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三)WORD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7078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三)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三)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卷(三)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 年江西中考模拟卷(三)时间:150 分钟满分:120 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剽悍(bio)撺掇睡眼惺忪(x n)迫不急待B.荣膺(yn) 诀别 强聒不舍(u) 一抔黄土C.和煦(x) 澜语 长吁短叹(y) 鳞次栉比D.寒噤(jn) 慰籍 相形见绌(zhu ) 猝然长逝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跑酷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B.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审判 ,一画就是八年,真是妙手偶得。C.为了证实她的观点,她不但遍稽群籍,而且不断实践,终于获得成功。D.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这是正常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B.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使校刊开设了“诗韵玲珑” “浸没书香”等小栏目。C.有没有坚持到底的恒心与毅力,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交警大队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看了几集中国诗词大会 ,收获很多,最喜欢的就是蒙曼、郦波、王立群等老师对诗词的解读,每一句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选手答题之后,由学者嘉宾介绍这首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等才是更让人如痴如醉的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比拼的是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但对荧屏前的观众来说,看点不只是选手对诗词的识别和背诵而已。“果真生活不止前方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有网友感慨。正如嘉宾王立群在微博上所说:“背诵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理解。 ”A. BCD5.假如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同学做错了事,你建议他去道歉。下列几种说法中,最容易让他接受的一种是()A.这件事你错了,你应该去给别人赔礼道歉。B.这件事你也有责任,如果不去道歉,你考虑后果了吗?C.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向别人说清楚。D.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你还不赶快去赔礼道歉。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67 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临江仙:此词写于靖康之乱后,作者避乱襄汉、湖湘所作。午日:五月初五端午节。楚词:亦作“楚辞” ,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时屈原吸收其精华,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 。节序:节令。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午日 ”点出特定时间, “天涯”暗示身经离乱的现实,以高亢之笔奠定了全词激越的抒情基调。B.“榴花”以下三句着力描绘端午节景致,火红的石榴不如美丽女子的舞裙,似乎与思乡相连,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热爱。C.全词以祭奠始以祭奠终,两次写“花” ,自有吐语清新幽雅的感伤之风。D.下阕感怀身世,不禁流露出深沉真挚的无限感慨,与开篇呼应,表达了作者满腔的爱国豪情。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罢 ”一句,在作者高歌楚词之后,以“满帘风”的意象烘托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榴花”写端午节景色,把景物赋予了词人的感情色彩,寄寓了词人心怀乡愁之感。C.“戎葵”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经历世事沧桑变故的词人至老不渝的爱国之心。D.本词将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开阖自如,抒情在跌宕起伏中走向深沉感愤。(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 811 题。(12 分)优孟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剂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注】故:原先,从前。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楚庄王:公元前 613 年公元前 591 年在位,楚国第 22 代国君。 席:衬垫着它,不让它着地。争:通“诤” ,规劝。薄:薄待。题凑:木头的头向内,围着棺材。穿圹:挖墓穴。负土:背土筑坟。剂:调和。衣以火光:在火光的照耀下。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王惊/而问其故B臣/请以雕玉为棺C.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D无令/天下久闻也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1)丧_ (2)贵_ (3)过_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1)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_(2)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_11.优孟为什么能劝谏成功?请结合文义具体分析。(3 分)_(三)古诗文积累。(8 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 1 分)(1)_?留取丹心照汗青。(2)_,却话巴山夜雨时。(3)_,家书抵万金。(4)_,铜雀春深锁二乔。(5)但愿人长久,_。(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 。(7)_,后天下之乐而乐。(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316 题。(17 分)谢场油糕萧杏文秋天的鞭梢儿,一鞭儿又一鞭地把那些贪长的庄稼向成熟赶。当时令沉重地跌进寒露的日子以后,早已收拾净尽,像大抹布抹出的大谷场,在还算暖暖的秋阳照耀下,就等黄灿灿的谷子收倒在镰下,垛上这里。当地有一句农谚,说的是秋风糜子不得熟,寒露谷子等不得。意即秋风季节,割糜子尚早,但谷子等不到寒露,就要收获。果然,没过几天,那对面河坪上的谷场四周,像垛城墙一般,圈起来了高过人头的一垛谷子,一直从场的这头开始,沿场畔垛到了场的那一头。细细吹过沟道的风里,多了种谷叶香味。香味挑起了那些兔儿一般欢实的碎脑娃娃的欲望,因为他们寻到了一处好藏猫猫的地方。香味也蛊惑了那些猪啊牛啊的贪吃器官,因为它们可以把那儿当作最好的草料场。只是娃娃们的愿望不好实现,猪啊牛啊,也望着场,干瞪着俩眼。因为,队长珠珠早就安排了黑豆老李看场。那些娃娃一进了场,黑豆老李就会连吼带骂赶出场来。我们那时最渴望的是打头一场谷。因为头场谷打毕,就有软呵呵、香喷喷的炸油糕吃。当无数双耳朵里听到场里有铡刀铡谷的声响,无数双眼里看到谷穗垛高的小山,躺到场的中央时,人们期盼已久的好事就到了。按当地惯例,打头场谷时,要祭祀那打谷场,名曰谢场。那时候,所有辛苦一年的社员,便可解裤带放肚皮地美美吃上一顿,形如会餐。所有村中小孩,都可人人吃到两片谢场糕。当麦鱼儿一蹦一跳地把这消息告诉我以后,对我已经不成什么新闻。因为,上学校土厕所时,油瓶儿已经一五一十全告诉了我。我还知道,糕是把儿娘和苗存善家一块炸的,青菜土豆和粉条做的烩菜,是档儿娘做的。只是,怎么说呢?我听到这消息时,心下有些不安和犯难,一是父亲给队上放羊,不在场上,我总觉得自己没理失势,再是,母亲一定要我开口给妹妹也要两片糕,我胆小,怕人家不给。我心里嘀咕着,如要不到妹妹的一份,我情愿把自己的一份让给妹妹。放学下坡后,孩子们不再有路队纪律的约束了,撒籽一般顺沟向前奔。没多少时间各各跑回了自己家里。没赶上进门,母亲拦门接过我布做的书包。要我快去场上,她说见苗存善端了满满一盘子糕,去了打谷场了。说话间,还塞给我一张包糕的油纸儿。别笑人在意那两片糕,在那个年代,吞糠咽菜的,谁家都一年吃不了两次糕。打谷场上,再也没扬场簸谷子的人了。只有净爽爽的一大堆谷子,堆在场地中央,11旁边是大的斗小的升子。所有的连枷和叉子扫帚,归到场的边上。打谷的社员三三两两,各自拉话。队长珠珠双手叉腰,叫来老农何啷啷,看那谷垛,测算打多少谷子。谷场里,只有娃娃奔跑时,带起一阵风,惹得那些不安分的糠皮,跟着人一块舞蹈。我揣着忐忑不安的心,等人家奠酒,上完供品,谢完了场。便惴惴地走到苗存善身12边,等待他给糕。不知是母亲安顿过,还是苗存善细心,我得到了两份。手捏了油纸包,直往家奔。恨不得一步回家,把糕交给妈妈。然后,听妈妈高兴地说,我儿大了,顶点事了。只是,打谷场上不让女人去。说女人进场,会少打谷子的,这让我为妈妈,还有和13她一样的女社员抱屈。年轮一圈儿一圈儿把人向老年赶的同时,人世间的一切,也在不声不响里发生了改14变。集体的农业社解体,连那搭载童年记忆的谢场糕,再也吃不到了。我只能在时间的这一头,回望那逝去的童年,还有童年里不能再复原的一切。15(选自读者文摘2017 年 3 月 16 日)13.第 段提到“回望那逝去的童年” ,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作者回望了童年的哪些记忆。15(5 分)_14.阅读第段,说说为什么打头一场谷能吸引“无数双耳朵” “无数双眼” 。(3 分)_15.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3 分)谷场里,只有娃娃奔跑时,带起一阵风,惹得那些不安分的糠皮,跟着人一块舞蹈。_16.童年是美好的, “谢场油糕”搭载着作者童年的记忆,你也有类似的物件吗?请谈谈这个物件搭载着你怎样的童年记忆。(6 分)_(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720 题。(13 分)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糖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于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 )浆 ”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 ”。 “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过,这种粗制糖块含水分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 661 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 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 ,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 “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技术进一步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 ,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此时中国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东南亚“老主顾” ,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 ,意为“中国的” 。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 “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7.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3 分)18.第 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3 分)_19.第 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 分)此时中国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_20.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 分)_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一)综合性学习(6 分)21.我们学过不少诸子百家的作品,初步领略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在儒家的孔子和孟子 ,道家的庄子和列子 ,墨家的墨子 ,法家的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作品中的一句话或一种思想?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100 字 150 字)_(二)写作(50 分)2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_是人生必修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 600 字;(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 (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答案2018 年江西中考模拟卷(三)1 B(A.biopio,急及;C. 澜谰,y x;D.籍藉,zhuch)2 B(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与语境明显不符)3 A(B.缺主语,去掉“使”或去掉“在”和“中” ;C. 两面对一面,可在 “我们”后加上“能否” ;D.否定不当,可删去“不再”)4 B5.C6 C(全词开阖自如,言语峻拔,有超旷豪迈之风。C 项表述有误)7 A(“满帘风”的意象烘托的是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8 A9 (1)为办丧事(2) 以为贵,重视(3) 过错10 (1)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 (2)我的过错竟到了这种地步!该怎么办呢?11优孟劝谏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机智幽默,运用了委婉劝谏的方式。优孟知悉楚庄王欲厚葬爱马后,便入殿仰天大哭以引起楚庄王的注意,并说以大夫礼葬马不够隆重,请求楚庄王以“人君礼”代“大夫礼”厚葬爱马,让诸侯知其贱人而贵马。优孟用反语的方式劝谏不但能巧妙地避开楚庄王“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的王令,更能让楚庄王反省自己的过失,收回成命。【译文】优孟是从前楚国的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的方式委婉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华丽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安葬大夫的礼仪安葬它。左右近臣劝止他,认为不能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 ”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安葬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安葬君主的礼仪安葬它。 ”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着花纹的美玉做内棺,用细致的梓木做外椁,用楩、枫、豫章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题凑,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个万户大邑来供奉。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了这个地步!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让我替大王用对待六畜的办法来安葬它。筑个土灶做外椁,用口铜锅当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光作衣裳,把它安葬在人们的肚肠里。 ”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知道有这么一件事。12 (1)人生自古谁无死(2)何当共剪西窗烛(3)烽火连三月(4)东风不与周郎便(5)千里共婵娟(6) 生子当如孙仲谋 (7)先天下之忧而忧 (8)濯清涟而不妖13把谷子垛满谷场的丰收景象;打头场谷的热闹、快乐的情景;村民的淳朴和善良;家人之间的互亲互爱;吞糠咽菜年代吃上两片油糕的幸福。14打头一场谷之所以能吸引“无数双耳朵” “无数双眼 ”,是因为按当地惯例,打头场谷时,要祭祀那打谷场,名曰谢场。那时候,所有辛苦一年的社员,便可解裤带放肚皮地美美吃上一顿,形如会餐。所有村中小孩,都可人人吃到两片谢场糕。15用 “不安分” “舞蹈”形容糠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打头场谷后孩子们快乐嬉戏的情景。16略。( 结合某一物件简要谈谈自己的童年记忆,表达流畅即可)17时间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18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19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意思表达不准确。20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21略。( 这是一道语言表达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作品的了解。做此题要做到:熟悉作品,能说明印象最深的作品、句子或思想,语言通畅。比如庄子的秋水 ,让我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无论取得多好的成绩不敢骄傲自满;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 ,它提醒我每天都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使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