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7《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90453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7《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7《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7《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7致空气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2.理解诗的主题。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二、走进作者: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摇曳()踪迹()蹲鼾息()污浊()面颊()厮守()2、辨析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曵()窒()翼()拽()侄()冀()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2)方法:先教师作朗读指导,然后学生自读,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以读促理解。(3)要求:6分钟后抢答,说出这首诗歌的结构。(说明:加个人及小组量化分)(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1、学生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2、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在在划分时出现起止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可从第一节,五节内容上提示,如两节相同内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五、合作探究:1、内容:赏析诗的第一、二、三部分。问题:(1)第1节中“我”指谁,“你”指谁?为什么把“你”称做“我的朋友”?(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些特点?(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5)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来写的?(6)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理解的?(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重复?为什么?(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说明:每个学习小组一个题,可根据学习小组实力调整题的分配,目的是调动每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2、方法:小组内先个人朗读,然后组内讨论。(组长作记录并根据个人贡献加减量化分,然后各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可补充。监督班委会根据小组、个人表现加量化分。)3、要求:8分钟后,小组展示。(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其他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完后,其他组如有意见不一致可举手纠正。必要时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1、学生明确:(1)我是诗人自己,你是空气,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述说和直抒胸臆。全诗就像诗人面对知心朋友在真诚述说。(2)“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3)第2节在孤独和黑暗中,空气陪伴着我。第3节在我将要窒息时,空气给我生命。(4)动词“沉”用最巧妙,两个“沉”字写出了黑暗之深,孤独之深,我被孤独和黑暗包围的绝望。(5)空气给予人呼吸,给予人生命。(6)第4节中除了空气还有“地牢”“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地牢”象征险恶的,禁锢人的处境,“海风和青气”象征“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等。第5节除了“空气”主要还有“街头”“柳丝”“丁香”它们象征“自由”“幸福”美好地生活”等等。(7)内容上是对全诗的总结。因为再次强调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所以与第1节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工稳的结构。(8)不,它只是重申了第1节空气的特点“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除此之外它还概括了空气与人的关系:“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与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一息”,这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真诚的希望。(9)不是,借歌咏空气,赞美了人世间的真情。、预见性问题:对第六小题中的“意象”一词学生可能不理解,教师可补充讲解。六、精读品析:1、内容: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象征什么?有事物有固定地象征义,你能举一些例子吗?2、方法: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同学也可讨论。3、要求:5分钟后学生抢答。(说明:加个人及小组量化分)(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提升,必要时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预见性问题:“象征”一词学生可能理解不透,教师可补充讲解。七、拓展延伸: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谈一谈。板书设计:致空气邵燕祥象征空气真情友谊希望信念教学反思 1作者经历人事沧桑,诗歌寓意深刻丰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诗歌内涵,尤其是空气的象征意义。2这是一首优美的咏物抒情诗,要求学生多朗诵,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