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3课 辛亥革命教案 川教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点难点】一、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学生了解、收集有关孙中山和武昌起义的故事(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课、读书指导、谈话、讨论及演示等多法结合。【教具(媒体)】电脑及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机及相关板书幻灯片、历史图片。【教学课程】 导入新课:(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片放映孙中山像。师问)请看,他是谁?(生答孙中山。师又问)知道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生答辛亥革命。师引导)这场革命是怎样组织发动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显示或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显示或板书第一子目标题)一、辛亥革命的酝酿(师讲)“酝酿”是一个组织和准备的过程,包含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组织的建立、革命指导思想的形成、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展等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革命团体的建立。(师讲)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清军惨败。在此严重危机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抗争。(课件显示。或幻灯片放映板书要点,同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回答。)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地点、建立人、宗旨、性质(师指出)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革命团体,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提示“革命团体”与“维新团体”的不同)(过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课件显示或幻灯片放映板书要点,同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回答。)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地点、联合的革命团体、领导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意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解读)在这里,“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国家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总之,因为人民痛恨清政府,所以这个纲领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过渡)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请问是哪三大主义?它与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关系如何呢?(课件显示或幻灯放映板书要点,同时结合教材小字给学生对照讲清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内容和作用(师总结)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 (设问)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后,归纳总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那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过渡)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运用武装起义的方式,不断展开反封建统治的斗争,并最终推翻了大清王朝。(课件显示或幻灯片放映第二个大标题和第一个小标题)二.辛亥革命的过程开端-武昌起义(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答出革命党人为起义所做的准备工作,教师适当说明后,课件播放武昌起义录像片段或幻灯放映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边请学生回答问题边出示板书要点。) 1.准备:2.经过:1911.10.10开始武昌起义武汉三镇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过渡)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于是,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于1911年12月集会南京,商议成立全国性政府。(课件播放中华民国的成立录像片段或教师生动描述成立盛况,然后边请学生回答问题边出示板书要点。)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1.1 南京 孙中山 1912.3 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向学生介绍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强调临时约法的性质。指导学生阅读课后“史海拾贝”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过渡)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废除。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课件出示或幻灯放映板书标题)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了解即可)(过渡)虽然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伟大的意义。(课件出示或幻灯放映第三个大标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问)辛亥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让学生讨论,引导启发学生从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对象、成果等方面去分析,然后出示板书内容) 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师问)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引导学生回顾革命过程,并结合阅读课文末段,从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阐述,最后出示板书内容) 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特别向学生强调:“推翻清朝统治”和“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是两个不同概念。)(师讲)虽然辛亥革命成果突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但革命的果实却被代表封建地主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的袁世凯窃取,这说明辛亥革命取得一定胜利但最终是失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启发引导学生从社会制度、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等方面去分析,最后出示板书内容。)不足: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师问)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让学生讨论,引导启发学生从主观、客观、社会性质、救国道路等方面分析,最后归纳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不可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反革命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辛亥革命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之路是行不通的。【小结新课】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开始的革命称为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达到高潮,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推翻的只是封建君主制度,不是封建制度,反帝反封建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课堂训练】1.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2.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 A.学生 B.新军 C.工人 D.农民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的标志是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利。请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个机构制定的?根据材料指出临时约法具有什么性质?根据材料指出临时约法的哪些规定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思想?(请直接摘抄原文)5.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