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2981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都是德国挑起的战争B.中国都是战胜国之一C.都是以德国、日本的失败而结束D.两次战争的性质不同2.假如你是一位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3.某板报中有如下文字:“这项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如果给这段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 A.信息时代的到来B.理性时代的到来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的到来4.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话、电脑等新发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B.C.D.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 A.B. C.D.6.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包括( )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B.C.D.7.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 A.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B.法俄同盟的建立C.英法协约的签定D.英俄协约的签定8.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得益于(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运用D.电力的广泛运用9.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解决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发明是() A.内燃机B.珍妮机C.蒸汽机D.发电机1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亚洲的觉醒D.萨拉热窝事件11.1931年10月21日,在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举行葬礼时,人们采用了一种独特而又恰当的方式停电1分钟,以悼念他,这位发明家是( ) A.牛顿B.本茨C.爱迪生D.爱因斯坦12.下列图片代表了工业文明进步、发展的历程。按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13.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止,历时4年零3个月,战火燃遍了( ) A.欧洲B.亚、非、拉美C.欧亚两洲D.欧、非、亚三洲14.小华的同学列举了一些人物,你知道没有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做出直接贡献的是( ) A.卡尔本茨B.史蒂芬孙C.瓦特D.莱特兄弟15.下图是同一地点,同一车厢,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件情节几乎相同的事件,但主角位置却颠倒了。第一张是一战后法国的福煦将军接受德国投降,第二张是二战期间希特勒接受法国投降。你认为最贴切的照片主题应该是( )A.联合的轴心B.冷战的对手C.竞争的对手D.亲密的伙伴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材料二:1942年,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9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材料三: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出新的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一格局后来是怎样打破的? (2)材料一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为什么不正确? (3)材料二中26个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什么组织的成立?文中提到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根据材料三,说明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 17.某校开展“改变世界的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图说历史】【论从史出】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变化(表1)国别年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18702313321019133816146【方法运用】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小芳、小亮和小明有不同的观点。小芳: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小亮:工业革命的一系列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百利而无一害。小明:工业革命的一系列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但也造成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要辩证地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 (1)图1、图2所示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是什么动力机械? (2)据表1,概括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生产状况。 (3)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是什么? 18.材料一: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材料二:在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里,西方列强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德国居第四位、美国居第五位。据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整理材料三:如图根据以上材料和相关史实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各国工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联系材料一、二各国由此产生了的什么矛盾? (3)材料三表明在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了那两大军事集团?有什么样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A(国家名称);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材料二(1)阅读材料,A是哪一国。 (2)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3)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二所对应的两位发明家的一项重要成就。 (4)1851年举行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为什么在英国陈列的展品中找不到图二人物的主要发明?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挑起的;中国都是战胜国;战争的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二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在一战期间出兵中国山东,参加对德作战,是一战的战胜国,二战中日本是战败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注意整体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移动电话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一战发生在19411918年,ABD均符合史实。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3.【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这项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反映的是爱迪生发明电灯,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4.【答案】B 【解析】【分析】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是1970年1945年,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不符合题意;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符合题意;电话、电脑等新发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不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5.【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BCD都有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速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依据题干要求,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本题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的知识。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子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中的内容:“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的矛盾激化,英国协调了它与法、俄的关系,在1904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可知,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军事集团正式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故选D。A选项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标志着三国同盟军事集团正式形成。【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时间、概况、影响。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电力的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 志,没有改变动力。火车机车的发明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所以答案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知识。9.【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问题”判断是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是继蒸汽机之后应用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成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内燃机为汽车、飞机提供了动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要注意区分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器。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D项。【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1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与电有关的发明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许多与电有关的发明,电器发明众多。选项中牛顿的贡献是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本茨的发明了汽车;爱因斯坦的贡献是相对论,打开原子时代大门,他们均与电无关。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所以人们以这种方式悼念他。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所做贡献的知识。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珍妮纺纱机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发明的。被称为是工业革命的第一台机器。网络长椅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火车机车是工业革命时期,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的。汽车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次科技革命。13.【答案】D 【解析】【分析】一战遍及欧、非、亚三洲,选D。【点评】考查一战的影响1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交通工具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汽车的发明者,被称为汽车之父,B项是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发明者,C项改进了蒸汽机,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后来应用在火车,飞机和汽船上,所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交通运输工具上做出的是间接贡献,他没有直接创造交通工具,D项发明了飞机,本题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运输能力,也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学们对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要特别识记清楚。15.【答案】C 【解析】【分析】从第一张照片可以看出这是历史上一战后战胜国的法国接受战败的德国的投降。两个国家属于竞争对手;第二张是二战期间希特勒在闪击欧洲法国战败后,接受法国投降。两个国家的也属于竞争对手。选项A中两国没有联合,法国不是轴心国成员;选项B在冷战时期两者是合作者而不是对手;选项D是在欧盟形成后。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上的重要史实。二、材料题16.【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2)因为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所对立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美苏“冷战”。形成了两极格局。(4)应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影响力。 【解析】【分析】(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错误继续,重新巩固了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的位置,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回到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这一格局后来是被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打破的。(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原因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他们都具有侵略和瓜分世界的不纯目的,所对立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3)材料二中26个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文中提到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美苏“冷战”。它导致形成了两极格局。造成了世界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应该:应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的知识。(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1)交通工具:火车、汽车动力机械:蒸汽机、内燃机(2)发展状况:美德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缓慢(3)方法: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车。(2)本题主要考查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生产状况。(3)本题主要考查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解答:(1)观察图1、图2可知,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火车和汽车。火车使用的动力机械是蒸汽机,汽车使用的动力机械是内燃机。(2)观察“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变化”可知,18701913年美德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缓慢。(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故答案为:(1)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顺序颠倒不得分)动力机械:蒸汽机、内燃机。(顺序颠倒不得分)(2)发展状况:美德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缓慢。(3)方法: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8.【答案】(1)美、德所占的比重上升,英法有所下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本题重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导致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点评】此题识记一战的基础知识。19.【答案】(1)英国(2)自然科学与技术结合紧密(也可以表达为“科技含量高”)。范围广,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3)改良蒸汽机、制成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不能交换位置)(4)卡尔本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汽车的,而1851年举行博览会时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题干、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辨析第(1)、(3)、(4)题的限定条件,运用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分析材料一回答第(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