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362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 (课前播放童声歌曲倾我所有,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曲是一首小孩子唱给母亲的赞歌。说起小孩子,老师想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小孩子马上就要降临到人间了,临行前,他跟上帝说:“上帝啊,我这么无助和弱小,离开了您的照顾,到了人间可怎么办哪!”上帝说:“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我已经为你选好了一位天使,她会代替我全心全意地照顾你。”小孩子听了很高兴:“请问天使的名字叫什么?我怎么才能找到她呢?”上帝笑了:“你不用找她,等你一出生她就已经陪在你的身边啦。”同学们猜猜这天使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七嘴八舌):妈妈、母亲。 师:是的。所以西方有句谚语:上帝无法分身各处,所以创造了母亲。“母亲”是一个有温度的字眼,母爱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早期的新闻记者、散文家邹韬奋先生一起走近他的母亲,一同感受他们母子间的骨肉亲情。 (板书课题、作者。课件显示。) 人物 语言 技法 师:下面老师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大家对字词掌握得如何。 (幻灯展示。) 容易读错的字:查氏( )女红( )呜咽( )唏嘘( )惺忪( ) 容易写错的字:人影憧憧 万籁俱寂 莫名其妙 邹韬奋 (生边读边记,师提醒。)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作者的母亲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这短短的十三年里,“母亲”都给作者留下了哪些记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来感知一下吧。 (屏幕上显示。) 概括事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母亲”的四个片段。 师:怎样才能很好地概括一件事呢?有没有方法可循?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吧。 生1:概括一件事就是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所以要有两个要素:“人物”和“事件”。 生2:小学时老师讲过记叙文的六要素,除了他刚才说的那两个外,还应该有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师:这两个同学的发言很好地给出了“概括一件事”的思路和方法。六要素中有两个关键要素必不可少:人物和事件,其他四个可以根据情况自由取舍。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这四件事着力表现的是“母亲”,所以“母亲”就是关键人物。下面我们就按照以上所说的方法,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母亲做了什么事”。 生1:“母亲”元宵节背“我”赏灯。 生2:“母亲”讲故事热泪涌流。 生3:“母亲”见“我”受罚心疼落泪。 生4:“母亲”熬夜为“我”做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四件事实在是平平常常,不足为道。所以有人说用它们来表现沉甸甸的母爱,分量似乎轻了点。真的如此吗?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透过这平常事件、平淡文字来触摸和解读一下“母亲”的心吧。 怎样揣摩呢?老师先以第四个片段为例,给大家作一个示范。揣摩的是“母亲”的心理,我们在独白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用第一人称“我”。 生2:还要符合“母亲”的身份、语气、情感等。 师:另外还要注意到“母亲”是一个受过文学熏染的女性。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提示,速读这个片段,来揣摩和体悟一下“母亲”的心理活动,一会儿和老师所说的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的想法是不是能够吻合。 (生速读,边读边揣摩。) 师:同学们已经在心里默想一遍了,现在老师先来说一说。这个片段写的是“我”醒来看到“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子,感到歉疚不安,觉得自己成了“母亲”的拖累。对此,“母亲”是怎样想的呢?我想,“母亲”会这么想:儿子啊,你是不是看到我熬着夜为你做鞋,心里觉得歉疚不安,觉得成了娘的拖累了呢?唉,我的傻儿子啊,你是真不懂娘啊只要想象一下你拿到新鞋子的惊喜,娘就是再累点、再晚睡一会儿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是快乐的,娘就是幸福的。为你付出的再多也都值得。你不是娘痛苦的负累,你是娘甜蜜的负担啊。好了,老师的示范完了,下面该同学们啦。在余下的三个片段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大多数学生选第三件事。) 师:看来,同学们对第三件事是情有独钟。下面,就让我们锁定目标。建议大家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这个片段,细心揣摩一下“母亲”的心理。 (生朗读。) 师:“父亲”痛打“儿子”,“儿子”哭,“母亲”也在一旁哭,这是人之常情;但“母亲”一边哭,一边喊着“打得好!”这做“儿子”的就有点不理解了。如果你是文中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泪眼和诘问,你会怎么跟他解释呢? 生1:儿子啊,你父亲打你,打在儿身上,痛在娘心头。我和你父亲这样做,只是想让你好好读书,知道上进,长大了能有点出息啊。 师:打的是儿,痛的是娘,因为母子连心啊。这位同学是真正读懂“母亲”了。在这件事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最能表现“母亲”的这种心情呢? 生2:“我自己呜咽着背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有感情。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母亲”在喊“打得好”时是“勉强”喊出来的,请问这“勉强”一词有何情味,能否去掉呢? 生3:不能去。因为“勉强”一词说明“母亲”的“喊”不是情愿的,她其实更心疼“儿子”。 生4:我再补充一下:“母亲”虽然心疼“儿子”,但为了“儿子”能够上进,她还要竭力忍着这心疼。 生5:它还表现了“母亲”面对“儿子”挨打时矛盾复杂的心情。 师:这几位同学的分析很到位。对于“儿子”,“母亲”是爱恨交织,又爱又痛,却又能做到爱而不溺,疼而不娇这真是一位爱并清醒着的母亲。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爱痛交织的心情再读这段话,然后想一想“母亲”喊着“打得好!”好在哪里? (生自由诵读、思考。) 生1:“打得好!”好在可以让他猛醒,从此不再拿读书当儿戏。 生2:“打得好!”好在让他知道小孩子要读书上进,否则家长就饶不了你! 师:“母亲”喊着“打得好!”意在让孩子铭记这顿打,以此作为励志的起点啊。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生活中,我们常常对外人很宽容,却往往苛责了生命中最至爱的人,比如父母,比如孩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至爱,所以多了一份期待。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读给同桌听吧。 (生同桌间互读。)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对事件的揣摩和语言的品析,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 生1:我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挚爱。 生2:我读懂了“母亲”的心。 生3:我还明白了“打”其实是母爱的另类语言。 生4:“母亲”的爱原来就藏在最平凡的琐事中。 师:同学们读得很用心。从这些平平淡淡的事件里,我们读出了真,读出了爱,读出了暖。母亲其实就像路边一棵普普通通缀满花朵的绿树,静谧、安详,既不起眼也毫不声张。然而当我们不经意走近她时,却一下子闻到了满世界的芬芳。可是这样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却早早地离开了作者,对此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来看两个句子。 (屏幕上显示。) 1.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2.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品味一下作者的心情。并且想想如果把句中的“才”和“就”去掉,会不会影响其表达效果。 生1:这两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很眷恋很不舍的情感。 生2:“才”和“就”既表达了“母亲”去世之早,更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惋惜。 生3:还有一种怀念和沉痛的心情。 师:同学们的品读很细腻。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以上分析的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品一品,一定要读出“才”和“就”的丰富情韵啊。 (生自由品读。) 师:通过以上对作者记忆中的事件的揣摩和语言的品味,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母亲呢?请大家用一些概括的词语来说一说。 生1:慈爱、善良。 生2:勤劳、能干。 生3:青春、活泼、年轻。 生4: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生5: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生6:爱读书、爱文学、爱孩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母亲”的形象。对作者而言,母亲,就是看到别的孩子快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感受到这份快乐的人,是看到别人不幸为之掉泪的人,是“我”呜咽她就呜咽、“我”痛苦她就心痛的人,是熬着夜为“我”做新鞋子的人,是哭着“我”的哭、笑着“我”的笑的人,是在我们读懂了她之后不由得为之心头一热的人。“母亲”的形象如此感人,作者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来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重新回顾一下全文,归纳一下。 生1:截取四个片段组合文章。 生2:细节描写很感人。 生3:通过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形象。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种通过典型事件的组合来表现人物的结构就是常说的“片段组合式”,也可以叫“冰糖葫芦式”。文章的主体部分就用了四个“冰糖葫芦”,这个“冰糖葫芦”是怎么串成的呢?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在叙述这四件事时,每件事叙述完之后都紧跟着抒写了作者的感受。如果我们去掉后一部分的话,可不可以? 生4:不可以。后一部分要么是通过抒情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么是通过议论揭示文章的中心。去掉后文章就缺乏感染力或没有点睛之笔了。 师:由此看来,每一个“冰糖葫芦”大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借细节铺陈叙事,后一部分穿插少量抒情或议论,在叙述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至爱,在抒情议论中表现“孩子”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同学们已经破译了“冰糖葫芦”的秘密,那我们可不可以根据刚才归纳的技法,来尝试为同学们做一个“冰糖葫芦”呢? (屏幕上显示。) 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请忆一忆,写一写。 (生思考,写作,交流。) 生1:我对母亲的最初印象是来自一个夏夜。不知怎地我醒了,发现自己躺在一张苇席上。旁边,一盏油灯下,母亲盘腿坐在一个圆圆的蒲团上正在纺棉花。看了一眼,迷迷糊糊就又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醒来一看,母亲还在那儿坐着纺呢。多少次,想起老家,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她坐在那儿静静纺线的样子,于是就会在心里提醒自己说:这个周末该回去看看了。 师:层次清楚,前一部分就像一幅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后一部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很有感染力。 生2:我对母亲的最初印象是在一个冬天的傍晚。当时我还在学前班,大约三四岁的样子。我趴在一张书桌旁,正在吃力地学写字。不知为什么,总也拿不好笔,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这时母亲走了过来,忘了她当时都说了什么,只记得先把我的身子扶直,然后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笔地教我写。淡淡的斜阳照在她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柔和、温暖。现在,闭上眼,别的都不记得了,但母亲大手握着我的小手写字的情形,仿佛还在眼前。 师:当大手握着小手时,就有了爱的传递,自然就有了爱的记忆。“母亲”留下的最初记忆,已经定格成一幅幅画面,成为我们今生最美丽的收藏。当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那个人有一天老了甚至去了时,我们定会在那一刻突然明白:这世上有多少位母亲,就会有多少颗真爱的心灵;有多少个读懂母亲的孩子,就会有多少份苏醒过来的感念与心痛。你,读懂自己的母亲了吗?最后,让我们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深情诗句来结束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