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1530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本课概述本课教材分两个时期反映了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及其新的探索成就。“文革”对我国民主法制的破坏带来了严重后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了严重挫折,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全面拨乱反正,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贯穿本课的基本线索是民主和法制。注意民主法制从破坏到建设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人民获得了应有的民主权利,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思路设计本课重点:“文革”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本课难点:“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本课内容涉及“文革”的历史以及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学生兴趣较浓,宜调动其主动性进行学习。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调查“文革”时期的人和事,加深对“文革”史的理解,通过采访人大、政协代表了解“文革”后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还可利用网络等手段了解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状况。在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补充现实中有关民主法制方面的具体事例,加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实现历史课的社会功能。另外本课有大量图片音像资料,教师可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教材中引用的文字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刘少奇案和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权等,认识民主法制被践踏。(2)通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认识法律制度走向健全。(3)通过学习重新召开两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选举,认识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教学设计导入多媒体显示: 1969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省开封市病危这是专案组冒用刘少奇儿子刘源的名字填写的火葬申请单师:同学们能说出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吗?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师:从图片可以看出,当时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也遭到了批斗。在批斗大会上,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的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情况?生:民主法制已被破坏。师:说得很好。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上明文写着:全国人大代表,非经全国人大许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审判”,但这些法律规定在“文革”时期已起不到任何作用了。那么“文革”结束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又将何去何从呢?怎样才能避免“文革”的悲剧重演呢?(导入新课)导入师:(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我国建国初期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师: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又进一步完善,法律也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依法治国成为广大人民的衷心呼声。然而“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却也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有多少故事,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同来了解。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师生互动教师(利用“文革”时期的图片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问:“文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主要发动者是谁?他发动“文革”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并思考。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前两问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建国以来我党在经济、政治领域的一些活动,其中包括取得的成绩以及“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所走的曲折道路,为“文革”背景一问的解决做铺垫。1.“文革”发动的背景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历史上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毛泽东的错误判断。江青、林彪别有用心的利用。民主法制的不健全。多媒体显示:“文革”发动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教师讲述: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革”运动,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思考这场为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动乱对国家、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具体表现。2.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多媒体显示:批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刘少奇冤案;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过程评价:首先,红卫兵运动(可以介绍相关内容,作为“文革”初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一个典型事例,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文革”初期兴起的红卫兵运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以及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其次,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1967年从上海开始的夺权风暴,造成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此期间,各造反派组织间的激烈斗争更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状况,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规律总结: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年没有召开和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两件事本质上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刘少奇冤案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实际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利。教师引导:也就是说“文革”剥夺了人民所享有的正常权利,人治凌驾于法制之上。过程评价:这些情况导致人民无法安定地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国家建设遭到严重损失。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3.教训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提倡民主等。合作探究: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引导同学们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背景以及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情况,讨论、思考:“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答案很多,教师归纳:“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作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这表明国家在决策方面缺乏法律的制约。“文化大革命”期间,宪法的尊严遭到践踏,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行使权力,红卫兵和造反派无视法律,肆意破坏社会秩序,表明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过程评价: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国家的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同时,还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正是由于这些深刻的教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大力加强了民主法制的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问题情境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多媒体显示: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是在吸取了“文革”教训后展开的。过程评价:邓小平的回答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表明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决心。经过“文革”,党和人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条件。1.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背景(1)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多媒体显示: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是同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陶铸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师生互动为刘少奇和彭德怀等人补开追悼会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能够解决问题:“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师:那么平反冤假错案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多媒体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图片资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什么法制建设方针?由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中共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政治基础。2.全面立法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多媒体展示:1979年刑法和1982年宪法的有关条文。提出问题:新时期,党和政府是怎样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把相关内容画出。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程评价: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多媒体显示: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说:“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探究:结合“文革”破坏民主法制的史实和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关系的看法。合作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民主,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并且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各项事业的权利。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密不可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问题情境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学,找出我国在加强民主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四个方面: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区域自治。基层民主。1.国家机构: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吸取“文革”教训,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制度上、法律上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管理,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政党建设: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合作探究:根据本段材料,中共确立的与民主党派的方针在1956年的基础上有什么新发展?生:“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师:这一方针的确立有何意义?生: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3.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多媒体显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中国各族人民都为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正是因为中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得少数民族和汉族为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共同努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有什么好处?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4.基层民主:1998年九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湖北宜昌兴山县乡村选举 湘西苗族人民代表在填写选票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0页“历史纵横”,思考所谓的“海选”,有什么积极作用?答案提示:调动村民参政的积极性,得到农民的拥护;有利于实现基层的民主等。教师归纳: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同时,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吉林省的“海选”。多媒体显示:十年来,我国90多万个村委会都建立起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深入人心。据报道,1998年11月,某行政村村民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本村在进行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着没有选民证、没有选票而且是等额选举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随即宣布选举无效。经重新选举,村民选出了大家拥戴的村委会。问题探究: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合作探究: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显著,但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增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史,那么请一位同学说说曲折的表现和发展的表现(学生回答略)。本课与上一节课共同向我们展现了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史上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即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板书设计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发动的背景2.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3.教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法制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背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政治基础)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国家机构: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政党建设: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4.基层民主:1998年,九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课外作业:完成金版学案相关内容习题解答本课测评思路引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时期。可从党和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制度逐步健全和民主制度建设两方面概括。答案提示:(1)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的基本方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以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学习延伸思路引领:从前后期法律的名称可以看出不同时期法律的侧重点以及后期法律更加健全完善。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法制建设的背景、过程。答案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革开放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法律重在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以宪法的形式保障和制定国家政权机构运行原则,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法律重在完善和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更多地维护了人民的权利。这些说明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