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35813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V)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分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A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B 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C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2.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3.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B 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 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D 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4.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造成此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B 西式服装的传人和流行C 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6.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7.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政策造成( )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8.“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 B 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C 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D 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9.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的创办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C 福州船政局 D 天津机器制造局10.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A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B 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C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D 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1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A 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 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C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 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12.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 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3.英法两国历史上曾经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条约最早应签订于( )A 18世纪晚期 B 19世纪中期C 19世纪晚期 D 20世纪初期14.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是()受官办近代企业刺激而产生“实业救国”思潮促进发展“短暂春天”时发展到顶峰新中国成立时变为国营企业A B C D 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D 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16.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 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 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17.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A “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B “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 “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D “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18.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 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 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D 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19.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了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说明( )A 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最终确立C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D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20.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1.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B 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C 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D 政府提倡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22.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A 发现了“新大陆” B 开辟了“新航路”C 证实了“地圆说” D 找到了“无主地”23.据统计,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小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小到23种。这说明( )A 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B 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C 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D 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24.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 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C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D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25.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曾说: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几十倍、以至几百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预见。这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是破除迷信、彻底解放思想的胜利。这表明( )A “一五”计划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B “大跃进”运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高产量C 人民公社化运动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 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的倾向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26.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百年巨商材料四: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27.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间,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 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材料四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5月12日,荆山夏村村民带领记者察看“村民公墓”。荆山夏村人口1700多人,却建了两千多座公墓,而且这些公墓建成才两年多,已经是断的断,裂的裂,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按照民政部提出的每年千分之三死亡概率测算,全村葬完这批坟墓空穴至少需要近三百年。“不惜毁掉茶园,高价建造这么多的公墓这里有猫腻。”曾担任过村委会调解主任的村民夏六台说。新华社杭州xx年5月16日电(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结合材料二、三和四,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28.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慢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材料二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无穷。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三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材料四1912-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书本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2)结合材料三、四,谈谈短暂春天出现的有利因素?其短暂的原因是什么?29.明清时期,农耕文明高度发展,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对于殖民主义的作用,马克思说过:“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请回答:(1)材料一图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农村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鸦片战争后它的命运出现了怎样的改变?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状况,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观点。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有什么功能?(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没有彻底贯彻,故A项错误;“包产到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在安徽、四川等地实行,后在全国推广,但是期间仍然受到了极左势力的干扰,这说明当时中国尚未摆脱“左“的思想的困扰,故B项正确;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两个不许”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得到党中央的一致认可,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据材料“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故D正确。“文化大革命”时期,不是最初实现的时期,故A排除。“大跃进”时期,也不是最初实现的时期,故B排除。人民公社化时期,也不是最初实现的时期,故C排除。3.【答案】A【解析】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机器动力问题。4.【答案】C【解析】A选项形容清末可以,民初不太适合,故排除A;而B项只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C选项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特点,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服饰变化提供了契机和内因。D选项与题干关联不大。5.【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A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B项与材料矛盾,D项不全面。6.【答案】A【解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汉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体现出封闭性,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土地兼并问题反映出重农的必要性,但与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土地兼并问题反映出土地私有的不合理性,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沿海居民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由此可见“海禁”政策下,沿海居民惯熟船务之舵工,不能胜任其他工作,为谋生,或走险为贼驾船,更多的是无所事事。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无关。8.【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农业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可以知道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工业布局主要体现在地域上,材料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非“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9.【答案】A【解析】李鸿章的思想是,中国也应该创办自己的近代民用企业。在此思想指导下,洋务运动后期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工业,选项中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其他属于洋务派的军事工业。10.【答案】A【解析】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此时世界各地彼此孤立,各文明之间很少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A项。11.【答案】A【解析】美国政府实行采购以及“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故A项正确。美国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故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社会福利政策,故C、D项不正确。12.【答案】C【解析】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粮票的消失和股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正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答案选C项,A、B、D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无法体现。13.【答案】B【解析】本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到英法签订的条约是双向性的,同时题干中提到生铁、机器等词能判断出与工业革命有关系,再结合题干反映出英法两国在减少或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从而实现贸易自由,而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建立在英法两国工业革命都完成的基础上的,所以选B。14.【答案】A【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故正确;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并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正确;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到顶峰期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故错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对工商业进行整顿,并没有变成国营企业,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15.【答案】D【解析】19 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与材料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高潮”不符,故A项错误;列强忙于“一战”,与材料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不符,故B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地位低,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16.【答案】B【解析】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7.【答案】C【解析】1909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18.【答案】C【解析】马克思认为小农彼此没有“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因此又不是一个阶级。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从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看,小农是一个阶级,故B项错误;小农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整体的观念,因此国家意识比较淡薄,故C项正确;小农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只是其局限性的一部分,不够全面,因此D项错误。19.【答案】D【解析】材料表达的信息主要是世界各地的物产或资本都可以在英国市场上流通,表明世界经济通过英国联系成一个整体。A、C表述错误;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选D。20.【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税收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21.【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故A项正确,排除;相比之下,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排除;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属于清政府时期,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民国政府提倡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故D项正确,排除。22.【答案】D【解析】欧洲殖民主义者疯狂鼓吹对外扩张,占领殖民地。“找到无主地”,殖民者理所当然成了美洲新发现土地的主人,这正是殖民者所期待的。23.【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小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小到23种”,材料主旨即体现出“计划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市场的调节作用增强”,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根本改变”的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B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24.【答案】D【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带来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在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中,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农村不存在剥削现象,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已于1956年结束,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材料中“几倍、几十倍、以至几百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预见。这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显然是浮夸风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的倾向,故D正确。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B、C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26.【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国人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4)因素:战争破坏;外商排挤;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可以概括出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由“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可以概括出列强入侵;由“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可以概括出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第二问由“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辛亥革命。(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由“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可概括出实业救国。由“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可概括出技术先进。(4)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中可以总结出答案。27.【答案】(1)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新乐园:人民公社。影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4)问题:不实事求是,脱离实际,急躁冒进;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等。【解析】(1)从材料一中“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可以看出农民的政治理想是摆脱压迫奴役。从材料一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可以看出,农民的经济理想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根据材料二中“1958年、吃喝穿用不要钱”等信息可知,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人民公社。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根据材料三中“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4)人民公社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急躁冒进,脱离实际。材料四出现的问题有:官僚主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等。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应吸取这些事件的教训,坚决避免出现类似问题。28.【答案】(1)原因:明朝时期就已孕育资本主义的萌芽;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洋务运动的诱导。影响: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2)有利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短暂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正确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两则材料信息“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的孕育、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洋务运动的诱导等。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围绕“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的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概况及原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准确归因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四信息“1912-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根据题干时间段,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认知,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等。关于第二小问,与第一小问有联系,主要把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展开组织答案即可。29.【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手工劳动。(2)开始破产。原因是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3)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痛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图片中“家庭纺织业”并结合所学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家庭为生产单位,手工劳动”角度分析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改变,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中“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信息从外国入侵,商品等角度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带来中国社会巨变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痛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等两个方面回答即可。30.【答案】(1)官窑: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围绕“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来思考两者的功能;第(2)问从私营手工业者的地位、生产分工、城市经济功能和新经济成分的出现等角度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