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传播的产生与发展.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40687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1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传播的产生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献传播的产生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献传播的产生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文献传播的产生与发展,2.1人类交流与文献传播的起源1、信号交流阶段2、口语交流阶段口语信息传播的人文环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阶层的划分取决于那些面对面交流中占有一定权势、地位的人,他们可以利用丰富的语言、强有力的表达与约束力来控制持定的群体。2社会的重要理念相理想部表现在神话、传说及对巫术的崇拜之中如英国学者麦克格雷所说:“群体传统改记载在诗歌或韵文之中神话与传奇被当作群体的百科全书。“这是文字前时代的一个特有的文化环境。,口语信息传播的人文环境特点,3、群体成员的关系依赖于参与交流的空间对象的多少来划定,对于脱离集体,远离这个社会空间的人来说其地位受到威胁变得次要了。因此,群体保留着持有的单一传统,封闭而又难于发展,文化具有一元化特色。在口语交流时期形成的传统,常常成为其他万事万物的准则,不具备文字社会多元化张力。4社会环境由现实空间和时间所局限,使神话、历史与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社会文化在原地徘徊,由集体想像形成的文化幻象使人类对未来产生困惑与恐惧。,2、1、3文字符号交流阶段1,1抽象符号构成的概念化系统外化了人类思想,从而使人类油象思维得以发展,形成了系统的学术领域,使科学知识有了发展的源系动力。2人类通过规范化的思想达到社会统一性,形成具有民族他的文化待质,并且使这种文化得到延续,从此也创造了文化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条件。3为社会的联合记忆提供存贮系统,统一了思想,公开了观念,使政治、哲学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社会延续及群体控制与联合成为现实可能,并且产生了文字崇拜与文字禁忌。麦克格雷说过:“任何应用文字书写的社会,都能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维持复杂的政治稳定。”所以他认为,“剑与笔的结合,使得弱小的部落变成了强大的联邦乃至帝国。”,2、1、3文字符号交流阶段2,4、创造了文献传播活动的良好条件,文献作为符号系统的有机负载物将写作者与阅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分隔开来,突破了人类的机体局限,扩大了知识、思想与信息的流通范围。5文献传播活动与文化阐释活动日趋活跃,并且构成阅读文化。由于文献独立存在于读者的视界中,非语言的传播因素无法进入文字体系,使读者在阐释文本上产生理解因难与障碍。由于缺少反馈,使得作者无法根据阅读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传播行为,阅读者不得不处于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地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膜成为古今文化隔膜,进而使得古代儒生皓首穷经,死于句下,身陷于文字的囚笼。,2、2文献传播的发展演变,文献是人类交流发展的需要,它是人类大脑和五官功能的外化,随着人类传播手段印技术的扩展,我们今天可以利用各种媒介来建立一个“地球村”,这也正是文献功能与传播环境不断演变的结果。文献传强的发展便取决于人类的这些交流因素的改进和发展。其中包括文字的发明与应用、文字的载体材料、记录的工具、文献的保存、文献的复制、文献的流通这6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文献传播环境的演变内在动因便是这6个因素的改进与发展。,2、2、1印刷前文献传播时期,印刷前文献的生产方式完全靠手工手抄、手写和手刻等。手抄是当时文献传播的一大持点。从整个社会范围看,只有为数极少的藏书点,而且大多附属于仕官或庙宇内,尚未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传播事业。,2、2、2印刷时期的文献传播,1、特征: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于文献传播,意味着文献传格环境跨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献开始作为一种印田媒介大温模、迅速地传格文本信息,文献传播出现了社会化分工,文献开始逐步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切识财富而非只是少数特权阶层的私有财产。印刷文献的内容,也随着科学发展而改变了以传播传统神学内容为主的结构而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印刷术的发明也改变了文献传播结构,上层阶级对文献的垄断被削弱了;民间横向文献传播渠道逐步发展。,2、2、2、1特点,文献出版的活跃也推动了新型文献形式的产生。如后来的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在文献传播方面满足了读者各种特殊需要。印刷文献成为社会文化交流的最重要传播媒介。印刷文献的传播时代也改变了人们接受文献信息的方式。人类逐步从以感受性为核心的“视觉文化”转变为以理解为核心的“概念性文化”时期。读者可以自由决定阅读时间;地点、速度和方式,反复重复阅读,这也就彻底摆脱了人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使人类知识可以独立于人脑丽物化为固态的精神产品,并且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成为具有著作权的商品。,2、2、2、2作用,印本文献作为一种信息存贮系统是以印刷文字为主要编码手段,排列整齐,规格统一,装订成册咽此表达信息准确、规范、抽象概括。(但传播文本的时间较长,需要经过组稿、审读加工、排版、校改、印刷各环节,而且反馈较弱)不管怎样,文献对人类文化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促使国家政治、宗教、文化的进一步统一和发展,加强了文献选择的商业利益,关心市场的出版商取代了只注重交流的传播者而成为文献贸易业的重要传播者。印刷还使语言文字的权威开始被削弱,人们更多地利用它来交流思想而不是仅仅发布公告。,2、2、3多元媒体的信息传播时代,特点大众传播的媒介大致分为以视觉为主的印刷媒介和以听觉为主的电子媒介,以及视听兼有的电影电视媒介。从文献传播的角度,我们把文献大众传播媒介划分为手工文献、机械记录文献、光记录文献、电记录文献、声记录文献、磁记录文献等。这便是多元媒体文献的不同文献记录手段的多元性的体现。大众传播时代文献的多元性还表现在品种多、数量大、涉及的知识门类广,多文种、多载体、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阅读层次,观点新、时效强、信息量大、报道及时,内容交叉重复等方面。,2、2、3多元媒体的信息传播时代,文献的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音使用机械媒介(如印刷报刊的印刷机,播送广播、电影、电视的电讯机械)广泛迅速和连续边传播文献信息。大众传播时代文献传播具有鲜明的新闻传播和大众娱乐功能特色。人们最关心的是印刷文献及纸质载体的前景问题。,2、3社会环境对文献传播的影响,A、文献传播对社会的影响1从政治环境方面看,健全合理的制度、政策、法规等控制形式是发展文献传播事业的必要条件。2从经济环境方面看来自经济方面的制约,是社会对文献传播进行系统组织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从文化教育角度看,社会的道德、舆论、风俗习惯以及教育水平部会对文献传播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2、3社会环境对文献传播的影响,4技术手段的进步也是促进又献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印刷技术、录音录像技术、电了计算机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均为文献传播实现广、快、桔、准的口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3、2社会环境对文献传播的影响,1政治垄断与文献教失。文献传播活动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对民众思想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政府对文献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传括媒介所有制和控制权上,这种政治上的控制在世界范围内带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政府控制一舶采取登记、执照制、刊前检查制、惩办制、征税制和津贴制等方式。政府可以垄断文献的传播,不仅对传播产生内在影响,如对传播者自身以及所属的群体、党派产生影响而且还利用权力压力、舆论压力产生外在影响。,2、3、2社会环境对文献传播的影响,2、社会动乱与文献散失。从文献的内容、文献需求、文献传播方式、文献传播者与受众的发展,都可以从社会基础上找到根源.3、外敌入侵与文献散失。4、文化封闭与文献传播的阻滞。文化的闭关自守,只能阻碍文献传播的发展,进而阻碍科技、文化的进步。,2、4文献传播要素,从静态的结构看,传播过程是由发信者(人体和社会控制下的媒介组织)、媒介内容(信息)和受传者(接收者个人、群体、组织、社会)构成的。但信息传播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文献信息传播从古至今,经历了传统文献信息传播与现代文献信息传播两大阶段。文献信息传播应由八个要素构成。,1.环境,文献信息传播总是在一种环境中发生展开的。其传播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心理的和时间的四个层面。社会环境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在文献信息传播中的呈现。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其文献信息传播的方式方法、传播的内容、效果是有差异的。心理环境是指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心理轻松、严肃、幽默、友善的程度。时间是指传播行为具体发生的特定时间。,2.传播者,包括其传播的组织机构、群体和个人。具体来说指图书馆、档案馆、情报中心、出版发行部门,以及在这些机构中从事文献信息资源,并使之有序化的人们,他们是文献信息的发送者、传递者、是文献信息传播的首端。,3.传播渠道,又称文献信息传播的媒介,是文献信息传播的重要条件,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互相勾通的通道,是文献信息得以传播的物理手段,它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渠道是指传播者通过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受传者获得所需的文献信息。间接渠道是指传播者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对文献信息进行转换,或贮存于一定机器设备中,受传者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或手段间接获得经过转换的文献信息。,4.传播内容,指具体的文献信息,它是文献信息传播者与受传者相互发生联系的媒介。文献信息传播的目的,就是要使受传者获得所需的信息、知识,而这些信息知识总是依附和固化在一定的物体载体上。传播这些物质载体上的信息知识是文献信息传播有别于其他信息传播的显著标志。,5.噪音,文献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是指阻碍、歪曲或干扰文献信息获取的任何事物。文献数据库中的病毒、文献信息印刷或复制中产生的文字与符号不清楚等。噪音,不仅来自通道,而且来源于受传者本身。这就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因为偏见、成见和文化知识水平低而造成的减弱传播量或歪曲传播内容。,6.受传者,是指文献信息的获得者、接收者、利用者。它是文献信息传播对象个体和群体。如图书馆的读者、情报机构的用户、出版发行部门的顾客、档案的利用者。文献信息传播的受传者一般具有众多、混沌、分散、流动等特点。受传者是文献信息传播过程的末端,也是传播过程的又一中心,他们能够判定一个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受传者接触文献信息的动机无外乎是:1满足精神上、感情上的需要;2满足生活上的需要;3满足知识上的需要。文献信息传播者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受传者的上述要求。,7.反馈,是文献信息传播后所产生的回流。反馈又分正面和负面两种。正面的反馈是告诉文献信息传播者,一切应该继续;反面的反馈是告诉文献传播者改变或纠正传播内容或传播方式。如果文献信息传播者不顾读者、用户、利用者的意见与建议而我行我素,其传播的效果肯定不佳。,8.传播效果,文献信息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在接受文献信息后,在感情、思想、知识、文化、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传播效果的大小代表着文献信息传播目的的实现程度。从时间来看,传播效果可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从目的性来看,传播效果又可分为有意图的效果和潜移默化的效果,正效果和负效果。文献信息传播者所追求的是积极的正效果,克服消极的负效果,充分发挥文献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实现文献信息正效益,2、5文献信息传播的特征,1.保存性和持久性。2.公开性与普及性。3.受众的主动选择性。4.无偿性与有偿性。5.针对性。6.文献信息传播在阶级社会中,还表现阶级性,即思想性。,参考文献,宋原放等,中国出版史,中国书箱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第1版,第110页。赖鼎铭,美国公共图书馆为何兴廷?不同的史观及其不同的解释,(台)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l992年12月,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