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5216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案)【专题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基础达标】1(xx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 B C D2(xx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xx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xx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5(xx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6(xx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7(xx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8(xx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9.(xx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21分)材料一:如图,西周分封示意图材料二: 如图,秦朝疆域图材料三:如图,元朝行省图请回答:(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4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2分)(3)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2分)【能力提升】1(xx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xx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在都城举行了宏大的册封仪式后(如右图),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居民征服。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用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这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状况 ( )A.西汉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清朝初年3(xx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4(xx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5(xx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6(xx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7(xx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8(xx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9.(xx届河北省灵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1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材料二:“近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材料三:“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清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四:如图(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5分)(2)材料二的“秘密会”是指什么?据材料分析当时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目的。(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及其理由。(不得摘抄材料)(4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自我测试】1(xx届河北省灵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答案】D【解析】材料中“封建转帝制”是指从分封制到专制主义的转变。本题为否定选择,选项D是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变化。2(xx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3(xx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xx届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xx届河北省灵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6(xx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7(xx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A B C D8(xx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如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盛行C宗教思想的蔓延 D冶炼技术的提高9(xx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7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