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730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柳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柳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广西柳州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粉笔折断B. 棉纱织布C. 木材燃烧D. 汽油挥发2.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 2个氢原子:2HB. 铝离子:Al3+C. S2-的结构示意图:D. 氧化铁:Fe2O33. 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亮氨酸是氧化物B. 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 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4. 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B. 滤渣中一定有AgC. 滤液中一定有Cu(NO3)2D.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5. 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A. 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 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可加入适量的Mg(OH)2,充分搅拌后过滤C. CO32-、Na+、NO3-、K+四种离子可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7.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NH4+、NO3-、K+、SO42-B. Mg2+、CI-、Na+、NO3-C. Ba2+、CO32-、H+、Cl-D. K+、CO32-、NO3-、Na+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氯化钙溶液(盐酸)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A. AB. BC. CD. D9. 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A.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 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 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0.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元素11. 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X-一定条件CO(NH2)2+H2O,X的化学式为()A. NH3B. N2H4C. HNO3D. NH3H2O12.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4612810反应后的质量/g0待测8954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 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 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13. 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A. B. C. D. 14.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C. 该反应可能为2H2+O2-点燃2H2OD.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15. 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 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C. 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D. 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16.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C.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17.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同种元素B. 的化学性质相同C. 的符号为Al+3D. 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18.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A. B. C. D. 19.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已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在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 15:16B. 15:14C. 5:4D. 15:820.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 AB. BC. C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7.0分)21. 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氧气氮气烧碱浓硫酸熟石灰乙醇汽油(1)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2)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3)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22.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_。(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3. 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常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相同。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4.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1)装置A中仪器的名称为_;装置D中仪器的名称为_(2)用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_或_(填序号)装置;收集氢气可用_或_(填序号)装置(3)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_、过滤和蒸发结晶,用到的蒸发装置是_(填序号),还必须用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_(填序号)才能完成实验漏斗、烧杯、玻璃棒滴管、量筒、试管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上图装置中的_(填序号)若配制过程中,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和95mL水,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填“”或“”,或“=”)5%25. 在古代,人们曾经把A矿石放入烈火中煅烧获得一种红色金属如图是A能发生的变化,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C的化学式:B_,C_(2)你能判断出A中含有的元素是_,依据是_(3)D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反应类型)2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2)t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_(填“”、“”或“=”)乙的溶解度(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4)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g水2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A011 H氢1.008AAAAAA26 C碳12.017 N氮14.018 O氧16.009 F氟19.00311 Na钠22.9912 Mg镁24.31铝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3号元素的符号是_;11号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为_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3)由1号元素和8号元素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_;由1、6、7和8号元素组成的盐的化学式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_g;(2)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29.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一定没有氯化钡。【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继续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_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 _ 猜想一正确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30. 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化学方程式为_。31. 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_。【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粉笔折断只是将粉笔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C【解析】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正确;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l3+;故选项正确;C、,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选项错误;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3.【答案】C【解析】解: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5%;故说法错误;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H:N:O为:(126):(113):14:(162)=72:13:14:32;故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氧化物定义进行分析。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B【解析】解:由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铁铜银,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无铁剩余,则一定能置换出银,可能含有铜,溶液中可能含有Cu(NO3)2、AgNO3。A、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故A错误;B、滤渣中一定有Ag,故B正确;C、滤液中可能有Cu(NO3)2,故C错误;D、滤液中可能有AgNO3,故D错误。故选: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铁。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5.【答案】C【解析】解:A、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B、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故B错误;C、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32-、Na+、NO3-、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C正确;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不能说明不含氧气,故D错误。故选:C。A、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32-、Na+、NO3-、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进行分析;D、根据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6.【答案】A【解析】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A正确;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A。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D【解析】解: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2+和OH-互相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本组离子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8.【答案】C【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答案】D【解析】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A错误;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B错误;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且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溶质质量也会减少,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C错误;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故选:D。A、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解答;B、根据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解答;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进行解答;D、根据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和坐标的关系,关键是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坐标的起点、拐点、终点及曲线的变化趋势。10.【答案】D【解析】解:使用的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这里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答案】A【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XCO(NH2)2+H2O,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H3。故选: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答案】B【解析】解: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6g,24g+6g=30g46g,故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A、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错误;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故选:B。反应后X质量减少46g,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54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g+54g-46g=96g,则待测为:128g-96g=32g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3.【答案】B【解析】解: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故选:B。根据开始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酸碱会发生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进行分析。本题是对物质间反应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其它反应的发生条件要有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4.【答案】C【解析】解: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表示: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由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A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故B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反应的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可能为2H2+O22H2O,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故选:C。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据此分析判断。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15.【答案】C【解析】解:(1)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正确;(2)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可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显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因此b可能是氧化物,故正确;(3)若X是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c可能是单质,故错误;(4)若X是稀盐酸,则X与d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可能为含铜离子的溶液,而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即d可能为含铜的氧化物或碱,但d不可能是单质,故正确。故选:C。给定物质存在明显的颜色的变化,所以要抓住颜色特征进行突破。黄色溶液是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蓝色溶液是含有二价铜离子的溶液,而浅绿色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二价的亚铁离子。据此解答。本题为推断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从题干中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题眼-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理出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判断出各物质。16.【答案】B【解析】解: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选:B。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根据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17.【答案】D【解析】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答案】B【解析】解:锌比铁活泼,与稀硫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产生气体的速率大;稀硫酸中加入锌粉和铁粉时,产物分别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观察图象,描述正确的是B。故选: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答案】B【解析】解:先设碳元素质量为12g,则根据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计算出钙元素总质量为60g,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是40:12,所以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为40g,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为60g-40g=20g,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12:48,所以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是48g,在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40:16,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是20g,所以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是8g,氧元素总质量为48g+8g=56g,所以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60g:56g=15:14。故选:B。先设碳元素质量为12g,则根据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计算出钙元素质量为60g,再根据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比计算出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用总的钙元素质量减去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计算出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再根据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计算出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根据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计算出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将碳酸钙中氧元素质量加上氧化钙中氧元素质量就是总的氧元素质量,再用钙元素质量与氧元素质量比即可。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化学式中元素质量比进行计算。20.【答案】C【解析】解:A、氯化钠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方法正确;B、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与温度有关,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与氧气有关,故方法正确;C、对于实验C,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试管内铁钉不生锈,试管内只提供水,由此得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故方法错误;D、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法正确;故选:C。A、根据氯化钠的溶解性进行回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C、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以及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清洗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进行解答。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21.【答案】 【解析】解:(1)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2)乙醇汽油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3)烧碱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浓硫酸;(4)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1);(2);(3);(4)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22.【答案】离子 得到 SO2+2NaOH=Na2SO3+H2O【解析】解:(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2)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答案:(1)离子;(2)得到;SO2+2NaOHNa2SO3+H2O;(1)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2)根据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氧离子。根据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答案】34 最外层电子数 Se+O2-点燃SeO2【解析】解: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SeO2答案:A、34;B、最外层的电子数;C、Se+O2SeO2。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解答;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4.【答案】酒精灯 分液漏斗 C D G H 溶解 B I 【解析】解:(1)图中装置A中仪器的名称为酒精灯,装置D中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分液漏斗;(2)用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图中CD适合固液不加热反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我们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或D、G或H;(3)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滤前要先溶解;蒸发时可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作反应容器,还有铁架台,所以可以用装置B做反应容器;过滤、溶解、蒸发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可选故答案为:溶解、B、;(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几个步骤,要用到图中的I;根据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和95mL水,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故答案为:I、(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2)根据用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氢气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3)根据泥沙不溶于水,而氯化钠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杂质;蒸发要用加热的装置;(4)根据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选择实验用具;根据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取、实验仪器的选取,同学们要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25.【答案】CO2 CO 铜、碳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uSO4+2NaOH=Cu(OH)2+Na2SO4 复分解【解析】解:(1)根据无色气体B能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的C物质可以还原Fe2O3,生成无色气体B,可推断气体B为CO2、C为CO;故答案为:CO2;CO;(2)根据蓝色溶液D由A与稀硫酸反应所得,可判断D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的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放出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物质A中应含有碳元素、铜元素;故答案为:铜、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溶液D为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能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复分解红色金属为铜,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蓝色溶液为可溶性铜盐的溶液,常指硫酸铜溶液;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的物质主要为C、H2和CO;利用以上物质的性质,结合转化关系图中反应的特点,采用逆推的方法完成对物质的推断;根据对物质的推断结果,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利用物质的颜色等特殊性质及反应的规律,根据物质转化关系流程图中的变化特点,完成对物质的推断26.【答案】70 = 降温结晶 150【解析】解:(1)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故答案为:70;(2)t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4)设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10%=(100g+x)4%,x=150g;故答案为:150;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t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有关溶液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7.【答案】Al 金属 7 OH- NH4HCO3(或(NH4)2CO3)【解析】解:(1)根据金属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因此13号元素的符号是Al;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可知11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答案为:Al;金属;(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得9=2+x,x=7;根据非金属元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7;(3)根据1号元素和8号元素分别是H,O,组成的阴离子符号为:OH-;根据1、6、7和8号元素分别是H,C,N,O,组成的盐的化学式为:NH4HCO3(或(NH4)2CO3);故答案为:OH-;NH4HCO3(或(NH4)2CO3)(1)根据金属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进行解答;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进行解答;(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根据非金属元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3)根据1号元素和8号元素分别是H,O,组成的阴离子符号即可解答;根据1、6、7和8号元素分别是H,C,N,O,组成的盐的化学式即可解答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题的能力28.【答案】4.9【解析】解:(1)由反应图象中的曲线可得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4.9g;(2)设3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与Cu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y,CuSO4+2NaOH=Cu(OH)2+Na2SO4160 80 98x y20% 4.9gx=8gy=20g设300g该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zH2SO4+2NaOH=Na2SO4+2H2O98 80z (80g-20g)20%z=14.7g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4.9%。答案:(1)4.9;(2)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8g(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1)由反应图象中的曲线可得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4.9g;(2)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进行反应,待硫酸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继续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由反应图象中的曲线可得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4.9g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80g;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沉淀的质量可计算出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及反应所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3)加入的氢氧化钠总质量与形成沉淀所消耗的质量的差即为中和硫酸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由此质量可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废水中硫酸的质量,最后利用硫酸质量与300g废水的质量比计算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的图象中曲线进行分析,该曲线的起点表示硫酸被完全反应、折点表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29.【答案】BaCl2、Na2CO3 Na2SO4 氯化钠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变红色【解析】解:【初步结论】(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白色固体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M;白色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部是碳酸钡,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CO3,一定没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答案为:BaCl2、Na2CO3;Na2SO4;(2)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变红,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探究与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白色固体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M;白色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部是碳酸钡,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CO3,一定没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变红,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探究与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30.【答案】放热 蓝 NaCl 减小 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H2O+CO2【解析】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2)A处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的上升阶段,说明是反应进行过程中,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滴加石蕊试液显示蓝色;故填:蓝;(3)B点的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NaCl;(4)B到C的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说明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中性转化为酸性;故填:减小;(5)C点的溶液显酸性,加入石灰石后,其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1)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上升,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2)根据A处的温度变化以及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3)根据温度确定B点表示二者恰好完全中和;(4)根据B到C的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分析;(5)根据C点的溶液显酸性来分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应用,理解图象的含义、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1.【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澄清 b a D 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使石灰水产生的浑浊最终变澄清;二氧化碳只能使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不能最终使其变澄清 先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不会使溶液的pH明显变化 氯化钙、氯化氢 CO2+Ca(OH)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解析】解:(1)甲装置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2)【提出假设】由文献资料,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或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则可提出假设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澄清。【设计实验】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