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7115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题号一、基础二、阅读三、作文附加题合计得分(一)(二)(三)(四)说明:1. 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当今社会,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这对相声演员一上台,那滑稽相就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D.改革开放以来,惠州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4下面一段话有四处语言毛病,其中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3分) 近日,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展出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文明生态美丽中国”的摄影比赛。展览共展出摄影作品116幅,题材波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通过摄影人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伟大祖国的自然环境之美、人文社会之美。可以堪称一幅建设中的“美丽中国”全景图。 A第句,在“比赛”后面加“的获奖作品”。 B第句,将“波及”改成“涉及”。 C第句,将“展示”改成“体现”。 D第句,删去“可以”。5请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给别人一点爱心,你也会感受到爱心的可贵和幸福;_,_;_,_。(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的意思。(3分)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宜乎众矣(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分)译文: _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译文:_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 B.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C. 本文以“牡丹之爱”和“菊之爱”作衬托,表明作者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利禄。D.本文托物言志,借莲花抒发感想,行文自然活泼,语言精练,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盛馔(zhun):准备丰盛的饭菜。脔(lun):切成小块的肉。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觉饥甚而不敢去/太丘舍去 B.其人愧甚而退/进退两难 C.公取自食之/自不量力 D. 又久之,方命坐/如梦方醒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萧 氏 子 颇 骄 纵 不 复 下 箸 惟 啖 胡 饼 中 间 少 许 留 其 四 旁。11. 肖氏子为什么会“愧甚而退”?(3分) 答:_(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10分)驿路梨花节选 我们正在劳动, 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 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 深深弯下腰去, 行了个大礼, 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 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 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 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 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 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 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 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分)A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梨花妹妹和“我们”照料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见证,反映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世代相传。B .选文先写一个误会,再设一个悬念,然后才引出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回环曲折,引人入胜。C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谁是小茅屋的主人”。D .结尾处又写到“洁白的梨花”,寓情于景,人花相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熏陶。13. 选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功绩。B. 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梨花,是哈尼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C. 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D. 含蓄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中心思想。14. 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并简要分析插叙的作用。(4分)答: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7分)刹一脚 何晓 老贺从部队转业了,硬是被老婆劝说回了她嘉陵江边的娘家。于是,他成了一个偏远小镇的领导。赴任的第一天起,老贺“刹一脚”这外号就被人们喊响了。“刹一脚”本是在乡村路上拦班车喊的,但老贺这外号却和搭车没有关系。 接到任命通知那天,老贺没有搭上车。他一路往前走,路过桃花溪时,看到一大群人举棍拿棒,推推攘攘,眼看就要打起来了。老贺连忙飞奔过去,甩掉提包,纵身,跃上人群旁的一块大石头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本应该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振臂高呼:“住手!”可遗憾的是,他不仅没有摆出气壮山河的架势,甚至连一句豪言壮语都没有。在那千钧一发的瞬间,他竟然像在乡村拦车一样大吼了一声:“刹一脚!” 不过,歪打正着,这句土话被他像喊操似的吼出来,还真把在场的人给镇住了。老贺不慌不忙从石头上跳下来,迈着大步走过去捡起自己的提包,一边拍灰一边侧头问:“争的啥重要东西,要拿命来换?”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晓得该如何回答。老贺脱下身上的旧军装,提着领口抖了两下,顺便也把胸前和手臂上的肌肉亮给大家看了看,这才说:“我是个转业军人,大家如果信得过这件已经没有领章的军装,就给我说说。” 就这样,老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一起当地农民的抢水纠纷。事后人们摆起这件事,都不约而同地称他是吼“刹一脚”的那个人,后来,干脆就称他为“刹一脚”。 老贺非常喜欢这个外号,他觉得,这三个字比官衔更容易说出口。的确,就是这容易说出口的三个字,在那年冬天救了老贺的命。 上任第一天遇到的那场抢水纠纷,让老贺弄明白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他上上下下跑了几转之后,确定了自己任期内要做的头等大事:修渠道,引来嘉陵江的水,彻底解决小镇的缺水问题。 “把全镇男女老幼统统拉到工地上去,摆出个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阵势,再请几个电视台的记者来搞个专题片” “刹一脚!”面对这样的建议,老贺把桌子一拍,果断地说,“做事情要踏踏实实,让群众来决定水渠该怎么修!” 结果,老贺这一脚又刹对了,水渠修得顺利不说,连小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文章,也在无意之间开了一个好头:外出打工的、大学毕业在外就业的,还有履历表上祖籍是这里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小镇一下子沸腾了。搞了几次“网络问政”之后,老贺请来专家,又在水渠两边的山岩坡地上规划了观赏林带,一直延伸到嘉陵江边小镇不仅要发展环保旅游,还要发展红色旅游! 一时间,小镇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当然,老贺比所有的人都更忙结果,他倒在了工地上。 开始,几个农民用简易担架抬着老贺下山。跑着跑着,还没到山脚,沿途的和对面山上的群众就已经扔了锄头、铁锹、背篼、箢篼,涌了过来,大路上、小路上,山坡上、田坎上,密密麻麻,全是人,有的咬紧嘴唇沉默,有的左右张望询问,还有的大声喊:“刹一脚!” 喊的人越来越多。喊声越来越大。在排山倒海的呼喊声中,老贺醒了过来,轻轻地摆摆手,对身边的人说:“咋这样呢?我没啥,就是有点累,也饿得慌。” 事后,有人问老贺:“你咋就醒了呢?”老贺笑了笑,神秘地说:“是你们喊的那句话,把阎王爷吓跑了。”人们不解地问:“我们喊了些啥?”老贺大笑着说:“喊些啥?刹一脚!” 现在,老贺每天早晨还是搭班车去小镇上班,人们在那条已经铺了沥青的乡间公路上,偶尔能听到老贺的吼声:“刹一脚!” (选自孙文然新浪博客,有改动)15.“刹一脚”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写出出现时的相关事件和喊“刹一脚”的作用。(4分)事件作用第一次(1)_阻止了群众争水打架第二次如何解决缺水问题(2)_第三次(3)_(4)_16.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怎样写老贺的?说说它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老贺不慌不忙从石头上跳下来,迈着大步走过去捡起自己的提包答:_(2)有的咬紧嘴唇沉默,有的左右张望询问,还有的大声喊:“刹一脚!”答:_17. 第六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的确,就是这容易说出口的三个字,在那年冬天救了老贺的命。答:_18. 文章标题“刹一脚”换成“老贺”好不好?为什么?(5分)答:_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你之所以为你,是因为你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爱好,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成长之路 请以“_让我与众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题目:_附加题(10分)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3题。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接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萁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 因为高兴,胆子也就大起来;自从买了车,祥子跑得更快了。自己的车,当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车,就觉得有些不是味儿,假若不快跑的话,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选文略有改动)1.此文的作者是:_;写出他的另一部代表作 。(2分)2.上文写的是祥子买的第几辆车?请分析祥子买车时的心理。文章说“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非例外”,结合作品的其他内容说说他这次的希望为什么落空了?(4分) 答:_3.选文中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的语句分析其两个性格特点。(4分) 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