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415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四、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由“想想议议”漫画的引入引发学生对滑轮的使用提出猜想:(1)小男孩为什么被吊上去了?(2)滑轮怎么用呢?这个滑轮的使用省力吗?(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呢?(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定滑轮和动滑轮展示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图片,提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看图,思考并回答: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给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我们把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我们把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定滑轮、动滑轮试验,将数据填入表中。实验步骤:拿起并竖直拉住测力计,使绳子保持平行。竖直匀速拉动绳子,使钩码的上表面由5cm升高到10cm,即升高5cm,测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是什么?(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费力)吗?(3)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实验次数物体重力(N)物体升高的高度(cm)弹簧秤示数(N)弹簧秤升高的高度(cm)用力的方向123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归纳学生的发言: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定义:我们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提问:它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猜测一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提问: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有哪些绕线的方法?学生思考和操作后回答问题可以从定滑轮开始绕线,也可以从动滑轮开始绕线。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绳子的起点:(2)拉力的方向:(3)拉力的大小:(4)移动的距离:讨论:结合上面的四个问题,谈一谈,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进行实验验证(1)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2)改变钩码数量,测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和钩码重G,完成下表。甲乙不同的滑轮组有不同的绕线方法,有不同的拉力大小,有不同的移动距离,有不同的拉力方向。但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寻找一下。经过讨论得出:使用滑轮组时,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和物体,则提起物体的力就是动滑轮重和物重的几分之一,且每段绳子中的力都相等。有几根绳子承担物重,拉力所移动距离就是物体升高距离的几倍。简单介绍科学世界:其他简单机械及机械传动,轮轴、斜面。(三)重难点精讲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难点:滑轮组的组装及作用。(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滑轮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1、定滑轮:定义: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定义: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七、作业布置1、同步练习册2、预习下节到学案八、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达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做了铺垫.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