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5页】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336849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35页】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35页】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35页】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456第1课色彩的明度渐变教学目标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1. 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教学准备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二.欣赏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三.交流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四. 创作1.老师示范: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2. 学生练习: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2.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五. 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1. 评出“最佳效果奖”。2. 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教学后记第2课 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目标1. 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创作图案画。2. 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3. 体验纯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1. 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及色彩调配方法。2. 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绘制丰实、有趣的纯度渐变图案。教学准备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渐变需要加入什么颜色?怎样加入?(学生集体回答)老师今天又带来了几幅渐变图,好看吗?这几幅画中有一幅跟别的效果不同,请仔细观察把它找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受明度渐变与纯度渐变的区别)这种色彩的变化虽然也是渐变,但与明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课题)二. 欣赏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3.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4.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三. 创作1.老师示范:教师用红色加灰色、红色加绿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2. 学生练习: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纯度渐变的图案画。5.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五. 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1评出“最佳效果奖”。2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效果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六. 延伸寻找色彩的纯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后记第3课风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2.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3. 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及生活的美好。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及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创造力。教学过程1、实验瞧!这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漂亮吗?告诉你们如果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学生,学生动手尝试)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是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2、介绍知识什么叫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一个向量,风包括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十六个方位表示,以拉丁文缩写记录。如N、E、S、W分别代表北、东、南、西风;NE代表东北风,SE代表东南风,SW代表西南风,NW代表西北风。风速是指空气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当风速达到170米秒或以上时,称为大风。风是怎样驱动的?风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有叫吹南风,有时吹北风,风为什么有大小?答案很简单,是由于大气压力不均匀造成的。使风驱动的原动力是人阳,而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使地球卜形成不同的高、低压带和风带,同水往低处流一样,空气也是高压流向低压。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使空气运动产生偏转(北十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再加上地球表面山峦起伏,海陆分布不均。对牛气流动又产十下讲一方的影响。3、游戏现在让我们到操场上找找风。(师生一起到操场上,记着带彩色皱纹纸条)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风得感觉。风能看得见,摸得着吗?你借助什么东西找到了风?(风吹得彩色皱纹纸条、风吹得树叶树枝、风吹得衣服)4、创作老师示范: 思考:借助什么表现风。勾线:用黑色勾线笔画出物体。上色:多用色彩表现。学生练习: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表现风的想象画。2.用线条和色彩表现。5、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评出“最佳表现奖”“最有进步奖”。6、延伸让我们来读读书中得“知识窗”。请运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搜集有关现在人类运用风能的知识,下节课交流。第4课风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造型特点,理解对称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飞行物体的基本常识,体验放飞活动的乐趣。2.表现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 了解风筝的特征,理解对称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2. 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教学过程1、交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记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吗?现在人类运用了哪些风的能源?(学生交流)古代的人也很聪明,也注意到了风的力量。最为著名的是我们喜欢的游戏:放风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风筝。(板书课题)你们喜欢放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请描述放风筝的过程。你还知道哪些风筝的种类?2、展示请展示同学们自己带的风筝和图片。3、介绍知识风筝的简史:风筝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它发明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从唐代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风筝的分类:串式类, 代表作品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类,以潍坊杨家埠风筝为代表。软翅类,此类风筝多表现飞鸟、昆虫、金鱼等内容。板子类,代表作品为八卦风筝。立体类,内容多为宫灯、花瓶、飞机。4、欣赏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风筝作品。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欣赏优秀学生作品5、创作老师示范:放风筝的人的各种动作。学生练习:要求: 独立创作一幅放风筝画。用线条和色彩表现。6、 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评出“最佳动作奖”。请介绍自己画中的故事。7、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风筝,画了放风筝,大家表现得都很好。对于现代人来说能源就是一切,煤炭、石油虽然很好用,但却用一天少一天,总有一天会用完的。风却不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兴能源,是干净无污染的能源,让我们多多关注它,用好它。教学后记第5课 你见过哪些飞机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飞机画面与实物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飞机的起源、外形、种类等相关知识。操作目标:学会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有简到繁的绘画方法。情感目标:通过绘画去体会人类发明飞机的伟大成就以及自己一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飞机的发展历史及各种飞机的发明、种类,畅谈飞机的特点。难点: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由简到繁的绘画方法。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由风筝的启示导入本课教学。你知道有哪些种类的飞机吗?能谈谈你乘过的飞机的感受吗?你认为飞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将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两大类飞机的特性进行对比、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二、欣赏评述欣赏收集的饿飞机图片和模型。在欣赏的饿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比较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飞机的构造,分析飞机的组成部分。三、课堂探索师生共同探索如何表现飞机这样复杂的物体?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并得出最佳方法,并演示由简到繁的集合归纳基本形体的写生方法,提示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在飞机绘画中的应用。学生初步尝试。四、课堂练习鼓励学生尝试用几何归纳基本形体的写生方法,画自己喜爱的饿飞机,鼓励学生自由表现画面背景,进一步画出自己的感受或虚拟的场景。五、课堂评价将作业布置在教师里,相互评价、欣赏。欣赏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其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说明理由,也可以小组或两人相互讨论评述。六、课后拓展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科幻飞机飞行器的资料、图片,自己也类设计未来的机场和飞机。第6课 想象中的飞机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现代新型飞机的特征,通过欣赏、收集、研究新兴飞机的图片资料,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学生设计中的创新意识。 操作目标: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飞机,让学生体验成果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新型飞机的特点,头骨讨论发展学生的饿想象力与创造力。 难点:对未来飞机的创新设计。 教学过程一、游戏与活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幻电影,让学生体验在未来世界生存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是“突出重围”。假设若干年后地球面临着毁灭,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人类要研制最新型的飞行器,能够带着人们非向太空,寻找新的家园,着个宏伟计划的代号就是“突出重围”。你们愿意来做这个游戏吗?看谁能够设计出新型的飞机,带着人类冲出地球。 二、观察与体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从“向鸟类学飞”到“研制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历程。 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进步凝聚着前人的指挥和汗水。 图片展示: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 学生体验:高科技的力量和时代的发展以及这些新型飞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观察: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它们经过对飞机的细心观察,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为学生搭起了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学生的创造就不再是无源之水了。 三、想象与描绘 师:刚才我们了解飞机的发展史,人类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型的飞机,你觉得未来世界的新型飞机应该更具备哪些功能呢? 生:飞行速度更快、飞行时间更长 师:要具备这些功能,飞机的饿造型应该有怎样的改进呢? 生:体型向微型和超大型两个方向发展,造型向仿生型发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是学生步入想象的天堂。 四、创造与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法进行整合,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意图基本能够用画面表达出来,满足了学生创造设计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五、评价与鼓励 在学生想象设计与绘画过程中,教师不失实机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创造性加以鼓励。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7课 我也能造飞机 教学目标进一步表现飞机的造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自己设计的飞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习惯,鼓励学生自由合理地选择工具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所取材料形、色、质、量的感知,巧妙地选择和利用材料传达自己的设想。 难点:材料的合理选择,制作技巧娴熟(卷、切、插、接)。 教学过程看一看 教师先让自己用彩色卡纸精心制作的飞机在教室里飞起来,飞机上带着电视台的一则消息,让接到飞机的同学大声地读出来:我们将在中小学生举行一次航模大赛,要求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本越低越好,主要是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一说 相互讨论、交流学生所带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材料有哪些特性和优势,找出自己的材料与飞机的形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画一画 将自己的饿设计意图画出来,对照自己的材料,找出还“差”哪些材料?这时候与同桌、前后的同学结成四人小组,取长补短,感受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做一做 四人小组组成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方案的确立-工具材料的选择-制作方法的运用-操作步骤的实施-效果的检验-收拾整理。让学生感受提高技艺,锻炼学生的细致耐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切割、拼接等技巧做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安全问题。 评一评 教师将教室前面布置成一个展台,请其他老师和同学来做评委,先由学生对自 己的作品作介绍,然后评委会作出总评,尽量发现每一件作品的闪光点。课后拓展 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还可以制作更多的生活中实用的东西 。教学后记第8课快乐卡通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及绘制、设计方法。 操作目标:用丰富的表情手段添加或创作独幅、多格卡通画。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画学习,体会卡通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添画(临摹)或创作的形式,画一幅或多幅卡通画。 难点:学生能作个性化的卡通形象设计。 教学准备师:实物、范画、画报、图片等 生:彩色笔,勾线笔。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 介绍自己带的卡通形象(实物或图片),从形象、色彩上说明喜欢的原因。 二、想一想 欣赏影视作品中精彩的卡通片段,边看边思考: 1)卡通形象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象一样吗?有何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 2)试以形象说明卡通形象的卫星特征(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特点)。 3)卡通形象的颜色搭配如何? 三、做一做 教师示范:以人物或动物、植物想象,示范卡通画的创作绘制过程(铅笔定搞、设计外形-赋予其动作、神态-给予其色彩)。 出示各种造型、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卡通形象进行欣赏,以小组形式讨论: 1)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 2)你又准备以哪个卡通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成自己更喜欢的卡通形象? 学生设计一卡通形象或在原有卡通形象基础上通过改画、添加成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或自己创作新的卡通形象。 巡回知道时学生准备充分的卡通形象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改画、添加。 四、评一评 评价:比一比谁设计或改画、添加的卡通形象最可爱(从外形特征、颜色等评述)。 五、课外延伸: 利用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参加校、社区等地的饿卡通大赛或展览。以米老鼠的形象试分析早期的形象设计与现代的米老鼠形象设计有何不同? 教学后记第9课鸟与家禽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鸟和家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演化过程; (2操作目标:学会用各种彩笔和废纸表现出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色彩和动作特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表现出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色彩和动作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鸟类家禽的外形特征,尤其是两条腿的位置要辨析清楚。 教学过程(1)回忆与导人: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熟悉的鸟类和家禽,说说自己对它们的了解。 板书课题:第7课鸟类与家禽 (2)欣赏与交流: 播放一组精彩的鸟类静态画面或视频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可以配音乐,其中还可以包含一张广场鸽图片,体现人与鸟类的和谐共处,使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鸟类真是天使的化身,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多媒体集中出示部分鸟类的图片,师生共同探讨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 (3)尝试与表现: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鸟类在纸上简单地画一画。 将学生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可请学生自评,教师引导突出外形和动作的特征)。 除了同学们刚才画的这些鸟类和家禽,还可以在你们画面中添加哪些其他内容呢? 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构图,画出一幅较完整的画面,并板书:a构思;b构图;c上色。 (5)欣赏与评析:欣赏画家的相关作品;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6)作业与要求: 选择你最喜欢的鸟类和家禽把它画下来。 要求:可以具体描绘其一个单独的形象,也可以描绘出鸟和家禽的栖息环境;构图饱满,色彩艳丽。 (7)展示与评价: 将学生作业进行全班展示。 学生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的画怎样?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相互评价: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哪里吸引你? 教师简单总评。 (8)课后拓展: 本课进行了鸟和家禽的绘画练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用各种材料(如:撕纸、剪纸、贴纸等)及方法来表现,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鸟和家禽。 第10课鸟的纹样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装饰、变化鸟的形象。(2)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鸟的图案。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鸟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图案知识绘制岛或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创作鸟的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鸟的外形特征,变化、装饰,创作出更美的鸟的图案。 教学过程出示鸟的写生画,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如夸张其嘴巴的特征,略微缩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体勾勒鸟的外形轮廓,并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用纹样填充鸟的身体等。 对比原有的写生鸟与变化的鸟之间的区别。 变,变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一变?拿出写生的鸟图对比观察,变化后的鸟你还能认出来吗,其特征改变没有? 连线练习,把图案鸟与写生鸟分贴黑板,问: 1这只鸟是在哪只鸟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2你又是抓住什么特征,快速找到了鸟的写生图? 3找出写生鸟、图案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欣赏各种形状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鸟的图案,引领学生从夸张、变化等装饰手法分析。 学生用绘画工具或剪贴方法做一个鸟的图案作业。 评价时用所学图案知识进行分析。 课题拓展:用写生的鸟布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级。第11课水墨画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国画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画独特的美。 (2)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的点、线、面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鸟的动态造型,体验笔墨的趣味。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浓淡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难点: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应用与要表现的形象相结合。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认识中国画工具及其相应作用,为本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与导人: 教师拿出一张宣纸,请两位学生上来随意点两点,教师在学生点的基础上略加修饰,添加上鸟的眼晴、嘴巴、爪子,即成了两只有趣的小鸟。一只正面,一只侧面。 教师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墨画鸟。 (3)欣赏与感受: 欣赏一些知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找一找他们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了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应用。 欣赏同龄人的水墨画鸟,体会鸟的不同的形态特征,感受水墨的不同韵味。 教师示范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简单介绍、示范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 (4)实践与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写生的鸟或根据资料、照片,大胆用水墨进行表现。 教师巡视,让学生注意笔墨的轻重,用墨的干湿、浓淡,最后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水墨表现方法。 (5)展评与拓展: 学生将作业贴于教师设计的展板鸟的世界中,让学生自己评析小组评析、集体评析。对于水墨表现较好的学生作品,教师要给予肯定。适时指出某些作品的不足。 布置课外作业: 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家禽或家禽图片,尝试用水墨进行表现。 (6)收拾与整理: 学生动手收拾整理作画工具及课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 第12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做鸟和家禽的基本方法。 (2)操作目标:基本学会把握鸟和家禽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渗透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鸟和家禽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过程(1)情景与引人: 一次 猫与老鼠中的笨猫TOM在家睡觉时被鸟叫声或鸡叫声惊醒,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放动画)你能把这些鸟或鸡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在纸上画,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表现。展示其中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注意鸟类的基本形体特征。 师出示鸟类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乌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其他同学。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既然你们都了解鸟的基本形体特征,那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引入新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2)欣赏与交流: 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祖先和民间陶艺家和我们同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用陶来表现鸟和家禽的。多媒体演示鸟和家禽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和家禽?怎样做得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教师适时点拨。 (3)练习与展示: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请同学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议。 (4)总结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们做得真好,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吗?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课代表,教师颁发自制鸟和家禽的奖品。) 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民间陶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第13课我是一只小小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造型概括能力。 (2)操作目标:能综合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鸟的形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有选择地利用一定的废旧材料把自己装扮成一只鸟。 教学难点:能够综合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作,造型美观、别致。教学过程1、利用前两节课中有关鸟的创作作品,来说说鸟的形象特征。 将师生共同准备的废旧材料,分放于教室四周,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学生介绍自已的创作意图。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部分学生的创作意图,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讨论问题: 制作的成品是否安全? 色彩搭配是否吸引? 如何合理利用不同质地的废旧材料来制作鸟的各个部分? 3、欣赏: 一组有关鸟类的卡通真人秀造型,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 历届学生的鸟类化装造型图片或书本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图片。 教师以鸟的其一部分进行示范制作,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共同完成。 作业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件以鸟为主题的造型作品。 4、巡回指导: 及时协调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指导部分学生的细节制作。 友情提醒:注意美工刀的安全使用,注意胶棒的正确使用。 提供有关鸟的图片,协助学生搞好创作。展示活动:在教室中央,搭建舞台,进行鸟的真人秀表演,在座的学生组成小小评讲团,进行评议(根据色彩、造型、表演等方面)。 教学后记第14课 会说话的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了解其结构、作用。能用各种方式表现手,让手成为人的会说话的第二张脸。 (2)操作目标:用多种形式,表现会说话的手,使自己表现的手具有美感。 (3)情意目标: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发现、创新,体验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手的重要性,用绘画和综合素材表现具有创新的手。 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千变得有趣、新颖。掌握综合材料的巧妙运用教学过程一、猜谜: (教师事先穿一件像豹子花纹的上衣)大家看,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有趣的衣服,看看上面的花纹和颜色,你能联想到什么? (如:斑点狗、奶牛、俯视下的大大小小的岛屿、老虎等。)小朋友的想像力真丰富。 出示一则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权,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你知道是什么?(手) 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看一看,它有什么作用?: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手吗?手掌 和手指上有什么?想不想让自己的小手说话?并把它印出来,留在纸上呢?(告诉学生老师衣服上的花纹其实是用拇指刻印的。) 二、印制: (出示两张8开白纸贴于黑板上。) 请两个学生将最喜欢的颜色涂在手掌上,然后将它印在白纸上,看看谁的小手最可爱。 这些小手真有趣,老师也来按几个指印,如果我们能根据这些手印、指印,大胆地联想,把它变成另外一个有趣的形象,那该多好!(出示课题。) 看,这是四个指印,现在,我要让它变变变,因为,它使我联想到了 (拿出水彩笔,边说边添。)在指印的基础上,先画出几只蛋,再添画下面的稻草,在学生的猜疑中,画出蛋上面的之母鸡。 老师:通过之师的大胆想像,几个小/的指印居然变成了一幅有趣的孵蛋图,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这种动脑筋的游戏呢? 三、欣赏:(电脑演示) 欣赏其他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联想,把指印手印设计成了什么? 一盆花。 各种脸。 小蜗牛。 小鸡和大象。 手印拼成的树。 四、游戏: (出示4张8开纸,上面有手印和指印。) 看看谁通过自己的联想,利用手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形象。学生的绘画工具自定,水粉、水彩笔、油画棒均可。 讲评:肯定学生,促进学生的兴趣提高。 五、作业: 每组准备一张1开铅画纸,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先讨论,再分工合作。 六、拓展部分: 像小脚丫、树叶、水果等,通过学生的大胆创意,也能设计成新颖的物体。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让他们发现处处存在美。 第15课 巧包装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包装的基础知识,留意包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其美观、富有情趣的创意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2)操作目标: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商品小包装。 (3)情感目标:通过学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的无处不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采用2-3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商品包装。 教学难点:设计的包装要与原商品的内容保持一致,且新颖、别具一格。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把此课与其一相近的节日联系起来,进入本课题(如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等)。准备各种纸质、绵质材料或废旧材料,美工刀、搬糊、双面胶、水彩笔等,示范材料及数个包装实物,国内外有新意的包装图片或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包装图片、照片或实物。各种纸质、绵质材料及少量废旧材料 (彩色插花纸、彩色礼品纸等可再利用的纸质材料),准备送父母、同学、亲戚朋友的礼物,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交流: 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小包装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 1它的外形美吗,体现在何处? 2它的设计巧妙吗,体现在何处? 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书本上的巧包装作品,教师适时引导。 二、老师眼里的作品: 1包装的再利用,使商品的外观显得古朴、优雅。土粗布作一定的衬底,外加从自然界拾得的叶片、果核等,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2品种、形状、颜色、味道不同的豆子,分住在四个方米盒里,而它外面的标志,也以四个不同的豆娃娃来装饰。 3看!黄色的 小房子里有许多穿花衣的蛋宝宝躺在松松软软的稻草上,蓝鸟妈妈在旁守护着它们,一且遇到敌人,她随时随地将宝宝们拥人怀抱。 4那两个可爱的娃娃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兜着满肚的喜糖。谁的设计又是那么巧妙?利用盒子做了娃娃的身体,盒子的盖子竟是娃娃的头发。 三、学生眼里的作品: 1栖息在树枝上的大鸟真奇怪,有着五颜六色的大嘴巴,还长着许多大大的牙齿,让我来细细看,唤!原来那形似嘴巴的小窗户里露出的是支支彩色铅笔,真有意思!这样的彩笔我喜欢。 2嫩黄嫩黄的小鸡出壳了,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好奇地端详着周围的一切咦,我们脚下的红方盒里会藏着什么呢? 3猜猜,那个捧着礼盒走上楼梯的人,手里到底拿着什么礼物,打开找答案吧,你请到了吗? 4哇!我们来到食品街了吗:这些店里的东西真诱人,走进去瞧瞧!错啦!还是转身走吧!这三幢房子分明是食品的包装袋。 针对即将到来的节日,说说你将送的礼物内容及外形,并谈谈对其装饰与美化的构思,教师与同学及时为其出谋划策。 3一4人讨论,如何用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来包装自己为家人或老师、朋友准备的礼物,做到巧妙二字。 教师就盒子用纸质材料包装,教学生具体包装方法。 学生制作时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制作设计中需要帮助的学生。 评价作品时教师选用创作设计中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学生作品介绍。让全班同学分享其欢乐。 教师建议利用课余或综合实践活动开个包装设计展览会,请老师或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16课 老房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二、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提出外出写生注意事项: l写生时注意安全。(不要逗留水池边、马路上、建筑工地等地。) 2写生时尽可能不在太阳直射下作业。 3选景时果断,不要游移不定。 4写生时注意景物的取舍及主题的表现。 三、练习、内化阶段: 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老房子写生,在联系住户后,写生前带领学生内外观察、增强感知。 巡回指导时帮助一部份学生取景,把印有老房子的图片和画有老房子的画面分发一部分学生,让其临摹或以部分临摹添画的形式完成作品,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勇于表达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现所思所想。 四、小结、展评阶段: 集中写生一角,让学生自荐得意作品,进行个性评价(评价中鼓励学生用一些专业用语:以构图、线条、色彩、表现形式为界定)。 教学后记 第17课 门、窗、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影视作品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门、窗、墙的风格。 (2)操作目标:通过参观、写生,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大胆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 (3)情意目标:通过参观、欣赏各种风格的门、窗、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美熬,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爱的门(窗、墙)。 教学难点:学生绘画表现角度的多种多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钢笔、生活用品。 学生准备:钢笔、生活用品、关于门、窗、墙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参观与体验: 走出教室写生之前,让学生欣赏书本上的主题图片和部分师生画的门、窗、墙的写生作品或有关主题的影视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最古老的门(窗、墙),观察它的外形,介绍它的历史。 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个门(窗、墙)的过去、现在或与之相关的人文轶事。 二、调查与写生: 学生分组继续参观附近较有特色的门、窗、墙,向附近的老人打听一下它们的建造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教师在现场做适当的写生示范,示范作品可在写生中让学生相互传阅。 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门(窗、墙),并进行写生,写生完后,在它的旁边写上50-100字的调查记录。 三、展示与评价: 教师把学生的写生作品贴在一扇大门上进行评析。 学生介绍自己的写生作品,并读一读自己的记录,向伙伴们介绍有关这个作品的故事。 分组互相评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评出最佳写生奖、最佳记录奖。 四、教师准备:各种门、窗、墙的图片制作成的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生活申影视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 五、交流与认识: 师生共同交流自己收集的生活中、影视中不同风格的门、窗、墙的图片、资料。 说一说这些门、窗、墙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六、欣赏与感受: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江南民居的门、窗、墙,云南黎族寨门,古代的门、窗、墙,国外的门、窗、墙,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他们所设计的门、窗、墙风格的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门(窗、墙),说出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第18课 我造的小房子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了解其特征、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操作目标:运用剪、折、卷、切割、插接等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综合材料的各自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小房子。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造型有趣,综合材料搭配合理、巧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台,小房子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收集建筑图片资料,彩色卡纸,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与了解: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观察本地建筑,或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特色的小房子。 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大家收集的图片资料以及课本提供的欣赏图片。 欣赏中外优秀的建筑图片,简要介绍房子的文化背景,重点联系上节课内容讲解门、窗、墙以及屋顶在风格上要和谐统一。 二、认识和发现: 教师用彩色卡纸演示一种小房子的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老师用了哪些制作手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三、感受与体验: 教师拿出几件废旧材料,演示制作一座小房子,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观察联想,从材料的颜色,形状,质感着眼,问:你认为这些材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房子,鼓励学生任媒材和造型设汁之间多作联想,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 四、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材料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小房子。 五、游戏与评价: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举行房地产开发洽谈会,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开发商,介绍本公司的设计方案和造型特色及居住功能,全班同学当顾客去选购。要阐明购买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习评价巧妙地融人游戏之中,大家通过参观、欣赏、交流, 一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第19课 漂亮的房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观察自己生活的房间,并对房间的装饰与布置知识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自己曾生活过的房间或理想中的房间。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过的房间的关注,感受漂亮、美丽的房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美术形式表现漂亮的房间,更多关注我们生活的空间,并用所学知识装饰美化它。 教学难点:作品的表达能突出漂亮二字,具有一定的创意。 教学准备 教师:跟自己生活有关的房间的照片,中、外室内装潢图片,教师范例图数张,表现 “漂亮房间”的学生作品数张,各种绘画工具及材料。 学生:自己喜欢的房间照片(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网上下载的也可),各种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有关房间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生活过的房间及其中的布置、颜色、家具摆设等的特点,并说出自己喜欢之处和想改进的地方。 二、教师也用自己带来的有关房间的照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自己小学、中学、刚工作时直到现在生活过的房间,从布置、色彩、家具的摆放等方面讲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时代的变迁,物质、精神生活的变化及审美观念的改变。 三、出示范例,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展示一组不同时代的房间布置(其中有同学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曾生活过的房间,也有自己生活过的房间)。以此唤起学生对曾经生活、过的空间的回忆,激发他们表达温馨回忆的愿望。 。 四、欣赏书本上的图片及师生收集的中、外室内外装潢图片,由现实转向理想,放飞学生的想像,以小组交流等形式谈谈自己理想中的漂亮房间。 五、作业设计: l根据实际观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表现房间。 2大胆想像,用自己最善于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画出埋想的房间。 3与后面的手工制作漂亮的房间联系起来,为其画一草图。 六、教师巡回指导时,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绘画上的技巧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实物投影或学生能看到的地方进行引导示范,作业、示范可同步进行。 教学后记: 第20课 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群,掌握他们的外形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形形色色的人。 (2)操作目标:能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形式自如地表现各式各样的人。 (3)情意目标:通过学习,对人类有广博的爱心,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式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的外形特征以及人的动作特征。 教学难点:造型时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群,用各种材质巧妙地造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铅画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说一说: 先组织教学,稳定学生上课的情绪。 在国庆节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节日,在大街上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购物、游玩,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人群? 我们的世界就是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的。 二、 欣赏: 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 三、 画一画: 请一个小朋友躺在大铅画纸上,画出他(她)的外形,挂在黑板上。 教师:这是一个巨人,你能画出平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人吗?让我们来组成一个有趣的小人国,让他们全部生活在这个巨人的身体里面。 学生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用一些有色卡纸。) 四、 贴一贴: 把画出来的人剪出来,贴在巨人的身体里,可以把画的人物剪下来,将脚或脚下多留的一块纸,向前或后折一下,粘贴于巨人身体之中;也可以在人物的反面中间,粘上折纸,贴在巨人身上,这样的人物更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还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画上一些建筑或植物等。 五、找一找: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的有特征的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猜出的?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用漫画杂志上的明星头像等。) 再找一找班级里脸部有明显特征的同学,你能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交流。 六、表现 (绘画或陶土): 我们能不能用手工的形式来制作一个人物(材料可以是陶土、泥工、也可以是面团等,也可以加上各种综合材料的辅助),可以抓住人物的面部进行刻画,也可以突出他们的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有趣外形或服饰。 七、评一评:对有新意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的扩展。 八、欣赏(如:无锡的小泥人等) 欣赏无锡的小泥人,感受他们的夸张变形和稚趣。再欣赏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他的人物造型,鹅蛋型的脸,长长的略带倾斜的脖子,长长的鼻子等。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捕捉人物时,抓住了他们的特征,并加以概括制作成的。我们在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第21课 梦中的我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联想和幻想,让学生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思想,由对梦的描绘引发对美好梦境的追忆,并对梦有较为科学的理解。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的过程中,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与制作方法,表现出自己的美好梦想。 (3)情意目标:从欣赏的角度去面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多方面地评价学生。通过学生对梦的追忆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永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内教学重点:畅谈自己的梦想,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作品力求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同时真切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故事南柯一梦、范作一张、往届学生表现的有关梦的画面、大师的作品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综合材料、手工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教师配乐讲述南柯一梦的故事,由故事引入课题:梦中的我。 二、启发思考:你做过哪些奇怪的梦?梦中的你又是怎样一个形象?为什么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三、分组讨论:畅谈梦想,把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发他们的联想与回忆勾画出离奇的梦、幼稚的梦,充满雄心壮志的梦 四、观察方法:教师说说自己的梦想,并边说边画,意在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掌握构图形式和表现方法,并能大胆地作画。(教师播放音乐。) 五、应用创作:边放音乐边画出自己在梦里的样子,再配上奇异的梦幻背景,教师及时将好的构思、构图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六、作业展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评奖 (佳作奖、进步奖、创新奖)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重新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