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0142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三退”(林地退化、 草地退化、 耕地退化)而引起的“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现象。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方法技巧】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 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春季多风是北方气候固有的特点。这是由于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异较大,就会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天多浮尘,是因为北方是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就起,形成浮尘、扬沙乃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即使遇大风也不会出现类似天气,一是南方以粘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地表非常干燥,这就为沙尘暴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抑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归纳总结】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 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2图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