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谈骨气》课后零失误训练 鄂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7100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谈骨气》课后零失误训练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谈骨气》课后零失误训练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谈骨气》课后零失误训练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骨气零失误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晗(hn) 汲取(x) 威胁(xi) B贫贱(jin) 隐蔽(b) 俸禄(l) C痛斥(ch) 已后(y) 衣袂(mi) D暂时(zn) 抗拒(j) 折磨(mu)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慨,有自己的骨气。 B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刻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C看你那幅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D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下列加点字在词语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移:坚定不移 移风易俗 贫贱不能移 B疾:大声疾呼 疾风劲草 痛心疾首 C案:拍案而起 伏案疾书 有案可查 D畏:畏首畏尾 望而生畏 后生可畏 4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 左右逢源:这里指欣赏音乐时的一种和谐状态。 B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横眉怒对:形容神情强硬。 C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古时记事用竹简,采来青竹后,用火烤使竹板冒出水分。 D要想人类生活美好,那只有自强自救,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语言表达训练 5下列加点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 ) A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 B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C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D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 6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 B小王做错了事,有点心虚,真可谓虚怀若谷。 C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 D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7在横线上按顺序依次填写词语。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科学的理论_人,以正确的舆论_人,以高尚的精神_人,以优秀的作品_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A塑造 B.引导 C武装 D鼓舞 8根据表达的要求,选出句子空缺处应填的词,将其序号填到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你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可真是_呀! (表达嘲讽的语气)( ) A为富不仁 B.宽厚仁慈 C心狠手辣 D令人失望 (2)这次会议的_,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表达赞扬的语气)( ) A成果 B.结果 C后果 D.结局 9下列句中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B.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C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D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下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骨气 高度赞扬 革命传统 B好同志 具体含义 动人事迹 C做大官 抗拒压迫 更加努力 D吓不倒 收买不了 贫穷困苦 1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 D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课内同步阅读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12选段说“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仔细分析文天祥的事例,看看他的哪些情况体现了孟子的话。 _ 13文中引证文天祥的诗,表现了文天祥什么样的气概( ) A表现他不怕死。 B表现他要把这片忠心永远记录在历史上。 C表现他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表现他对死的轻视,对名的重视。 14选段文字属于_论据,证明了_论点。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评论,回答问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本报评论员 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希望与中国同在! (选自200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15本文是作者针对xx年5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_ 16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 _ 17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_ 18第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 父母:_ 老师:_ 学生:_ 19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 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汲”的读音错误,C项“已”字形错误,应是“以”,D项“磨”的注音错误。 2答案:D 解析:A项应是“气概”,B项应是“克服”,C项“幅”应是“副”。 3答案:A 解析:注意辨别字在不同环境中意义的差别。 4答案:C 解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含义,“汗青”在这里应使用引申义。 5 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BAD 8答案:B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A 答案:12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这一点体现出文天祥“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元朝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禄劝降均被他拒绝,这一点着重体现他“富贵不能淫”。 13C 14选段文字属于事实论据,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答案:15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日;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16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17用全国默哀、降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 18示例: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学生: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13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间马健同学用手刨4小时将其救出。 19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