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5《天目》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8882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5《天目》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5《天目》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5《天目》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5天目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反复朗读,体会形象生动的语言,领会比喻拟人,调动视觉听觉了解天目特征。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1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品读“七绝”之妙及“幽邃奇古”。2. 难点:字里行间表达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课文提示】本文是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中的一篇,内容短小。它与一般的以介绍行踪和沿途景色的游记散文有所不同,重点介绍了天目的“七绝”,紧扣“幽邃奇古”这个特征。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公安派的理论核心是“独抒性灵”。 【正音正字】邃su峭qio鲜xin迂y壑h缟go竦sng逾y霁j【积累词语】从下列句子找出通假字: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颠:同“巅”,山顶。)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县:同“悬”,高悬。)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直:同“值”,价值。)【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2作者游历天目,共逗留了几天?(用文中的词语作论据) 从“宿幻住之次日”、“晚宿”、“次日”等词句可以看出,游历天目共计三天。3天目山有什么特征?(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天目山的特征:幽邃奇古。4文中正面表达作者对天目山喜爱之情的句子有哪些?“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课文简析】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富有情趣的文章。作者避开对游程和沿途景色的描写,重点归纳天目山与众不同的“七绝”,并且断然写出“大江之南,无逾此者”,表达了自己对天目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袁宏道的生平及其学派。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翻译:天目山幽静深邃奇特古朴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从(天目山的山脚)双清庄到山顶,大约二十多里。要点:颠:同巅,山顶。可:大约。原文: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翻译:凡是山偏僻的大多荒芜凄凉,陡峭的很少盘旋迂回;形状苍朴就不够新鲜艳丽,骨架磅礴就缺少精巧雅致,以至于山高大就流水贫乏,岩陡峭就树木稀少,这些都是山的缺点。要点:凡:凡是,一般。鲜:稀少。骨:骨架。毛枯:草木枯败。病:毛病,缺陷。原文: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翻译:天目山满山都是沟壑峡谷,飞泻的瀑布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丝绸,这是一绝了。原文: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翻译:石头的颜色深暗润泽,石头的棱角巧妙精致,石头的小路盘旋迂回,石头的悬崖陡峭耸立,这是第二绝了。原文: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翻译:虽然山谷幽深岩石险峻,但寺庙都很精致美妙,这是第三绝了。要点:县:同悬。原文: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翻译:我不喜欢听到雷声,而天目山的雷声很小,听到的好像婴儿声音,这是第四绝了。原文: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翻译:拂晓起来观看云彩,在峭壁的沟壑下,(云彩)洁白纯净得像棉花,飘荡腾越同浪花,整个大地是琉璃五光十色的海洋,各个山顶露出云上如同浮萍,这是第五绝了。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平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不可能完全明白它的形态。要点:悉:详知。原文: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翻译:天目山大的树木,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好像伞盖,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上万钱,这是第六绝了。要点:“围”是计量圆周的单位,但具体是多少,说法不一。直:同值,价值。原文: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翻译: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的香味,远远胜过龙井茶;(天目山)竹笋的味道类似绍兴破塘的(竹笋),然而清淡远远胜过它,这是第七绝了。原文: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翻译:我说长江的南面,修身隐居的地方,没有超过这里的,于是有出家当和尚的念头。要点:修真栖隐:修心悟道,隐居深山。出缠:出尘,超脱尘世。原文: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翻译:住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彩,九时之后登上顶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要点: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死关:天目山地名,以险峻出名。原文: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翻译:第二天,从活埋庵找到原来的路下山。几天的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把(它)当作异常的,都下山互相庆贺。要点:异:反常。率:都。原文: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翻译:山寺中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谦卑恭敬地遵守礼节,争着请我们吃饭。原文: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翻译:临近走的时候,和尚们说:“天目山荒凉偏僻狭小,不值得贵客观赏,真不知怎么办”。原文: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翻译:我说:“天目山和我们也有些缘份,僧人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赞誉”。于是大笑告别了(天目山)。要点:子分:缘分。面:当面。第三课时【朗读课文】【讨论问题】1文章第1句有什么作用?“幽邃奇古”,概括天目山的总特点。“不可言”,极言天目山的奥妙。这句话,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2第2段的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内容:写一般山的种种弊病与不足。作用:衬托天目山的完美。3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松形如盖排比: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对偶: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4分别写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喻词和类型。飞流淙淙,若万匹缟(本体:飞流;喻体:万匹缟;喻词:若。明喻。)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本体:雷声;喻体:婴儿声;喻词:若。明喻。)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本体:云海;喻体:绵;喻词:如。明喻。)奔腾如浪(本体:云海;喻体:浪;喻词:如。明喻。)尽大地作琉璃海(本体:大地;喻体:琉璃海;喻词:作。暗喻。)诸山尖出云上若萍(本体:山尖;喻体:萍;喻词:若。明喻。)松形如盖(本体:松;喻体:盖;喻词:如。明喻。)5概括“七绝”内容及其特点。一绝:水绝;特点:多而壮美。二绝:石绝;特点:俊秀陡峭。三绝:庵绝;特点:精致美妙。四绝:绝雷;特点:轻柔细小。五绝:云绝;特点:壮观多变。六绝:树绝;特点:茂盛名贵。七绝:食物;特点:清香新鲜。6. 第4段的内容是什么?用“余曰”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内容:简单交代游览的行程。“余曰”是针对自己受到山僧礼待而言的,其作用:表达了对天目山的深厚感情,含蓄地赞美了天目山的绝美,并且回应文章开头的赞语。7. 为什么偶然游览天目山的作者发现了“七绝”,而久居山中的僧人却说“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作者具有积极的审美情趣,擅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山水中欣赏美;作者具有敏感的审美眼光,善于从人们熟视无睹的景象中发现美;具有高超的文学造诣,擅长从表面纷繁无序的事物中归纳美。这些,不是凡夫俗子能够做地的。【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2模仿本文,写一篇紧扣特点、归纳几“绝”的游记。(200字左右)3预习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