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3584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I)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化是指(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B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C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创造的所有社会财富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企业进行生产 观看文艺演出 参观历史博物馆 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A B C D3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文化。( )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网络4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主要作( )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5“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6下列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 ( )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创造性思维 是主观想像 A B C D7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 ( ) A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8.下列对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9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10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上述材料表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思想理论是最正确的文化形式A B C D11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力量是巨大的12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等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民族节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 B C D13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 ) 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14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 ) A.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B.培养自主意识、竞争意识 C.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D.增强人们的感染力和感召力15文化是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说明(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62005年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抵达北京后发表简短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两岸都是中国人,炎黄子孙。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可因时而变 C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D这是人们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的认同感17文化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是( )A文化发展不需要继承 B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文化继承可以离开发展 D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先后进行的18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19中国水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世界遗产文化旅游丛书,向世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自然瑰宝。丛书包括明清故宫、天坛、布达拉宫、孔庙孔府孔林、庐山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莫高窟等。上述材料说明A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B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起决定作用 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应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20上题材料中中国媒体向世界推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表明A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C每个国家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中华民族A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感 B民族文化多样性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2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记载着社会发展的变迁 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A B C D23.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提出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四项原则受到了学者们普遍认同。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 ) 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发展本民族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 B C D2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D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25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各国文化发展独立的原则 26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 C D27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在鼓励人们( ) A.丰富精神世界 B.增强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28 江苏省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这正是华西村保持发展活力的秘诀所在。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口袋富了不忘富“脑袋”,这是因为A文化是由人所制造的B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优秀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9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30.优秀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的?.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5CDCDD 610 ACCBC 1115BCBAD 1620DBCDC 2124AACCC 25-30ABDAD 2、 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共40分) 31(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文化的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4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4分)(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3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3分)32(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发展(3)思想运动(4)教育3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