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押题专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40340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押题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押题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押题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8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押题专练1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升华。下列言论依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A B C D【答案】B 【解析】 出自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美国独立宣言;体现的是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在17世纪发表的哈姆雷特中的名句;是16世纪宗教改革言论;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主张,先后顺序是,B项符合题意。2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答案】D 3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A BC D【答案】B 【解析】 “在于个人的感觉”体现了智者学派的观点,约在公元前5世纪;“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是薄伽丘在十日谈中的议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14世纪;主张人的平等、自由,出自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约在18世纪;反映了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的观点,约在16世纪,按时间排序,B项符合题意。4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答案】D 【解析】A、B、C项表述与题中“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不符,故A、B、C项错误;从“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可知,材料强调人只需服从自然本性,反映出智者学派忽视法律和社会道德对人性的约束,故D项正确。5曾经有人发出这样的呐喊:“生存或毁灭,这是个问题:是否应默默地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这个呐喊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该时代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答案】A 6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这一论述主要是肯定(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C中体西用 D维新变法【答案】A 【解析】“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指的是1415世纪欧洲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外衣的文艺复兴运动,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出现在1718世纪,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阐述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近代中国的“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晚清政治改革维新变法无关,故D项错误。7意大利音乐家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他的观点属于(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C宗教改革 D重商主义【答案】A 8欧洲大陆国家 1416世纪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 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 of Roman Law)三者都体现了(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答案】C 【解析】“三R”现象是思想领域的解放,不属于民主主义,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并没有涉及民族主义的含义,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罗马法复兴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故C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D项错误。9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答案】A 10恩格斯:“在法国,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被迫皈依天主教或者被驱逐出境。但是这有什么用处呢?那时自由思想家皮埃尔培尔已经在忙于从事活动,而1694年伏尔泰也诞生了。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恩格斯意在强调( )A启蒙思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B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C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D走向近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启蒙运动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并不能说明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故B项错误;据材料“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可知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走向近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D项正确。11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解析】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强大,所以新兴资产阶级借助这一手段宣传新的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12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 00010 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答案】D13“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 )A实现教会的民主化 B购买“赎罪券”C虔诚信仰天主教会 D“信仰即可得救”【解析】“信仰即可得救”即“因信称义”,这正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故D项正确。【答案】D14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可能是( )A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B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D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解析】根据“自由放任”“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可以判断出这种思想属于启蒙思想,故A项正确。【答案】A15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解析】根据“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可看出历史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历史辩证的过程,故B项正确。【答案】B16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不代表自然科学,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是对经典力学作用的概括而不是内涵,故B项错误;材料中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分别从属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典力学确实产生了这些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他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B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C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D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答案】B18从动力方面看,帆船、轮船、飞机交通工具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A自然力内燃机蒸汽动力B蒸汽动力自然力内燃机C自然力蒸汽动力内燃机D内燃机蒸汽动力自然力【解析】帆船,以自然风力作为动力,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蒸汽机作为动力,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内燃机为动力,故C项正确。【答案】C19“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下列选项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母亲 D等待戈多【解析】“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体现出浪漫主义文学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以及夸张的手法。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正确。【答案】A20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 A B C D 【解析】从材料“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可知该风格注重光和色彩的变化,与印象画派特征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21巴尔扎克以客观、冷静和准确的笔法,创作了有上千个人物的社会百科全书式小说人间喜剧。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他们是一个个典型的“社会人”形象。下列作品与他的风格相似的是( ) A B C D 【答案】B22约翰凯奇认为一切组织好的音乐都是邪恶的,他用铁钉、玩具、玻璃等杂物,放在钢琴中奏出各种怪声,称这才是“真正的音乐”;1952年,他在钢琴前静坐4分33秒,演奏一曲名为4分33秒的无声乐曲。下列作品与其音乐风格相同的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材料中对于约翰创作特点的描述可以看出该创作风格属于现代主义,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大卫科波菲尔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正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答案】C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3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2分) 【答案】(1)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汉初选官制度的弊端。(7分)欧洲: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发展。(6分)(2)不同:太学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培养封建官僚;政治权力的附庸。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培养职业人员;学术氛围自由。(8分)差异: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推崇人文精神,重视个性的发展。(4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曰:“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清)泉州府志材料二 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美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此作了修改。十日谈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找准立论研究角度,做到观点鲜明,阐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角度一:材料一发生于封建专制和礼教盛行的明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以礼杀人,压制人性。材料二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提倡思想自由,为资产阶级服务。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6分)角度二: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女性地位较低,共同原因是法律的规定,如中国王朝的提倡和法律规定,西方对不贞女子惩罚的规定。但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纳入了法律,程朱理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民束缚得更紧,郭氏主动为未婚夫守节,即为例证。(6分)角度三:泉州府志认同并赞赏女子为男子守贞,这种赞美容易形成对妇女的道德压力,违背了人性;而对男子的贞洁不做要求,如郑允桓可以在外生子。十日谈同情受压迫的妇女,主张尊重人性和生理需求,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抨击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是很有见地的,后者的立场比前者更具人性化。(6分)角度四:泉州府志以官方史书,国家政策的形式,表彰妇女的贞洁观,剥夺了女性的爱情婚姻权利,巩固了封建纲常秩序。十日谈赞扬妇女的机智斗争,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后者较前者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6分)(任选两角度即可得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