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8套文言试题精讲精译.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6396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18套文言试题精讲精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13年18套文言试题精讲精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13年18套文言试题精讲精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文言文精讲精译,大纲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B解析A“遂居交趾”中的“遂”是副词“于是”的意思,正确。B.“遏”是“阻止”的意思,不是“禁绝”,由此可见B项错误。C.“累相攻伐”是“屡次攻打”的意思,推断C项正确。D.“旷”是形容词,是说这里地理位置重要,不能空缺地方官,因此解释为“空缺”,正确。,9以下句子分为四组,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BCD,B解析A第句是指杜瑗的军事才能,正确。第句是指杜瑗处理私自占据广州的卢循,说明他执法严格而非军政才干。第句说明杜慧度积极讨贼,不正确。第句是说杜慧度运用战术破袭敌军,正确。第句是说敌军战败而逃的情形,不正确。第句是说杜慧度重视教育,具有政治才干,正确。,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杜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犹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答案(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人们路不拾遗。解析(1)“造”是“到达”的意思;“入城”是“攻入城中”的意思;“乃”是副词,“才”。(2)“威惠”是“声威恩泽”的意思;“奸盗”是指“邪恶偷盗之人”,形容词用作名词;“乃至”是“以至于”的意思。,课标卷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A项“登”应是“应试得中”的意思。,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BCD,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是说马文升善于直言劝谏;是马文升教育太子的情况;是马文升赈恤旱灾和水灾的情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核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错误,这一信息在文中找不到依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_(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_,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课标卷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采用代入法与排除法解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即可。C.昧:违背。,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遂制罢羽林之请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BCD,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整合题要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回答。首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原文找到所给的六个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六个句子中不符合人物品质的句子,运用排除法就可以得出答案了。把六句话代入到原文后我们发现的主语是皇帝,的主语是元载,由此可以排除BCD三个选项,从而得出答案A。另外,说的是李揆被赦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漂泊十多年。,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译文:_(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译文:_,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北京卷,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预”是“事先,预先”的意思。,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意思是“拿”或“用”。B项两个“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此句中“所取”“所受”分别指代“取的东西”“接受的东西”。C项两个“何”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D项第一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C请煜入宫治装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D上觉,遽诘所以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项应译为“我始终拒绝接受礼物,这就是在追求虚名了”。联系后文接受礼物,再交给朝廷,就是为避免“近名”之嫌。,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重要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项“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在文中没有依据。,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答案曹彬已经预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诺言,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正确解答这道题,一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故事情节;其次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还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读懂深层的含义。,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取材于中论修本),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要准确断句,首先要把握文意;其次要清楚文言文的一些句式特点,如整散结合、对偶、虚词位置等等。,上海卷,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诏书疾恶党人(2)乃豫敕断绝书属(3)明府摧折虐臣(4)九死不恨,【答案】(1)憎恨(2)预先(3)打击(4)遗憾【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采用“结合语境,调动积累,代入检验”三步答题法。,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答案】(1)各郡国上报的人,互相牵连到的多达几百。(2)诸生就用其它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三纲(实词、虚词、句式)八目(通假、异义、活用、多义、不译、要译、省略、倒装):“所奏”、“连”各1分,“谒”、“因”、“达”各1分。,19第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答案】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解析】本题采用扣分的方式评分。考生答案错1处扣1分(“/”标在“出”、“病”的后面不扣分),扣到0分为止。注意“相会”是古今异义:“相”是“丞相”,“会”是“碰巧”的意思,20第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2)。(2分),【答案】(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先读懂文本,再按要求进行概括就行。,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答案】(1)刚正不阿(2)刚烈正直【解析】注意答题的方向性:从“具体事件”中“准确概括”出“主要品质”,而且规定是“一个四字短语”,有数量和形式的要求。,(二)22第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案】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相得益彰,由此形成的胜景【解析】本题考查指代义,但要求有变化,不是从文中去找和抄,而是要用自己的话来回答。2分必须答两个要点才行:答出“简约雅致的亭子和安静清澈的溪流”得1分,答出“相得益彰”再得1分。,23分析第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答案】为了反衬许氏不求奢侈而又不远离世俗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作用,注意“术语文本,内容结构”的模式,“反衬”、“不求奢侈”、“不远离世俗”每一点各得1分。,24简析第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答案】这句话描绘了空中飞鸥、溪中游鱼悠然自得的样子,营造出和谐静谧的意境。【解析】本题考查意境,先描绘事物的景象,然后用一个形容词概括作答。答题模式为“通过描绘了,营造了的意境”。,25对第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2分)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答案】D【解析】注意句中“丧”的解释,是“消失”而不是“逃跑”,再结合前文“心与境冥”理解为心情不再受自然的干扰。,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答案】文中的“动静之理”是指无论为官还是隐退都能遵循本性而自适(1分)。许氏为官之时,必选山水之乡,符合自己的趣味,而且政绩斐然(1分);隐退之时,则玩赏山水,自食其力,不骄不躁(1分)。【解析】先解说什么是“动静之理”,然后结合许氏的一生经历分两段分别作出回答:为官之时如何表现,隐退之时又如何表现。,天津卷,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恒皇恐,长跪谢谢:感谢B访以海上事访:询问C闽督肃然颔之颔:点头同意D遂以此落其家落:使衰败,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谢”应为“道歉”的意思。,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均是连词,意思是“于是,就”。A项,连词,表目的,是“来,用来”的意思。/介词,是“因此”的意思。B项,动词,意为“做”。/介词,“替,给”的意思。D项,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并列。,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名声未彰的原因是“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而并非“他是商贾”。,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B李二曲肯定那些出身商贾却能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全文主要以叙事来刻画人物形象,传神的语言描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3分)译文:(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分)译文:(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分)译文:,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到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的成色不好,很生气。,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重庆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我死,王则封汝则:如果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巧诈C见一丈人,刺小船刺:用篙撑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根据语境,A项“则”是连词,表承接关系,“于是,就”的意思。,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ABCD,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作者表达对宝物的看法;由江上的老人推及世间之理;智慧与所获得的关系。,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鱼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译文: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译文:,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把握句意,在此基础上,抓住重要的虚词,如“矣”“岂”来辅助判定。,广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B推辱主帅推:追究C不痛绳之绳:捆绑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答案】C【解析】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用此义。由于第5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为应选项。,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议以咏首荐若以一部校故B咏引前事为言为乡里所称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咏悉宽其罚而遣之D饥者八九求霖者三十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A项,把/因为;B项,作为/被;C项,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的人/表停顿,无意义。,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标点如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C项依原文“俟秋成,当仍旧法”(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可知,张咏“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与之是不相符的。A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结尾处。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均是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的分析和概括,表述无误。,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答案】(民众)如果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釀成大患了。(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其名!,(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分析】本小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山东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处“秀”为名词,指山峰之秀美。,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表因果关系,“因此”/副词,“趁机”。B.介词,“在”/介词,“比”。C.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表转折关系,“但”。D.两个“乃”字都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竟”或“却”。,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日歌吟万松间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ABCD,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句描写的是松上的薜萝;句描写的是几百里外的闽中嘉树;句描写的是章君的行为。,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译文:(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译文:,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湖南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A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应当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只要根据句式特点和固定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项第一句根据语境可知,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也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由此判定A项符合题意。B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表凭借,译为“用”;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C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代词,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称代词,翻译成“他”。,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A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D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的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有点难度,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与积累。做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分)译文:(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译文:(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江西卷,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B工丹青工:主管。C予以此图质之质:询问。D昏礼宜昏昏:结婚。,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工:擅长。,C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是送亲的人,是路人;B项,是送亲的,是路上看见迎亲而谈笑的人;C项,是送亲的人,是迎接的人;D项,是迎亲的人,是路人。,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D两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译文:(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译文:(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译文:,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判断句1分,省略谓语1分,“备谙”1分,语句通顺1分),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迎亲送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苦”意动用法1分,“旦昼”1分,“以”1分,语句通顺1分),古时候三十岁娶妻,近代只有在农村有的才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唯”1分,“或然”1分,“须”名词活用作动词1分,语句通顺1分),湖北卷,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氏:作为姓氏B诸贵假以劲弓假:借给C整复浼入言之浼:派遣D明日当诣政事堂诣:前往,C解析浼:央求,请托。,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三发连中,诸贵惊服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方读书,略不答因令彻去坐椅及出,愧赧无人色且戒内人备酒馔ABCD,B解析说的是廉希宪的兄弟。说的是刘整。,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D解析秀才们要求回去,廉希宪向元世祖请求后,元世祖都让他们回去了。,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3分)译文:(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译文:(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4分)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解析得分点为“亿”“顾”“差”,同时还要关注反问句式。,解析采分点为:“侧”“予”,句意各1分。,解析采分点为:“肃”“对”“居止”,句意各1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_饮_不_入_口_者_三_日_恸_辄_呕_血_扶_乃_能_起_既_葬_结_庐_墓_所_诸_相_以_居_忧_无_例_欲_极_力_起_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_饮_不_入_口_者_三_日/_恸_辄_呕_血/_扶_乃_能_起/_既_葬/_结_庐_墓_所/_诸_相_以_居_忧_无_例/_欲_极_力_起_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解析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语气词,比如“矣”“也”“欤”等;二、前后文要连贯,语意要统一;三、开头常为名词、动词、代词等;四、谓语动词,如“恸”“扶”“结”“欲”等是断句标志。,江苏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制”应解释为“规章,制度”。,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在邺下名为清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有司籍其家,家无余积ABCD,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写李丰十七八岁还没有做官时的情况,写李丰在曹爽与太傅父子之间周旋,是说李丰把赏赐的宫人都赏给外甥的情况。,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由“(吴)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可推知李丰的名声不只在魏国传播。,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译文:(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译文:(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译文:,魏明帝问左右臣子“李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浙江卷,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诬:欺骗。,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也:均为语气助词,表停顿。A项,且:“并且”的意思,连词/“将”的意思,副词。C项,则:“就”;连词,表顺承/“却”;连词,表转折。D项,之:代词,指代向我求文者/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赏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以根据“也”“者”“焉”等语气助词断出大部分文句;其他各处可以根据主谓搭配和句式结构断句。,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译文:(2)奚重而不更也?(3分)译文:,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四川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向濂洛之学向:崇尚B造诣益邃邃:精深C履祥倾赀营购赀:钱财D勒为一书勒:镌刻,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项,“勒”应是“编纂”的意思。,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然负其经济之略余嘉其能行古道B历历可据以行使工以药淬之C且举先儒之言且贰于楚也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徒慕君之高义也,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代词,指代“经济之略”。/代词,指代子蟠。B项,连词,表修饰。/介词,意思是“用”。C项,连词,表递进。D项,代词,指二人的传授。/助词,意思是“的”。,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过的(内容)。,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句意通顺,译出得分点。(1)句意通顺,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一个1分:平居、物接、怿。(2)句意通顺,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一个1分:引、训、发。,11第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答案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涉及“为学”与“为人”两个方面。答题时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答。,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文言断句的方法。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福建卷,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虞”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料想”而非“欺骗”。本题可采用代入法进行逐项排除。,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是中极暗烟郁勃满洞中心骇乱恐甚如是,仅里所有泣者,恚者,诟者喜幸生手其额者ABCD,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此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间接”两个字。句写洞极暗是直接写龙洞艰险,可排除A、B两项;句写烟雾充满洞中,也是直接写龙洞艰险,可排除C项;故答案为D。,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译文:(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译文:,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两个关键词“若”“步”,“若”可解释为“似乎”或“好像”,“步”是名词作动词“行走”,省略的主语“洞”也要补出。第(2)题,注意关键字“白”为“告诉、报告”之意;“下”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下”,“为”后面省略的宾语“他”也要补出。,辽宁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C多格不行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采用代入法与语境分析法不难看出,“著”应为“写作”。,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不宜以小故置之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公执以为不可公为之亦自若也ABCD,B解析都可表现尧臣的正直,是他劝言不被采纳后别人认识到他的可信;是面对别人的非议时他的泰然自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B解析表述错误,不是宰相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范文正公被贬官,而是好水之战中任福等人战死,韩丞相因指挥失当而被贬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译出大意给2分;“荒政”“恤”“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译出大意给2分;“遇”“矫饰”“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安徽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C人众车舆舆:众多D政由一家由:如同,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由”是从、出自的意思。,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因”:副词,“于是”/连词,“因为”;B项“而”: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转折,“却”;C项“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竟(然)”;D项两个“所”都是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译文:(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文:(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译文:,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流,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