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7471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回忆我的母亲教材分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本文的最大特点就是选材精当、事例典型。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条理清晰。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其次,七年级学生一般喜欢词语华丽、情节曲折的文章,理解不了语言质朴、平实文章的长处。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却深深打动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学习本文后,指导学生写作用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学情分析1.重点: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2.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和他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会了他很多,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朱德一起回忆他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二、预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2.写作背景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3.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佃农(din) 妯娌(zhu li) 不辍(chu)(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周济:在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三、学习新课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第二部分(第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美德,感谢母亲养育之恩。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第二层(第913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第三层(第1415段),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两节也可归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对上面的分法,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分歧主要是第14、15两段到底归到第二大部分还是最后,从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看,这两段应是紧承上文做总结,从表达方式的运用看,应和最后两段组合在一起,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不必强求一致。步骤二:朗读课文,探究品析这篇课文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通过朗读可以细细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1.老师范读第一段,此段情深意切,要求学生认真体会。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篇点题,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引导学生把握“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2.指定一两位学生朗读第215段。要求感情充沛,以情带声,尽量声情并茂。思考: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关键性语句找出来。明确:此类语句有:“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待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这些语句分别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就形成了母亲的完整形象。3.讨论:以上提取的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并加以简单分析。明确:“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这表明母亲的勤劳能干。母亲同情贫苦的人她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这是母亲性格中所特有的宽厚仁慈,宁可自己吃苦受难,也要帮助别人。然而,她对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更加反感了。爱憎又何等分明。“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曾经以节衣缩食的办法培养作者去读书,想靠儿子成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受或少受压迫。在作者求学期间,“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后来“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投身于进步事业,这些都足以表明母亲识大体、顾大局,支持儿子走上革命道路。“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更加支持儿子从事革命,“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又充分表明了,作为一个劳动妇女,母亲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美德。四、课堂小结本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的真挚深沉的爱。五、布置作业1.熟读最后两段,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2.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作者小时候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18851900年前后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年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1908年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1944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请学生展示并交流课后所填的表后,教师再出示下表。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作者小时候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18851900年前后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劳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深明大义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小组讨论,并思考: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明确: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如课文第二部分中,记叙了庚子年(1900)受灾农民吃大户,乙末年(1895)除夕被迫分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母亲送子读书等,甚至引用侄儿、外甥的来信,也标明时间。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二、学习新课步骤一:朗读课文,探究品析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415段,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这两段。1.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明确:“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2.请你谈谈对这两段深刻含义的理解。明确:作者用了两个段落,两次强调“我应该感激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了作者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使作者懂得了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锤炼了革命意志。这些精神财富是他几十年革命征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者深情地写道:“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中国革命的成功,和这些平凡而伟大母亲分不开的,作者对母亲的赞颂,就是对劳动人民的赞颂;对母亲的感激,就是对劳动人民的感激。3.作为全文的结尾,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的升华)明确:有三层意思。痛悼母亲的离去;对母亲的高度评价;决心尽忠革命事业。步骤二:揣摩语言,体会情感1.课文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明确: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明确: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将这件事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明确: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明确: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在虚实结合、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明确: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明确: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串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三、课堂小结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学习完本篇课文,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热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品质。四、布置作业1.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2.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题目。附:【板书设计】忆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整日劳碌节衣缩食任劳任怨周济穷人反抗压迫支持革命遭受更多的困难被迫分两处住下支持外出读书给“我”许多慰勉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爱母亲爱党,爱人民课后反思可取之处:先让学生划分层次,然后分段讲解,通过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概括事件内容,并通过具体的事情分析母亲的高贵品质,让母亲的形象立足于具体的事件基础之上,真实、真切可感。不足之处:老师讲得过多,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较少。另外,留给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较多,所以上课的进度变慢,每节课所讲的内容相比之下也有所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