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悬崖边的树》学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85194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悬崖边的树》学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悬崖边的树》学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悬崖边的树》学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悬崖边的树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背诵全诗。2、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曾卓的经历。 3、学习这首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诗中树这一形象的内涵。4、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无悔的人生追求,感受其人格的高尚。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诗歌单元的学习了。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本单元的五首诗歌,既有形象鲜明,语言精炼的现代诗,又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古体诗,它们或抒情,或叙事,有的给人启迪,有的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去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吧!现在我们就来欣赏26课悬崖边的树。预习导学:1、诗歌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以前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欣赏诗歌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吧!2、了解作者与作品:曾卓,原名曾庆冠,湖南黄陂人,当代诗人。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的歌 白色花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3、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1955年诗人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25年,他一直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1970年,诗人借助悬崖边艰难生长的一棵树,讴歌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遭受厄运时、孤独、寂寞、含冤受屈的情况下,仍不甘沉沦,倔强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面貌。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4、朗读是学好诗歌的关键一环。现在请你自由朗读,一直到熟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目标吧!同时,完成以下几道小题。、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喧哗( )飞翔( )倔强( )悬崖( )倾听( )弯曲( )即将( )跌进( )曾卓( )、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每句划两处)如: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你认为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默写出诗的二、三节。5、再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的第一节展示了树的生存环境的险恶,你能想象一下在“临近深谷的悬崖上”的树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吗?狂风无数次吹过,它单薄的枝干在风中摇曳着,地表的土被不断地吹到山谷里;悬崖壁立,裸露的山石如斧劈刀削。诗的第二节生动而具体地描绘了树的生活。请你摘出描绘树神态和处境的语句。本节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神态:他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处境: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拟人 诗的第三节写了树的外貌和情态,你最欣赏描写树的外貌的句子还是写情态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可以作为本诗的点睛之笔?其中,“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你如何理解 ?风有形状吗?又如何留在了树的身体之上?诗的最后一句可作点睛之笔。“弯曲的身体”生动地勾勒出树历经磨难的形象 。 风原本是无形的、抽象的,而诗人巧妙地利用树的形态使风有了形体,而且质感鲜明地走进读者的视野,真是神来之笔。结合上面习题,你脑海中是不是有了一幅悬崖边的树的图画?试着画一画吧!二、小组合作探究,重点研讨:(一)教师展示悬崖边的树的图片(学生作品),师生简评优劣。(二)教师明确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学生先谈)。(三)学生配乐朗读全诗,然后听名人朗读,体会重读与诗歌的节奏,结合交流预习导学题。(四)以本诗为例,明确学习现代诗歌的技巧。关注诗歌题目1、诗中的标题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悬崖边指树的生长地点、环境,这就意味着树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严酷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下去?题目点明诗歌意象,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2、诗中的树具有怎样的形象?它历尽艰辛,饱受狂风的吹掠,沧桑而遒劲;它坚忍而倔强,艰难地站立在危崖上。扭曲的身体却动摇不了它坚定的信念和追求,改变不了它乐观、豁达的性格。它是一个强者的形象。、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3、诗的第二节哪些词语用的生动形象?表现了树怎样的性格?其中,你怎么理解“倔强”一词?第三节“要展翅飞翔”写出树的什么精神? 倾听 孤独 寂寞 倔强表现了树孤独寂寞但不沉沦,倔强自信的性格。 “倔强”写出了树的坚强乐观与自信。这是一种神韵,一种性格,也是一种精神,永不低头,立身于悬崖边上也绝不去寻一个安全的所在,哪怕是后退半步。这一词语,写了树要在逆境中奋起,充分体现出它的那份坚强、自信、乐观精神,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追求。深刻体会诗中的重点句4、如何理解“他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一句?这两句写悬崖边树的神态。它身处悬崖,孤独、无助,带些痛苦和失落,却仍有心去倾听森林的喧哗和小溪的歌唱,这说明心还是活的,只要心活着,就有生的希望。5、请分析“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一句的含义。倾跌进深谷里和展翅飞翔写出了树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也许是倾跌进深谷里,粉身碎骨,也许是超越自我,挣脱苦难,追寻自己的梦。倾跌进深谷表现了环境的险恶,结局的悲壮。狂风肆虐,悬崖边的树随时都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他曾坚持过,抗争过,它以生命的结束表现自己的不屈。即使跌进深谷,它也是英雄。展翅飞翔表现了树与命运抗争的胜利。它渴望改变命运,即使身处困境,仍然没有丧失信念与追求,这是它终于获得新生活的动因。最后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升华了树的内涵,深化了诗的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写作背景。6、本文写树其实是写人,悬崖边的树代表了哪一类人?树代表象作者一样经历苦难而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真理、不屈地抗争的知识分子形象。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人纵然身处逆境,也要坚强地去进取,不放弃。总结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见写作背景)探讨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教师可对写作手法进行介绍)8、作者赞扬了树的品质,那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现主题。树是作品的主体形象,承载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和思考。作为个体,在他的身上,浓缩了诗人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一个典型化了的形象,他又是那个时代许多和作者境遇相同的人的化身。诗人用拟人的方法塑造书的形象,它的外观是树,但它的神态、它的处境、它的心理,都是人格化了的,即使不了解作品背景的读者,也不难体会这一点。(五)读后感悟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面对挫折应该怎么办?这首诗做了极好的回答,谈谈你的体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身处逆境或遭受挫折的时候,即便是处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也决不能沉沦。应不向命运低头,应顽强拼搏,在逆境中奋起。(六)课堂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有的有很好的生活环境,有的则生活在悬崖边。我们应该明白:无论生在哪儿,都应该站稳脚跟,努力地生活。这样才能为自己找到一块立脚石。三、拓展延伸:1、仿照冰心的小诗,选择某一事物,创设情境,表达思想感情,再写一首吧!墙角的花, 当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答案: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答:_参考答案: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3、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答:_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4、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在这里运用的写法是_,突出酸枣树的_。对比;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3、写作练习以“逆境”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它地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