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与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称之为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机会致病寄生虫病为艾滋病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或临终并发症,已知约80%艾滋病病人死于机会致病性病原体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有肺孢子虫、隐孢子虫、弓形虫等。20%的艾滋病病人死于肺孢子虫病,50%HIV感染者一生有一次以上的肺孢子虫感染史,1,弓形虫 学名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引起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为人兽共患病和重要机会致病寄生虫病 一、形态 中间宿主体内:速殖子 形成假包囊(contain 20 or more) 包 囊 内含缓殖子 终宿主体内:裂殖体(裂殖子) 配子体 囊合子(卵囊),含2个孢子囊,各含4个子孢子,2,3,4,二、生活史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肠外循环属无性生殖 在终宿主体内为肠上皮细胞内循环,包括无性及有性生殖 特点:1.速殖子(假包囊)、包囊、囊合子均具感染性,中间 宿主间 可传播( 假包囊,包囊) 2.终宿主是猫,但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3.中间宿主(哺乳类、鸟、爬虫、鱼类)与人的关系 密切 4.对组织无严格选择性,除红细胞外,都能侵犯,5,终宿主卵囊 裂殖体 裂殖子 配子体 合子 卵囊(孢子囊) 速殖子 缓殖子 假包囊 包囊 中间宿主体,6,7,三、致病 先天性感染:母体原虫血症,50%可传给胎儿,引起广泛病变, 导致流产、死胎或脑积水、小脑畸形、精神障碍 婴儿出现智力发育不全、痴呆、癫痫。 获得性感染:1.急性:脑膜脑炎、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 心肌炎、长期低热 、 肺炎、肌炎。 2.慢性:隐性感染、无症状四、诊断 (一)病原检查:血液、骨髓、淋巴结、脑脊液染色 动物接种、盲传3代。,8,9,10,11,12,13,14,15,16,17,18,(二)免疫诊断: 1.染色试验(Dye test) 2.IFA:IgM(7-8d出现)、IgG(晚些) 3.IHA 4.ELISA 5.血清循环抗原检测McAb-ELISA法 DNA probe,19,20,五、流行情况 全世界抗体阳性率20-50%(93%) 我国0.7-38.6% 广泛流行原因:生活史多期具感染性, 抵抗力强中间宿主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终宿主可有可无,在中间宿主间可传播包囊在终宿主体内存活的时间长在宿主体内存活的时间长,囊合子抵抗力强传染源: 动物、人 传播途径 :经口传播 经口、鼻、眼粘膜传播 经输血、移植传播 经胎盘传播易感人群:婴儿、胎儿,21,六、防治原则1.避免与猫接触、不生吃肉类、蛋、奶品2.保护孕妇,查治3.治疗:磺胺+乙胺嘧啶 螺旋霉素:孕妇,22,卡氏肺孢子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属于真菌类一、形态和生活史 滋养体 多态形 包 囊 圆形或椭圆形 4-6m, 囊壁不着色,较厚,透明似环状, 成熟包囊内含8个囊内小体。 经空气传播而入肺,23,24,25,26,二、致病 多为隐性感染 婴儿型-流行型 成人型-散发型 多为隐性感染,AIDS病人患PCP有一系列危险因素 成人型, 肺孢子虫性肺炎常与巨细胞病毒、结核分枝杆菌、 隐球菌、曲菌、念珠菌和弓形虫等感染同时存在。在先天 性免疫不全,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AIDS患者、未成熟儿 和营养不良儿中多见。,27,28,29,30,31,32,33,三、诊断 (1)病原学 (2)免疫学 (3)基因学以经皮穿刺活检、痰液收集、支气管冲洗常用四、流行 全世界分布,空气传播可能性大五、治疗 戊烷脒、乙胺嘧啶及复方新诺明 IFN-, CD40 ligand,34,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是小儿腹泻或旅行者腹泻的原因之一,机会致病寄生虫。一、形态和生活史(C.parvum) 卵囊具感染性,椭圆形或圆形,直径4.5-5.5m。 生活史简单,无需转换宿主 薄壁卵囊 20%继续循环 厚壁卵囊 80%体外,35,36,37,38,39,40,二、致病 (1)免疫功能正常者 (2)小儿 (3)免疫功能受损者 在隐孢子虫病患者中也存在无症状携带者,而且是重要的 传染源。正常人群中无症状的隐孢子虫病患者较少,而在 HIV感染的人群中却相当高。,41,无症状胆汁隐孢子虫携带者为感染传播的储存宿主。曾在对某地区免疫功能正常成人的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时发现,12.7%的被检者十二指肠抽吸液中有隐孢子虫,但活检阴性。隐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免疫正常的个体和免疫受累的个体两种情况。,42,免疫正常的个体主要症状有恶心、低热、急腹痛、厌食。每天510次的水样或泡沫状便和继发性便秘。不少患者在感染后仅出现腹泻,以水性和粘液碎片为主,在粘液中可见病原体。感染呈自限性。一旦免疫功能受损,症状会长期存在。有些病人腹泻可持续2周以上,在婴儿则会出现持续失水,长达3周以上。一般地说,若CD4+细胞大于200/l,症状呈急性或在2周内痊愈;若CD4+细胞计数低于200/l,则病程呈慢性且难于痊愈。婴儿隐孢子虫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可因长期失水、水电解质失调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在营养不良患儿还可引起呼吸道病变,如咳嗽、喘息、喉头炎、呼吸困难,同时伴有腹泻。,43,从无HIV-1感染的正常人中分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受到粗制的隐孢子虫抗原刺激时可出现细胞增生和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反应。当细胞感染HIV-1后,予以隐孢子虫粗制抗原刺激,HIV-1 P24抗原产生增加,而TNF-则可大大降低隐孢子虫抗原诱导的HIV-1 P24抗原的产生,提示由隐孢子虫诱导的免疫活性可能共同调节着HIV-1的产生。,44,免疫受累的个体在这类患者中,症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性根据免疫受累的情况而异。大多数严重免疫受累患者无法痊愈,病情日趋严重,最终成为主要的死因。多数AIDS病人不仅有消化道的症状,且有呼吸道、胆囊、肝脏、或胰腺等肠外继发感染。一般地说,AIDS患者伴发隐孢子虫病的病死率高。,45,三、诊断 涂片(粪、胃液、胆汁、痰液) 肠活检 醛醚沉淀法, 蔗糖漂浮法,简易蔗糖漂浮法集聚卵囊,而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抗酸染色等,以荧光抗体染色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高。 Nested PCR、ELISA-PCR等方法均可应用。,46,47,四、流行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际传播(家庭、院内、公共场所) 3.易感者五、治疗和预防,48,在发展中国家,血清抗隐孢子虫抗体的阳性 率大于50%,腹泻病人中隐孢子虫的检出率为6.1%在AIDS病人中,发展中国家24%的腹泻病人为隐孢子虫感染,发达国家13.8%为隐孢子虫感染,并发展成慢性或胆道感染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血清抗微小隐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15%至44%,腹泻病人中隐孢子虫的检出率为2.1%在儿童,隐孢子虫感染引起腹泻造成高死亡率,成为世界范围内大的公共卫生问题,49,隐孢子虫感染情况,50,隐孢子虫病的流行可由于水源污染而引起,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免疫缺陷、实验室交叉感染、很差的卫生条件、饮用未处理过的水和生的食物、婴幼儿和旅行对AIDS患者可以应用TMP-SMZ每周3次予以预防。抗体预防隐孢子虫病比治疗更有效 微小隐孢子虫并无有效的寄生虫特异性的药物,应用被动免疫来抗该原虫(高免疫性牛初乳、高免疫性牛初乳免疫球蛋白、鸡卵卵黄抗体),51,这类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以进行IgA人源化改造,使抗体在感染部位作用的时间延长并增加与被寄生细胞的同源性而加强对胞内发育的虫体的杀伤力。应用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或卵囊免疫小鼠,在特异性双向性载体中构建Fab噬菌体展示文库,再以该原虫筛选文库,而后将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转移到适宜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中,表达含有鼠可变区和人类恒定区的Fab多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隐孢子虫,被动免疫治疗中应用所谓的单克隆抗体“鸡尾酒”治疗可以有效地抗隐孢子虫病。可直接应用从隐孢子虫病患者体内分离的淋巴细胞,直接构建人抗微小隐孢子虫的抗体而用于该原虫感染的被动免疫治疗。,52,圆孢子虫(Cyclospora) 人类的圆孢子虫病已频有报 告,亦有新兴寄生虫病之称,经口感染。 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和免疫受累的人群(CD4+T 细胞计数低于200/mm3)。在AIDS病人中发病率尤多。 在诊断中除了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外,还可用PCR或巢 氏PCR,靶基因为18S核糖体DNA,治疗圆孢子虫病还 是以TMP-SMZ为主。,53,Comparison of Cyclospora & Cryptosporidium,54,55,微孢子虫(Microspridia) 微孢子虫专性胞内寄生原虫,引起微孢子虫病 主要分脑微孢子虫属和肠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属 AIDS病患者常并发此原虫感染,主要是经口感染 具感染性的孢子 肠道微孢子虫最终寄生在空肠和十二指肠的绒毛顶部,病人 往往患有AIDS病和HIV抗体阳性或有同性恋史或其它原因 的免疫力低下 诊断以病原检测为主,但也有抗体检测或PCR方法 治疗微孢子虫病以TMP-SMZ有一定疗效,5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