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1.“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 C解析: 题干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信息体现了对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故排除;资政新篇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D项错误。2.据记载,在18601861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它()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C.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答案: B解析: 题干中“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的措施减轻了农民原来的租税负担,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题干强调的主要内容,故排除。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洪秀全的臣民。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答案: C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太平天国外交政策的目的是迫切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洪秀全的臣民”,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没有摆脱“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故D项错误。4.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A.“各国列强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瓜分中国”B.“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永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C.“采取君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D.“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一位强权人物身上”答案: D解析: “瓜分中国”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且袁世凯掀起了复辟帝制的逆流,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获得行政权力,故D项正确。5.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汉、满、蒙古等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先后发出通电和呈文,表示共同努力“建中华民国之新猷”。这表明当时社会()A.要求践行三民主义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认同新生民族国家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答案: C解析: 从“表示共同努力建中华民国之新猷”,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表示共同努力建立中华民国,可知反映的是当时社会认可袁世凯政府,故C项正确;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满洲贵族统治的清王朝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 D解析: 辛亥革命使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民主共和之路,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与材料“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方式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统治的最后半个多世纪,是国内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和激化的时期。在国内外矛盾的猛烈冲击下,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清王朝这样一个长期坚持民族歧视政策的王朝统治的年代。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清政府是中国积弱贫困和一切苦难的渊薮。于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个用以激励人们起来恢复“大明江山”的古老旗帜,被资产阶级捡来并加以利用。他们鼓吹“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但很少同恢复明王朝或重建另一个汉族王朝联系起来,而是同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联系在一起。材料二同盟会纲领明确地提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任务。但有的人抱着传统观念参加同盟会,以为只要推翻了清朝,“就是中国人(指汉人)做皇帝,他们也是欢迎的”。在同盟会中,有更多的人是幻想在中国建立一个纯粹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赞同“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和拥护民权革命的,但对于同盟会纲领中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民生革命思想不感兴趣。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吴剑杰论同盟会的内部矛盾及其分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同盟会能够推动革命发展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政党在革命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参考答案: (1)条件: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加深,清政府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引起人们广泛不满;同盟会所提出的民族革命主张迎合了大多数人的革命愿望和要求。(2)必然性:同盟会内部对革命纲领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对革命纲领缺乏正确理解;还有一部分人投机革命,使同盟会在实际上比较松散。(3)认识:革命政党可以凝聚革命力量,在革命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革命政党要有明确、坚定的革命目标;革命政党要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要经常对其成员进行革命思想教育。解析: 第(1)问,材料一信息“在国内外矛盾的猛烈冲击下,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清王朝这样一个长期坚持民族歧视政策的王朝统治的年代”,说明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加深,清政府实行民族歧视的政策引起人们广泛不满,“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个用以激励人们起来恢复大明江山的古老旗帜,被资产阶级捡来并加以利用”反映了同盟会所提出的民族革命主张迎合了大多数人的革命愿望和要求。第(2)问,材料二信息“但有的人抱着传统观念参加同盟会”,说明辛亥革命的失败源于一部分人投机革命,“在同盟会中,有更多的人是幻想在中国建立一个纯粹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赞同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和拥护民权革命的,但对于同盟会纲领中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民生革命思想不感兴趣”,说明同盟会内部对革命纲领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对革命纲领缺乏正确理解,最后导致革命失败。第(3)问,可以结合材料对革命党的作用、目标、组织性和革命教育等方面进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