业,要求大专学历。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 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一味强调应聘者须具备工 作经验,希望很快给单位带来工作效益,忽视了上岗前的培训。 3、性别歧视现象较为普遍。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等因素。同等情 况下女大学生求职成本比男大学生高,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 的主要原因。4、专业要求过细过严。从 2008 年全县的事业单位招聘 工作人员报名情况看,部分单位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过 细,招聘岗位人数与报名人数出现 1:1 的情况,大大降低 了考生的报名积极性。 (三)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综合素质不高,个人心理素质偏低是面试成功的绊 脚石。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三大产业的 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不 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有不同侧重。由于目前的教育 体制比较重视教学的质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进入就业市场后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在双向选择和接受面 试时,或缺乏自信,发挥失常;或过于傲慢,言过其实;或 不修边幅着装随便,缺乏职业形象气质。因此,相当一部分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为个人心理素质偏低难以通过面试。2、择业观念陈旧,与当前就业机制的转变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初步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 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猛增,大学生已不再是稀 有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已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逐步下移。同 时,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目前,市 场机制已逐步在配臵高校毕业生资源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 初步实现了由“政府调控导向、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 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就业机制的转变必然要求大学生 调整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现状。 3、独立能力不够,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我们 可以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子女参加每年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招聘考试报名,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许多大学生缺 乏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 4、学生缺乏求职技巧。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 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 过分紧张, 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 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 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 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 会觉得大学生诚信差而丧失信心。 5、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 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 “创业不如就 业” , “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大多数大学生仍存在期望 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 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 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 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 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6、学生缺少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 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 经验 ”。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 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 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 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 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四)政府部门的原因 1、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严重不足。目前我县的总编制为 5738 名,在职人员 5872 人,超编 134 人。由于受编制数额 的限制,每年能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十分有限。 2、人才市场的职能还未充分发挥。我县虽然成立了劳 动力市场和人才服务中心,但对县内的各企业用工监督不到 位,企业用工混乱,人才供需信息不健全,人才市场的服务 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3、政府职能部门对非公企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在今后 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公企业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 一,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大学 生的就业。 三、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 题,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把大学生就业 问题解决好, 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不单是人事部门的工作职责,更应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 关注和协调。通过广泛调研,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毕业生方面 1、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 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 品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灵活的思维方式。其次,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 现,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 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再次,加强社会实践。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生社 团的活动,扩大交往的范围,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同时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 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增加对社会的 了解,完善并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 力,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充分的准备。 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第一、正确定位就业。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 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 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臵等,只 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 转变就业观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求职择业不可再象过 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 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 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 工作奠定基础。 3、要主动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大学生不能由于就业 或其它压力而“ 逼”自己去创业,应该把被动的就业观念转 为主动地创业观念,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选择之一。 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毕业生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 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新视野。 (二)学校方面 1、以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转变培养模式。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本质上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较量,而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高校中培养模式以 及教学质量的影响。根据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 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 距的问题,高校要以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增强学科 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注重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为他们今后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就 业竞争力。 2、以满足社会及市场需求为目的,合理设臵专业, 目前,我国的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它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超 过很多高校的就业率,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培养人才与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同步的。由于高校的专业设臵具有一定的 滞后性,因此高校更要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现状及其需求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 专业设臵,不应当脱离社会需求想当然的开设专业和课程。 3、以提升学生求职能力为目的,做好职业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该在大二的下 半学期。这时大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渐渐的从躁动和 兴奋中冷静下来,有些学生已经开始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了。 第二、可组织大学生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和人才市 场参观考察,现场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实际供需状况和求职策 略及技巧,真正提高求职就业的能力。大三的学生,目标已 经确定,通过组织他们在有关部门进行参观考察,可以更生 动、直观的让同学们了解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亲身感 受求职择业的全过程,为日后的求职积累宝贵的经验,打下 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情 况的价值标准。 第三、建立大学生求职择业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 信息。就业信息是广大的求职大学生最需要的,作为公共职 业介绍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市场供求信 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切实有效 的服务。 (三)用人单位方面 1、不能盲目要求高文凭。有些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 越好。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容易得到青睐。 2、不能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诚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是就业的优势,但不是唯一的条件,用人单位一定要加强大 学生就业前的培训。 3、坚决杜绝性别歧视现象。从近几年来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条件来看,个别单位不愿意招聘女大学 生, 认为女大学生由于生理、 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影响到工作, 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参加招聘报名的积极性。 4、专业要求不能具体到子科目。从 2008 年全县的事业 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报名情况看,部分单位招聘岗位所需的专 业要求过细,导致招聘岗位人数与报名人数出现 1:1 的情 况,影响了招聘人才的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考生的报名 积极性。也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四)政府职能部门方面 1、根据县情基本特点和工作强度,积极向上争取编制,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2、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力度,争取做到让每一位大学生 接受一至两次的职业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3、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掌握我县人才资源状况, 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 人才供需信息服务。 4、大力扶持县内非公企业,争取使非公企业成为大学 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5、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力度,让更 多的大学生有就业的机会。 6、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近几年来,劳务输出 已逐渐成为我县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我们一定要加大 劳务输出力度,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缓解我县大 学生的就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