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山水画的意境》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70471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山水画的意境》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山水画的意境》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山水画的意境》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水画的意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2.通过课文理解“意境”,掌握课文的结构。【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理解“意境”,掌握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二、李可染谈意境: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看看这些词语中加点的字你都会读吗?渲染 暮霭 惆怅 浮光掠影 朝朝暮暮2.解释下列词语。渲染:_惆怅:_浮光掠影:_3.下列语句中运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二、文本探究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三、达标检测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山水画的意境从我国绘画史上看,历唐以后,从五代至宋、元,山水画高度发展,画论也相应地开始触及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论画山水树 石.一节中,曾有关于 意.的说法,但没有涉及意与象的关系问题。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时期,山水画理论也日趋形成。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山水画的创作和 鉴赏中,开始具体地阐发了 意.这一概念,并说 境界已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可以看出郭熙已经接触到山水画意境范畴的问题。元代山水 画,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但在画论中都还没有明确地提出 意境.的概念。至明代笪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 意境. 一词。他不仅发展了荆浩的 真景.说而提出 实境.、 真境.、 神境.论,而且还对郭熙所触及到的 意.与 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发挥, 已经论述到山水画 境.范畴的一些问题。可以说,山水画意境说,是从笪有光开始正式提出。以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阐 发,构成了我国古典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意境是所有艺术作品共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无论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在动与静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都要彰显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目的,是艺 术在立体方面的延伸,也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元代山水画 四大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他们似乎更多的继承了唐宋的传统,虽说风格不同, 但就意境表现的主要倾向来说,则是一致的;在融汇富有个性和情致的笔墨与物象上,更多的是主观意识的表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是典型的代表。把时间的 坐标定格在明代,文徵明、沈周仍是元四家正续,唐寅、仇英虽然取法宋画,但整体意境倾向,也趋于主观。从明末的董其昌到清代的 四王.,包括极富创造性的 朱耷、石涛等仍趋于这种类型。纵观历代名作,留白成了创建意境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文人画在意境层面上的另一个升华。创造画之意境的手法有很多,运用这些手法之目的,是为了加强空间境 想的感染力。留白就是造成这种感染力的手段之一,它留给观者再创造的空间。宋代的扇画中空白几乎占了画面的一半以上。如秋林水鸟岩关古寺,前者画 的水畔一角,既没画水,也没有交待对崖,作者画的是山岫一隅,既没有画远山,也没画云雾,但使观画者并不感到缺少什么,反而能产生远远超出画面的联想。画 是空间艺术,在动态和静态的描绘中多以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一直在生着,动着,在谐和而有规律的状态中活动着,使画面产生美学上的价值和观赏性。留白成了 山水画的一种特殊语言,山水画在平远、深远、高远的空间建构中,不自觉的使留白成了创设趣味和意境的重要元素。1.下面对文中山水画的 意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就是意与象的关系问题,是其二者的高度统一。b.意境一词在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画论中首次出现。c.意境在元代山水画中主要体现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d.意境在明、清两代的画论中得到进一步阐发,形成理论。2.下面对艺术作品中 意境.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的艺术类作品无一例外都需要意境这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b.意境是艺术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表现,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c.元、明、清三代的山水画家在对意境的追求方面并不完全一致。d.富春山居图中彰显的主观意识就是画家在意境追求上的体现。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熙具体阐发了 意.,而笪有光则进一步论述了 境.,从而正式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说。b.画是空间艺术,自古至今的画家们对意境的追求成为了绘画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c.留白是山水画家增强自己画作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给观赏者以无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d.本文阐述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Xun i chuchng lm2.渲染:(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惆怅:伤感,失意。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睡眠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3.C二、文本探究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三、达标检测1.d 2.a 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