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2018、2017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图像分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53077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2018、2017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图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2018、2017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图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2018、2017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图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像分析【相同部分】一、选择题(xx,上册,17)(xx,上册,17)下列现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C.保持温度不变,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答案:B解析: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即溶液变稀了,但是溶液仍然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仍然小于7,故A错误;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先发生盐酸与烧碱的中和反应,所以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烧碱反应完后,滴入的盐酸与纯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纯碱的量是一定的,所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也是一定的,故B正确;C、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C错误;D、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但二氧化锰本身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xx,上册,83)(xx,上册,83)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足量的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向一定量pH = 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大量的水答案:C解析: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但最终不会为0,故错误;B、等质量的镁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质量,故图示错误;C、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较快;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溶液后碱性减小,但依然显碱性,pH不会小于7,故错误;故选:C(xx,上册,92)(xx,上册,92)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X的溶液,所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X可能是【 】A. H2OB. HC1C. Na2CO3D. Ca(OH)2答案:C解析:由于随着X的加入溶液由酸性逐渐的变为中性又变为碱性,因此X应是一种碱性物质,首先排除B稀盐酸,再就是图象的中间一段溶液的pH值没有发生变化,说明X也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而氯化钙与水、氢氧化钙不反应;当把氯化钙也消耗完以后,再加X就会导致溶液变为碱性所以X为碳酸钠溶液故选:C(xx,下册,例12)(xx,下册,例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图象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选项A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与图象所示吻合,故选项B正确。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稀硫酸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锌、铁加入足量后,消耗了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C错误。氢氧化钠先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当盐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故选项D正确。(xx,下册,12)(xx,下册,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B.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D二、填空题(xx,上册,43)(xx,上册,43)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溶液的pH为2,向该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可得下图曲线,则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D段上升的原因是_。答案:Na2CO3 + 2HCl = 2NaCl +CO2 +H2O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过量的Na2CO3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增强解析: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溶液的pH为2,显酸性,则残留溶液是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B段pH由2增加至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 2NaCl +CO2 +H2O。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BC段pH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 = CaCO3 +2NaCl。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增加,碱性增强,故CD段pH上升。三、简答题(xx,上册,34)(xx,上册,34)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CO2,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有关反应CaCO3 + H2O + CO2 = Ca(HCO3)2,其中Ca(HCO3)2易溶于水。(1)请描述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2)通入CO2气体前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3)为使溶液的质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最大值,理论上至少应通入CO2的质量是多少?(不考虑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答案:(1)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沉淀溶解。 (2) 7.4 g。 (3) 8.8 g。解析:(1)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再继续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白色沉淀,二氧化碳的量到8.8g时沉淀恰好完全反应,沉淀溶解,溶液又变澄清;(2)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x=7.4g(3)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时,溶液的质量最大;【不同部分】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