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96372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5年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5年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梳理】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_。(2)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_。,标志,见证,2.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生活、展示人们的_世界有独特作用。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和_的特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原因:受_、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_,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精神,精神,实用性,整体性,历史,渐趋,融合,(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表现: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又有各自的_。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_,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_、相互_,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作用: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_和强大的_。,共性,民族特性,瑰宝,交,融,促进,文化底蕴,民族凝聚力,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内涵与要求:(1)_: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2)_: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作用与意义:(1)是中华文化_、_的重要原因。(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同,理解,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_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_和不竭力量之源。,创造力,精神力量,【思考辨析】1.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提示:此观点错误。中华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实践,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提示:此观点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中华文化是各区域文化的总和,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提示:此观点错误。中华文化与各区域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提示:此观点正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还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5.(2012海南单科T17题肢改造)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当地地理环境决定的。()提示:此观点错误。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但不能说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要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探究导引】,【理论解读】1.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范围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国家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世界范围看,中华文化也属于区域文化;从国家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由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二者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名师点睛】注意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两大基本特征,特别是二者的主要表现不同。关于博大精深方面,应该注意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理解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向聚焦】考向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1.(2013安徽文综)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B.C.D.,【解析】选A。安徽不同区域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是文化地域性的表现,正确;文化的地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安徽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正确;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观点错误;文化融合统一否定了文化的多样性,错误。因此选A。,考向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2.(2011广东文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B.C.D.,【解析】选A。“五千年历史”体现;“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体现。否认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与题意不符。,考向三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3.(2013新课标全国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B.C.D.,【解析】选A。台湾风物图卷画作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正确。两幅画各有不同的欣赏价值,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考向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大基本特征是高考常考点,主要通过列举中华文化相关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选择题往往单独考查一个特征,主观题则往往同时考查两个特征。,要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探究导引】,【理论解读】1.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与表现(1)内涵,(2)表现:对待外域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从内部来讲中华文化长期汲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对诸家学说采取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2.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1)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3.中华文化的巨大作用(1)原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中华文化具有了巨大的作用。(2)表现从对外来看,中华文化始终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从对内来看,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考向聚焦】考向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4.(2013北京文综)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解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包容性作用则主要阐述对民族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与理解的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5.(2010福建文综)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选D。A、C两项本身表述均正确,但只强调了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即只强调了惠安女服饰的特色;B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就体现了这一点。,【考向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选择题、主观题都有涉及,且往往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相结合。应准确记忆并理解包容性的内涵与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社会广角】材料一2014年第五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的项目总量达506个,覆盖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座城市。目前,各项活动已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并将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2014年海外“欢乐春节”活动着力营造“大自然的节日”“家庭的节日”“世界的节日”的主题氛围,在“欢乐、和谐、共享”的基础上,致力于把“春节”这一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中华优秀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追求与梦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与世界各民族的不同思想文化进行交流与交融。,材料二2013年12月18日上午,由两岸民众共同评出的2013两岸年度汉字“进”,在台湾中国时报大楼正式揭晓。据了解,由新浪网、台湾旺报等两岸媒体主办的本次评选活动,历时半个月票选,两岸民众共投下574万多票,“进”字以将近40万票夺冠。“进”反映了与时俱进、不断精进、稳步前进的两岸关系,传达出两岸人民的真实感受。,【理论透视】1.材料一说明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试说明其意义。提示:(1)材料一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分析,两岸年度汉字“进”高票夺冠的原因。提示:(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大陆和台湾同根同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反映了与时俱进、不断精进、稳步前进的两岸关系,因此两岸年度汉字“进”高票夺冠。(2)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因此两岸年度汉字“进”高票夺冠。,【创新预测】1.海峡隔不断,文缘似个长。“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巡演场场满座,台上台下互动不断,大家一起探讨中华传统戏剧文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材料表明()A.中华文化独领风骚B.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归属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解析】选B。“海峡隔不断,文缘似个长”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同归属,B符合题意;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D说法错误;A、C与题意无关。,2.闽客饮食文化是台湾最主要的饮食文化,是从大陆的福建与广东饮食文化发展而来的。除传统的中华美食外,来自民间、扎根乡土、以其淳朴自然的本色深受食客喜爱的台湾小吃造就了台湾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台湾的饮食文化充分体现了()台湾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台湾文化深受其他文化影响而失去了自身特色台湾文化因其独特性而隔离于中华文化之外台湾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多样性A.B.C.D.,【解析】选D。台湾饮食文化是从福建、广东的饮食文化发展而来的,充分体现了其兼收并蓄的特点,正确;台湾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和丰富性,错误;正确。故选D项。,3.“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其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简单来说,“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这对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何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关系。“和而不同”作为悠久的传统思想影响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其内涵更直接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征。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包容性的要求以及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等知识来回答。,答案:(1)“和而不同”思想作为悠久的传统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其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2)对待不同文化,要做到求同存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对待不同文化,要做到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1.(2014厦门模拟)2013年,两档暑期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这一“汉字危机”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A.B.C.D.【解析】选B。材料体现汉字的重要性,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排除。,2.(2012天津文综)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我国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未说明不同地方文化的共性,A项不选;中华文化底蕴厚重,但材料更强调其源远流长,B项与题意不符;D项与题意不符;只有C项符合题意。,3.(2011海南单科)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B.C.D.,【解析】选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理环境是形成文化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错误,正确;不同的地域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是中华文化共有的文化财富,可以相互借鉴、包容但不是日趋同一,正确,错误。,4.(2014福州模拟)2013年9月27日,第五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闽台祖地,老家固始”根亲旅游推荐会在河南固始举行,众多台商来到固始投资。这体现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A.B.C.D.,【解析】选A。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A。,5.(2011福建文综)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解析】本题明确提出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因为设问的方向性要求是“提出建议”,所以解答时要对包容性的内涵做灵活运用,并注意联系材料。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