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6(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73861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6(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6(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6(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 C D 2.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30 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3.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案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三种液体B加入足量铁屑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C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5.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醋B蔗糖C面粉D食盐6.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t1时,M、N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7.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8.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消毒酒精C液氧D碘酒9.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11.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D 100 g水中含有20 g氯化钠12.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 10 L水与10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 LB 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 g二氧化硫C 10 g锌片与10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 gD 25 ,1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 g氯化钠溶液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14.下列洗涤过程中,未体现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清洗油污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服D用沐浴露洗澡15.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水,:食盐;乙:水,:蔗糖B甲:水,硝酸铵;乙:稀盐酸,:铁C甲:水,氢氧化钠;乙:稀硫酸,:锌D甲:水,生石灰;乙:稀盐酸,:氢氧化钠二、填空题16.某化工厂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 (NH4)2SO4的工艺流程。在下图流程中,沉淀池里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微溶)_=_(NH4)2SO4。(1)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填化学式)。进入沉淀池选用CaSO4悬浊液而不用CaSO4溶液的理由是_。沉淀B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室里操作称为_,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烧杯。操作的流程是加热浓缩、_结晶、过滤获得纯净(NH4)2SO4晶体。洗涤所得晶体时不用水,而用饱和(NH4)2SO4溶液的目的是_。(3)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_。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_。(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_。(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_。18.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注射液。如图为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标签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 kJ的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_kJ的能量。(2)现要配制10 k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用葡萄糖_kg。19.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钠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填“较大”或“较小”)。(3)2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 (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4)在20 30 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_。2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t3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 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g。三、计算题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g。(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2.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故选A。2.【答案】C【解析】A项,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B项,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C项,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D项,30 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故选C。3.【答案】A【解析】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是X、Y从属Z中,而X、Y之间的关系是并列,A选项溶质、溶剂、溶液符合关系;B选项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是并列关系;C选项氧化物、单质、化合物各种关系不成立;D选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各种关系不成立,故答案选择A。4.【答案】D【解析】A项,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酒精不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正确;B项,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要求,正确;C项,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正确;D项,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不能润洗,否则浓度偏大,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即可,不需要润洗,错误。故选D。5.【答案】C【解析】A项,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项,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项,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正确;D项,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6.【答案】A【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项,t1时,M、N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B项,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正确的叙述;C项,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项,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是正确的叙述,看是否加入溶质。故选A。7.【答案】C【解析】C项,用汽油洗去油污是汽油可以溶解油污。8.【答案】C【解析】液氧属于氧气的液态,是纯净物,是单质。9.【答案】D【解析】A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bc,正确;B项,因为t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所以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溶质的质量为abc,正确;C项,蒸发水分,都析出晶体,故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正确;D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降温至t1,它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D。10.【答案】C【解析】A项,理解冰就是固态的水,冰水实际就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B项,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液体不一定就是混合物,水是最熟悉的液体属于纯净物,错误;C项,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正确;D项,泥水形成的是悬浊液,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溶剂是溶液的组成,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现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即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D不正确。故选D。12.【答案】B【解析】A项,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0 L水与10 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 L,错误;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3232可知,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20 g二氧化硫,正确;C项,锌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错误;D项,向25 的1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0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0 g,错误。故选B。13.【答案】B【解析】A项,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正确;B项,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错误;C项,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D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正确。14.【答案】A【解析】乳化作用指的是洗涤剂能把大的液滴分散成小液滴除去。A项,用汽油清洗油污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故选A。15.【答案】C【解析】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说明瓶内的压强变大,所以可能是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是温度又降低,因此甲和接触要放热,因此排除了A、B;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说明生成了气体,因此选C。16.【答案】H2OCaCO3(1)CO2CaSO4微溶于水,用悬浊液增加了反应物的量CaCO3CaOCO2(2)过滤漏斗降温(冷却)防止晶体被水溶解,提高产量(3)循环利用CO2;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等【解析】根据操作流程图,沉淀池中生成的沉淀应是CaCO3,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不难推出反应前的另一种物质为H2O。(1)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即既可作为反应物,又可作为生成物出现,因为沉淀B是碳酸钙,煅烧后得到的气体Y是二氧化碳,故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CO2,进入沉淀池选用CaSO4悬浊液而不用CaSO4溶液的理由是CaSO4微溶于水,用悬浊液增加了反应物的量;沉淀B是碳酸钙,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2)实验室里操作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操作的流程是加热浓缩、降温(冷却)、结晶、过滤获得纯净(NH4)2SO4晶体;洗涤所得晶体时不用水,而用饱和(NH4)2SO4溶液的目的是防止晶体被水溶解,提高产量。(3)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循环利用CO2,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等。17.【答案】(1)不正确。如水、酒精等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2)不正确。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3)不正确。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解析】(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2)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3)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18.【答案】(1)430(2)0.5【解析】(1)由题干所给如图标签可知: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共有葡萄糖的质量为25 g,又因为“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17.2 kJ的能量”,故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能量2517.2430 kJ;(2)依据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5%10 kg0.5 kg500 g。19.【答案】(1)35.8(2)增大较小(3)不饱和溶液(4)36.036.3【解析】(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 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3)2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 (不考虑水分蒸发),此时其溶解度是45.8 g,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在20 30 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36.036.3。20.【答案】在t1时,A的溶解度为35 gABC(A、B、C)C14【解析】21.【答案】(1)4.4(2)80%(3)5.6%【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 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 g,所以当加入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 g。(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10044x4.4 g,x10.6 g(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1744y4.4 g,y11.7 g。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2.【答案】(1)11 g(2)26.7%【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111Y4411 g,解得:Y27.75 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