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41030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0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浅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浅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鲁山一中,杨道民,文章重要词句的理解,考纲解读: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能够理解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或对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以及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题目或体眼。3、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句,内容比较含蓄,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和内涵丰富的句子,能够分析过渡句的作用。,1、借助语感,确定词义;2、通过语境理解词语;3、紧扣背景、主旨即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4、理解指代词的含义;5、联系词语的感情色彩;6、结合文体特点,理解词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应试方案,示例:1、创造月亮(06年武汉)第一段和第六段加点的“纸月亮”分别指什么?第一段:“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一个纸月亮照明”。第六段:“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第一段中的“纸月亮”指“用纸剪成月亮”;第六段中的“纸月亮”指“劝慰鼓励、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2、悟(06年福建)对文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句的正确理解是:A、上级有偏爱,下级一定更会投其所好;B、领导喜欢的,下级也一定喜欢;C、上级领导喜爱什么,下级一定会更喜爱什么;D、上级偏爱某人,下级一定会更偏爱某人。,A,文章的拓展,考纲解读:1、记叙文阅读中,能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对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评论,对文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进行理解,对文中的事件的发展趋向进行补说,能够揣摩任务的心理活动,能对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进行探究。2、说明文阅读中,能过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探究并表达个人见解,能围绕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进行迁移。3、议论文阅读中,能过补写论点或论据,能过依据一定的内容进行想象,能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说。,示例:1、宛如英雄(06年南京)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2、中国河流警钟长鸣(05年辽宁)保护河流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声。请为保护河流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语言简明,有创意,不得抄袭原文语句,不超过30字。,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小说、散文、新闻、通讯、游记、童话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记叙文阅读出题点1.对重要词、句、段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2.对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和层次结构的分析3.对表达方式的辨别和理解4.体会思想感情,领会文章主旨5.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6.进行与课文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词1.选词填空。2.选择多义词的词义。3.解释词语含义。4.指出词语在文中的作用。5.回答两个相同的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意思。6.代词或一些短语指代的内容。,句1.回答句子含义。2.句式变换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结合语境说说句子的表达作用。4.结合实际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人物思想转变的过程。2.概括人物性格并指出根据。3.回答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4.正确理解人物语言的特点。5.根据人物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容、主旨1.概括文章的内容或详写、略写的内容。2.概括作者的思路。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4.谈谈你对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5.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题型为主观性试题,如填空、简答、阐释、个性化表达等,特别是答案不固定的开放性试题不断增多,所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更加合理,使测试的综合性、思辨性进一步加强,对考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记叙文小结,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说明文文章范围广泛,主要包括科技类和社科类说明文,它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文,说明文阅读题的出题点1.理解关键词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3.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准确把握说明文对象及其特征。4.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5.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准确解释说明作用。6.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并理解其表达作用7.进行与文章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述。,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要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分析说明方法,两个难点:其一,说明方法与修辞方法相混淆。其实两者服务的对象和表达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记叙文中运用比喻是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二,有些同学看到叙述性文字就一概认定是“举例子”,其实引用传说、故事有时是为了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有时只是一般性的叙述,是文章写作的一种技巧。,3、下定义VS作诠释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把握说明文的语言:,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说明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说明在文章中的地位:说明文中的记叙是为了把事物说明得更准确、清楚。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为记叙服务,往往介绍一些尚不为人所熟知的事物,这就决定了它们都处在次表达方式的地位,即从属地位。,说明文小结2006年全国中考语文说明文的阅读、命题的方向主要在对阅读说明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在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方面也有所加强。在选材方面,常选取说明沙尘暴、河水、海水污染、植树造林等有关环境的说明文和一些介绍诸如“基因”、“克隆”、“纳米”“仿生”等最新科技的文章。说明文阅读中要求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答题的倾向有所扩大。以主观试题为主,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其中以说明方法的判断、说明语言的品析、说明顺序的把握为重点。,议论文议论文是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本质特征是说理性。议论文逻辑思维严密,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因而是初中生阅读的难点。,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有很强的论证力度。,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是非曲直分明,印象深刻。,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可以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议论文出题点,1、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准确找出或归纳出议论文的论点,认识、分析或补充论据,辨识、理解论证方法。2、能够分析、概括文或段的内容,整理文章的结构,理解论证的思路。3、能够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4、能够进行与文章观点相关的思维练习。,议论文由对词语、句子的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的一般性考查,逐步转向对论点的提炼和精确表述,对论据的选择和作用,对论证层次、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考查,并更加注重对整体把握的考查。加强了内容分析的检查,测试的思辩性突出了,注意从思维的角度强化议论文阅读测试。题型:由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并用转变为主观题逐步上升,注重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题目更趋开放,答案灵活,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议论文小结,1.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2.注重思维能力的测试。3.注重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表达。4.出新之处:今年现代文阅读中附有“相关链接”、“图片”“帮帮你”及有关文字,这一出新并非虚设,更非“噱头”,它是文本材料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考生拓宽解题思路,符合课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共性,1.,阅读题失分点1.马虎粗心,或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2.审题不清,答非所问。3.不善概括,抓不住重点。4.文体不清,用语不当。5.找不准答题的立足点。6.不注意具体体型的行文模式。7.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第一步: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标题、正文、附注文字。2、大体了解:作者、背景、内容、结构、中心。3、注意体会:重点语句,内容,主旨句,反复句,矛盾句,含义深刻句,结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表明思路句,阅读题失分对策,第二步:局部揣摩1、这个词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2、找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3、联系上下文分析、体会。4、联系中心分析、体会。注意:绝对不能孤立的看待每一个问题。,第三步:组织好语言1、恰到好处地利用文中的语言。2、利用好诗词、名言、警句。3、选取优美、富含哲理的词句。4、语言连贯、得体,意思统一。5、回答全面,重点突出。,第三步:组织好语言1、恰到好处地利用文中的语言。2、利用好诗词、名言、警句。3、选取优美、富含哲理的词句。4、语言连贯、得体,意思统一。5、回答全面,重点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