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2883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练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金刚石、石墨和C60 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关于单质碳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高温时单质碳跟二氧化碳不能反应D.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2.将按一定质量比混合的碳粉和氧化铜粉末加强热,图中表示该反应的数据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剩余氧化铜粉末的质量B.W表示反应时间,Q表示固体减少的质量C.X表示参与反应的碳的质量,Y表示剩余氧化铜粉末的质量D.W表示参与反应的碳的质量,Q表示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3.(xx黄浦区二模)能与氧化铜反应的固体单质是( ) A.H2B.CC.FeD.CO4.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污染物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NO2CO2+N2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A.COB.NOC.CO2D.N25.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y表示( )A.固体的质量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C.二氧化碳的质量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小刚要检验妈妈的钻石戒指是真还是假,下列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铁锤砸B.火烧C.测密度D.玻璃刀刻划7.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 A.金刚石B.生石灰C.石墨D.石灰石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B.石墨硬度大,可用作铅笔芯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异味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9.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二、填空题(共4题;共13分)10.活性炭是防毒面具滤毒罐里的吸附剂,可用来吸附氯气等有毒气体下表列出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请你分析表中数据,找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1)_;(2)_ 11.将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投入到滴有少量红墨水的水中,振荡后可观察到_,这是因为木炭具有_能力 12.完成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点燃条件下具有可燃性,高温下具有还原性 13.在:活性炭、氦气、一氧化碳、氮气、明矾、金刚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冰箱除异味的是_;霓虹灯中充入的是_;薯片等膨化食品包装袋内的是_; 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_;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自来水厂常用的絮凝剂是_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14.如下图,分别往A、B两支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红墨水,其中试管A加入少量的活性炭,振荡,再分别往试管中加入一大团棉花(棉花的量以塞紧试管为宜),用玻璃棒把棉花轻轻推入至试管底部。(1)没放棉花前,A试管中的现象是_; (2)放棉花后,A试管中的现象是_,B试管中的现象是_,棉花的作用是_; (3)若只做A试管实验则实验结论不严谨,原因是_ 四、综合题(共2题;共14分)15.“低碳节能、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1)“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属于_机物。 (2)“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煤属于 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3)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_ (4)用洗衣粉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衣粉具有_作用。用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5)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了8.1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及时派出救援队前往,并为尼泊尔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消毒液、大米和帐篷。其中“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大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为_。帐篷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属于_材料。 16.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的物质均含有碳单质,请在表中填写这些碳单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名称:_名称:_化学式:_(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_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A、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单质碳具有可燃性,在充足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高温时单质碳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分析】根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随着反应进行,氧化铜质量不断减小,当氧化铜反应完毕,最后质量为0,故图示错误; B、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反应完毕,不再改变,故图示错误;C、随着碳质量增加,氧化铜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为0,故图示错误;D、随着碳质量增加,氧化铜不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氧化铜反应完毕,不再改变,图示正确;故选:D【分析】A、碳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反应完毕,最后质量为0;B、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反应完毕,不再改变;C、随着碳质量增加,氧化铜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为0;D、随着碳质量增加,氧化铜不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中铜元素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氧化铜反应完毕,不再改变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但氢气是气体单质,故选项错误B、C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但碳是固体单质,故选项正确C、铁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但一氧化碳是气体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能与氧化铜反应的固体单质,应具有还原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答案】A 【解析】【解答】解:在2CO+2NO2CO2+N2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而一氧化氮失氧,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所以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一氧化碳故选:A【分析】根据在2CO+2NO2CO2+N2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而一氧化氮失氧,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进行解答5.【答案】D 【解析】【解答】A、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的质量逐渐减小到零,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C不符合题意D、铜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增加,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6.【答案】D 【解析】【解答】钻石是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检验妈妈的钻石戒指是真还是假,是采用刻划玻璃的方法,根据能否轻易将玻璃划开,判断是否是钻石故选D【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性质和用途,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7.【答案】C 【解析】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等,不能用来制作铅笔芯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干燥剂,不能用来制作铅笔芯C、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之一,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可用来制作铅笔芯D、石灰石硬度较大,不能用来制作铅笔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故A说法正确;B、石墨质软、有深灰色,可用作铅笔芯,故B说法错误;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来吸附异味,故C说法正确;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故D说法正确故选B【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9.【答案】D 【解析】【解答】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A不符合题意;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B不符合题意;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C不符合题意;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试验注意事项、现象和结论对有关说法进行分析解答二、填空题10.【答案】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被吸附体积也最大;氯气的沸点最高,被吸附体积也最大。故可找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分析】本题是一道以活性炭的吸附性为信息的图表数据分析题,充分比较利用表中数据即可解决。11.【答案】红色褪去;吸附 【解析】【解答】解: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会观察到红色褪去的现象,故填:红色褪去;吸附 【分析】根据已有的木炭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2.【答案】2C+O22CO;C+O2CO2;C+2CuO 2Cu+CO2 【解析】【解答】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13.【答案】活性炭;氦气;氮气;一氧化碳;金刚石;明矾 【解析】【解答】解: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能用于冰箱消除异味,故填:活性炭;氦气通电能发出红光,可用于霓虹灯,故填:氦气;氮气性质稳定,能用于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故填:氮气;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故填:一氧化碳;金刚石硬度很大,能用于切割玻璃,故填:金刚石;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自来水厂的絮凝剂,故填:明矾【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氦气通电能发出红光,可用于霓虹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金刚石硬度很大三、实验探究题14.【答案】(1)红色变为无色(2)溶液为无色;溶液为红色;对比(3)无法证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没放棉花前,A试管中的现象是由红色变为无色;(2)放棉花后,A试管中的现象是溶液为无色,B试管中的现象是溶液为红色,增加了一个对比实验,说明棉花无吸附性,棉花的作用是对比;(3)若只做A试管实验则实验结论不严谨,原因是无法证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答案为:(1)红色变为无色;(2)溶液为无色;溶液为红色;对比;(3)无法证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2)根据题中信息及棉花的作用分析解答即可;(3)增加了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棉花无吸附性.四、综合题15.【答案】(1)有(2)不可再生资源(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充分燃烧(4)乳化;放出(5)Cl2;+1;淀粉(或糖类);有机合成 【解析】【解答】(1)甲烷属于有机物 (2)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燃气没有充分燃烧,此时可以减少出气量或增大进风量使燃气充分燃烧。(4)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洗衣粉溶解于水放出热量(5)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Cl2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有;不可再生资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充分燃烧;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充分燃烧;乳化;放出;Cl2;+1;淀粉(或糖类);有机合成。【分析】有机物是指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物质燃烧与物质、氧气浓度有关,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16.【答案】(1)金刚石;石墨;C60(2)吸附;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拨 【解析】【解答】解:(1)图示该碳单质外观晶莹透明,光彩夺目,属立方晶系,正四面体的一块石头;故是金刚石;图示根据该碳单质的用途:铅笔笔芯的主要成分;故是石墨;图示该碳单质形似足球,一种由60个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故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拨,所以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故答案为:(1)金刚石;石墨;C60;(2)吸附;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拨; 【分析】(1)根据课本初中所学的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纯净的、单质状态的碳有金刚石、石墨和C60(又称足球烯),它们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以上图示到底是那一种碳单质,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来判断;(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以及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拨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