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6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405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6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6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6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6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案(含解析)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2全球性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高频考点一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例1.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答案】C【变式探究】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B【解析】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高频考点二环境污染实例分析例2.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答案】D【变式探究】“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答案】D【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高频考点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的辨析例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C.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错误。栖息地的丧失或破坏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最好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进行就地保护,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几个层次,C正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直接相关,通过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出现,D正确。【变式探究】下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B.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D.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答案】A高频考点四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例4.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C错误。【变式探究】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中没有群落层次的多样性,A错误。湿地的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栖息地总量减少或栖息地多样性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生物资源,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18.(xx四川卷.9)(11)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七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答案】(1)样方法 S (2)二、三 分解者(3)氨 互利共生(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养料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因为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1.(xx山东卷.27)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 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保护。【答案】(1)水平 样方 (2)B F 甲 (3)生产者 抵抗力 就地1(xx江苏,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解析】A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项,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C项,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这些生物能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项,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2(xx上海卷,18)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解析】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36种蛋白质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B项正确。【答案】B3(xx江苏,24)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 d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多选)()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 d,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答案】AB4(xx重庆理综,7)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解析】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为优势物种,物种因不能耐受弱光而逐渐消失,而物种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乔木将占主导地位。(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大气中CO2的固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产出。【答案】(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1.根据xx年美国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生物乙醇产量将达到1.361011L,按此推算玉米种植面积要增加1.521010m2,将占用大面积草地、森林等土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能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化,物种丰富度减少B.当地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不会发生改变C.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作为能源,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D.若合理规划能源植物的种植,有利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答案】B2.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芦苇湿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答案】D3.“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的,其不但会使气候暖化,还可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据甲图,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缓冲物质等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维持酸碱平衡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答案】A【解析】生物群落应是由某一区域中所有的生物组成,珊瑚礁仅是无机环境,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从甲图中可以看出,珊瑚虫和虫黄藻之间互惠互利,所以它们的关系是互利共生,B正确。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动物细胞可以将多余的H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细胞,从而能适应酸化的海水环境,维持酸碱平衡,C正确。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所以解决温室效应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合作,D正确。4.某地区由于重金属污染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们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使该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重金属不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由于没有天敌,特定植物在该地区数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C.该地区生态恢复期内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D.因为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会通过生物放大危及人类健康【答案】C【解析】土壤中的重金属是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A错误;虽然没有天敌,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特定植物在该地区数量的增加呈现S型,B错误;某地区由于重金属污染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但没有彻底破坏,则该地区生态恢复期内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C正确;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D错误。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高于它的直接价值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易地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答案】D【解析】通过捕食关系可以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并有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A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要获取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主要是太阳能对生态系统的补充,否则生态系统就会因缺乏能量而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C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错误。6.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雾霾程度B.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给自足的,雾霾天气没有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C.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D.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7.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基因多样性比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没有自然选择就不会出现新物种。群落演替使群落中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更加稳定,生态系统也更稳定。基因多样性高的种群生物多样性也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8.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有机物中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C错误。9.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答案】D10.下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群体间群体1与群体2群体2与群体3群体1与群体3某基因片段差异率15.1%16.2%15.3%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解析】由题表可知,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这说明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了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11.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圈内所有的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答案】(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直接负反馈间接12.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的结果。(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答案】(1)无机盐次生演替(2)标志重捕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3)群落种间关系(4)物质循环再生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