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31670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版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版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IV)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 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不变C 抗体主要存在于中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处的液体会减少2.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a、b分别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参与B c可表示渗透压,当饮水过少,血浆渗透压升髙导致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升髙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与HCO32、HPO42等离子有关D 内环境稳态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3.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A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B 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D 无关刺激已转化为条件刺激5.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医生贝尔和法国生理学家马让迪发现,动物的脊神经是由背根和腹根组成的(如图所示),两人进行如下实验,研究背根和腹根的功能。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腹根和背根均可引起动物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在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图中甲箭头所示)电刺激背根向中段B,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A,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在另一对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图中乙箭头所示),电刺激腹根向中段D,动物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C,动物后肢发生运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通常要将实验动物的脑破坏,保留脊髓,以排除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的作用证明脊神经的背根、腹根结构完好,功能正常C 由、结果可知背根的功能是运动,腹根的功能是感受D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组成一根神经的许多神经纤维之间的功能互不干扰6.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化趋势(曲线1)和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曲线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的大小均由膜内Na浓度决定B 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代表静息电位C 曲线ef段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多需要消耗能量D g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7.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 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 ATP的合成和水解D 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8.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成年人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 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9.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A 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B 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C 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D 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10.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 mg/100 mL 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B 在1.84.5 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 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浓度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D 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仅仅是激素调节的结果11.下图横轴表示正常狗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纵轴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列表示狗体内两种激素含量变化关系最恰当的是()ABCD1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下图中实线所示,C 、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 点左移,干活出汗时S点右移B 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D 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13.下列与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不相符的是()A 人体内水分代谢的基本原理是渗透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某些特定部位的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而达到调节的作用B 促进抗利尿激素生成和分泌的信号是血浆渗透压的升高C 糖尿病人的多饮是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引起的,多尿是由尿液中的葡萄糖使尿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阻力增大造成的D 多食K浓度相对较多的食物,主要通过肾脏使K排出14.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 司机见红灯停车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 一般来说,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15.下列关于吞噬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 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D 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16.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 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17.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诱导 M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B E 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C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D 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18.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正常免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A B C D 19.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B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C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 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如图所示,一为桃树,二为龙爪槐,则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依次为()A AB,ABB BA,BAC AB,BAD BA,AB21.下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图丙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根部向地生长,且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则其浓度范围为(cd) mol/LB 图乙中曲线代表的是根C 图甲中生长素水平方向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 将丙图两茎段正确插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易存活的是22.xx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B 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C 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精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D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23.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发育及衰老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并绘制出了示意图。对此图的相关描述中不合理的是()A 在果实的细胞分裂期,生长素和赤霉素浓度较高B 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起主导作用C 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D 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2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A B C D 2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 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26.下列对下图中“种群生长”坐标曲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阴影部分是造成曲线与曲线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B 若曲线表示青霉菌种群生长的曲线,那么提取青霉素最佳时间是在bc段C 外来物种入侵某个地区后,一般在短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特点都会与曲线一致D 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所以我国目前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处于bc段27.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 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 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8.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B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 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29.近年来我省某地较多的耕地缺少劳力无人耕种,长久以往,这些耕地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随着气候变迁,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弃耕耕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不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 两种演替过程形成的群落结构都将逐渐复杂,营养级的数目都将会增加D 与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相比,弃耕地形成森林所需的时间较短30.某地区生态系统受到化学毒剂污染,该系统内植物迅速死亡。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生物数量及分解者数量在短期内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3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B 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 生物H占有三种不同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D G和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2.如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 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 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 图中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a、b、c、d、e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100%图中d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肯定大于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A B C D 34.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B 无机环境中的C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为光合作用C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CO2过多,导致温室效应D 植物枝叶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后其中的一些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物质循环的一部分3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 图中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 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36.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 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 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C 狗能通过尿液找到来路D 孔雀开屏37.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 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 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 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D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38.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B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稳态表现在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的各个层次上D 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异物、外来病原体也是维持稳态的机制3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学应用的是()A 接种流感疫苗B 标记抗体追踪抗原所在部位C 机体产生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 利用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40.如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 b 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B图中乙表示靶细胞C图中 a 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41.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1)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_区。(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填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盗墓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3)由于伤口过深,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根据下图所示免疫过程回答。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 _,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4)盗墓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医生给盗墓人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的调控。42.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如下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的光合与呼吸强度)。注:数字分别为叶片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图2(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_。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_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_。(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_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_。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_。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_。43.生物入侵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某研究机构对轻度入侵区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1),并构建了捕食关系的模型(图2),图2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中分析,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J/(hm2a),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2)图2中的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是生态系统_的基础。(3)图2构建的模型属于_模型,最能代表捕食者种群K值的数据为_。44.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植物的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取5株品种、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玉米胚芽鞘,按上图ae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观察并记录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上述ae装置中,玉米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而玉米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_(填图中字母)。(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欲说明玉米胚芽鞘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应以_装置之间实验记录进行对照分析。(2)欲说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其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应以_装置实验记录进行对照分析。(3)欲说明玉米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最好以_装置实验记录进行对照分析。(4)后来该小组又设置了f和g两个实验装置,两者对照说明_。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C正确;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处的液体会增加,D错误。2.【答案】C【解析】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维持,A错误; c可表示渗透压,当饮水过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升高,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是下丘脑,B错误;血浆pH在7.357.45之间,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使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3.【答案】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正确;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错误。4.【答案】D【解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在大脑皮层上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系,通过这个联系,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例如,每次给狗喂食物,狗就流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这是生来就有的。现在每次喂食物之前给一次铃声,这样多次结合之后,只给铃声狗就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这是因为无关刺激(铃声)已经转化成了非条件刺激的信号,即成了条件刺激。这时只给铃声与喂食物效果相同,即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可引起同样的反应,从而说明无关刺激已转化为条件刺激。5.【答案】C【解析】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受高级中枢大脑的控制,故要将实验动物的脑破坏,保留脊髓,以排除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实验的作用是证明脊神经的背根、腹根结构完好,功能正常,B正确;由、结果可知腹根的功能是运动,背根的功能是感受,C错误;根据实验可以看出组成一根神经的许多神经纤维之间的功能互不干扰,D正确。6.【答案】D【解析】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大小均由膜外Na浓度决定,A错误;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为0,但均不是静息电位,B错误;曲线ef段钠离子含量增多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g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D正确。7.【答案】D【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需消耗能量,自然会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上。8.【答案】A【解析】婴幼儿由于高级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级神经中枢不能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因此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由于惊恐时,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异常,不能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也会出现无意识排尿,说明脊髓的低级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控制。9.【答案】A【解析】幼鼠性腺还未成熟,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出生仅14 d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而公鸡的睾丸摘除,会失去第二性征,重新植入睾丸,公鸡的第二性征又恢复。这充分说明:睾丸分泌的雄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直接的联系。而本实验并未描述摘除睾丸的公鸡变成母鸡,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也有,只不过量少。这一事实不能直接证明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是神经与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A。10.【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直接进入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H2O、ATP造成的;在1.84.5 min内,血糖浓度上升,满足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浓度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11.【答案】D【解析】A、B图,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机体通过负反馈作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应当降低,A、B错误;C图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最低时,机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并不是最高,C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时,机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了一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后,随即甲状腺激素含量也会降低,D正确。12.【答案】D【解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S点右移,干活出汗时体温不变,S点不移动,A错误;体温24小时处在S点,体温相对稳定,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高于正常值,C错误;正常体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D正确。13.【答案】C【解析】人体内水分代谢的基本原理是渗透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通过改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而达到调节的作用,故A正确。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素的生成和分泌,故B正确。糖尿病人的多尿是由尿液中的葡萄糖使尿液渗透压升高,需要更多的水来溶解,多饮是因水分从尿液内排出过多,需要多饮水,故C错误。多食K浓度相对较多的食物,主要通过肾脏使K排出,故D正确。14.【答案】B【解析】cde中只涉及到激素分泌和信息传递,因此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体温调节过程中abde的途径涉及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错误;司机见红灯停车是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通常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D正确。15.【答案】B【解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到呈递抗原的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到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产生淋巴因子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故B项正确。16.【答案】B【解析】图中各种细胞均含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中的该基因进行了表达。17.【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流程可以看出,M细胞为记忆细胞,只有在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才能迅速增殖分化;E细胞为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B细胞也能增殖分化,所以答案为D。18.【答案】B【解析】(1)为过敏反应;(2)为免疫缺陷病;(3)与(4)机理相同,当外来病原体进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时,误将自身成分当作抗原进行攻击,从而引起某些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5)为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的正常免疫。19.【答案】B【解析】生长素是一类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但是由图示实验不能直接得出此结论,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实验中胚芽鞘尖端已经切掉,光照对生长素的影响在此实验中体现不出来。20.【答案】C【解析】生长素运输特点为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1.【答案】A【解析】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此浓度对根起抑制作用,结合乙图知浓度应在(cd) mol/L;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则乙图中的表示根;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丙图中的有幼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易于成活。22.【答案】C【解析】西瓜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植物激素不同于动物的性激素,过量摄入对青少年的发育不会造成影响,B错误。生长素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C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是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乙烯的产生不起作用,D错误。23.【答案】B【解析】题图显示:在果实的细胞分裂期,生长素和赤霉素浓度较高,A项正确;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起调节作用,但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B项错误;在果实成熟时,乙烯和脱落酸的含量升高,C项正确;果实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D项正确。24.【答案】B【解析】在种群密度较小的一段时间内,种群内个体生活环境充裕,个体增长量较大,当种群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个体间种内斗争加剧,个体的平均增长量明显减小,出现B项所示曲线。25.【答案】B【解析】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的方式,A项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项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C项正确;根据两次捕获鹿群中标记个体所占的比例相等:可得该鹿群的总数,D项正确。26.【答案】D【解析】从图示曲线可知,曲线为“J”型曲线,一般是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在没有环境阻力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情况。大多数种群往往会因为环境阻力的存在,而使数量变化规律如曲线所示,因此造成曲线与曲线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即图中的阴影部分;bc段是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也是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的时期,因此提取青霉素的最佳时间应是在bc段;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出生率仍很高,因此我国目前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还是处于ab段。27.【答案】A【解析】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 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8.【答案】A【解析】B、D选项描述的同种生物,是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则是群落具有的特征;C选项中描述的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29.【答案】B【解析】弃耕农田上原有的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没有土壤条件,属于初生演替。随时间的推移,两种演替过程形成的群落中的物种种类都将逐渐增加,营养结构都将逐渐复杂化,营养级的数目都将增加,所以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只是初生演替的竞争现象不明显。次生演替已有土壤条件,所以形成森林更容易、所需的时间短。30.【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可知,生态系统受到化学毒剂污染,该生态系统内植物即第营养级迅速死亡,可导致第、营养级生物也将迅速减少,同时分解者数量却要迅速增加,而在生态系统中第营养级数量应是最多的,故A正确。31.【答案】B【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越少,所以E捕食生物A和B最为经济,A错误;生物G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即第二、第四和第六营养级,B正确;生物H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第三、第五和第七营养级),由于其食物来源只有G一种,且其获得的能量较少,因此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最不稳定,C错误;G和E都能捕食A,所以只有竞争关系,D错误。32.【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正确;图中C(净光合作用量)A(总光合作用量)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正确;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正确;图中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33.【答案】A【解析】项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项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能算作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因此不可能存在于d中;项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中,由于不断地投入食物,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一定大于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项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是不完全相同的。34.【答案】A【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35.【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乙为生产者,甲为分解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中过程表示呼吸作用,和过程表示捕食的过程。缺少甲,则碳元素无法完全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同化量小于摄入量是因为食物中有一部分不能被消化吸收,与呼吸作用无关。36.【答案】C【解析】A、B两项都属于光的刺激,属于物理信息。D项为行为信息,C项为化学信息。37.【答案】B【解析】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并非调节生物种间关系。38.【答案】B【解析】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A正确;B.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C.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层次上,C正确;D.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其中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D正确。39.【答案】C【解析】免疫学应用是人们通过免疫机制,应用于人类,为人类造福。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标记抗体追踪抗原所在部位,是利用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进行的,有利于人们精准消灭抗原;利用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这些都属于免疫学应用。而机体产生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这是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不属于免疫学应用,C错误。40.【答案】A【解析】图示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图中甲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乙表示靶细胞,b 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41.【答案】(1)S区(2)由正变负 不能 B、C 持续性兴奋或抑制(3)效应B细胞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脊髓 大脑皮层【解析】(1)根据题意,盗墓人讲话有关的言语区是S区。42.【答案】(1)碳H降低(2)C输出减少CABD(3)赤霉素【解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CO2和H2O,C元素一定参与光合作用有机产物的构成,O元素部分以O2形式释放,H元素部分以水蒸气形式参与植物的蒸腾作用,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被标记的元素应该选择C元素;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O2被光反应提供的H还原成糖类;最适温度条件下,叶片光饱和点最高。 (2)图示信息显示,C组幼果获得的光合产物明显高于对照组,所以C组幼果脱落会明显减少。B组幼果获得的光合产物最低,是因为该组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减少。C组显示,激素处理幼果有利于幼果获得光合产物,所以D组(激素处理叶片,不处理幼果)幼果获得光合产物将低于B组(激素处理幼果和叶片)。 (3)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43.【答案】(1)1.510812%(2)负反馈自我调节能力(3)数学P2【解析】(1)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0510931087.5108J/hm2a,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呼吸量7.510861081.5108J/hm2a。次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251083.51079107J/hm2a,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会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而不增加;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图2构建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猎物数量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阀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即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44.【答案】(二)b、ea、d(三)(1)a、b(2)a、c(3)d、e(4)玉米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解析】(二)由于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点,并且尖端为感光部位,因此可以判断:a会弯向光源生长;b的光源在上方,因此直立生长;c没有尖端,不产生生长素,因此不生长;d会弯向光源生长;e遮住了尖端感光部位,因此直立生长。(三)(1)欲说明玉米胚芽鞘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具有单侧光,应以a、b装置之间实验记录进行对照分析。(2)欲说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其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存在尖端,应选择a、c装置实验记录进行对照分析。(3)欲说明玉米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则应用锡箔遮住尖端,另一组遮住尖端以下部位,因此最好以d、e装置实验记录进行对照分析。(4)图中看出,f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的正中央,而g的琼脂块在尖端左侧,并且生长素会向下运输,通过观察两胚芽鞘的生长是否弯曲证明玉米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