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81635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3.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自由、天真、欢乐的心理是童年的象征。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一下“民族魂”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奇幻之旅,聆听他那向往美好自由的动人旋律。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生齐读目标。2教师解读目标。三、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3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四、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这篇课文 的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表明了一种空间的转换,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推移。作者回忆描述了自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也因此分为两部分。2.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 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3. 细读课文,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细读课文,讨论探究思考下面的问题,不会的和同桌交流。 1.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2.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描写百草园时插入的“美女蛇故事”,这是由“ 赤练蛇”引起的相关联 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阅读的情趣,进一步涂抹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说明即便是惊心动魄的“美女蛇故事”, 也是趣味 盎然的“百草园”的一部分,中年的鲁迅依然记忆犹新。3.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4.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6. 课文第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谈谈你对本文主题思想的认识。六、精读课文,赏析文段细读文章第二段和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1. 问: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这种句式有什么作用?采用了一个特殊句式: “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 这种句 式的容量很大,不 但在“不必说”之中,做到了简略地概说,而且突出了“单是” 以后的重点,让人感到仅仅“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已趣味无穷,可想而知“百草园” 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更勾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向往 。请同学用这个句式造句。2. 文中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的?不必说: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 黄蜂 叫天子 颜色:碧绿、紫红、黄声音:长吟、低唱、弹琴、啪形状: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香味:又酸又甜3. 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 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形容词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4. 写景都有一定的顺序,看课文中作者是按照怎样 的顺序来写景的?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是 动态,是夏 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物的形状、声响、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5. 春夏时的“百草园”是美丽迷人、充满趣味的,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冬天的百草园,不下 雪“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作者描写雪后的百草园也是充满乐趣的, 重点写捕鸟。a. 学生齐读“扫开一块雪养不过夜的”一段,体会“雪地捕鸟”的经过。b. 让学生指出,在这一段中作者连续运用了哪些动词。(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三)精讲点拨结合文中的第二段和“雪地捕鸟”段,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七、达标检测八、作业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九、相关链接1关于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 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2关于私塾。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在使学童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 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 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 ,为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 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 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